5800边坡放样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程序名:BPFY 程序:A“QX":B“QY":C“QZ”:E“ZX”:F“ZY”:G“ZZ”:P“PB”:K“XP”:L“YP”:M“ZP":Fixm:Pol(E-A,F—B:J ≤0=〉J=J 360⊿D=Abs((K—A)*CosJ (L—B)*SinJ):S=Abs((L-F)*CosJ-(K—E)*SinJ): X=A D*CosJ:Y=B D*SinJ:Z=(G-C)/I*D C:W=AbS(M—Z):V=S/P—W:V<0=〉O“Hcw"=V◢⊿V≥0=〉O“Hqw”=V◢⊿U=W*P-S:U<0=〉N“Scw”=U◢⊿U≥0=>N“Sqw”=U◢⊿“END" 说明:A、B、C为边坡底线的起点,显示为: QX?QY?QZ?依次输入地线起点的X,Y,Z;E、F、G为边坡底线的终点,显示为: ZX?ZY?ZZ?依次输入地线终点的X,Y,Z;P 为坡比,无正负条件; K、L、M为测量点,显示为: XP?YP?PZ?依次输入测量点的X,Y,Z;中间计算测量点至边坡底线的垂足点,保存变量为X、Y、Z。
O为边坡的高程超欠挖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即测点高程设计高程减实测高程;N为边坡的距离超欠挖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按高差计算的设计距离减实测点到垂足点距离.圆弧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程序名:YFFY 程序:A“YX":B“YY”:X “XP”:Y“YP”:Z“ZP”:Fixm:Pol(A—X,B—Y):T=Abs(I-R):W=Abs(H-Z):S=W*P-T:V=T/P —W:S〈0=>M“Scw”=S◢⊿S≥0=>M“Sqw”=S◢⊿V〈0=>K“Hcw”=V◢⊿V≥0=〉K“Hqw"=V ◢⊿“END”说明:A、B为圆心坐标,显示为YX?YY?,依次输入圆心点的X、Y;X、Y、Z为测点坐标,显示为XP?YP?ZP?依次输入测点的X、Y,Z;R为到边坡底线的距离(半径);H为边坡底线的高程(马道或平台的高程);I不用管它,直接按“EXE",显示下一个输入;P为坡比,无须输入正负号; M为计算的边坡距离超欠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距离超欠值为:设计距离减测量距离;K为计算的边坡高程超欠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高程超欠值为:设计高程减测量高程。
从网上弄来的,自己没有用过,你用的时候最好多做检核。
边坡测量(由坐标反算桩号及填挖高度方法的运用)
在施工测量放样中,最常用的就是正算放样(已知该点坐标进行定点放样),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进行的放样工作,这种办法就显得黔驴技穷了,比如在南方的山区道路施工中,往往会有高填高挖路段,有的高达几十米,那么这些段落的填土边线及挖方开口线放样就给我们施工测量带来了麻烦,如果采用常规的办法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放出中线
2、然后对填挖断面进行测量
3、再估算填挖边线距中桩的距离
4、试放出该点位置
5、对该点进行高程测量,比较该点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距,重新计算距中桩距离
6、重复4、5步,试放该点,测量高程,至到与设计高程相符为止
从表面看,这6个步骤并不复杂,但要完成一个点的放样,需要大量的时间的人力,如果采用同时作业,全站仪需要2~3个人,水准仪需要2~3个人,计算高程,平面关系最少1个人,那么需要的人员是5个人以上,而且计算过程也需要大量时间.
所以,这种办法是实用的,但却是最笨的办法之一.可能大家也会有一些更好的办法,可省去一些步骤和时间.大家可能也会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问题呢?当然有啦!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种办法就是使用GPS(RTK)进行三维放样,但这不是一般广大施工单位所具备的,所以还是第二种办法了。
第二种办法就是大家可能已经熟悉的反算了.
所谓反算,就是通过施工测量中任测一点,得到其坐标,然后反算该点所在桩号及距中桩的距离以及实测高程,再根据反算结果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请可实时得到该点与设计差值,及时调整放样数据,快速准确的进行放样工作,下面将这一工作原理与大家作简要介绍.
反算边线放样概念:
1、在放样段内将全站仪置于导线点上,该点最好有高程数据.
