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师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4章《勾股定理》小结与复习ppt公开课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是直角三角形,
∴∠B=90°.
方法总结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均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 勾股定理是 由图形的特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得到数量之间的关 系(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a2+b2=c2 ) ; 勾股定理的逆定
理由数量之间的关系(a2+b2=c2)得到图形的特征(以a,b,c
第14章 勾股定理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要点梳理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平方 . 即: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 为a、b,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 a2+b2=c2 . 勾股定理表达式的常见变形:a2=c2-b2, b2=c2-a2, .a 2 c a 2 b2 , a c 2 b2 , b c 2 勾股定理分类计算:如果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a、 b(且a>b),那么,当第三边c是斜边时,c=_________ a 2 b2 ; a 2 b2 . 当a是斜边时,第三边c=_________ [注意] 只有在直角三角形里才可以用勾股定理,运用时要 分清直角边和斜边.
解:①在 Rt△ABC1 中, 2 2 2 2 2 AC2 1 =AB + BC 1=4 + 3 =5 , ∴AC1 = 25. ②在 Rt△ACC1 中, 2 2 2 2 AC2 1 = AC + CC 1=6 +1 =37, ∴AC1 = 37. ③在 Rt△AB1 C1 中, 2 2 2 2 AC2 1 = AB 1+ B1 C1 =5 +2 =29, ∴AC1 = 29. ∵25<29<37, ∴沿图①的方式爬行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是 5.
1 ∴4× 2ab+(b-a)2=c2,
∴a2+b2=c2.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 c2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利用此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确定最大边; (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 平方和 ; (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另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 则说明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 三角形. 到目前为止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 (1)说明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 直角 ; (2)说明三角形中有两边互相 垂直 ; (3)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注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要防止出现一开始就写 出a2+b2=c2之类的错误.
2.勾股定理的验证 据说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有五百多种,其中很多是用平面图 形的面积来进行验证的,比如我国古代的数学家赵爽就用了下面 的方法: 如图,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 1 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2 ab .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 它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c2 .而四 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 b-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 于 (b-a)2 . ∵四个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针对训练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 边长的平方是( D ) A.25 B.14 C.7 D.7或25
考点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勾股数
例2 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
c,a=n2-1,b=2n,c=n2+1(n>1),判断△ABC是否为
直角三角形.
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针对训练
2.已知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的格点 上,可以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有________ (2)(4) .
3.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 A.1,2,3 B.4,5,6
C
) D.7,8,9
C.3,4,5
考点三 勾股定理的应用
10 3
.
数形结合思想 例6 如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求∠ABC的度数. 【解析】(1)先求出正方形EFGH的面积,再分别求出四个 小三角形的面积,进而可得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B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判断出△ABC的形状,进而可得出∠ABC的度数.
【解析】 欲求的线段CD在Rt△ACD中,但
此三角形只知一边,可设法找出另两边的关 系,然后用勾股定理求解.
解:由折叠知:DA=DB,△ACD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CD中,AC2+CD2=AD2①, 设CD=x cm,则AD=BD=(8-x)cm,
代入①式,得62+x2=(8-x)2,
化简,得36=64-16x,
【解析】要证∠C=90°,只要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并
且c边最大.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证明a2+b2=c2即 可.
解:由于a2+b2=(n2-1)2+(2n)2=n4+2n2+1,c2=(n2+1)2
=n4+2n2+1,从而a2+b2=c2,故可以判定△ABC是 直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 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哪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 算出a2+b2和c2的值(c边最大);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
方法总结 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问题,常以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圆锥为背景,做题思路是“展曲为平” ——把立体图形转
化为平面图形,即将原图形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再 运用“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解. 要注意的是需要认真审题,确定出最短路线,有时容易忽视 多种展开情况.
针对训练
4.如图,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2、1,一只蚂蚁沿长 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最短路程为( D )
c b2 a 2 42 32 7,
1 b•BD= 2
ac,
BD
ac 6 7 3 7 . b 8 4
方法总结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的长求斜边上的高时,先 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用面积求斜边上的高较为简 便.在用勾股定理时,一定要清楚直角所对的边才是斜边, 如在本例中不要受勾股数3,4,5的干扰.
所以AB2=22-1.42=2.04. 因为4-2.6=1.4,1.42=1.96, 2.04>1.96,
所以卡车可以通过.
答:卡车可以通过,但要小心.
考点四 本章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方程思想
例5 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
=8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是DE,求CD 的长.
