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课题申报\小学家长课题申报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结题报

我们的课题《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从开题到现在经历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本课题结题阶段里,我们不断地总结,认真地收集整理资料,务求给本课题的研究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问题的提出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融合,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以及离婚率、犯罪率,交通事故等大幅增加,致使现代正常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

近十年来,在美国因父母离婚而产生的特殊家庭占家庭总数的22.5%,40-50%的孩子生活在这类特殊家庭中。

我国自1995年以来,离婚对数突破100万,离婚率突破10%。

目前的离婚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

几乎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件离婚案件需受理。

我校地处清城区麦围新街,环境较为复杂,大部分学生是“新移民”,父母来自农村,文化素质较低,多数无固定职业或无正当职业,有些家长下岗或到外地打工。

由于父母素质较差,加上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致使不少学生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特困家庭。

经调查,202X年我校1522名学生中,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有180多名,约占全校学生数的12%,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正常的爱护和管教,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心理素质差。

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

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小学德育大纲》基本原则的第二条指出:“以对祖国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对缺点较多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亲近和帮助他们,切忌偏见。

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日常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和家庭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是我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二、概念的界定
我们所研究的“特殊家庭学生”是相对于正常家庭学生来说的。

“教育现状”是指现阶段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表现,以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背景。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特殊家庭分为以下几类:
1、离异家庭:指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家庭。

2、闹离婚家庭:指夫妻双方因婚姻破裂,想早日结束共同生活,但家庭还末正式解体的一种家庭。

3、分居家庭:指因各种原因造成夫妻双方两地分居的家庭。

4、寄养家庭:指夫妻双方因无法照顾子女,而将子女托付他人照养的家庭。

5、特困家庭:家庭月收入少于1000元,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6、教育不当家庭:指家庭成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导致孩子不健康成长的家庭。

7、领养家庭:指领养他人孩子的家庭。

8、婚后重组家庭:指夫妻离婚后与他人重新组合的家庭。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以及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探索矫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对策;探索出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立项初期),主要工作包括组建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家访,详尽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家庭教育状况,掌握各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1、各班主任设立《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召开家长座谈会,定
期家访。

与研究对象谈心,了解他们的感受,进行心理辅导。

健全各类档案材料数据搜集。

2、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学生在校的同学交往、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宣传当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为学生搭建与同学交往的活动平台,鼓励特殊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特殊家庭学生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

3、学校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开展课题研讨课。

课题组成员按要求认真反思总结,编写教育案例,在此基础上总结在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整理分析各阶段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依据本课题为应用性研究的性质,决定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配合以调查访问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涉及的不是单一的变量,而是一组复合的变量,例如学生行为的改变、家长家教观念的转变等等。

所以,采用诸如经典的实验研究法显然不能实施研究,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研究工作,我们选用了当今最流行的、也是最欢迎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的状态以及研究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采用以事实证明、以行为佐证的方法,将研究工作步步推进。

2、调查访问法:摸清问题症结所在,为了摸清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和家庭教育背景,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发现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研究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3、文献资料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老师们一直十分注意广泛收集、查阅文献资料,消化其理论或者实践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工作。

在开展研究工作的三年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吴增强主编)、《自我调节学习》(美国)、《继续教育》、《师生沟通的艺术》、《小学德育》、《师道》、《小学教育科研论坛》、《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中小学家长会、家访、亲子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选》、《告诉世界,我能行》、《好孩子成长100句禁句》、《滋养孩子一生的心灵甘露》、《快乐教育18法》、《心理决定健康》等教育理论专著、文献都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参考资料。

4、个案研究法:由于每一个特殊家庭都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所以,采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是最切合实际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此,我们在学生个体发展、家长教育观念研究、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研究等方面,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集》等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佐证。

六、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了解了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现状。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的方式,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一次是对五六年级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次是对特殊家庭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另一次是班主任与研究对象的谈话调查)。

内容包括特殊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学习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学习态度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处世方式、内心世界等。

通过调查,准确摸清情况,并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以便跟踪辅导。

调查告诉我们:
(1)认同“棒棍出孝子”教育观念的家长占39 %。

认同“多多鼓励的”教育观念的家长占46 %,但他们的孩子大多和老人住在一起,自己却外出打工。

15%的特殊家庭学生家长没固
定工作,家庭月收入只有几百块,经济困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缺乏科学认识。