2、后视另一导线点,将仪器水平角置为真方位角,量取仪器高度,如该点无高程,再后视一个水准点,得出全站仪的仪器高。
仪器高=导线点高程+量取的仪器高度
仪器高=水准点高程-后视读数+棱镜高
3、根据该段地势情况,估计大概边线点位置进行测量,可得出方位角、距离、高差读数,根据这三个数据,可计算出该点的三维坐标。
X=测站X+cos(方位角)×距离
Y=测站Y+sin(方位角)×距离
H测=仪器高+高差读数-棱镜高
4、再根据该点坐标,可反算出该点所在的桩号及位置。
直线段反算:
桩号=直线段起点桩号+cos(直起点到测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直起点到测点距离
距中桩距离=sin(直起点到测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直起点到测点距离
注:如为负值则该点位于路线左侧,反之则在右侧。
5、根据桩号和位置,可计算出该点的设计高程。
再和测量的高程进行比较,就可得出该点的填挖高度,如果是在边坡上,还可根据坡度算出距离边线的移动值。
6、根据移动值,再次进行放样,重复3~5步,至到放样完成。
以上说了那么多,工作内容可分为两个,一是棱镜立点,二是计算,如果要将以上工作减化,可以省掉的步骤就只有计算,立点是必须的。
省掉的计算可以找相关的计算程序来代替,这方面的程序现在种类不是很多。
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全线通-路线三维坐标处理系统V7.4”。
它首先将你的路线数据建成一个路线三维模型。
再根据你测量的第二步所得的方位角、距离、高差读数输入程序,便可计算出该点的坐标、桩号、距中桩距离、实测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内外移动值.直接了当,你只需要移动棱镜,至到你所需要的边线位置。
当然,“全线通-路线三维坐标处理系统V7.4”还有强大的路线坐标处理功能,各种线型都能计算,可出各类报表,CAd图形等功能,还带有文曲星野外放样程序,给你的测量工作会带来最大的放松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无需任何复杂编程抛弃渐进法开挖点或坡脚点无论填方挖方通用手工配合全站仪简单输入一般就可一次定位再也无需逐级边坡主子程序关联扯淡的搞边坡放样程序,根据数学模型推理计算编写的实用的5800程序,用此法可以解决边坡放样的事情,卡西欧5800代码如下:
1.程序名:BP LbI S↙Cls↙“K×+×××”?V:“L(—1)Or R(+1)”?Q:“Z0(SJ)"?
E:“H0(SJ)”?F:“Z1(W)"?A:“H1(W)”?B:“Z2(N)"?C↙If C≥A:Then
Cls:Locate 6 ,2 ,“ERR!”▲Stop:Goto S:Else↙Cls: “H2(N)"?U:“BP(1:m)”?N
↙If U=B:Then 0 →M:Else Abs((A-C)÷(B—U))→M:IfEnd↙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无需任何复杂编程抛弃渐进法开挖点或坡脚点无论填方挖方通用手工配合全站仪简单输入一般就可一次定位再也无需逐级边坡主子程序关联扯淡的搞边坡放样程序,根据数学模型推理计算编写的实用的5800程序,用此法可以解决边坡放样的事情,卡西欧5800代码如下:1.程序名:BP LbI S↙Cls ↙“K×+×××"?V:“L(—1)Or R(+1)”?Q:“Z0(SJ)"?E: “H0(SJ)”?F:“Z1(W)”?A:“H1(W)”?B:“Z2(N)”?C↙If C≥A:Then Cls:Locate 6 ,2 ,“ERR!"▲Stop:Goto S:Else↙Cls:“H2(N)”?U: “BP(1:m)"?N↙If U=B:Then 0 →M:Else Abs((A-C)÷(B-U))→M:IfEnd↙Abs(U—F)→G:C-E→S:(MG-S)N÷(M-N)→L↙Q=-1=〉—(E+L)→D↙Q=1=>E+L→D↙Cls:“Z=”:Locate 4,1,D▲Cls:“HC”?H↙L÷Abs(H—F)→K↙
