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优秀毕业设计.tx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交通位置
薛湖矿井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部,属永城市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径
116°17′30″~116°28′30″,北纬34°05′30″~34°10′00″。
井田中心南距永城市23㎞,西至商丘市75km,东至江苏徐州市80km,
至安徽淮北市40km,分别与京九、陇海、津浦三条铁路干线有公路相连,
北至陇海铁路砀山站38km,永城矿区自用铁路与京九、陇海铁路相连。
连、霍高速公路从本区北缘通过,砀山~永城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井田内乡间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如图1.1。
陇海铁路位于矿区北部,青(龙山)阜(阳)铁路从矿区南部通过,西
部有京九铁路,由青阜线青町车站接轨的矿区铁路专用线已建成投入运营,并在陈四楼矿为薛湖矿井留有接轨位置。
1.1.2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开阔,总体为西北高,南东低。
最高海拔标高+40.2m,最低+32.3m,一般+36~+38m。
1.1.3河流及水体
本区属淮河水系,地表水体不发育,主要河流为王引河,流经勘探区东
北部边界附近,最大流量为46.6m3/s,最高水位标高为+39.70m。
其余均为
季节性河流,雨季水位上涨,流量增大,旱季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无水。
1.1.4气象地震
本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77.4mm,年最大降水
量1518.6mm,年最小降水量为556.2mm,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11.1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每年七、八月最热,一、二月最冷,最高气温为+ 41.5℃,最低气温为-23.4℃,年平均气温+14.4℃。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0m/s。
冰冻期为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最大冻土深度为0.21m。
永城市属郯城~庐江地震带影响范围,地震烈度小于6。
据有关记载,
公元925年以来,永城市东部安徽省境内肖县、宿县一带曾发生38次强烈
地震。
1668年山东郯城曾发生8.3级地震,永城市受到地震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位于地震烈度
Ⅵ度区。
图1.1 薛湖矿井交通位置图
1.1.5矿区经济概况
永夏矿区地处黄淮平原北部。
矿区工业以煤炭、电力、冶金、建筑材料
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芝麻等。
矿井建设所需钢材、木材从外地采购,经铁路和公路直接运至工业场地,砖、瓦、沙、石及水泥均可就地供应。
本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的北部,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在矿区范围内分
布有薛湖乡、聂四楼、候寺村、洪寨村、洪路口、洪后楼等40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征地和拆迁工作对矿井生产会有一定的影响。
神火集团公司已建成的矿区中心居住区及机修、器材供应等辅助设施,
可为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生活服务及生产服务。
1.1.6水源及电源
区内第三、四系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砂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富水
性较好,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
另外,井下排水经处理后也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
永城市水利局对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取水已给
予批复。
本矿井供电电源双回路均来自距离矿井约41km已建成属神火集团管理
的神火中心220kV变电站。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区域构造永城复背斜北部仰起端、次一级构造聂奶庙背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形态呈一走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由于受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而使其构造形态局部复杂化。
本区地层产状在西部为
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向西倾斜;中部走向北西至87勘探线转为近东西向,
向北倾斜,倾角在浅部为25°左右,深部一般为5~10°,沿走向及倾向均有
小型起伏;62勘探线以东,受北北东向滦湖断层带影响,地层走向基本上为
北50°东,并发育北北东向的背、向斜构造,其北端走向转为东西,向北倾
斜。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均为高角
度正断层,中部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层;西部以近东西向为主。
