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专业论⽂
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会计学专业论⽂1
摘要:⽂章明确了⼯学结合的⼈才培养模式是将知识学习、能⼒训练、⼯作经历结合在⼀起的⼀种教育模式。
即学习的内容是⼯作,通过⼯作实现学习。
“⼯”是⼿段,“学”是⽬的。
关键词:⼯学结合;会计学专业;⼈才培养模式;⽐较
1中外⾼校会计专业⼈才培养模式的⽐较
1.1课程体系设计的⽬标⽐较
⼤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基于源源不断向社会⼈才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会计⼈才资源的前提。
在这⼀形势背景下,美国⼤学会计学专业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努⼒培养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才。
⽇本会计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有效率的未来会计⼈才,并制定了⼀系列该⼈才培养的标准。
要求这⼀批乃⾄每⼀批未来会计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分类、计算、分析、⽐较、传递经济信息的专业胜任能⼒,能够初步理解经济信息的基本结构和理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
相⽐起国外,国内会计教育界要求国内会计专业⽣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为毕业后的会计实践作准备。
我国的会计教育⽬标定位相⽐起外国因此显得更宽更泛,没有具体的细化⽬标。
1.2课程设置的⽐较
在美国,《会计教育⽬标》中可以发现,会计教育课程包含了三类课程,分别为⼀般会计教育、⼀般商业教育和⼀般通识教育。
⼀般会计教育课程的作⽤是传授给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锻炼其灵活运⽤于信息辨认、衔接、沟通和使⽤的过程;⼀般商业教育课程给学⽣传授财政、市场、经营和组织⾏为等⽅⾯的知识,并要求学⽣利⽤见习机会了解并⽐较企业、政府机构和⾮盈利组织这三个部门的特点,从⽽逐渐提⾼学⽣内在对会计⼯作的整合能⼒;⼀般通识教育课程侧重培养学⽣分析和运⽤数据的能⼒,并要求学⽣积累和消化吸收与历史、国际⽂化相关的知识,为的是提⾼学⽣在写作和决策⽅⾯的⽔平。
我国⾼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六类课程,分别是两门公共基础,⼀门专业基础,⼀门起核⼼作⽤的专业主⼲,⼀门选修课和⼀门实践课等。
课程设置重视讲解展⽰制度准则,忽视学习会计理论,注重职业考试,过于狭窄、陈旧,对于会计学科的整体规划不够好,导致跟国外的会计学⽣⽐较,国内的会计专业学⽣知识⾯相对狭窄,对会计⼯作的适应性也较差。
这也使得学⽣不会去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
1.3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较
在欧美国家,各⼤⾼校的会计教育会开设⼀般和专门这两门会计专业教学课程。
设计和运⽤信息系统、组织的决策和信息、财务公开信息报告,是会计教育的三⼤类主要内容。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的确认、计量和沟通、使⽤,还有要求学⽣要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并⾃⼰将会计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这些时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后者⼜可划分为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级财务会计、税务、审计、国际会计及⾮营利组织会计等,在获得学⼠学位之后的学⽣才有资格进修专门会计教育课程。
只有研究⽣教育还有后续教育才会开设这门课程。
1.4教学⽅法的⽐较
在美国,以学⽣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的教学⽅式已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式。
现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起到启发学⽣、引导学⽣讨论协作、研究案例、模拟操作,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帮助学⽣解决困难的作⽤。
⽽在中国,国外的这种互动式、讨论式、协作式的现代教学⽅法尚未成型,还没推⼴,⽬前还在沿⽤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法。
1.5教学材料的⽐较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案例仅仅配附参考答案,并标注不同⾓度的不同答案。
这样做的⽬的是可以培养学⽣的表达能⼒、判断能⼒、分析能⼒、交际能⼒和合作能⼒等多种能⼒。
然⽽,我国的会计教学取材单⼀、呆板,缺乏实际的研究调查和案例分析,⽽且教学材料没有统⼀出发点,每个学校都是⾃编⾃教的模式。
1.6教学管理的⽐较