Cls:“K×××=”: “1:M=”:“1:m=”:“M—m=”:Locate 5,1,V:Locate 5,2,K:Locate 5,3,N:Locate 5,4,K-N▲Goto S↙IfEnd↙(注:9860只需要将代码中的Cls换为Clrtext,其余不变,就可以了) 2.程序设计原理:公路挖方段的开口线或填方段的坡脚线是沿着原地面随高程变化的一条曲线,放样坡口开挖点或坡脚的坡脚点实际上是放样不同里程桩号断面地面线上的点.通常的放样法是:先计算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一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并测出该点的高程,再根据设计边坡坡度值用逐渐趋近的方法放出开挖点或坡脚点,弊端是当放出的点高程满足边坡坡度设计要求时候却又很难保证该点是否在该断面上了的,并且外业作业繁琐,反复试放,点位精度也低. 本程序是根据先放出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不打桩)直接测量两点的实测高程,由程序内部计算出该坡口点所在的地面线的自然坡度,并与该横断面的设计边坡值联立方程,从而直接推导出计算真正坡口(角)点距该断面中桩的水平距离值,如此,代入一般的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中从而相当精确的计算出坡口(角)点的坐标利用全站仪直接一次放样的思路原理。
同时程序加入了实际所在点位所形成的实际边坡坡比值与设计
坡比值比较校核的功能,若与设计边坡吻合则就可一次直接打桩定位,若相差不大吻合,则是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选择的不合适,将两点重新缩进重新找顺开挖点(或坡脚点)所在位置的地面两点坡度走向后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就可. 3.程序核心原理推导过程如图所示:根据诸位都有的线路中边桩程序可直接计算并放出图中所需开挖点D处的P1和P2两点的坐标并放样定位到两点,确定横断面的方向,但不必打桩,只需做下标记实测出两点的高程H1(W)和H2(N)并记录备用就可,两点距中的距离也可根据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开挖点的距离左右缩进一定距离,则分别记为Z1(W)和Z2(N),等于是已知条件,则两点所形成的地表坡度就是两点高差与间距差的比值等于1:M,可由程序内部运算,则可当作P2D 或DP2
两点间地表坡度的代表值。
其中的D0(x0,y0,H0)是图纸的设计值,横断面设计坡比值1:m(图中是1:n)又作为已知条件,则根据上述条件可假设D0D”=d,那么可知DD”=d/n,以P2点为例,设D0与P2的水平距离为s,P2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 [(d÷n)—h]÷(d - s)=1÷m 同理以P1点为例,设D0与P1的水平距离为s,P1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h - (d÷n)]÷(s –d)=1÷m 将上述2个式子之一化解简化后都可求得d值为:d=(mh—s)*n÷(m- n)为一固定方程关系定值。
如此此时只需将d 值加上D0点到路中线的宽度Z0(SJ)(设计图上已知的)就可求得开挖点到该桩中桩的水平距离Z=,再根据开挖点位于中线的左侧还是右侧[ 程序语句提示L (—1)Or R(+1)输入-1为
左,输入1为右侧进行判断].如此就可带入一般的线路坐标放样计算程序直接计算出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坐标并用直接全站仪进行放样了,不过在D点打桩前最好实测下D点的实测高程并再次代人程序中HC?提示位置输入,直接显示K××=该横断面桩号1:M= 为计算出的D点与D0点连线后形成的实际边坡值1:m=为所输入的设计边坡值(输入时候如1:1.5则直接输入1.5) M—m= 为实际开挖点或坡脚点形成的边坡值与设计边坡值的差值
(当差值近似相等时候则说明Z=时候的D点位置就是准确的开挖点了,若相差大则需要重新运行程序和重新选择实地上的P1和P2两点位置再次进行全站仪测量高程并再次计算了,一直到满足Z=状态时候的M-m值近似相等边坡值符合的情况下就可打桩确定好真正的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位置了!!!)等D点确定后,同时将D0点距中的宽度在实地地表上放样出来,如此开挖或填筑以此三角进行控制边坡就可。
填方与挖方图纸相反,程序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一致的;对于带有平台的某级边坡,则仅仅考虑好开挖点或坡脚点紧挨着的那级边坡和平台,与上述原理使用都是一致的就可了。
欢迎各位在使用中提出更好的思路与办法,并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本人此程序在于探讨边坡放样的一种思路与方法,使用者还望做好现场记录,吃透程序使用原理,再付诸实践中去,本人仅对程序设计和边坡放样思路理论可行性进行探讨,请使用者慎重使用,若因不懂原理操作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本人概将不负责!!!