本区发育的主要褶曲有5个,即北西向的聂奶庙背斜、薛湖向斜,近南
北向的侯寺向斜和北北东向的张营背斜、徐营背斜。
本区局部发育岩浆岩,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66勘探线以东及西部87勘
探线以西,岩浆岩侵入范围各煤层中不同,二2煤岩浆岩侵入范围较大,可
采煤层被吞蚀或部分吞蚀,残留部分也往往大部变质成不可采的天然焦。
1.2.2地层
永夏煤田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全
区,为一掩盖型煤田。
依据钻孔揭露,本井田发育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中
奥陶统马家沟组(O2m)、中、上石炭统本溪组(Cb)、太原组(C3t)、下二迭统山
西组(P1sh)与下石盒子组(P1x)、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及新近系(N)、第四系(Q)。
见图1.2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主要为浅灰、灰色隐晶质~细晶质中厚~厚层状石灰岩,上部含黄铁矿,
岩溶裂隙较发育,本区仅有少数钻孔揭露,揭露最大厚度38.86m。
2.石炭系(C)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本组上部由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偶夹二层薄层泥灰岩;下
部为灰~灰白色铝土质泥岩或铝土岩,含菱铁质鲕粒,具滑感;底部有紫花
色铝土泥岩,含较多的铁质鲕粒和结核。
本组地层厚16~23m,平均厚19m,
与下伏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由薄~中厚层状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薄煤3~4层,
据区内钻孔揭露,未见到可采煤厚点。
全组共含石灰岩9~11层,单层一般厚3~5m,厚者可达14m。
本组地层厚135~142m,平均139m。
与下伏本溪
组呈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即二煤段。
自二1
1煤底板砂岩至下石盒子组
底鲕状铝土质泥岩(K4)底,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
含煤3~4层,分布于中下部,其中二2煤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本组地层厚68~109m,平均92m,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自K4鲕状铝土质泥岩底至K7中粒砂岩底,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由泥岩、铝土泥岩、砂岩、粉砂岩与煤层组成。
本组地层平均厚404m,与
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据煤、岩层组合特征可分为三、四、五三个煤段。
(3)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自K7中粒砂岩底至"平顶山砂岩"底,主要由灰绿色、灰色、紫花色泥
岩、砂质泥岩、砂岩、煤线组成,地层厚约350m,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
合接触。
据煤、岩层组合特征分为六、七两个煤段。
(4)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本区石千峰组地层揭露极少,地层厚度不详。
区内仅发育石千峰组第一
段地层,以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夹有灰绿色细砂岩
及粉砂岩。
该段地层厚107~121m,平均114m,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
整合接触。
4.新生界(KZ)
(1)新近系(N)
①新近系下部(N1):属河湖相沉积,厚度180~250m,与下伏各地层呈角
度不整合接触,可分为上下二段。
下段(N1
1):以土黄、棕黄、灰绿色粘土、
亚粘土为主。
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灰白色,俗称"钙质层"的亚粘土,含1~4
层粉砂、细砂,厚度变化幅度为0~30m,呈透镜体状。
该段地层厚35~127m,平均90m,埋藏深度280~300m。
上段(N2
1):由浅黄、棕黄色中~细砂、
(KZ)(N)
下
二
统
(P1)
二
叠
系
(P)
古
生
界
(PZ)
(C)(C2)
(C3)
K4K2~
~
~
~
石
系
炭
石
上
统
中
统
K3
二30.290.600.00
149.178.7845.20124.0874.92106.4330.0060.00
叠
段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粘性土质较纯,粘塑性好、细腻、光滑半坚硬、由灰色、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紫斑泥岩组成。
上部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上部主要为深灰色、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次为细粒砂岩。
中部含煤
由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灰~深灰色石灰岩,豹皮状灰岩组成。
井田
较稳定。
三5煤局部可采,三21、三6、三7煤为不可采煤层。
三2煤与三4煤上段:为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
下段:夹一中厚层状铝质泥岩,中上
镜鉴定名为生物碎削灰岩(肉眼能辨认者主要为海百合茎、珊瑚、腕足类等
本组产丰富的动物化石,主要为蜓科,有孔虫、腕足类及少量珊瑚,另外
内仅有部分钻孔穿见其顶部岩层,其中6605孔穿见45.20m.