(2)、当知道孩子厌学时,将采取“寻求老师帮助的办法”的家长占39%。

(3)、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4%。

(4)、30%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只有50%。

(5)、90%的家长考虑过要参加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培训。

而五六年级的单亲家庭学生则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孤独,希望有人理解。

由于家庭生活的变迁,缺少父母关心、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歧视,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思想比较早熟。

其他的特殊家庭学生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有的任性专横、处事偏激,有的心理脆弱、叛逆、怨恨,学习缺乏自信,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

而他们的行为问题其实很多都是心理问题。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守旧,教育手段单一,与学生孤独脆弱、胆小怕事、叛逆猜疑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课题组结合实际,开展了家庭、学校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求真务实
(二)、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模式。

1、通过家长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亲子关系是未成年人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

家庭对一个人成长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其它任何条件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学校定期召开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会,以分析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心理、家庭教育误区,了解先进的教育方式及方法等。

三年来,我们从网上寻找资料或从教育理论专著里,结合学生家长是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学习。

详细、具体地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拉近亲子间感情,使家长能够为孩子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氛围,最大限度避免代沟,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2、通过家长会,实现“家校合作”
各年级情况不一,各年级长在课题组统一指挥下,每学期召开一次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会。

老师将特殊家庭学生学业情况、行为心理等及时向家长汇报,使家长紧密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班主任与家长不定期沟通
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家长会外,各班主任尽职尽责,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工作间隙,协调时间,或电话联系,或亲自家访,或约家长到学校,保证做到每学期至少一次与每个家长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家长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这种不定期的沟通,有效保证了家长对孩子情况的准确把握,同时,也为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提供条件。

4、鼓励家长参与各种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及活动
鉴于社会上有关成功家教方面的讲座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已认识到家庭教育
的重要性,我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家长参与社会上的这些活动,并为家长们提供讲座内容和信息。

(三)、探索出矫治特殊家庭学生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对策。

三年来,我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从中总结出矫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对策:
1、学校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结合大队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适合特殊家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关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精神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特殊家庭学生帮助,使同学之间学会平等相处,消除隔阂。

2、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特困家庭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减免学杂费。

切实解决特困生的教育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个特殊家庭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

3、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及时疏通辅导。

各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有关情况后,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

做好分类指导和个案分析。

针对个案的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及时疏通辅导,做好辅导记录,以备跟踪。

4、开设“心语室”,建立“悄悄话信箱”。

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需要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

经过重视和关注以后,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努力程度总体上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而且个别特殊家庭学生还转化成了成绩、品德优秀的学生。

三年的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培养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立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立体网络系统。

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又上新台阶。

202X年8月,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 ;202X年6月,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单位” ;202X年10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清城区的红旗大队”。

(四)、教师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理论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三年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教育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对特殊家庭学生
的特殊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题组成员都认识到,要矫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异常行为,必须重新认识并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使自己由一个简单的行为裁判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矫正异常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为此,课题组成员主动参与培训,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自学专业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

为研究工作
的深入开展铺平道路。

老师们在每次的课题组的活动中,分析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心理,讨论如何引导转变特殊家庭学生,写好教育心得。

三年来,老师的理论水平上了一
个档次。

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几十篇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实验老师不断总结特殊家
庭学生教育经验,编辑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集》。

(五)、家长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从家长的反映来看,通过家长会,经验交流会,普遍提高了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家长感到责任重大。

最近,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家长又进行了测试,和前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这次测试总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5份。


同时,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也进行了一次测试,前后两次的结果对比如下:
(这次测试总发出问卷11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10份。


我们从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汇总了解到,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自主能力、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学习态度明显好转,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明显好转,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老师认真指导下,大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自信心倍增,将自己的生活感受或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并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编辑成特殊家庭学生作品集《成长中的小树苗》。

七、问题与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到还有许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问题很多都是心理问题。

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以更有趣味的形式出现,让更多的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其中,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每一名老师,都理应对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更多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但现在大部分老师对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还相当缺乏。

因此,如何能尽快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在目前情况下,学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老师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和辅导特殊家庭学生。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社会帮教体系,发动家庭教育志愿者担当义务辅导员,选定特殊家庭学生作为帮教对象,一对一长期结对,跟踪帮教,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

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