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彰显师德之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与责任——彰显师德之魂
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爱与责任》的交流活动,我认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因为师德,就是一种责任,一种良知,更是一种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的爱!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
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
”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
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
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
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教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
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
不爱幼儿、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幼儿的教师没有资格做幼儿教师。
热爱幼儿,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所以我想阐述几个观点:
一、爱是尊重(让阳光温暖每个幼儿的心灵)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
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
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教师与幼儿对话时,微笑着俯下身来,目光与幼儿平视,他们会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话语和行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体验到爱和尊重,老
师很可亲,从而受到鼓励得到满足。
)
具体表现为:
(1)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幼儿的心态;
(2)遇事能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不打断幼儿的讲话,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把话说完;
(3)尊重幼儿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
(4)在课堂上,允许幼儿提出不同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6)重视来自幼儿的反馈信息,多与幼儿沟通。
(希望我们用)
1.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
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
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二、爱是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
)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幼儿所犯的错误有理由得到教师的谅解,更有权力得到老师的宽容。
对待“问题幼儿”宽容是一副治愈他们身心创伤的良药。
具体表现在:
(1)不认为幼儿“接下喳”会打乱教学秩序,并能因势利导;
(2)对经常做错事的幼儿不放弃信任,给他改正的机会;
(3)对幼儿的错误不耿耿于怀,不秋后算帐;
(4)对待幼儿不烦不燥,耐心细致;
(5)尊重幼儿犯错误的权力
(6)幼儿做错了事,总是有原因的;
(7)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不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是有理智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注意控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
(8)不采取粗暴的方式去指责犯错误的幼儿,而是帮助寻找原因,提供具体指导。
(希望我们用)
1.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
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2.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三、爱是严格(爱严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爱的形式后很多种,宽容是一种爱,严也是一种爱!要坚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严而有理
严格要求应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教育的需要及教育目标决定的。
只有当这种要求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时,才是正确的。
例如:午餐的最低定量通常情况下一定要吃完;午睡时不说话,不打扰别人;学校的玩具不能带回家等等,再讲清道理后,一定要严格执行。
切不可把这种严格要求片面地理解为刻意培养某种特长、片面追求追求知识等。
★严而有度
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力发展、个性等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成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
受的要求。
要求过高或离现实太远,都会使严格要求变得毫无意义。
另外,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相应的因人而异。
★严而有方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
单纯的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方式,寓教育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必要的批评、适中的处罚也是允许的,批评是一贴“冷却剂”,可以使头脑过热的学生冷静下来。
对待屡教不改的,可采取用一些及其慎重处罚措施,如暂时停止他参见游戏的权利或下课让他在班级教没有学会的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等,但这种处罚宜少不宜多。
★严而有恒
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
教师应该要求的落实做经常性的检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例如:教育学生要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表演学生要表扬在行动上,而学生行动上的表现要经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动力定型,才能变成他自己的行为。
再如:礼貌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坚持说礼貌用语,教孩子向老师问早或说再见,每天教师要坚持提醒每个学生练习,并在班上形成氛围。
老师的每天要回答所有孩子的问早和再见,千万不能嫌麻烦,听而不闻,不不理不睬。
从孩子学讲“请”、“谢谢”的行为习惯看,只要老师不放过生活中的每一次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如:幼儿园的老师在给孩子添饭、盛汤、分点心及对个别学生帮助等多次练习的机会;小学老师要抓住给孩子分发作业、同学之间互相传接物品的机会,我们就能看到养成良好习惯的成效。
(希望我们用)
1.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2.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
因为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3.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否则将一事无成。
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会付出;有了“爱”就一定有责任感,所是爱是源泉,爱是一切的根基。
有了爱心和责任,才不会抱怨工作的辛苦和报酬的微薄,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你最关心的;有了爱心和责任,才能心平气和的忍受一边边讲解的枯燥,因为学生明白后的微笑才是你最高的追求。
我们对学生的爱源于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结语:
人生幸福三诀:
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第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
第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