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设原溶液共为xg,析出mg Na2CO3·10H2O后溶液为yg。

则x+n-m=y,
解得,x-y=m-n,
即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m-n;
故选C。

2.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正确;
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
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3.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 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故B正确;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 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
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
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硝酸铵溶液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影响其他物质的溶解度。

4.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 > 甲
C.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乙
D.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饱和溶液质量,不明确,则无法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比较不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时,必须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但是不同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t2℃时,c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属于甲的不饱和溶液,c点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以上,属于乙饱和溶液并且有溶质剩余,所以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分析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其不饱和溶液可能会变为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温度,溶液依然是不饱和溶液,则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乙不能变为饱和溶液,分析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B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D错.
故选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6.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 .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 .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 、t 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 不正确;
B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 不正确;
C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 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 正确;
D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 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
100%100g+ 溶解度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当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克/150克×100%=33.3%。

故选B。

考点: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1℃时,110gA的溶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
C.B中混有少量A,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B
D.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
B. t1℃时,A的溶解度是10g,即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A,则110gA的饱和溶
液中含有溶质A的质量是10g,该题中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错误;
C. 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选项错误;
D. 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则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最多的是C,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1.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 .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会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 、在5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 ,则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10040g
g g
×100%≈28.6%,选项错误;
C 、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若想使乙从它的浓溶液中析出,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选项错误;
D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选项正确,故选D 。

【点睛】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12.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时仍是饱和溶液
B .分别将 t 1℃时 X 、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
D .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

故选B。

13.t℃时,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能继续溶解硝酸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的影响,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特征与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概念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 B>A=C
B. 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A中混有少量C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t1℃时,B的溶解度比A、C的溶解度大,当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B>A=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在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20%
10025
g g
⨯=
+
,说法正
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较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因此当A中混有少量C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降低,但是A物质降低的更大,析出的晶体更多;因此,此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 A,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

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答案】A
【解析】
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组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知道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
18gNaCl。

A. 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错误;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
2):50=9:25,正确;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正确。

故选A。

16.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 g 。

即:在20℃时在100 g水中溶解28.6 g甲可达到饱和,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 g,选项C不正确;
D.因为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因为溶解度减小而使甲无法完全溶解,都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

故选D。

17.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
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接近饱和的A溶液,降温至10°C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B、蒸发10g水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C、由于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时,一定能溶解A物质,故不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能说明2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C.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 40℃时,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是5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
×100%=33.33%.故A错误。

B. 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少。

g g
10050
故B错误。

C. 将40℃是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解度减少,有固体析出。

故C正确。

D. 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解度减少,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B.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A错误;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则溶剂最少,甲、乙物质的溶剂质量相等,所以升温到 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丙<甲=乙,故B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100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30克,故D 正确。

故选A。

20.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

下列符合“l+l= 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2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可以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
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先有固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A.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20 ℃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不能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错误;D.20 ℃--50℃
的某一温度,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中先有固体出现,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2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答案】D
【解析】
A、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故A正确;
B、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2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为30g,即在t1℃时,100g水中溶解30g甲、乙刚好达到饱和,所以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还会有一部分固体不溶解,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所以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4.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和NaNO2的溶解度相等
B.60℃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
C.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除去NaCl中少量KNO3,可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答案】C
【解析】
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错误;
B、6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60℃
时Na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
137
×100%=27%,错误;C、NaNO2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接近饱和的NaNO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KNO3;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答案】C
【解析】
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
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