公路边坡(开挖点或坡脚点)精准放样通用程序无需任何复杂编程抛弃渐进法开挖点或坡脚点无论填方挖方通用手工配合全站仪简单输入一般就可一次定位再也无需逐级边坡主子程序关联扯淡的搞边坡放样程序,根据数学模型推理计算编写的实用的5800程序,用此法可以解决边坡放样的事情,卡西欧5800代码如下:1。
程序名:BP LbI S↙Cls ↙“K×+×××”?V:“L(—1)Or R(+1)”?Q:“Z0(SJ)”?E: “H0(SJ)”?F:“Z1(W)”?A:“H1(W)"?B: “Z2(N)”?C↙If C≥A:Then Cls:Locate 6 ,2 ,“ERR!”▲Stop:Goto S:Else↙Cls: “H2(N)”?U:“BP(1:m)”?N↙If U=B:Then 0 →M:Else Abs ((A—C)÷(B—U))→M:IfEnd↙Abs(U-F)→G:C-E→S:(MG—S)N÷(M-N)→L↙Q=—1=>-(E+L) →D↙Q=1=>E+L→D↙Cls:“Z=”:Locate 4,1,D▲Cls:“HC”?H↙L÷Abs(H—F)→K↙
Cls:“K×××=”: “1:M=”:“1:m=”:“M- m=”:Locate 5,1,V:Locate 5,2,K:Locate 5,3,N:Locate 5,4,K-N▲Goto S↙IfEnd↙(注:9860只需要将代码中的Cls换为Clrtext,其余不变,就可以了) 2.程序设计原理:公路挖方段的开口线或填方段的坡脚线是沿着原地面随高程变化的一条曲线,放样坡口开挖点或坡脚的坡脚点实际上是放样不同里程桩号断面地面线上的点。
通常的放样法是:先计算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一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并测出该点的高程,再根据设计边坡坡度值用逐渐趋近的方法放出开挖点或坡脚点,弊端是当放出的点高程满足边坡坡度设计要求时候却又很难保证该点是否在该断面上了的,并且外业作业繁琐,反复试放,点位精度也低。
本程序是根据先放出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不打桩)直接测量两点的实测高程,由程序内部计算出该坡口点所在的地面线的自然坡度,并与该横断面的设计边坡值联立方程,从而直接推导出计算真正坡口(角)点距该断面中桩的水平距离值,如此,代入一般的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程序中从而相当精确的计算出坡口(角)点的坐标利用全站仪直接一次放样的思路原理。
同时程序加入了实际所在点位所形成的实际边坡坡比值与设计
坡比值比较校核的功能,若与设计边坡吻合则就可一次直接打桩定位,若相差不大吻合,则是断面上坡口(角)点附近的两点选择的不合适,将两点重新缩进重新找顺开挖点(或坡脚点)所在位置的地面两点坡度走向后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就可。
3。
程序核心原理推导过程如图所示:根据诸位都有的线路中边桩程序可直接计算并放出图中所需开挖点D处的P1和P2两点的坐标并放样定位到两点,确定横断面的方向,但不必打桩,只需做下标记实测出两点的高程H1(W)和H2(N)并记录备用就可,两点距中的距离也可根据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开挖点的距离左右缩进一定距离,则分别记为Z1(W)和Z2(N),等于是已知条件,则两点所形成的地表坡度就是两点高差与间距差的比值等于1:M,可由程序内部运算,则可当作P2D 或DP2
两点间地表坡度的代表值.
其中的D0(x0,y0,H0)是图纸的设计值,横断面设计坡比值1:m(图中是1:n)又作为已知条件,则根据上述条件可假设D0D”=d,那么可知DD”=d/n,以P2点为例,设D0与P2的水平距离为s,P2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 [(d÷n)- h]÷(d - s)=1÷m 同理以P1点为例,设D0与P1的水平距离为s,P1点到D0点的高差为h,则有下述关系式子成立:[h —(d÷n)]÷(s –d)=1÷m 将上述2个式子之一化解简化后都可求得d值为:d=(mh—s)* n÷(m—n)为一固定方程关系定值。
如此此时只需将d值加上D0点到路中线的宽度Z0(SJ)(设计图上已知的)就可求得开挖点到该桩中桩的水平距离Z=,再根据开挖点位于中线的左侧还是右侧[程序语句提示L (-1)Or R(+1)输入-1为左,输入1为右侧进行判断].如此就可带入一般的线路坐标放样计算程序直接计算出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坐标并用直接全站仪进行放样了,不过在D点打桩前最好实测下D点的实测高程并再次代人程序中HC?提示位置输入,直接显示K××=该横断面桩号1:M= 为计算出的D点与D0点连线后形成的实际边坡值1:m=为所输入的设计边坡值(输入时候如1:1.5则直接输入1。
5)M—m= 为实际开挖点或坡脚点形成的边坡值与设计边坡值的差值
(当差值近似相等时候则说明Z=时候的D点位置就是准确的开挖点了,若相差大则需要重新运行程序和重新选择实地上的P1和P2两点位置再次进行全站仪测量高程并再次计算了,一直到满足Z=状态时候的M—m值近似相等边坡值符合的情况下就可打桩确定好真正的开挖点或坡脚点D点的位置了!!!)等D点确定后,同时将D0点距中的宽度在实地地表上放样出来,如此开挖或填筑以此三角进行控制边坡就可.填方与挖方图纸相反,程序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一致的;对于带有平台的某级边坡,则仅仅考虑好开挖点或坡脚点紧挨着的那级边坡和平台,与上述原理使用都是一致的就可了。
欢迎各位在使用中提出更好的思路与办法,并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本人此程序在于探讨边坡放样的一种思路与方法,使用者还望做好现场记录,吃透程序使用原理,再付诸实践中去,本人仅对程序设计和边坡放样思路理论可行性进行探讨,请使用者慎重使用,若因不懂原理操作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本人概将不负责!!!