具紫红色斑块,底部含赤铁矿团块或条带(即山西式铁矿层位)。
性较差,岩石致密。
坚硬。
未见动植物化石。
灰绿色细粒砂岩。
粉沙岩及砂质泥岩、紫斑泥岩显著减少。
富含植物化石。
铝质泥岩,局部夹砂岩或砂质泥岩,呈灰~浅灰绿色,常见有紫红色斑块。
鲕粒砂岩,间夹薄层细粒砂岩,砂岩中石英含量占90%以上,硅质胶结,分选260.00110.0088.73348.73
上
二
叠
统
(P2)
组
峰
千
(P2sh)
25.00K9
上
373.73497.81
下
石
盒
子
组
572.73
山
组
西
组
原
太
马
(O)(O2)
统系
奥中
陶下
828.33837.11882.31679.16
四3K51.0525.03~
7.920.641.381.420.793.0422.63~
9.50~
二22.233.850.50
三1
三22
三3
三5
三6
二12
二110.640.352.0022.008.78K10.854.981.9514.1010.596.20
本层为K9标志层,井田内仅有一个钻孔穿见,且揭露不全。
为浅灰色中粗
紫斑泥岩十分发育,以紫红色为主。
不含或偶含植物化石碎片。
下部为灰~
本段主要特征是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明显增多,并且颗粒较粗。
七层,自下而上编号为三1~三7煤层,其中三1、三22、三4煤工业煤层,层位底部K4标志层,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以鲕状铝质泥岩为主,次为
由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四层(二煤组),其中二2煤
层层位稳定,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二11煤层偶而可采。
K3标志层(L11)该层灰岩厚度不大、但区内稳定,以含丰富的生物碎削为特
砂岩多发育在L4、L5、L10灰岩的上、下部,以细粒砂岩为主,一般为长石
砂岩,胶结物均为粘土质和钙质。
本组地层普遍含黄铁矿结核,并含3~4
层薄层菱铁矿,但层位不稳定。
本组为K1标志层,为灰~浅灰绿色铝质泥岩,局部夹一层灰岩、中下部
(P2S)
石
盒
子
组
(P1X)
(P1S)
(C3t)
组
溪
本
(C2b)
家
沟
组
(O2m)
(N1)
统
25
含铝质、钙质和钙质结核,底部多为亚粘土,局部为砂层呈柱状,有溶蚀现
象,溶洞被泥质半充填。
井田北部粘性土,含石膏晶体与基岩接触处有小砾
石,直径在0.3~0.7厘米、呈次棱角状或次园状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本段相当于豫西之平顶山砂岩段。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四1K5标志层层位稳定,井田内呈东薄西厚。
浅灰色,细~中粒砂岩,局部
为粉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
胶结物以硅质为主,次为粘土质、钙
质,含菱铁矿。
具斜层理,层面含炭质。
含泥质包裹体。
分选中等,磨圆度
中等,呈次菱状,次圆状。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1.190.00~2.420.00~2.660.00~2.030.10
间夹一层中~细粒砂岩,厚度不稳定,可作为区分二者的辅助标志。
本组中
上部砂岩较为发育,层数较多,但均不稳定,一般为中细粒砂岩.交错层理
发育,碎硝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菱铁矿次之,重矿物主要有错石.磷灰石、电
气石、榍石等。
另外还有少量海绿石、鲕绿泥石等矿物。
状铝质泥岩以含粗大鲕粒、球粒为特征,其成份为菱铁质、粘土矿物含量
80%以上,经X衍射鉴定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次为石英,蒙脱石、水云
本段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有楔羊齿、栉羊齿、带羊齿及根座化石等。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本组以二2煤为界可分成上、下两段。
部为2~3层含铝质泥岩,有时含薄层菱铁矿,中下部发育有厚层中~粗粒长
石、石英砂岩,以岩榍含量高为特征,成分复杂,胶结物为泥岩,松散、俗称"豆腐渣"沙岩(相当于豫西的香炭砂岩层位),亦可作为辅助标志层。
下段:主要由灰色泥岩、黑色泥岩夹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
二3煤位于本段中部。
该段下部为黑色泥岩。
(二1、二2煤)组成。
二1煤层层位较稳定。
二2煤层不稳定、局部位炭质泥岩所代替。
本段沙岩发育、中上部几乎全由一厚层中细粒条带装沙岩组成(与
豫西大占砂岩层位相当)多为泥质胶结,成份以石英为主,含泥质包体,由
泥质条带组成的缓波状层理、脉状层理十分发育层面含炭质及白云母片,统
称条带状砂岩。
该砂岩区内稳定,容易辨认,可作为辅助标志层。
此砂岩以
下至K3灰岩为一厚层黑色泥岩,含黄铁矿晶粒和菱铁矿薄层,局部见有动物
化石碎片。