美国会计教育改⾰委员会AECC认为,做到以下五⼤特点,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会计教学:①会计基础的课程设置与最初的教育⽬标必须符合⽬的明确、知识整合、实践创新、灵活适应这⼏个特点;②教材编写要体现科学和完备;③必须具备有效率的表达⽅式来引导教学;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法和测试⼿段必须丰富多样,才能检验学⽣的多⽅⾯进步和发展;⑤教学要看到学⽣在个体能⼒和认知⽔平的不同⽽采⽤不同的教学⽅式,以启发和帮助各种各样的学⽣。
我国的会计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反⽽侧重与教师的考核、晋升、待遇等直接挂钩的科研成果。
如此不重教学效果好坏,舍本求末地对教师进⾏考核,诚然是不利于激励教师改进、提升教学效果的,这可以从现阶段各⼤⾼校的科研“⼀票否决制”明显看出。
1.7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关系的⽐较
美国会计教育改⾰委员会AECC在第5号公报中提到,学⽣在拿到学⼠学位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计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
公布这条规定的原因是,担⼼学⽣学习会计的⽬的仅是为了通过会计师考试⽽不⽤⼼去学在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积累从事会计⾏业应该要具备的知识基础。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的报考要求过于宽泛,造成专科⽣、本科⽣、硕⼠研究⽣都参与到注册会计师的报考中来,在会计学习中成为⼀门⾃觉和不⾃觉的“必修课”。
这种现象虽然在⼀定程度上扩⼤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报考队伍,客观上⾮常明显地冲击了⼤学会计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
2国外⾼校会计教育的⼈才培养模式启⽰
⽬前,在对技能型或应⽤型⼈才的培养模式中各国各有特⾊,但是“⼯学结合”是世界上⼤多发达国家突出的部分,⽐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和加拿⼤共有的“合作教育”,英国和德国的分别是“三明治”教育和“双元制”,⽇本现在⽐较流⾏“产学合作”模式,在澳⼤利亚出现的“TAFE”“模式以⾏业为主导,以上种种⼤同⼩异,充分展⽰了⼯学结合模式的优点,同时也体现了⾼等职业教育的特⾊。
2.1对于会计学专业的⼈才培养⽬标要进⼀步明确
国外关于会计⼈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展⽐较早,经验⽐较充⾜,我国应该取其精华。
其中最精华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才的培养必须在会计⼈才供需双⽅之间形成⼀条有效的联系渠道,这样才能展⽰会计⼈才的需求状况,且有利于会计教育部门做出制定培养⽬标。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培养能⼒为主,会计教育能全⾯提⾼会计⼈才的能⼒。
在职业教育中,把就业作为培养⼈才的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的核⼼和主导地位(见图1)。
“两个不宜”——能⼒层次不宜过⾼,业务技能不宜过宽。
会计⼈才培养要坚持本⾝固有的⽬标在会计专业⼈才培养过程中,使本专业培养的⼈才能适应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全⾯发展德智体美等各个⽅⾯,以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员具有综合职业能⼒,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作。
能⼒,作为会计⼈才培养的主要⽬标,要同时关注“中级会计⼈员”和“通才”,即不仅要求所培养的⼈员要达到各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价值观,还要强调融知识与能⼒为⼀体,充分具备会计知识与各项机能。
2.2加强实践教学
⼯学结合标志着校企合作⼈才培养模式离不开能⼒的培养,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个结合”,转变:①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②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向⼯学结合,校企合作看齐;⼀个结合指的是加强教育与社会⽣产实践相结合。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才,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产实践,充分发挥本⾝的作⽤,企业配合以为学⽣提供实训条件,选派⼯程技术⼈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依托职业院校进⾏员⼯的培养培训等。
⼯学结合⼈才培养模式采取的形式灵活多样,各种形式的根据是学校教学和企业⽣产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建⽴起适应⼯学结合的教学与管理制度。
将⼈才培养⽬标作为出发点,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式之前,与企业研究制定⼈才培养⽅案,并实现建⽴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的探索。
