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上海)2020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6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06
0.01
106/
g
mol
g mol
,加入到饱和溶液中生成
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因为原饱和溶液加入无水碳酸钠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2.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一定是二氧化碳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A是紫红色金属,那么A是铜;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那么C是盐酸;B常温下是气体,盐酸能与某物质反应得到B,根据盐酸的性质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铜,故B是氢气;要得到金属铜,除了通过还原反应外,还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

盐酸能转化为D,D能转化为铜,故D可能氯化铜: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
化铜和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盐酸还能转化为E 和F ,E 和F 能发生反应,根据盐酸的性质,那么酸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A 、E 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水,错误;B 、B 一定是氢气,错误;C 、盐酸与碳酸盐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属复分解反应,错误;D 、氯化铜与铁反应转化为铜属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D 。

点睛:做推断题时首先要找题眼,如物质的颜色,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3.某同学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2.4≤m ≤6.5 B .2.4<m<6.5 C .1.8≤m ≤6.5 D .1.8<m<6.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 2+、A13+、Zn 2+、Fe 2+)和Cl -组成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中含有Cl -的质量为(m+7.1) g-mg =7.1g 。

则该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1g ÷35.5
36.5
=7.3g 。

假设分别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则
22321
2
Mg +2HCl =MgCl +H 2Al +6HCl =2AlCl +3H 2473542197.3g
7.3g
x x ↑↑
1224
54
==737.3g 2197.3g x x 12=2.4g
=1.8g x x
22223
4
Zn +2HCl =ZnCl +H Fe +2HCl =FeCl +H 657356737.3g
7.3g
x x ↑↑
3
4
6556==737.3g 737.3g x x 34=6.5g
=5.6g x x
由计算可知,若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时,m 最大值为6.5g ,最小值为1.8g ,而该物质为混合物,故m 的最大值应小于6.5g ,最小值应大于1.8g ,故选D 。

4.童童同学将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全部消失,为了避免该废液排放造成污染,他又向废液中加入20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的质量为20g ,加稀硫酸时所消耗的氧化铜质量是() A .8g B .10g
C .12g
D .14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 :从
CuSO 4+Fe=FeSO 4+Cu ,可以看出铁转化出铜,这是一个使固体质量增加的过程,而题目明确的说明过滤后的固体质量与投入的铁粉质量相同,这只能说明氧化铜被溶解后,硫酸仍然有剩余,剩余的硫酸继续消耗铁粉,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前一步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利用这一等量关系,计算所加入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 ,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
2442CuO +H SO CuSO +H O 8098160m x y
═ 8098m x
80=160m y
x =
9880m y =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 ,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c ;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d ,
44Fe +CuSO FeSO +Cu 561606464-56=82m a
═固体质量增加
1602=8m a a =0.1m
24
42Fe +H SO FeSO +H 5698
98100g 14%-80
b
m ↑
⨯═
56=
9898100g 14%-80
b m ⨯
b =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a =b
0.1m =8-0.7m 解得m =10g , 答: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10g 。

故选B 。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

5.将10g 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 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 .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 .a 的取值范围:a≥8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仍是ag ,由于铁粉置换硫酸铜后所得固体质量增加,可判断有部分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才能出现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所加稀硫酸一部分与氧化铜反应一部分与铁粉反应,计算出与铁粉反应硫酸的质量则需要先求得反应所耗铁粉的质量,利用金属粉末变化前后质量相等,由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计算与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 【详解】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生成的硫酸铜为z ,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n ,与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生成的铜的质量为h 由题意:氧化铜全部溶解,则
2442
CuO+H SO=CuSO+H O
8098160
10g x z
8098160
==
10g x z
x=12.25g z=20g
根据加入的铁粉与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相同,只有铁粉过量,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才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当铁粉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时,进行如下计算
44
Fe+CuSO=Cu+FeSO
5616064
n20g h
5616064
==
n20g h
n=7g h=8g
由于固体质量增加了1g,所以和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就是1g,这样就可以使固体质量前后不反应变化,即b=1g.
2442
Fe+H SO=FeSO+H
5698
1g y
5698
=
1g y
y=1.75g

A.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5g+12.25g
100%=14%
100g
⨯,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一定置换出了铜,故滤渣中一定有铜,铁是否过量未知,滤渣中可能有铁,选项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铁和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选项正确;
D. 只有铁粉恰好与硫酸也完全反应时,一部分铁与稀硫酸反应,能使铁粉与生成铜质量相同.同时当铁和硫酸反应后有剩余时,同样会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8g,则加入铁粉质量a≥8g,选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A。

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C CO2CO点燃气体
D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符合除杂原则;B、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7.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
A、稀盐酸
B、水
C、加强热
D、CaCl2溶液
【答案】B
【解析】A、盐酸和碳酸钙,碳酸钠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
B、碳酸钙不溶与水,碳酸钠溶于水,氧化钙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
C,碳酸钙,碳酸钠加热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
D,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沉淀碳酸钙,与碳酸钙和氧化钙吧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B
8.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
【答案】D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

故选D。

9.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又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

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为甲烧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①稀硫酸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
气一样多;②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详解】
A、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不正确;
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不正确;
C、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不正确;
D、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
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

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选C
12.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
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13.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8.8g B.12g C.15.7g D.20g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Ca元素质量不变。

若将化学式变形转换为,则。

故选B。

1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MnO2,加热
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
D O2H2O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答案】B
【解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44g
x=1g<1.5g。

因此沉淀中还有氢氧化镁。

则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正确;滤液通入CO2产生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氯化钡,故B错误,C正确;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知沉淀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故D 正确。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是40g, 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小。

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8.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解:每24份质量的镁会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镁54份质量的铝和219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锌和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假设金属的质量都是24g,等质量的金属消耗盐酸的质量分别是:
Mg+2HCl=MgCl2+H2↑,
24 73
24g 73g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24g 97.3g
Zn+2HCl=ZnCl 2+H 2↑ 65 73 24g 27g
假设盐酸的量大于97.3g 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镁生成的氢气次之,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②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97.3g 和73g 时,铝和镁生成的氢气相等,锌生成的氢气最少,故④正确;
假设盐酸的量在73g 和27g 时,铝大于镁等于锌,故⑥正确; 假设盐酸的质量小于27g 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B .
1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答案】D
【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20.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CO 和CO 2
闻气味
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
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2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答案】A
【解析】A.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C.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