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刘京国
(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北京102206)
[摘要]2020年是我国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收官之年。

在这10年中,我国高校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方面不断加速、深化。

文章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分析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关键问题研究了不同高校的做法,为后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在线课程;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19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新农科背景下提高都市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问题的研究与改革”(201910020004);2019年度北京农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教师教学投入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BUA2019JG015);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家
Seminar’在线课程制作”(BUA2019YJSKC01)
[作者简介]刘京国(1974—),男,山东栖霞人,博士,北京农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农业微生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4-0064-04[收稿日期]2020-06-17
专业、课程和教师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其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战场。

任何教学改革只有落实到课程上才能发挥作用,使学生获益。

在高校教学管理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难处是学校。

”这句话既说明了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难度。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拉开了新时代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

随后,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别敦荣教授把当前的中国大学界定为“一本书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是一种传承性、继承性的人才[1]。

但是,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材,不只是
课堂,而是开拓思维、启迪人生,也就是说在传承性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决定学生未来能走多远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利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组织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大学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即“沉默”(silence)、“回答”(answer)、“对话”(dialogue)、“质疑”(critical)和“辩论”(debate)[2]。

要实现培养传承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在大学课程上就需要有更多的“对话”“质疑”和“辩论”。

但我国高校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把教材里的内容转变成PPT,在课堂上把PPT上的内容“说”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或听教师“说”,或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等。

师生之间偶尔会有“问与答”这样简单的互动,至于“对话”“质疑”和“辩论”在高校课堂上几乎看不到。

为什么在我国高校课堂上看不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除了传统的中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好问的意愿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课前预习。

大学课堂讲授的内容比中学更深奥、授课进度更快速,大学生带着近似空白的大脑如何与教师互动?笔者曾要求学生在课
堂上回答问题时可以答错,但不能说“不知道”。

结果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的回答还停留在高中的水平上。

要实现课堂上有效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在课下忙起来,提前了解课上要讨论的内容。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产物,在线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教师把主要知识点梳理后做成在线课程,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在线课程完成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围绕知识点的拓展和应用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是倒逼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需要
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之间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没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建立。

如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建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3],基于批判理论、问题解决学习理论和互动理论建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4]。

人类教育的发展史也是技术介入并影响教育的历史。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理论的应用和教学模式的实施越来越依赖教育技术的革新。

幻灯、电视、计算机、投影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师—多媒体(教材)—学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除了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人员外,大部分专任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观念理念的转变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高校的教师大都是在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后直接到高校任教。

经过多年的研究生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是一片空白。

而且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让他们的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与考核机制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尚未有效开展,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动力不足,教学理念也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倒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虽不符合一般的“行动为基,理念先行”的教育规律,但能切实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农耕时代,人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知识的更新非常缓慢,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

在工业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的更新也在不断地加速,一个人需要读十几年书,才能够用一辈子。

在信息时代,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多元化,信息载体多,信息量巨大,且突破时空局限,一个人需要一辈子不断地学习,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教师已无法应对新知识、新事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需要向学生学习的现象[5]。

在信息时代,人类在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大多不是在教科书上学到的知识。

只有把知识传授当作能力培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适应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既是信息时代的特征,又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加速器。

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一)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1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开始席卷全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始研究、建设慕课平台。

2012年,国家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开宗明义地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
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6]。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

此后,在各高校的重视下,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我国高校以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代表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以校园信息系统全面铺开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以在线课程大规模建设为代表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体系不断加速推进,基本形成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格局。

(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课程建设方面,2019年中国慕课大会发布的信息表明,我国已上线课程12000多门,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这还不包括很多高校自主建设并在校内使用的大量的SPOC课程门数和学习人次。

全国在线课程的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在2020年疫情期间教育部指出的“停课不停学”的有效落实。

在教室改造方面,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很多高校建设了一批智慧教室,既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又进一步促进了“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课堂互动方面,蓝墨、雨课堂等App的推广使用,不但推进了智慧教室教学模式改革,而且还推动了传统教室教学模式改革。

在实践教学方面,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推广与应用,既解决了一些复杂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周期长的、要求高的实验项目在传统实验室无法开展的问题,又增加了实验的逼真性和趣味性。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这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课下课上都动起来了,课程由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逐步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开展转变;三是很多在线课程面向社会开放,满足了人类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任重道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

作为一个新事物,我们既要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带来的显著成效,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1.在线课程的建设布局与共享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倡导各高校加强内涵建设、分类办学、突出特色,相应地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例如“双一流”大学或过去的“985”“211”高校制定了创新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地方性高校和行业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或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讲授的侧重点也不同。

但是目前我国的在线课程建设是由各高校根据主讲教师的意愿自主地以近似野蛮的方式开展的,这种建设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种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而且,目前在线课程的建设成本较高、投入较大,一旦建成,后期修改或补充内容也比较麻烦,这也制约了一些地方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在线课程的建设,更好地发挥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的共享作用,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2.在线课程的使用与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使用主要包括慕课、SPOC和混合式教学三种方式。

各高校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的课程大都是通识类课程,列为选修课性质。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名校名师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弥补地方性、行业性高校通识类课程资源不足的短板,有利于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养。

但是,这些课程大多是利用校外的在线课程平台,采取完全线上学习、互动、答疑和考核,整个教学过程脱离学校的监控,随之而来带来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校外的课程平台如何满足学生在线指导答疑的需求,如何保障考核难度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标准。

二是平台和学校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过程和考核成绩的真实性问题。

在高校学生中已经出现在线课程有偿“代学”“代考”的现象,这涉及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

三是高校在学生
利用校外平台学习后如何科学地开展成绩和学分认定问题[7]。

因为平台上每门课程的难度、学习时长相差较大,如果一刀切,必然使部分学生选择难度低、上课时长短的课程。

为解决在线课程学习的诚信问题,一些高校采取线上学习、互动,线下考核的方式。

有的高校把自建或引进的在线课程放到校内平台,开展SPOC教学,加强线上学习监控,实施线下考核,确保学生学习的成效。

对于专业课在线课程,有的高校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的高校是把在线课程作为学生未上课、上课但未听懂、考研或期末考试复习等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

由于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转变,尚不能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在线课程的作用。

3.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现代信息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成本太高,而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原有的系统或平台很快会过时,又需要高校不断地投入,这就给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在线课程平台或课堂互动软件,如何确保学生自主、有效、真实地开展在线课程学习,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很多,对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如果使用的系统或平台太多,无形中又会降低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而且各个系统或平台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孤岛”,导致高校整体分析人才培养成效的数据不够全面。

因此,集各个系统或平台的优点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结束语
技术从来不会缺席人类教育的发展史。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8]。

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的科学布局,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吸引优秀的社会力量与高校一起研发功能更完善、使用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系统与平台,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管理与应用,提高技术使用成效,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48.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3]蔡旺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20.
[4]韦冬余,封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价值与理论基础[J].语文学刊,2016(10):157-158.
[5]颜士刚.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6):3-6.
[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 html.
[7]张秀芹.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61所高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7(1):79-83.[8]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4.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Jing-guo
(Academic Affairs Offic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China) Abstract:2020is the closing year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Ten-year Development Pla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2011-2020).In the past10years,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and deepened.Starting wit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studies the practices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some key issues,and provides ideas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online courses;talent training qua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