2.3改⾰课程体系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才培养模式,我国⾼校会计课程的设置应提倡以实际操作的能⼒为基础。
以⽬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及个别课程的设置,其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会计⼈才实际操作能⼒的培育,此课程体系的总体⽬标:①拓展宽⼝径的商业知识;②培养⼀个成功的会计师需要的各种能⼒。
在课程总体⽬标下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课程(哲学类、⽂学艺术类、法学类等)、商业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会计专业课程。
2.4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法,改⾰会计教学⽅式
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法已不能完全满⾜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要适应现代会计⼈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增加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培养的教学⽅法,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
职业教育在积极运⽤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外,还应⼴泛采⽤国外职业教育⽐较成功的的“⼩组⼯作法”、“⾏为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法,改变⽬前单⼀的教学及考核⽅式。
在互动式教学中,可以采⽤案例讨论、⾓⾊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组作业、专题报告等⽅式。
这种教学⽅式有利于培养学⽣终⽣学习的能⼒。
2.5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与考核办法
(1)将ISO质量管理思想引⼊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中。
在组织机构中设置教学督导机构,学校可按ISO质量认证标准中要求的机构,从⽽形成⼀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的职能部门。
(2)根据学⽣的特点,实施分层次的教学与考核。
学校要根据课程考核标准、教学内容等⽅⾯的改变要求相应地提出不同的标准和办法。
公开摒弃“同⼀专业是否必须同⼀种培养模式同⼀个毕业标准”的教育理念,公开承认并针对参差不齐会计专业⽣源质量问题,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是⼀个重要问题。
2.6建设有应⽤型⼈才培养教育特⾊的会计专业教材体系
教材的编写复杂,细节繁琐,其中涉及很多⽅⾯的关系,但⾸先应处理好能⼒培养与知识传授,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这两个关系;其次对教材及授课的内容要合理选择;再者尽量使教材体例达到规范、形式多样;最后提⾼利⽤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最好将辅助教学软件资料合理的配合使⽤。
当然,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还要有⾃⼰独特的特⾊,主要如下: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切从实际出发,怎么做关键看实际需要什么;②内容形式⽆论怎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这个“中”就是能⼒培养;③专业课程教材仍然是⼀个⽐较⼤的缺⼝,开发⼀批专业课程教材迫在眉睫。
3结束语
在进⾏会计⼈才培养模式探讨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的原则,借鉴国外⾼校丰富的⼈才培养模式经验,结合我国会计专业⼈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形成与我国的教育环境,会计环境,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会计⼈才培养模式。
参考⽂献:
[1]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校会计本科⼈才培养模式⽐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5):122-124.
[2]汤湘希.会计教育改⾰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xx,(2):75-81.
[4]吴⽔澎.对会计教育改⾰与发展⼏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xx,(2):10-12.
[5]N.ExposingAccountingStudentstoMultipleFactorsAffectingEthicalDecisionMaking[J].IssuesinAccountingEducation,20xx,19(1):73-84.
[6]陆正飞.⽐较会计[M].南京:南京⼤学出版社,1992.
