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优秀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难点:
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

(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
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壹五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
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生1:借助列表的。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如果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

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

(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
《鸡兔同笼》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能解决有关“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数量问题及其相类似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解决“鸡兔同笼”鸡与兔的数量问题及与其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学会用假设、举例、列表、作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现实,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歌谣吗?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谣,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一只鸡一个头,两条腿,一只兔子,一个头,四条腿;
师:接下来的歌谣不完整,谁能把它填完整呢?
两只鸡个头,条腿,两只兔子,个头,条腿,三只鸡三只兔子一共个头,条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把兔子的腿数乘兔子的只数然后加上鸡的腿数乘鸡的只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学生读歌谣、填歌谣,能深深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猜一猜: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
(1)、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
师:20个头表示什么?
生:20个头表示鸡与兔的总头数。

师:鸡与兔各有多少只?大家猜猜看?跟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一说:
(4)、学生汇报,教师填表
生1:我猜鸡有3只,兔子有一qi只。

生2:我猜鸡有5只,兔子有壹五只。

生3:我猜鸡有16只,兔子有4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表格,鸡的只数在变化,兔子的只数也在变化,什么没有变?
生:鸡兔的总只数没有变。

强调鸡兔的总只数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猜测,引出对下边例题的思考,体现思维的灵活性。

]
2、自主探究
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
(1)、指名读题
(2)、引导观察: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2个问题多了一个条件“54条腿”
(3)、理解题意:
师:20个头,54条腿是什么意思呢?
生:20个头表示鸡与兔的总只数。

54条腿表示鸡与兔的总腿数。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鸡兔各有多少只?请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讨论前老师提个小小的要求:
①、每个小组老师都有一份材料
②、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小组长并做好记录
3、反馈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1)、逐一列表法:
生1:我先假设鸡1只,兔子19只,算出总腿数78条,接着假设鸡2只,兔子18只,算出总腿数76条……我一直算到鸡一三只,兔子7只总腿数54条为止。

师:像这样把每一种情况一一举例,直到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逐一列表法。

(板书:逐一列表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2)、跳跃列表法
生2:我先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算出总腿数78条,比题目的54条多很多。

接着我就假设鸡有5只,兔子有壹五只,算出总腿数70条,还是多。

我就假设鸡有10只,兔子有10只,算出总腿数60条,还是多。

我再假设鸡有壹五只,兔子有5只,算出总腿数50条,比54条少,说明鸡的只数应在10与壹五之间。

我再假设鸡有一三只,兔子7只,算出总腿数54条。

师:像这种“5只5只增减”,估计鸡与兔的可能范围,以减少列举的次数,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跳跃列表法。

(板书:跳跃列表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折中列表法
生3:我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是10只,算出总腿数60条,比54条多,我再假设鸡有12只,兔子8只,算出总腿数56条,还是多一点,所以我就假设鸡有一三只,兔子有7只,算出总腿数54条。

师:由于鸡与兔的只数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然后在举例中根据实际数据的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缩小举例的范围,这种方法叫做折中举例法。

(板书:折中列表法)像同学们刚才的这几种解法,我们把它称为列表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列表解决问题,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列表的方法不做统一规定,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画图法(板书:画图法)
师:除了列表法,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先画20个圆圈表示20个头,再假设20只都是鸡,在每个圆的下面画2条竖线表示2条腿,总共画出40条腿,还剩下14条腿,刚好可以给7个圆各添上2条腿,所以兔子有7只,鸡有一三只。

5、归纳算法
解决“鸡兔同笼”有多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1)、出示:停车场上共停放12辆三轮车和自行车,两种车轮子总和为31个,三轮车和自行车各有几辆?
(2)、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解决,旨在加深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的理解。

此外,不同层次的问题体现了不同学生的发展。

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
四、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五、拓展延伸
书P81“你知道吗?”
师: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鸡兔同笼”的有关问题,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热情,使他们感到学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风趣幽默的一门学科。

]
教学反思: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了成功与遗憾共存。

成功之处在于:
1、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让学生读歌谣、把歌谣补充完整,学生不仅觉得有趣,同时也复习了计算腿数的方法。

2、新授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认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我没有统一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而且在这个环节中,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充分,因此部分学生对列表法掌握得还蛮可以的。

在教学列表法后,我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去试着解这种类型的问题。

3、练习时,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如:停车场上停着自行车和三轮车,让学生自主解决,不仅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而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遗憾之处在于:
1、我感觉多媒体课件虽然帮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法”的这种思维过程,让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但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停留在直观、表象这一层面,只有少数同学将这一思考过程内化成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解决这类知识的模型。

2、练习时,如能引导学生巧妙综合运用三种列表法,把课上得更精彩、生动一点就更好了。

鸡兔同笼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
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876543
兔012345
脚1618202224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巩固与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壹五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

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壹五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

(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

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

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

10(6-4)=5(条)
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一、二题。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篇四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PPT展示今意))
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壹五00多年,
3、听说过“鸡兔同笼”吗?在那听说的?(奥数班上)会做的我们今天进一步来学习,不会的也没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老师相信今后你一定会做了。

那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这节课的内容学好呢?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

1.出示例1
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理解题意
师:“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
3.探索策略
(1)猜想法
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知道了在这个笼子里一共有3只鸡、5只兔,师:猜想法也是咱们数学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但是在几次猜想中,只有1次猜对了,你们觉得用猜想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
(2)列表法
师: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的来猜。