边坡放样主程序(BP—FY)
Lb1 0:Prog“ZS”:“H—BG”(中桩与坡脚起算点高差值,比中桩高正,反之负)?A:H+A →B:?P(实测点高程):?L(坡脚起算点到中桩的距离):0。
75(挖方时一级坡度) →C:1 (挖方时二级坡度)→D:1。
5 (挖方时三级坡度)→E:8(挖方时一级坡高) →G:10(挖方时二级坡高) →M:15(挖方时三级坡高)→N:2 (平台宽度)→K:1 (填方时一级坡度)→I:1.5(填方时二级坡度)→J:2 (填方时三级坡度)→O:2 (填方时一级坡高)→Q:8 (填方时二级坡高)→R:10 (填方时三级坡高)→T:ifP>B:thenGoto1:ElseGoto2
Lb1 1:ifP>B:thenL+C(P-B)→U:P—B →F:IfEnd←┘ifP>B+G:thenL+CG+K+D(P-B-G)→U:P-B-G →F:IfEnd←┘ifP>B+G+M:thenL+GC+2k+MD+E(P-B—G—M)→U:P-B –G—M →F:IfEnd:Goto3←┘
Lb1 2:ifP≤B:thenL+I(B -P)→U:B -P →F:IfEnd←┘ifP≤B—Q:thenL+IQ+K+J(B-Q-P)→U:B-Q-P→F:IfEnd←┘ifP≤B-Q—R:thenL+IQ+2k+JR+O(B-Q—R-P)→U:B—Q—R-P→F:IfEnd:Goto3←┘
Lb1 3:U—AbsZ→V:ifZ<0:thenZ-V→Z:Else z+v→z:IfEnd←┘
“Z=”:Z◢计算得出正确的宽度,路线左为负,右为正。
“V=”V◢宽度调整值,正为远离中线,负为向中线靠近。
“PT=”:F◢距离即将到达的填挖方平台的高度。
注:由于路基的宽度和超高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该程序的缺点是不能自动计算路基宽度和路基边缘坡脚起算点的设计高程,需要手算坡脚起算点与中桩的宽度及与中桩的高差。
算例;S? 700(放样点桩号)Z?-15(试算宽度)X=19839.5817 Y=28515.5010 H=107.144 H-BG?-0。
15(边缘起算点的高程比中桩低0。
15)p?150(实测高程)L?12(起算边缘点距中桩的距离)Z=—69.509(计算得出正确的宽度)V=54.509(远离中线方向距测点54。
509米),PT=25.006(距离平台高度)。
然后再次进入下一轮试算,直到V趋近于零。
隧道3心圆放样主程序(SD—3XY)
Lb1 0:Prog“FS”:1。
5→A:1.65→B:0。
89→G:2。
27→C:3.3→D:2。
41→E:0.51→J:“H1”:F:ifF≤H+A:then E—AbsZ→W:IfEnd:ifF>H+A And F≤H+A+B:then√(D²-(F-H—A)²)-G—AbsZ→W:IfEnd:ifF>H+A+B:then√(C²-(F—H-A—J)²)-AbsZ→W:IfEnd:“W=":W◢(水平方向的超欠挖:正为欠,负为超)Goto0
正算子程序(SUB1)
1÷P→C:(P-R)÷(2HPR)→D:180÷π→E: 0。
1739274226→A:0。
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1-L→F:1—K→M:U+W(Acos (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C+FWD))+Acos(G+QEMW (C+MWD))) →X: 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 (G+QEFW(C+FWD))+Asin(G+QEMW(C+MWD)))→Y:G+QEW(C+WD)+90→F: X+ZcosF →X: Y+ZsinF→Y
反算子程序(SUB2)
G-90→T:Abs((Y-V)cosT-(X-U)sin(T))→W: 0→Z:Lbl 0:Prog ”SUB1”: T+QEW(C+WD)→L:(J—Y)cosL-(I—X)sinL →Z:ifAbsZ〈1E-6:thenGoto1:ElssW+Z →W:Goto 0:IfEnd←┘
Lbl 1:0→Z:Prog ”SUB1”:(J—Y)÷sinF→Z
来源:(http://blog.sina。
com。
cn/s/blog_69442e3b0100jchj。
html) - fx 5800正反算、边坡放样、隧道超欠挖_阳光灿烂_新浪博客
子程序(平面数据库)PM-SJ
ifS ≥500(线元起点里程)AndS<769。
256(线元止点里程):Then19942。
837 →U(线元起点X坐标):28343。
561 →V(线元起点Y坐标):500 →O(线元起点里程):125°16°31°→G(线元起点方位角):269.265 →H(线元长度):10^(45)→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10^(45)→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0 →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负右正):IfEnd←┘
