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的由来,最初是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思想精华、孟子中《孟母三迁》典故以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的启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持续深入,诱思探究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持续的尊重和彰显,教师的教育观点也在持续的发生改变。
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持续的实行,当今教育中仍然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教育中功利色彩和社会中人心的浮躁的现象。
为此,教育工作者们增强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注重,在培养学生知识、力求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强调了学生生命的教育,更进一步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地位。
“生态课堂”的理念随之诞生。
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水平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特征是课堂能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娱乐”、“好胜”、“成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对应情感,对学生的关
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一、生态课堂的课堂体现:
1、生态的课堂回归自然生长。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提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让我们的课堂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
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以创新的教学方式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教师的话语诗意盎然,如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教师的笑容激情荡漾,似阳光和煦,温暖孩子的心房。
2、生态的课堂提升生命质量。
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但仅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
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但要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还理应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不但仅为了未来而生存,那么注重学生当前的生命状态同样
重要。
我们提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
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来对待,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做题与考试的机器,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注重的中心,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天是否幸福。
接受教育不但仅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人格的完整,为了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还孩子一片清新明净的心灵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有尊严地学习,让每一个生命个体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3、生态的课堂充满智慧挑战。
生态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体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如同一个交响乐团,和谐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生态的课堂里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
学生们持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这里,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
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智慧的觉醒。
4、生态的课堂注重持续发展。
生态的课堂,促动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水平为终极指向。
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终生发展水平。
在生态课堂上,学生的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的。
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六百年。
二、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
1、课堂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
课堂是由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的整体,该系统中不但存有着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也存有着生物与环境之间或者说与环境的其他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们在共生与合作中结成生命共同体。
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人,是生物界发展到最高层次而又脱离了动物界的人,是有责任的、能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人。
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则无法构成课堂。
课堂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课堂环境中的各生物要素之间都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互动。
课堂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要素又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
物质要素指:
(1)课堂自然要素。
课堂自然要素对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实行有很大的影响,但在实际的课堂情景中却常常被忽视,如教室内物体的颜色、教室的采光、温度、噪音。
颜色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研究证明,教室墙壁颜色灰暗或过于明亮都会造成阅读困难。
教室的采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视觉功能,光线不足或过度都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教室温度的高低是影响学生行为和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噪音可导致精神压力,还会干扰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但能够使师生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而且还能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创新的灵感持续闪观。
相反,在诸如光线、气味、温度等与人的适合水平极不协调的情况下,比如过度闷热或者阴暗等条件下,课堂也会走人一个糟糕的氛围。
(2)课堂时空要素。
从夸美纽斯开始,“时空”要素在很大水准上成为一种制约要素,影响着我们对课堂实行更加宽松的理解,影响着课堂生机的迸发。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时间的密度、节奏和效率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之一。
课堂空间的组织形式、空间密度,或者说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不但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实行,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课堂交往和参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环境越拥挤,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活动的权利越小,平均学习成绩越差。
这里,主要谈一谈座位的编排方式。
任何一种座位编排方式,都暗含着某种教育思想,暗含了教师所期望的交往方式。
我们现在主要的座位编排方式是行列式,也叫秧田式。
这种方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暗示着教师的权威地位,能够使教师易于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较充分地发挥主控作用,减少学生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纪律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听讲,也易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实行系统的知识讲授。
这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适合的,并显示出优越之处,如实行系统知识的传授。
但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展开小组或者全班讨论,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通过相互间频繁的、全面的交往达到相互交融,体现自我价值,培养协同合作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自我完善。
这是一种专制型的教学:强迫灌输而不是主动参与,过度依赖而不是自主选择。
教师在讲台上高高而立,学生挤挤挨挨地“整齐”地排列着,面对教师,没有特点,没有个性,而学生除了教师的表演,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仅限于“师—生”之间。
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实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单项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交往,使课堂表现出动态的特征。
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来看,在这种座位编排方式中,教师通常只与部分学生实行双向交往,并且与前排、中间学生交往多,教室有个金三角效应。
从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来看,学生们看到的仅仅是教师和邻桌的同学,尤其是后排学生,他们实际上看到的仅仅攒c动的人头、肩膀和教师身体的一部分,受空间局限,他们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前后左右几个同学。
造成学生交往范围狭窄,交往频率低,因而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比较、交友、表现、竞争及协调机会。
“品字型”座位编排,就能够避免以上弊端,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交往,利于展开小组讨论,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圆桌型U字型的座位编排,有利于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全部与教师等距离,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是平等的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多种类型与形式,而学生又是富于个性的个体,没有哪一种布置方式适合于每一堂课,就各种不同的座位编排形式来说,都各有其优点或缺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研究证明,经常改变学生的座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千万不能一种方式不变化。
同时,在一些时候,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座位。
我们要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学生的座位编排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改变,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学。
座位的变化并不但仅形式上的简单变化,表面上的物质转换调整了师生、生生的位置关系,暗示着一种理解与交流机制的形成,能引起学生心态的变化,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往的意识,要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3)课堂设施要素。
课堂设施包括课桌、座椅、讲台、黑板等课堂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辅助设施,课桌椅、黑板的质量、大小、高低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的教育目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网络化教学的实施,使得电教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但仅是手段和工具,甚至直接演进为教学内容,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对电教媒体的研究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它也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要素。
(4)课堂媒体要素。
指教材、教具、挂图等。
在媒体要素中,教材是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
精神要素则能够分为:
(1)信息要素。
课堂教学过程亦是师生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信息传递的渠道、媒体、风格等构成的传播方式会制约信息的可接受度;所传递和交流的信息的新颖性、丰富性、科学性、形象性则是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2)文化要素。
文化是课堂的养分,课堂不但以传授和学习文化为主要的活动,其本身也充盈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性别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等既独立又交叉、既一致又冲突,学生的发展是诸多课堂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传统课堂所不同的是,生态课堂的起点不是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生态的课堂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动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
生态课堂的主体和主人都是学生,因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的精彩属于学生。
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实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体现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实行争论”,师生一起“协奏”,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态的课堂让孩子持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