(课件出示书上的空白表格)师:如果先猜有8只鸡和0只兔,就有多少只脚?再猜有7只鸡和1只兔,就有多少只脚?如果有6只鸡呢?下面该写有几只鸡了?很好,按照这样的顺序猜下去就可以猜出来。

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表格。

(生独立完成)
师:看,我们用按顺序列表的方法,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共有3只鸡、5只兔,也就是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板书)请仔细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座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跟大伙说说?
生:在鸡和兔的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总只数增加2只。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1只鸡有2只脚,1只兔有4只脚,把1只鸡换成1只兔后就多出了2只脚)还有什么发现?(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2只。


师:刚才我们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觉得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好吗?(当头和脚的只数较多时,用列表法还是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3)假设法①假设全是鸡
师:我们先观察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得到的16又是什么呢?
哦,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板书: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只有16只脚,对不对?可是实际脚的只数是26只,比16只要多10只,为什么会多10只呢?那会有几只兔子呢?(5只)为什么?有没有同学能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个过程演示出来呀?在咱们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一旦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之后,就要容易理解多了,对不对?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种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语言所表述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所展示的过程,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说师写:2×8=16只,26-16=10只,4-2=2(只),10÷2=5只,8-5=3只)很好,请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五个算式的意思好吗?
②假设全是兔刚才我们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如果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关注学生画图和列式的情况)请一生画图、一生列式,并叙述想法。

小结:刚才我们在列表的基础上,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

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板书:假设法)我们都认为猜想法和列表法有局限性,假设法还有局限性吗?(没有)
(4)代数法
师: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没有局限性外,你还能想到别的也没有局限性的一般方法吗?(方程的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试一试。

(全班尝试,一名学生板演。

)我们来听听这个同学的想法。

师:列方程的解法还有个名字也就叫代数法(板书)。

4.小结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猜想法,列表法,假设法和代数法)要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现在会选用哪种方法呢?为什么?(假设法比较简便,代数法也好理解)恩,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延伸、应用
1.鸡兔同笼问题在我国壹五00年前就出现在《孙子算经》中了,现在我们也可以顺利地解决出这样的传统名题了,这个问题传到日本时就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
生说说思路。

2.看来这类问题我们不只局限在鸡兔问题上,我们学习数学不光会做一些数学题,还应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那请同学们用“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吧。

3、猜硬币游戏。

每个小组桌上信封里都有2角和5角的硬币共7个,共有的钱数写在信封上。

请大家猜一猜,有几个2角的,有几个5角的。

3、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

问这道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相似的地方吗?有哪些地方相似?(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那请同学说说鸡兔共多少只?共有多少只脚?鸡有几只脚?兔有几只脚?
反思:《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

教材在这一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这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想体现以下特色:
一、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了猜测、列表、假设、代数等多种方法分析解题。

这样,通过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索和对比,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广角”人教版教材新增设的一个内容,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其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策略中,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学思想。

如:把《孙子算经》中的原题数据改小,变为例1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列表”的策略中便渗透了变化和函数思想,“算术法”的策略中渗透了假设思想,“方程”的策略中渗透了代数思想等等。

这些无疑给我们今后在数学课上灵活渗透数学思想是一个启迪。

三、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对于鸡兔问题,在数据不大的情况下,都能用猜测、画图或列表解决,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当数据较大时,猜测、画图和列表就有它们各自的局限性,所以真正能够适应于此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还是假设法和代数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层次,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思维培养。

如:课始让学生经历无序猜想——有序尝试的思维历练过程。

学生一开始接触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摸不到头绪,首先是猜想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接着尝试列表解决,从8只鸡、0只兔开始于是就觉得依次尝试能得到答案有些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样就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结合表格进入到假设法的深层次思维与探究之中。

学生的学习过程步步深入,思维也层层拔高,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学习的普遍思维方式和方法。

四、注重数学文化的培养
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个较为出名的问题。

教学中,我把《孙子算经》的原题和特殊解法搬到课堂中来,这都是一种数学文化在现代课堂当中的一种深刻地体现!无论是课的导入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到后期的练习,都注重了这种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对数学文化的一种关注。

在今天的实际操作中,一节课下来,感觉容量偏大,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可能还有一部份学生掌握得并不好,虽然数学广角重点在渗透思想方法,但如果做不起题,那算不算方法
渗透好呢?对于把曾经的少数尖子生学习的奥赛内容,拿来面对全体学生,如何教?如何掌握度?这些都是我下来之后还要思考的问题,也请各位同行们多指教!
鸡兔同笼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指导】
1.要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采取讨论,自主探索等方式,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代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在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自主优化(如列表法中的从两边开始,从中间开始,依据数据跳跃猜测等),并注重不同策略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局限性和一般性。

2.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课初随意、无序的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有目的的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8只兔0只鸡或8只鸡0只兔这两种情况中)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通过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掌握假设法的独特的特点)、代数法。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作为本册教材“数学广角”中的唯一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据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据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既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又强调了解题策略的优化;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4.要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道影响较大的名题,一直流传至日本等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教学中,我们把《孙子算经》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和《孙子算经》中用“抬腿法”这种特殊而灵巧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用课件科学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鸡兔同笼(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105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