ifS ≥769.256(线元起点里程)AndS<806。
748(线元止点里程):Then19787.34 →U(线元起点X坐标):28563.378→V(线元起点Y坐标):769.256→O(线元起点里程):125°16°31°→G(线元起点方位角):37。
492→H(线元长度):10^(45)→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221.75→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1→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负右正):IfEnd←┘
ifS ≥806。
748(线元起点里程)AndS<919.527(线元止点里程):Then19766。
566→U(线元起点X坐标):28584。
574→V(线元起点Y坐标):806。
748→O(线元起点里程):120°25°54。
07°→G(线元起点方位角):112。
779→H(线元长度):221。
75→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221.75→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1→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负右正):IfEnd←┘
ifS ≥919。
527(线元起点里程)AndS<999.812(线元止点里程):Then19736.072 →U(线元起点X坐标):28701。
893 →V(线元起点Y坐标):919.527→O(线元起点里程):91°17°30.63°→G(线元起点方位角):80.285→H(线元长度):221.75→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9579.228→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1→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负右正):IfEnd←┘
ifS ≥999。
812(线元起点里程):Then19744.038 →U(线元起点X坐标):28781。
659→V (线元起点Y坐标):999。
812→O(线元起点里程):80°40°50°→G(线元起点方位角):100→H(线元长度):10^(45)→P(线元起点曲率半径):10^(45)→R(线元终点曲率半径):0 →Q(线元左右偏标志:左负右正):IfEnd←┘
子程序(竖曲线数据库)SQX—SJ
ifS≤999。
812(竖曲线终点里程):then0.0357(前坡度:上坡正下坡负)→E:0.0227(后坡度:上坡正下坡负):600→R(竖曲线半径):780→G(变坡点里程):110→C(变坡点高程):IfEnd←┘
子程序(竖曲线计算公式)SQX
E—F→J:ifJ>0:then-R→R:ElssR→R:Abs(R*J÷2)→T:ifS≤G-T:thenG—S→L:C-LE→H:IfEnd ←┘
ifS>G—T And S≤G:thenG—S→L:(S+T-G)²÷2÷R→N:C—LE+N →H:IfEnd←┘
ifS>G And S≤G+T: then S—G→L:(G +T- S)²÷2÷R→N:C-LF+N →H:IfEnd←┘
ifS>G+T :thenS—G→L: C+LF →H:IfEnd←┘
三、使用说明
1、规定
(1) 以道路中线的前进方向(即里程增大的方向)区分左右;当线元往左偏时,
Q=—1;当线元往右偏时,Q=1;当线元为直线时,Q=0。
(2) 当所求点位于中线时,Z=0;当位于中线左铡时,Z取负值;当位于中线中线右
侧时,Z取正值。
(3) 当线元为直线时,其起点、止点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次代替。
(4) 当线元为圆曲线时,无论其起点、止点与什么线元相接,其曲率半径均等于圆
弧的半径。
(5) 当线元为完整缓和曲线时,起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
次代替;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止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
径为无穷大,以10的45次代替;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6)当线元为非完整缓和曲线时,起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设计规定的
值;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止点与直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
于设计规定的值;与圆曲线相接时,曲率半径等于圆曲线的半径.