会计学专业论⽂2
⼀、前⾔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主体对已经发⽣或是完成的经济活动进⾏相应的核算,其实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只有很好地做好会计核算才能做好会计⼯作,并且会计核算的顺利进⾏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进⾏会计的相关⼯作可以提⾼⼯作的效率及编制准确和及时的报表,可见实现会计核算的顺利进⾏对会计⼯作的重要作⽤。
现⾏的会计制度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如在进⾏国库集中⽀付改⾰时每年都会制定相应的政府收⽀的科⽬,这是需要适时的增加或减少会计科⽬,此外还需要对账户做相应的改变,这样也对会计核算产⽣了⼀定的影响,这种改变同时使得会计要素有了改变由原来的三个会计要素变成了五个,因此会计核算也要发⽣改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的必要性与可⾏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的必要性:主要是体现在随着我国在财务管理⽅⾯的制度改⾰,使得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发⽣了⼀定的变化,为了使得会计的核算能够跟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并且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制度提出相应的改变。
然⽽现在事业单位主要是在采⽤收付实现制的⽅式进⾏会计核算进⾏的,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因此需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改⾰,以更好地规范国家预算资⾦的使⽤,此外还可以提⾼资⾦的使⽤效益,强化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职能,可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改⾰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的可⾏性:主要是可以借鉴外国在会计核算⽅⾯的改⾰,并且根据⾃⼰的实际情况即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的范围和事项等⽅⾯的特殊性,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进⾏改⾰,可见在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上具有可⾏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制度不完善
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的⼏⽅⾯:
第⼀,在实⾏会计核算改⾰后,虽然针对事业单位的情况建⽴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因为会计核算⼈员的能⼒有限和事业单位还没有设计出较合理的会计核算的制度如在会计的科⽬和核算的内容上就出现了⼀定的问题这些使得会计核算未能很好地开展。
第⼆,由于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中对会计的科⽬及会计的内容上有⼀定的不同这使得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出现了报表不能⼀致的情况,这样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及理解性较差,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事业单位在经济⽅⾯的往来更是密切,不同单位不同的会计科⽬这使得单位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出现了困难。
第三,我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到位,虽然会计在进⾏核算制定了相应的条例,但是由于监督的不够好,企业在进⾏经济活动时违反了成本过低或是不⼒造成了有法不依等违法的操作。
第四,事业单位内部因控制制度不健全也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了⼀定的问题主要是⼀些事业单位私⾃挪⽤国家的专项⾦或是对⼀些项⽬进⾏私⾃收费等这些⾏为都是由于会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3.2 会计的⾏为不规范
会计的⾏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下⾯的的情况中:
第⼀,原始凭证⽅⾯,存在着填写不完全,主要是在⼀些项⽬中没有进⾏填写或是表述不清晰,甚⾄对其中的⼀些数据进⾏更改,论⽂格式这样的⾏为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中在会计核算中的相应的规定即在填写会计凭证是必须将其填写完整,⽽且对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将严重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第⼆,记账凭证⽅⾯,同样存在着与原始凭证⼀样的问题,并且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并没有达到要求。
第三,在账务⽅⾯,主要是指由于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由于实⾏财务与会计核算的分开管理,这种形式⼤⼤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影响,使得单位的管理事物和账簿之间进⾏了严格的划分,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财务⼈员只是在资⾦的规范使⽤⽅⾯发挥着作⽤,但是并不能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的监督。
第四,在对⽀出⽅⾯的审核和控制也出现了⼒度不⾏等,主要是在原始凭证的审核⼿续不完整。
第五,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上实⾏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做法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符合配⽐原则,并且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情况,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这些都是会计的⼀些不规范⾏为。