本段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有楔羊齿、栉羊齿、带羊齿、齿叶及科达等。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碎片),是区内良好的标志层之一。
本组一般含石灰岩11层,自上而下编号为L1~L11。
其中厚度稳定的有三
层(L2、L8、L11),较稳定的有四层(L3
、L6、L7、L9)不稳定的有四层(L1、
L4、L5、L10),且L4
、L5常有分叉尖灭合并现象。
L8灰岩,为本组上部的厚层灰岩,其厚度仅次于L2灰岩,且区内稳定,可
作区内的辅助标志层。
本组含煤(5~7层),均不可采,一般以灰岩作为顶
板。
有少量植物化石。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L2灰岩为K2标志层。
是本组下部的厚度灰岩,区内普遍发育,厚度稳定。
以含较多的燧石结核和蜓科化石为其主要特征,是区内良好的标志层之一。
本组化石仅在个别钻孔见有保存不完好的始史斯塔夫蜓、伏芝加尔小泽蜓
有孔虫等。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母等。
0.45~1.190.000.70~0.040.70~0.00
图1.2 地质综合柱状图
亚砂土和灰黄、灰绿色亚粘土、粘土组成,含钙质和铝土质。
砂层松散,单层
厚度大,粒度粗,泥质含量少,砂层5~10层,厚度60~100m。
该段地层厚110~160m,平均135m。
埋藏深度165~300m。
②新近系上部(N2):属河湖相沉积,厚度45~73m,平均厚60m。
主
要由土黄、灰黄、棕黄、亚粘土、粘土夹砂层透镜体组成,富含大小不一的
砾石与姜结石。
本段地层以高可塑性粘土为主,砂层一般2~4层,厚度6~25m,埋藏深度100~165m。
(2)第四系(Q)
①更新统(Q1-3):属冲洪积相沉积,厚度46~78m,平均厚65m,与
下伏新近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以土黄、黄褐、浅黄色亚粘土为主,夹亚砂土
及粉砂、细砂透镜体。
含砂层3~7层,厚度12~35m,亚粘土中姜结石富
集。
埋藏深度35~100m。
②全新统(Q4):属冲积相沉积,厚度一般为20~30m,平均厚25m。
由灰黄、土黄色亚砂土夹灰黄、褐黄色亚粘土、粘土组成,含小砾石及姜结石, 薄层粉、细砂层呈透镜体状,亚粘土中夹1~2层灰褐色含腐植质的"黑土",
含大量田螺、蜗牛化石。
1.2.3水文地质
薛湖井田位于永城复背斜西翼北段,处在区域径流区带。
F112正断层落
差 90m,切割聂奶庙背斜轴部,使区外东部背斜轴部相对富水区的奥陶系地
层与区内煤系地层对接,应为勘探区的供水边界;西部为太原组灰岩深埋区,灰岩顶面埋深在1000m以下,岩溶发育程度随深度减弱,地下水径流迟缓,
但考虑到灰岩顶面1000m深度距离首采区较远,可视为无限边界;北部亦为
太原组灰岩深埋区,灰岩顶面埋深在1000m以下,相对较封闭,可作为相对
隔水边界。
南部为聂奶庙背斜轴部的灰岩隐伏露头区,但新生界隔水层的覆盖,客观上削弱了上部灰岩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因此为无限边界。
井田内无常年流水河流,王引河在勘探区东北边界穿过,1956年实测
最大流量46.6m3/s,最高水位标高39.70m,平时水量较小。
位于勘探区中、西部的白河、韩沟两条暂时性水流,自北向南注入沱河,旱季经常干枯无水。
地表水体距离煤层垂直距离一般大于400~500m,并且有巨厚新生界阻隔,
因此地表水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区内含水层自上而下划分为:新生界含水层(组);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石
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共计六个含水层,描述如下:
(1)新生界含水层(组)
新生界松散岩类含水层西部厚,东部薄,厚度110.67m~445.10m,平均
值358.08m。
主要砂层含水层埋藏深度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0~35m和新近
系含水层150~300m。
全新统含水层属潜水,孔隙水储存较为稳定,补给迅速。
含水层埋藏深
度一般25~35m,地下水位较浅,一般3~4m,单位涌水量q=1.58~2.55
l/s·m,渗透系数k=6.36~11.88m/d,富水性强。
动态受季节影响变化明显,水位年变化幅度2.22~2.67m,水质良好,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
循环交替条件好,动态变化幅度大。
新近系含水层属深层承压水。
由中细砂层、粉砂、亚砂土组成,含深层
孔隙承压水,砂层厚度大,一般60~100m,赋存稳定,地下水径流方向自
西北流向东南,水位标高34.57~35.57m,单位涌水量0.129~1.31 l/s·m,渗透系数1.70~2.07m/d,该含水层因第四系更新统和新近系上部隔水层的阻
隔,正常情况下,浅层水和大气降水难于垂直下渗补给,据邻区资料,地下
水动态变化不大,年变幅度较小,不易受污染,矿化度1.129~1.390g/l,总