2、输入与显示说明
S ?正算时所求点的里程,反算时估算点里程,反算时尽量不要超出真实测点所在的线元里程终点,即尽量向小里程估计,如超出线元终点计算器将死机。
Z ?正算时所求点距中线的边距(左侧取负,值右侧取正值,在中线上取零)
X ?反算时所求点的X坐标
Y ?反算时所求点的Y坐标
显示部分:
XS=×××正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X坐标
YS=×××正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Y坐标
S=×××反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里程
Z=×××反算时,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边距
H=×××正反算时,计算得出所求点的中桩设计高程(如弯道沿边线超高时要另外考虑超高段中桩高程)
四、算例
某匝道的由五段线元(直线+完整缓和曲线+圆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直线)组
成,各段线元的要素(起点里程S0、起点坐标X0 Y0、起点切线方位角F0、线元长度LS、起点曲率半径R0、止点曲率半径RN、线元左右偏标志Q)如下:
S0 X0 Y0 F0 LS R0 RN Q
500。
000 19942。
837 28343.561 125 16 31。
00 269。
256 1E45 1E45 0
769。
256 19787。
340 28563.378 125 16 31。
00 37.492 1E45 221.75 —1
806。
748 19766。
566 28594。
574 120 25 54。
07 112.779 221.75 221.75 -1
919。
527 19736.072 28701。
893 91 17 30.63 80。
285 221。
75 9579。
228 -1
999。
812 19744.038 28781.659 80 40 50。
00 100.000 1E45 1E45 0
1、正算
(注意:略去计算方式及线元要素输入,请自行根据所求点所在的线元输入线元
要素)
S=700 Z=-5 计算得XS=19831。
41785 YS=28509。
72590 H=107。
144
S=700 Z=0 计算得XS=19827.33592 YS=28506。
83837 H=107.144
S=700 Z= 5 计算得XS=19823。
25398 YS=28503.95084 H=107.144
S=780 Z=-5 计算得XS=19785.25749 YS=28575。
02270 H=112.759
S=780 Z=0 计算得XS=19781.15561 YS=28572。
16358 H=112.759
S=780 Z= 5 计算得XS=19777.05373 YS=28569.30446 H=112。
759
S=870 Z=-5 计算得XS=19747。
53609 YS=28654。
13091 H=112。
759
S=870 Z=0 计算得XS=19742。
68648 YS=28652。
91379 H=112.759
S=870 Z= 5 计算得XS=19737.83688 YS=28651。
69668 H=112.759
S=940 Z=—5。
123 计算得XS=19741。
59118 YS=28722。
05802 H=130.475
S=940 Z=0 计算得XS=19736。
47687 YS=28722.35642 H=130.475
S=940 Z= 3。
009 计算得XS=19733.47298 YS=28722。
53168 H=130。
475
2、反算
X=19831.418 Y=28509.726 计算得S=699.9999974 Z= -5 。
00018164
X=19827.336 Y=28506。
838 计算得S=699。
9996493 Z= 0.000145136 H=107。
144
X=19823。
25398 Y=28503。
95084 计算得S=699.9999985 Z= 5。
000003137
X=19785.25749 Y=28575.02270 计算得S=780。
0000035 Z= -5 。
000001663
X=19781.15561 Y=28572。
16358 计算得S=780。
0000025 Z=—0.000002979H=112。
759
X=19777.05373 Y=28569.30446 计算得S=780。
0000016 Z= 4.99999578
X=19747。
536 Y=28654。
131 计算得S=870。
0001137 Z= -4。
99941049
X=19742.686 Y=28652。
914 计算得S=870。
0003175 Z=—0。
00041814 H=130。
475 X=19737.837 Y=28651.697 计算得S=870.0002748 Z= 4。
999808656
X=19741。
5912 Y=28722。
0580 计算得S=939。
9999786 Z= -5。
123024937
X=19736。
4769 Y=28722。
3564 计算得S=939。
9999862 Z=—0.000027710 H=130.475 X=19733.4730 Y=28722。
5317 计算得S=940。
0000238 Z= 3。
0089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