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三篇
导语:《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三篇,欢迎大家参考。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听陈老师说他在2班上《蟋蟀的住宅》这课时以“画住宅”为切入点去学习课文,效果听说不错。
我一想倒是,一是画住宅激趣,以趣入文;二是学好课文才能画好画,相辅相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决定在班里一试。
我一上课就让学生理解文题“住宅”的措辞意义,学生明确这是拟人手法后,我再借此让学生来画住宅。
学生兴味盎然地拿出纸笔就画,不一会就有学生说蟋蟀不会画,我强调:“画住宅。
”学生拿起笔就画了个拱形作蟋蟀住宅的门洞,我一看急了,连忙提醒:“蟋蟀的住宅在哪啊?”
“堤岸上。
”
我顺手画出堤岸,又问:“这长长的一条堤岸到底哪儿可以让蟋蟀安家呢?”
学生经过探讨明确堤岸顶部肯定不行,平的,雨水要灌进去的,达不到排水优良的要求。
堤岸底部也不行,怕积水满进洞里,那肯定在斜坡上了。
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斜坡上随便哪个长草的地方都行。
看来他们没有很好地细读课文,我不得不提醒他们去读课文,可孩子们默读了一遍课文后还是这个观点,我正不知道怎么引导,这节课在我满怀期待转化为恼火中挨到了下课铃响。
第二节课我让他们继续找蟋蟀的住宅洞口,学生在上次基础上多发现了一点:蟋蟀不利用现成的住宅。
他们找出来的条件有了这么一些:蟋蟀的住宅在堤岸上,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不现成,隐蔽(门口有草),像这样的地方堤岸斜坡上很多,比上节课无大进步。
我索性就离开了课文让学生看我画的堤岸(有一处按课文内容“微斜的门口”有意画成突出)找符合蟋蟀建住宅的地点在哪。
原来想他们会看见那块突起,选1。
可他们仍认为2、4都行,就没人想到1最佳,孩子们知道蟋蟀住宅里面“弯弯曲曲,有倾斜的隧道”,就没考虑到门口微斜是天然的排水优良,是慎重选择住址的要求之一。
我只得指明可以再读3、4、5自然段。
终于有人读到了“倾斜的门口”“平台”这句话,没想到一女生说“平台”是指平地,去找3了,这是什么理解嘛。
学生结合生活阅历理解了平台,又不理解“倾斜”朝哪边斜了,都以为是朝下方直斜,都没想到蟋蟀的住宅还有门口,把“门洞”、“门口”混淆了。
我只得让他们联系教室的门口去理解,终于有人找到1了。
我这才怒火平息了一点。
我这时早被学生的“迟钝”气昏头了。
其实当他们找不到“平台”时,我完全可以指出:“课文中说蟋蟀的住宅要有平台,有微斜的门口,选堤岸的哪个地方最合适?”“向下斜能造出门口来吗?”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找到“突出部位”最理想。
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门口有草就行,对课文是离散地找个别句子理解的,缺乏系统知识的合成。
课堂上我也因生气缺乏阅读引导,缺乏学习形式的使用,就一个劲地说:“给我再读课文!”学生一看老师生气了就也乱了,更找不到知识点;学生越答不到点上,我就越生气。
真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课上之前我也没有很好地去备课,只一听到说“画蟋蟀的住宅”方法不错,就直接想到用到本班教学中,却没有想过怎样使用这个手段达成阅读理解的目标。
看来他山之石,未必可以功自家之玉。
别人的好方法,成功的教学手段,要用思想去借鉴,要充分预设,要考虑实际,还要根据生成及时调整、引导,他山之石能发挥强效。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是十分赞许的。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要让学生学习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爱好,体会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爱好。
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爱好,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
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浓浓的情怀。
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
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
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再如:“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仔细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慧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
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
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
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
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一开课我就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个重点问题:
1、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2、蟋蟀住宅是怎样修建的?
让学生读和思有依据有方向。
然后让学生围绕每一个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自己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
待同学们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说外部特点是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为了让大家都能领悟蟋蟀住宅的特点,为下文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让每一位学生对蟋蟀产生敬慕之情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也为了让学生把书面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让学生分小组用自述的方法介绍住宅的特点,学生充满着激情,在乐学好学中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