硬度98.32~118.02°,氯化物含量203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 型,PH值8.0~8.2。
(2)基岩风化带含水层
区内117个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统计,漏水孔18个,占总数的15.4%。
8016孔山西组二2煤层顶板风化带抽水,单位涌水量0.000388 l/s·m,渗透系数0.00182m/d,富水性较弱,水位标高29.90m。
(3)下石盒子组、山西组二2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承压含水组
由中粒、细粒砂岩组成,厚度9~15m,砂岩致密,裂隙不发育,单位
涌水量为0.00000758~0.00195 l/s·m,渗透系数k=0.0000743~0.0121m/d,属弱富水含水层。
二2煤底板有一层中细粒砂岩,厚度一般8m左右,没有进行抽水试验,
区域上该层也具有一定富水条件,其富水程度较弱。
(4)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
由5~6层灰岩组成,厚度17.55~25.85m,平均22.13m,太原组顶部
L12(K3)灰岩呈薄层状,平均厚度1.30m,全区揭露该层钻孔97个,其
中漏水孔1个。
L8灰岩厚度较大,赋存稳定,一般厚度10m。
灰岩致密
完整,岩溶裂隙不发育,单位涌水量0.00000466~0.000865 l/s·m,渗透
系数k=0.0000441~0.00580m/d,水位标高详查期间33.10~36.38m、勘
探期间-1.15~-10.87m。
抽水后水位恢复时间很长,难于达到抽前静止水
位,显示该层富水性弱,渗透性能差,径流迟缓,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
考虑到岩溶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靠近浅部和断层附近,含水层的富水
性会有所增强。
(5)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组
由五层灰岩组成,厚度14.98m,其中L2灰岩沉积厚度大,赋存稳定,
灰岩埋深一般在-500m以下,裂隙被充填,岩溶裂隙不发育,渗透性能差,8705孔抽水时q=0.000984L/s·m,K=0.000960m/d,属弱富水含水层。
(6)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
揭露最大厚度38.86 m,富水程度不详,区域资料显示,该层单位涌
水量为0.00843~3.152 l/s·m,但本区奥陶系埋藏较深,岩溶裂隙发育程度
相对较低。
1.2.4地质勘探程度
本区勘查工作始于1957年,先后有安徽325队、省建委地勘公司三队、
中南煤田地质局物探普查队、煤炭部煤田地球物理勘探队、河南省地质十一队、煤炭工业部一二九队等单位在本区进行过勘探工作。
煤炭部一二九队于1978年至1981年在薛湖勘探区进行了详查地质勘探,并于1981年11月提
交了《河南省永夏煤田薛湖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1982年4月煤炭部第一
勘探公司以[82]煤勘地字第122号文审查批准了该报告。
累计施工钻孔124 个,工程量87772.51m,其中水文钻探6孔,工程量3524.46m;完成测井121 孔,82168实测米;采取各种样品480个,钻孔稳定流抽水试验10次,完成
二维模拟地震测线30条,139.71km,物理点4957个。
井田勘探报告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查研究院2004年2月提交,2004年
4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4】061号文审查备案。
勘探采用地震
(全区二维、首采区三维)、瞬变电磁、钻探与数字测井及采样化验相结合
的综合勘查方法,地质勘查类型为中等构造复杂程度、较稳定煤层稳定程度。
完成地质钻孔12个,工程量9559.2m,其中水文孔2个,工程量1747.39m,
抽水3层次;测井12孔,9358.95m;二维地震测线28条,长121210m,物
理点3091个;三维地震4.35km2,物理点3967个;瞬变电磁测线38条,物
理点1008个;1:10000水文地质测绘82km2。
全区范围内共施工钻孔136个,工程量97331.71m,平均每平方公里2.47
个钻孔。
通过勘查,查明了井田地层层序和各时代地层岩性及物性特征;查
明了井田构造形态,产状变化,二2煤层底板等高线已严密控制;井田内
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稳定性和可采范围已经查明,煤层对比依据充分、结果可靠;主要可采煤层二2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
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已经查明,并确定了煤类及分布范围和岩浆岩侵入范围;查明了可采煤层顶、底板充水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性质及分布规律