3.3 会计预算的执⾏⼒较差
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能⼒较差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些⽅⾯:
第⼀,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些资⾦⽀出情况并没有进⾏很好地记录,并且在对资⾦的管理和审核⽅⾯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这种情况很⼤的程度上造成了资⾦利⽤的浪费。
第⼆,在事业单位对预算进⾏编制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在争取⾃⼰部门的最⼤利益,并没有就公司的整体情况进⾏把握,这样为预算的进⾏带来了很⼤的影响。
第三,⼀些事业单位在使⽤专项资⾦上,只是对拨款的过程进⾏了严格的控制,但是专项资⾦分配到各部门中将不再对其使⽤情况进⾏严格的监督,这样往往导致了专项资⾦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的作⽤,甚⾄有些单位对于专项资⾦的分配中,并没有将专项⾦⽤于专项的研究,⽽且事业单位使⽤这些资⾦对其他资⾦的不⾜进⾏弥补,以上的这些情况都导致了会计预算的执⾏能⼒较差。
3.4 会计核算实物存在问题
会计实务核算⽅⾯:主要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和⽆形资产的核算问题上出现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证实,固定资产应该只是核算账⾯的价值并不计提折旧。
在⽆形资产的核算上,⼀般事业单位对⽆形资产时常忽略,即使将其登记⼊账但是还是会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并且事业单位对⽆形资产的认识不⾜,这样都造成了对⽆形资产的浪费。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
4.1 完善会计核算体制
在进⾏会计核算体制的完善⽅⾯需要从下⾯的⼏⽅⾯着⼿:第⼀,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其科学和实⽤性,并且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对于⾮法⾏为要依据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其进⾏严惩,这样将很⼤程度上减少了由于会计核算导致的损失。
第⼆,完善事业内部的监控体制,对事业单位中的⼀些⼯作进⾏严格的规范并对任务进⾏很好地控制,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顺利的进⾏。
第三,坚持收⽀两条线的⽅针,并要继续加强国库集中收⽀政府的集中采购为重点的制度改⾰,认真贯彻制度的实施,规范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4.2 加强财务的监管⼯作
事业单位根据⾃⾝的特点建⽴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科学的对财务进⾏监督管理这将使得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为了做好财务管理的监管⼯作,这就需要做到:第⼀,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常经济活动的收⽀情况进⾏定期的检查。
第⼆,事业单位预算的⼀些情况需要与任期领导的离任专项审计要进⾏结合,这样可以提⾼在任领导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重视。
第三,在财务⽅⾯实⾏公开制度,通过民主和⼤众的监督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提⾼。
4.3 提⾼财务⼈员的素质
财务⼈员的职业素质将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顺利进⾏有很⼤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断地改⾰中,提⾼财务⼈员的职业素质将成为事业会计核算进⾏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的⼀些⽅法对事业单位财务⼈员的素养进⾏培养:第⼀,⾸先要加强财务⼈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班或是对会计⼈员进⾏定期的集训以提⾼财务⼈员的职业素养。
第⼆,加强财务⼈员的专业技能⽅⾯的考核,并对财务⼈员的⼯作提出标准和要求,促使财务⼈员不断的⾃觉提⾼⾃⾝的职业技能。
第三,在招聘财务⼈员时需要提⾼标准,以便引进⾼职业技能的财务⼈员。
4.4 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
要想正确地反映资产准确的价值这就需要从下列⼏⽅⾯进⾏着⼿:事业单位在报表中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要正确的反映,这就需要遵循固定资产的核算⽅法,对固定资产进⾏折旧,并且将固定基⾦取消掉,并设置累计折旧作为备抵账户,并且需要在负债中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的内容。
第⼆,在对⽆形资产的核算中要确保对⽆形资产的价值要很好的利⽤,以便使⽆形资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制度的改⾰这样很⼤程度上加强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并且这样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很好地适应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
⽬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定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不⾜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此外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探索,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为社会的发展贡献⼒量。
