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4期
低线束硬化伪影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8,33(4):378-382.
[2]李卫星,姚菁菁.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实效性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3):36-38.
[3]孙璇.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4):327-330.
[4]王国庆,邢漠,王璐,等.双源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6):534-535.
[5]侯金玲,高立栋,赵颖.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23):5-6.
[6]李卫星,姚菁菁.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实效性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3):36-38.
[7]沈起钧,彭志毅,单嫣娜,等.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结合灌注血池容积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34-38.
[8]康淑琴,刘文亚,肖虎,等.应用低剂量造影剂行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2):185-187.
[9]班允清,李媛媛,惠婷,等.CT肺血管造影和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8):54-57.
目前临床常见的疾病是胰腺囊性疾病,是指胰腺内含有囊液包块引起病变,具有较高发病率,具体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及各项囊性肿瘤等,患病后病因及病理性质具有差异性,进而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因此及时诊断病情利于为后期顺利治疗提供可靠保障,便于改善患者预后。
随着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目前诊断本病以C T增强检查为主,具有空间大及密度分辨力高等优势,对检查胰腺肿块性质具有良好的效果,强化扫描利于获得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但肿瘤位置较大时,不利于准确判断肿瘤起源位置,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等现象,因此郭雪丽[1]学者研究证实,借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利于提高疾病确诊率,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分析胰腺囊性疾病患者应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8年1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85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观察组:男女占比例51∶34,年龄21~75岁,均值(46.81±7.39)岁;体质量18~26kg/m2,均值是(23.34±5.12)kg/m2。
①纳入标准:入院后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具有腹痛、腹部包块及黄疸等临床表现[2];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者;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签字确认。
②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增强CT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所用仪器64排螺旋CT检查仪(美国GE公司,Optima 670),设置管电流是250mA,设置管电压是120kV,胰腺区层厚是2~3mm,层厚是10mm,螺距是1,膈顶至肝下缘是具体扫描范围,增强扫描时,在患者肘前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60~100ml碘佛醇对比剂,调整速度是3.0~3.5ml,注射后30s行肝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后70s 行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后200s行延迟期增强扫描[3]。
观察组:MRI动态增强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所用仪器是1.5T MRI检查仪(美国GE公司,SGNA Creator)开展检查流程,选择八通道体部线圈,设置层厚7mm,设置层间距是1mm,横轴位TSE是MRI平扫,T1WI是15ms,SET2WI脂肪抑制序列,TE是4.6ms,横轴位梯度回波T1WI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选择高压注射器对患者静脉注射0.1mmol/kg的Gd-DTPA对比剂,按
探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对胰腺
囊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王中礼,董来芹
(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 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目的:研究胰腺囊性疾病患者应用磁共振(MRI)动态增强与增强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时段是2018年1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85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差异性分观察组(MRI动态增强)与对照组(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假性囊肿22例,真性囊肿4例;黏液性囊腺瘤18例,导管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囊性胰腺癌7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观察组检出率97.64%,对照组检出率88.23%,观察组疾病检出率(97.64%)高于对照组88.23%,χ2=5.7384,P=0.0165,P<0.05(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MRI动态增强检查诊断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能提高疾病检出率,便于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胰腺囊性疾病;磁共振动态增强;增强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0)24-0040-02
41
照1.5ml/s 的速度选择等质量浓度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冲管处理,注射对比剂后25s 行动脉期增强扫描,注射后50s 行实质期增强扫描,注射后65s 行延迟期增强扫描,膈顶至肝下缘是具体扫描范围[4]。
两组获得的影像资料由两名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医师阅片,经讨论后获得最终诊断结果,研究对象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病情。
1.3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诊断结果)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确诊结果及检出率
85例研究对象接受病理确诊,①胰腺囊肿:假性囊肿22例,真性囊肿4例;②胰腺囊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18例,导管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囊性胰腺癌7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观察组患者检出83例,检出率97.64%,对照组患者检出75例,检出率88.23%,观察组疾病检出率(97.64%)高于对照组88.23%,χ2=5.7384,P =0.0165,P <0.05(具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疾病检出率(例)
组别病理确诊(n=85)观察组(n=83)对照组(n=75)
假性囊肿222220真性囊肿444黏液性囊腺瘤181716导管内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1212实性假乳头状瘤111110囊性胰腺癌776浆液性囊腺瘤553神经内分泌肿瘤
5
5
4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5],MRI 动态增强检查诊断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能提高疾病检出率,借助磁共振对人体信息起到重建作用,对胰腺肿物是否与胰管相连进行清晰显示,明确病灶部位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诊断率。
本研究观察组假性囊肿22例,真性囊肿4例,黏液性囊腺瘤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囊性胰腺癌7例,浆液性囊腺瘤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检出率97.64%;对照组假性囊肿20例,真性囊肿4例;黏液性囊腺瘤1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囊性胰腺癌6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检出率88.23%,观察组疾病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 <0.05(具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①胰腺囊肿:本研究分为真性囊
肿及假性囊肿,后者较常见,其与机体发生胰腺炎有直接
联系,急性胰腺炎的假性囊肿处于胰腺周围部位,慢性胰腺炎者的假性囊肿在胰腺内部,经C T 检查显示,胰管内存有结石且胰腺发生钙化现象,高度怀疑是假性囊肿;②浆液性囊腺瘤:胰头是主要发病部位,借助影像学检查显示囊壁菲薄,分微囊型及寡囊型两种形态,患者经CT 及MRI 检查显示多房囊性分叶状肿块,部分患者出现放射状,组织学特征证实,该肿瘤血供较丰富,增强后组织影像比正常胰腺组织较高,本研究发现与CT 诊断比较,MRI 检查更能显示囊壁及分隔[6];③黏液性囊腺瘤:女性群体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常见表现形式是胰腺体尾,影像学检查显示,单囊病变或单发多囊病变较常见,边缘光整且无分叶,若该肿瘤内发生囊壁的“蛋壳状”钙化则怀疑是恶性,本研究与CT 诊断比较,MRI 更能充分显示囊液成分、囊壁及壁结节;④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肿瘤在≥70岁老年男性群体内发病率较高,起源是胰腺导管上皮,影像学检查显示,“葡萄串”状囊性肿块与主胰管相通,伴有扩张的分支胰管,本研究与CT 诊断表现为高密度影,MRI 对病变部位是否累及主胰管能清晰观察,具有弥漫性扩张的影像学表现[7];⑤实性假乳头状瘤:调查研究显示,胰腺囊性病变中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率较低,18~40岁的年轻女性群体内常见,多见为胰体尾且属于低度恶性肿瘤,CT 检查常见的是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瘤,MRI 增强检查后显示,延迟期有强化包膜,肿瘤出血则引起囊液密度不均匀,因此MRI 检查更能早期确诊疾病类型,说明本研究与吴延春等[8]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与CT 增强检查比较,MRI 动态增强检查诊断胰腺囊性疾病患者更能提高疾病检出率,准确评估病情且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郭雪丽.磁共振动态增强与增强CT 对胰腺囊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1):3972-3973.
[2]卓娜.MRI 与超声造影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19,17(10):79-82.
[3]冯增新.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囊性病变诊断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4):2905-2907.
[4]李爱丽,穆清林,苏琳.超声造影与MRI 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 和MRI 杂志,2018,16(7):103-105. [5]郑慧,孙浩.CT和MRI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4):111-112.
[6]柴旺.CT、MRI 对胰腺囊性病变的对比分析[J].医疗装备,2018,31(6):21-22.
[7]高珊,于铁链.CT、MRI 对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1-3.
[8]吴延春,刘垚.CT及MRI检查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26(5):5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