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优秀教案锦集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思》优秀教案锦集6篇
《静夜思》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板书)(课件)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

(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

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

还会背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

(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

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

)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

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

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

(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

)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

“举”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

(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

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

对,这才叫“举”。

)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

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

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

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

(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

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

(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
4.集体汇报读。

(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

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

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ěr
写“耳”字:横竖竖横横横
数“耳“字:“耳耳一二三四五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大意: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背景含义: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

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

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

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

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

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写出的诗句。

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题目“静夜思”点出了这首诗特定的写作背景:寂静的深夜,作者躺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

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洒满床前,那洁白的颜色让人觉得又像是地上铺满了片片银霜。

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而巧妙。

诗人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不禁勾起了心中想家的情思:明月照在游子(离家的孩子)的窗前,也一样地照在故乡的土地上。

故乡的亲人啊,他们是否平安幸福?诗人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圆,只好借这一轮共有的明月寄去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想到这里,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低下头来,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静夜思》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会读本课10个生字。

⑵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3、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1、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⑴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⑵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⑴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⑵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⑶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课文:
⑴读通、读顺全诗。

⑵检查勾生字情况。

⑶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

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⑷解题:
①“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②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③串词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⑸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①读。

②说(词义——句意)
2、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⑴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

”勾出不懂的词。

⑵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

”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3、学习第一行:
⑴读整行诗。

⑵“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⑶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⑴读整行诗。

⑵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

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⑶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⑷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

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⑴读整行诗。

⑵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⑶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⑷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

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

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⑴读整行诗。

⑵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⑷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1、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2、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静夜思》优秀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已倒背如流。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伊始,就让学生猜谜,学生的浓厚兴趣被激发,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静、夜”
(1)指名试读课题。

(2)师板书这三个字的拼音,再让学生把课题读准。

(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4)揭题:这首诗是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

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勾起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一环节中,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听录音读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点。

2、自读诗句,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试拼几遍。

3、指名读,评议。

4、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集中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开火车试读,要求拼准
b、请小老师带读
(2)分块识字:
a、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带读。

b、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

(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


c、用做动作的方式识记“举、低”。

d、学习“故”。

介绍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戏。

师: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就送给你了。


a、做“摘星星”的游戏。

b、书写“头”。

(指导两点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宝宝送回家。

(4)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读全诗,感悟诗韵
(1)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2)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3)配乐朗读,深入意境。

(4)表演读: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
(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5)指名表演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
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理解可以淡化。

]
(四)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拼音注释)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出示诗歌,范读。

2、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在这首诗中,你从哪儿感受到李白写的是月亮?
4、写月亮的诗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并把它背下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给学生搭建有利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分两个板块进行,首先是识字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要求识记的字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刚刚在课题中认识过的两个字“静”、“夜”;第二类是韵母都是“ang”的字“床、光、望、乡”;第三类是做动作识记的两个字“举、低”;第四类是需要介绍新偏旁的字“故”。

这样的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适合一年级学生认字的规律,学生易于接受。

其次是朗读教学。

因为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炼,意境深远,学生难以理解,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重在读,不在“懂”,对诗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

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读,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劲头十足。

《静夜思》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第一课时重点指导其中一个)。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多媒体课件,乐曲,书中插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幸福两分钟
(学生讲述)刚才这俩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她们学习语文的幸福感受。

二、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学生听音乐,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听一听,同学们边听边想一想,这首歌是歌唱什么的?(古诗)
(二)简介古诗
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数字不多却有着深远的意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作者的诗。

(三)板书课题,简介李白,引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认识“静”“夜”“思”三个生字。

(1)“静”“夜”都指什么意思?“静夜”是怎样的夜晚?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简介诗人李白资料及这首诗的背景:小朋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知道李白是谁吗?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被人们称为“诗仙”。

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观察图画,听范读,理解题目。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自主识字,分层学习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师:我想同学们也一定想像录音里读的那么棒的,那我们就自己来练习读一读吧!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同学们初读时,如果遇到困难,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

师:真好,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谁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师:读完的同学快打个胜利的手势。

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点生朗读,及时鼓励)
师:刚才那个同学真勇敢,敢第一个来读,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小“战士”也想来读读,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朗读,每个小朋友都来勇敢地表现一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要考考大家,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师:读的真不错,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给这些生字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师:现在生字宝宝们和他的朋友已经排好队了,我们来与他们打声招呼吧,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读这些词语。

(3)教学新偏旁“攵”。

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4)游戏巩固。

师:小老师们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经学会了,那现在我们来开火车。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词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了拼音。

师:对了,生字们真淘气,把“帽子”甩掉了,那现在还有谁来挑战呢?
师:果然是不负众望,读音标准响亮!真了不起!
师:现在生字们还是不服气,又有新招了,他们不按原来顺序排队了,同学们还能认识他们吗?
2、认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师: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
生:我记住了“静”字,它是由“青”和“争”组成,“青”是绿色是树林的意思,“争”是争吵,“静”是没有声音,连起来就是树林里在争看谁最青,没有争吵的声音。

生:我记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

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

生:我记住了“床”字,广西有根木头。

生:我是这样记住“床”字的,这个木头很宽,可以给人睡觉。

生:我记住了“明”字,一个日是白天,一个月是夜里,两个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记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竖横变成撇和捺。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

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拆分熟字组合,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3、指导书写
师: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这里有一个字,我们不但要认识他,还要会写它(出示:“头”)
师:来,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头”字,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字,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师:写好了,同学们拿出小手来,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次。

师:写字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窍门,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身坐直,纸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做好准备了,现在请你们描红练习吧!
三、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指名读古诗
⑵“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⑶指名说说
⑷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⑴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⑶师范读(配乐)
是呀,李白好思念他的家乡呀,所以他写了这首《静夜思》
⑷配乐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吧。

⑸学生练读
⑹指名朗诵
四、感受诗意,练习背诵。

1.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练习背诵。

3、合音乐背诵
五、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练习唱诗,学生和唱诗两遍。

六、课堂拓展,欣赏古诗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读。

2.写月亮的诗很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自己查找资料,看谁在课外还能背上一首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优秀教案篇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