会计学专业论⽂3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化等各⽅⾯都取得了很⼤的突破,有经济贸易的往来,就会不可避免的⽤到会计的计量属性,但是截⾄到⽬前为⽌,关于会计的计量属性虽然是⾮常明确了,并且⽤的最多的就是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然⽽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前仍然是众⼝不⼀的,对此没有达成⼀致性,因此,本⽂就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基础做出深⼊的剖析。
决策有⽤性
关于会计的计量属性,我们所学到的有这样五种,简单的对五种计量属性进⾏介绍,可以从以下⼏个⽅⾯进⾏说明:⼀是按照我们最初第⼀时间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账的价值,这种我们叫做是历史成本;⼆是按照我们重新取得的资产的价值进⾏衡量,⽐如⼀台空调的价格,如果在年底进⾏盘点的时候发现多了⼀台空调,其价值难以衡量的情况,那么就按照当前市场上的空调的价值进⾏⼊账,这种我们叫做重置成本;三是可变现价值,即按照⼀定的会计计算公式进⾏价值的评估,这种计量属性主要⽤于对材料等存货发⽣减值情况下的价值确认;四是现值,也就是对于未来所能够预计的价值进⾏衡量,例如分期付款,就是采⽤这种计量⽅式,最后⼀种就是我们本⽂所要进⾏剖析的内容,即公允价值,也就是以评估双⽅都能够认可的价值进⾏计价,例如在进⾏股票、债权交易的时候,以最后的收盘价进⾏最终的价值确认并计价,在⽬前国际上,以公允价值为会计计量越来越被⼴泛的应⽤。
下⾯就从两个⽅⾯对于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进⾏剖析。
决策有⽤观
⽬前在国际上,对于会计⽬标,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致上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个是受托责任观,也就是受托者向委托者来报告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些情况,其价值的衡量主要是采⽤历史成本进⾏计量,这个观点⼜是委托代理的理论基础;另⼀个便是决策有⽤观,顾名思义也就是提供⼀些对决策有⽤的价值,其提供的对象是⼀些经营者和决策者,投资者和债权⼈等等。
决策有⽤观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虽然这个会计⽬标起步⽐受托责任观晚了些,但是应⽤上是⾮常⼴泛的,⽽且已经被很多的企业所接受。
在受托责任观中,主要是受托者和委托者之间的责任划分,⽽且对于这⼆者之间的责任约束,可以通过协议的⽅式进⾏,可以说这种观点对于企业的要求是⾮常适⽤的,但是,这种观点也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改⾰⽽逐渐的不适⽤,很多的企业的股权越来越分散,⽽股东的要求也逐渐的提⾼,他们不仅仅满⾜于股份份额,⽽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的是这些股份在未来能够给⾃⼰带来多⼤的收益。
因此,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式的这种观点就显得不太合理了,⽽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式的决策有⽤观却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这种观点,不是以当初进⾏交易的价格进⾏⼊账,⽽是以股票的出售⽇的价值进⾏确认计量,对于股东的收益也能够更加明确的看出来。
采⽤这种观点能够为投资者和债权⼈进⾏衡量企业的资产做出参考,并且评估未来企业能够带来多⼤的收益,从⽽满⾜他们的需求。
相关性的质量特征--公允价值的理论前提
前⾯提到了关于会计⽬标的两种观点,从应⽤较早的受托责任观到随着资本市场和企业的不断变⾰逐渐被企业⼴泛应⽤的决策有⽤观,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之⼀。
那么,要想更好的实现会计⽬标,使决策信息更加有⽤,从⽽使投资者和债权⼈等能够更加准确的对企业的资产等各项经济指标有⼀个客观的判断,就必须要保证相关性的质量特征,这也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前提。
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具有着⾮常强的优势,下⾯就从以下⼏个⽅⾯进⾏分析:
(1)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决策的相关性
在市场交易的环境下,尤其是当物价相对来说⽐较稳定的时候,资产和负债的历史成本是具备决策的相关性的,但是,市场环境的不断变⾰,经济全球⼀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市场的物价也发⽣了不稳定的情况,因此,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模式就显得尤为的必要,它更加强调了公平性,并且能够针对⽬前的市场环境,更加客观的反映出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供投资者和债权⼈做出决策提供信息的相关性。
(2)收益的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决策的相关性
关于收益情况下的信息,判断哪⼀种更加具备决策的相关性,就要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较分析,前者的收益主要是通过收⼊和费⽤之间的⼀个⽐例进⾏决定的,但是这样的⼀个决策的前提是保证收⼊和费⽤是在⼀个长期的会计期间内进⾏的,但是在⽬前的全球经济⼀体化背景下,很难保证市场环境的稳定性。
⽽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恰好是适应了经济环境不稳定的特点,运⽤综合收益报表来保证决策信息的相关性。
(3)公允价值是⾦融⼯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对于股票、债权以及基⾦等的价值的计量具有很⼤的衡量价值,以出售⽇所确定的资产的价值进⾏计价,这样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准确性,例如5万股的股票是以每股3元的价格进⾏购买,⽽在出售⽇那天改股票的收盘价是每股4元,那么最终股票的会计计价就是20万元。
本⽂通过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较分析,从⽽更加深⼊的剖析了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基础,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逐渐被⼴泛的应⽤,并且保证了决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