和井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可采煤层瓦斯含量、赋存特征、分带情况及影响地质因素等已详细
了解;对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及自燃发火倾向作了评述;查明了井田地温状况及地温梯度;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基本可靠。
本井田勘查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可以作为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依据。
1.3煤层特征
1.3.1煤层
本区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含煤岩系分四组七个煤段,
含煤地层总厚度993.0m,共含煤13层,煤层总厚度7.27m,含煤系数
0.73%。
下二迭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含主要可采煤层二2煤。
煤层特征见表
1.1。
1.3.2煤层顶、底板
二2煤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细粒、中粒砂岩顶板次之,厚度
一般5~10m。
老顶为细粒、中粒砂岩,厚度2.35~19.7m。
直接底板主要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厚度0.76~32.73m,一般1.18~12.71m,岩石致密,分布连续稳定。
顶、底板抗压强度细粒砂岩以上的一般46.8~130.2 MPa,砂质泥岩、
粉砂岩15.87~57.3 MPa、泥岩12.4~46.27 MPa;顶底板抗拉强度细粒砂岩以上的一般1.1~5.77 MPa、砂质泥岩、粉砂岩0.50~4.8 MPa、泥岩0.57~2.1 MPa。
可见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的强度指标较高,泥岩强度偏低。
井田内大部分区段二2煤顶板岩石力学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属易于
管理的顶、底板。
在断层发育处,岩石原生结构遭到破坏,裂隙较发育,强度降低容易造成冒顶及片帮,需在采掘生产中加以注意。
1.3.3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本区二2煤层为黑~灰黑色,少量钢灰色,似金属光泽,均一状~条带状结构,性脆,具贝壳状及参差状断口,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大都有松散易碎的碎裂煤及粉粒煤。
二2煤层不同煤类WY、PM、TR的视密度分别为
1.45t/m3、144 t/m3、1.66 t/m3;
亮型煤,该煤的顶部普遍发育一层0.5~0.7m左右的光亮型、质地坚硬
的块状煤,中部和下部多为粉粒煤。
显微煤岩特征:镜下鉴定,本区各煤层的有机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半镜质组、惰质组次之。
表1.1 煤层特征表
煤
组
煤
层
煤层
厚度
(m)
煤层结构
顶底板特征
稳
定
性
倾角
(度)
备
注
最小-
最大
平均
矸
层
数
夹矸
厚度(m) 顶板
底板
二
煤
组
二2
0-4.77 2.23
1
0.02-0.52
砂质
泥岩
或砂
岩
砂质
泥岩
和粉
砂岩
较
稳
定
5-15
区
基
本
可
采
3.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Mad)
可采煤层原煤平均分析基水分为:二2煤贫煤0.51~1.77%,平均1.01%;
无烟煤0.56~4.02%,平均1.54%。
天然焦0.43~3.23%,平均1.39%。
(2)灰分(Ad)
可采煤层原煤平均干燥基灰分为:二2煤贫煤9.79~29.21%,平均
16.91%;无烟煤9.28~17.42%,平均14.39%,属低中灰煤。
天然焦15.72~36.67%,平均24.61%。
原煤经1.4或1.5比重液洗选后,各煤层浮煤灰分可下降10%左右,二2
煤下降7~9%。
二2煤一般50~60%。
(3)全硫(St.d)
可采煤层全硫平均含量一般均小于1.0%,多在0.4~0.6%之间。
二2煤
贫煤0.28~1.14%,平均0.36%;无烟煤0.28~0.67%,平均0.49%,属特低硫煤。
天然焦0.32~2.28%,平均1.02%。
(4)挥发分(Vdaf)
原煤挥发分其变化与煤中矿物质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二2煤无烟煤浮煤
挥发分平均8.51%,贫煤11.63%。
天然焦浮煤挥发分平均8.5%。
4.煤中的有害元素
(1)磷:各煤层的磷含量在0.01%以下,属特低磷煤层。
(2)砷:砷的含量很低,一般为2~4 mg/kg,为一级含砷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