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带答案)(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
7.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玄武门事变
8.“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15.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意思是回忆以前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这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状况。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所以C项符合题意;“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的是遣唐使的有关情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反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别孟浩然,“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反映的是唐代乐舞的有关状况。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分析】
【详解】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自陆龟蒙的《秘色越器》。“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越窑的青瓷很有名。故A符合题意;BC出现在唐朝,和题干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青花瓷在唐朝还未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A.文景之冶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6.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B.饮水
C.运输D.泄洪
17.“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A.北魏B.北宋C.东汉D.唐朝
18.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其“伟大”的是
【详解】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旨在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55年---763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A项符合题意;八王之乱是西晋时发生的内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时发生的内乱;玄武门事变是唐朝626年发生的流血政变。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点。“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史实,他们之所以会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翻车是灌溉工具,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犁,都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ABD排除。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利用水力运转,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在位时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618年,镇守太原的李渊趁机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后来唐高祖逐步消灭各地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②③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公元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错误,AB两项不合题意;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大臣魏征,④错误,D项不合题意。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最终导致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集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
A.《汉武大帝》B.《武则天》
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
6.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 )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故答案为C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A.政权更迭
B.藩镇割据
C.武将夺权
D.政权分立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
4.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25.“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这“事物”是指( )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2.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
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18.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厉行节约,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⑤项是隋炀帝的功绩,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⑤项的ABD三项。故选C。
9.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1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④厉行节约
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A.①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9.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2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黄巾起义
21.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22.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221年C.581年D.589年
24.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灌溉、饮水、泄洪功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胡指的是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唐朝实行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频繁,唐都长安成为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故D正确;北魏的都城是洛阳,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东汉的都城是洛阳。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玄武门事变
8.“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
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15.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意思是回忆以前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这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状况。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所以C项符合题意;“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的是遣唐使的有关情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反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别孟浩然,“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反映的是唐代乐舞的有关状况。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分析】
【详解】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自陆龟蒙的《秘色越器》。“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越窑的青瓷很有名。故A符合题意;BC出现在唐朝,和题干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青花瓷在唐朝还未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A.文景之冶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6.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B.饮水
C.运输D.泄洪
17.“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A.北魏B.北宋C.东汉D.唐朝
18.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其“伟大”的是
【详解】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旨在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故选B。
6.A
解析:A
【解析】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55年---763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A项符合题意;八王之乱是西晋时发生的内乱;七国之乱是西汉时发生的内乱;玄武门事变是唐朝626年发生的流血政变。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点。“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史实,他们之所以会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翻车是灌溉工具,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犁,都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ABD排除。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利用水力运转,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他在位时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618年,镇守太原的李渊趁机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后来唐高祖逐步消灭各地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②③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公元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错误,AB两项不合题意;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大臣魏征,④错误,D项不合题意。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最终导致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集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
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
A.《汉武大帝》B.《武则天》
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
6.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 )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故答案为C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A.政权更迭
B.藩镇割据
C.武将夺权
D.政权分立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
4.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25.“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这“事物”是指( )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一模试卷(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2.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
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18.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厉行节约,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⑤项是隋炀帝的功绩,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⑤项的ABD三项。故选C。
9.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
10.“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 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 ④重用魏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④厉行节约
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A.①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9.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2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藩镇割据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黄巾起义
21.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A.任用贤才
B.民生大计
C.民族关系
D.整顿吏治
22.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221年C.581年D.589年
24.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灌溉、饮水、泄洪功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胡指的是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唐朝实行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频繁,唐都长安成为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故D正确;北魏的都城是洛阳,北宋的都城是开封,东汉的都城是洛阳。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