解:(1)∵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S□EFGH=5×5=25, ∴S四边形ABCD=S□EFGH-S△ADE-S△AFB-S△BCG-S△CDH
1 1 1 1 =25- ×2×3- ×2×4- ×1×2- ×3×3 2 2 2 9 2 =25-3-4-12
=12.5; (2)在Rt△ABF中,AB2=AF2+BF2=22+42=20, 在Rt△BGC中,BC2=BG2+CG2=12+22=5,∴AB2+BC2=20+5=25. 又∵AC2=52,∴AB2+BC2=AC2.
(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求∠ABC的度数.
1 1 1 解:(1)S四边形ABCD=6×6- ×2×6− ×2×4− ×1×2− 2 2 2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2×5−1×2=18;
(2)∵AB2=22+42=20,BC2=12+22=5,AC2=32+42=25,
AB2+BC2=AC2,
∴∠ABC=90°.
4.勾股数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 正整 数,称为勾股 数,即满足a2+b2=c2的三个 正整 数a、b、c,称为勾股数. [注意] 勾股数都是正整数.
5.勾股定理的应用
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可解决如下问题: (1)已知 直角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长或图形周长、 面积的问题; (2)说明线段的平方关系问题;
针对训练
5.如图,某住宅社区在相邻两楼之间修建一个上方是一个 半圆,下方是长方形的仿古通道,现有一辆卡车装满家 具后,高4米,宽2.8米,请问这辆送家具的卡车能否通 过这个通道?
解:如图,过半圆直径的中点O,作直径的垂线交下底边 于点D,取点C,使CD=1.4米,过C作OD的平行线交半圆直
径于B点,交半圆于A点. 在Rt△ABO中,由题意知OA=2米,DC=OB=1.4米,
考点讲练
考点一 勾股定理
例1 在△ABC中,已知BD是高,∠B=90°,∠A、∠B、 ∠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3,b=4,求BD的长. 【解析】这是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求高的问题,可用勾 股定理先求出第三边再求解.
解:∵∠B=90°,∴b是斜边,
则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1 又∵S△ABC=2
课堂小结
a2+b2=c2
勾股定理 及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验证 勾股定理 勾股数
勾股定理 的应用
确定几何体上的最短距离 利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 决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见本课时练习
A. 29 B. 37 C. 21 D.5
例4 已如图,一架云梯25米,斜靠在一面墙 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4米, 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了( C ) A.4米 B.6米 C.8米 D.10米
【解析】由题意知AB=DE=25米,BC=7米,AD=4米, ∵在直角△ABC中,AC为直角边, 2 ∴AC= AB2 BC =24米, 已知AD=4米,则CD=24-4=20(米), ∵在直角△CDE中,CE为直角边, 2 ∴CE= DE 2 CD =15(米), BE=15-7=8(米).故选C.
7 所以x= =1.75, 4
即CD的长为1.75 cm.
方法总结 勾股定理可以直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的问题;如果只知一边和另两边的关系时,也可用勾股定 理求出未知边,这时往往要列出方程求解.
针对训练
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 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 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 处,则AE的长为
转化思想 例7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 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
别记为S1、S2,则S1+S2等于 2π
.
2
2 1 AC 1 1 BC 1 2 【解析】∵S1= π = πAC ,S2= π = πBC2 2 2 8 2 2 8 1 1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只有把数和形有机地结合
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
对于网格中图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往往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把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来计算.
针对训练
7.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且A,B,C,D都在格
点上.(要求:写出必要的过程)
例3 如图所示,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出发,沿长方 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三条棱长如图14-3所示),问怎样 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解析】蚂蚁由A点沿长方体的表面
爬行到C1点,有三种方式:①沿
ABB1A1和A1 B1C1D1面;②沿ABB1A1和BCC1B1面;③沿
AA1D1D和A1B1C1D1面,把三种方式分别展成平面图形如下:
∴S1+S2= π(AC2+BC2)=
8
8
πAB2=2π.
方法总结 利用勾股定理求相关图形的面积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时,通 常将图形的面积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或将不规则 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和或差来解决.
针对训练
8.如图,已知在Rt△ABC中,∠BCA=90°,AB=10,分别以 AC、 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 12.5π .
5.勾股定理的应用
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可解决如下问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长或图形周长、
面积的问题;
(2)说明线段的平方关系问题; (3)在 数轴 上作表示 2、3、5 等数的点的问题; (4)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实际问题,如解决圆柱侧面两点间 距离问题、航海问题、折叠问题、梯子下滑问题等,常直接 或间接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