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Full Moon,Full Feelings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Full
Moon,Full Feelings为例
张小燕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A 3a的阅读教学为例,分读前环节——语言准备,激发背景图示;读中环节——文本理解,策略渗透;读后环节——感知运用,循环提升等三个环节探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着力发
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期刊名称】《英语教师》
【年(卷),期】2019(019)010
【总页数】6页(P129-134)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
【作者】张小燕
【作者单位】523125,广东东莞,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引言
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被认为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核心。本文以一堂阅读课为例,阐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着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课例背景
本堂课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以课堂思维能力为例”的研究展示课。授课时长为45 分钟,由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教师李艾执教。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3a 的阅读,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节日和节日的由来及习俗。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国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编者把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和节日编入教材,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同时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介绍我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学会沟通和相互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本堂课的语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嫦娥奔月》传统文化故事,并能用英语完整、有条理地表述故事,并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合理评价。
(二)学情
学生普遍知道中秋节这个节日,但是缺乏对该节日来源的英语表达训练。学生也普遍知道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故事中的几个人物,但是缺乏辩证性评价故事人物的意识和能力。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乐于表现自我。然而,在平时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以“灌输”为主,注重语言点的讲解,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只需根据文本内容的记忆,回答教师提出的封闭性问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且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1)知道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该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
(2)能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3)能够对故事中人物性格作出合理的评价。
2.思维品质
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发展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思维能力。3.文化品格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感知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与内涵(月满,情满);懂得如何用英语介绍本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4.学习能力
能够通过略读快速获取文章大意;能够通过寻读迅速查找相关信息;能够借助关键词与图片完成故事复述。
三、教学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学生通过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朱晓燕(2011)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高阶思维能力被认为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核心(钟志贤2005)。根据安德森等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目标由低阶到高阶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被认为是高阶思维(安德森,等2009)。在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上,本堂课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以下两点:一是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评价后羿、嫦娥、逢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二是能够在读后环节的拓展活动中说出我最喜爱的角色及其原因,能够分析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或人们如何庆祝中秋节,或者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发挥想象力,画出故事中的“仙丹”,并用英文描述。
阅读课堂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
动时能否明晰高阶思维的起始点、抓准高阶思维的激发点、契合高阶思维的生长点、串起高阶思维的支撑点(张成年、金毅,等2015)。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见图1:读前,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准备,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的相关背景图式。读中,帮助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脉络,了解人物关系及其事件,理解文段的逻辑关系;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读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运用文本,能够输出故事的内容和掌握与该故事有关的语言运用,然后理性评价文章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给出理据;最后让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和超越文本的循序渐进的推进,让学生能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读后输出环节的高阶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体会能力提升带来的愉悦。
图1 :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四、教学过程
Step 1:Pre-reading
教师给学生呈现10 道关于中秋节的文化背景知识选择题,并在选择题中巧妙嵌入部分教材文本中的新单词,让学生以小组竞赛形式举手抢答。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的新单词。
【分析】
此部分的思维训练着力点在于记忆,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此外,教师在背景知识的问题中融入学生本堂课要学习的部分生词,这些生词或是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或是有利于他们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为接下来的阅读作好语言和情感上的准备。
Step 2:While-reading
1.Characters(角色)
教师给学生呈现6 幅图片,图片中为与中秋节文化有关的六个角色:嫦娥、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