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片区八年级(上)
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是()
A. 伽利略
B. 爱因斯坦
C. 牛顿
D. 哥白尼
2.PM2.5是大气中一种能够吸入肺部的颗粒,它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微米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
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
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5.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6.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有关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
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A. 声如洪钟
B. 曲高和寡
C. 悦耳动听
D. 余音绕梁
9.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
A. 点燃的蜡烛
B. 篝火
C. 电影的幕布
D. 太阳
10.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
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
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 1m
B.
C. 2m
D.
11.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自动躲避障碍物,其避障的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则它对外发射
的是()
A. 无线电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激光
12.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13.如图是小明设计的可探测水位高低的装置,当光斑Q向上移动时,则水位()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若t甲:t乙=1:2,s甲:s乙=2:1,且甲物体运动
的速度是8m/s,则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A. B. C. D.
15.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
测量、度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
则物块的长度为()
A. B. C. D.
16.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
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 汽车的速度约是
D. 汽车的速度约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0.0分)
17.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首架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
成功。
则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飞机下降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的。
18.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
简图,在晚上开车时,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发射”);对面无车时,驾驶员
看潮湿的路面更______(选填“亮”或“暗”)。
19.“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歌手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能
辨别不同乐器的弹奏声,是因为弹奏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20.为了探究声现象,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小实验:
(1)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
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两图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21.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其实只要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就
能作出合理解释。
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
在图1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15km/h 的速度通过,相距30km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km/h的速度通过。
求:
(1)该小车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
(3)若该小车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2.小明驾驶一辆长10m的大货车,当货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
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15s。
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该货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3)若该货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1210m的大桥,求货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2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
驶500s,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100s内行驶2000m。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该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该汽车在教练场测试时,作出它在1min内的v-t图象(如图1所示)。
由图1的v-t图象可知,阴影矩形的边长是v和t,阴影的面积正好是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如果这两个图象求距离是类似的,则在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4.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巨大的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并简要说明科学道理。
(1)错误1______,理由______
(2)错误2______,理由______。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2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
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为了便于测量全程时间,小明在C点放置一块金属片,小车通过AC段时测得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小明发现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BC段时几乎相同,原因是斜面的倾角太______(选填“大”或“小”)。
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
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时,将硬纸板______放置在平面镜M上;当入射角由50°变为40°时,反射光线将______(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2)小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_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a)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如图(b)所示,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2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的实验。
(1)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除了利用它透光外,还
便于确定______;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
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最合适;用两段相同的蜡
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用光屏代替蜡烛B,他发现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则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3)小丽建议把图中的白纸换成方格纸,她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
28.在学习《速度的变化》一节内容后,小明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
的关系。
他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__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纸锥下落快慢与
纸锥扇形半径的大小______;与纸锥锥角的大小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所示,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4号和5号两个纸锥,先到地面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于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故A不符合题意;
B、爱因斯坦的著名贡献是相对论和质能方程,故B不符合题意;
C、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
D、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著名“日心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在世时共发表了三个版本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分别在1687年、1713年及1726年发表。
此题考查物理学家的贡献,属于物理学史的内容,了解物理学史,更好的学习物理。
2.【答案】D
【解析】
解:
PM2.5是指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故选:D。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以社会关注的PM2.5为素材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3.【答案】C
【解析】
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C。
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B
【解析】
解: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
故选:B。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答案】A
【解析】
解:A、由于输送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上面的纸箱随输送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沿跑道滑行的飞机,起飞时,速度越来越快;降落后,速度越来越慢,是变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是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楼上落下的石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匀速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使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6.【答案】C
【解析】
解:
A、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A错误;
B、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B错误;
C、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硬币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
故C正确;
D、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
因为是圆形
的硬币,直径不好测量,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
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硬币的直径。
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硬币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和特殊方法。
比如此题的测量直径的方法,测量一张纸厚度的以多求少
法等。
7.【答案】C
【解析】
解: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B错误;
C、测量误差与测量者以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8.【答案】A
【解析】
解:
A、声如洪钟,说明声音比较大,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符合题意;
B、曲高和寡,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一般人唱不了,不合题意;
C、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听,不合题意;
D、余音绕梁是声音发生多次反射时形成的回声,不合题意。
故选:A。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成语的含义分析哪个成语表示声音大小即可。
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与声音的三个特性相对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
解:点燃的蜡烛、篝火、太阳都能够发光属于光源,而电影的幕布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因此电影的幕布不属于光源。
故选:C。
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判断,比较简单,把握住光源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
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
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
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
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
因为视力表距平面镜3m
所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所以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故选:C。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需要牢记,并学会利用这个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11.【答案】B
【解析】
解: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它能准确的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
机器人能够自动躲避障碍物,其工作原理类似蝙蝠,也是采用超声波波来侦测、判断障碍物及空间方位,故B正确。
故选:B。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式叫做回声定位;
机器人利用超声波反射定位能更精准地主动躲避障碍物。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定义和应用,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
解:已知:t=5s,s=20m,
那么物体的速度为v===4m/s,
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4m/s。
故选:A。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任何单位时间里的速度都应该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但也是最特殊的运动,因为一般物体的运动
速度或方向都是变化的。
13.【答案】A
【解析】
解:假设水面升高,则光路图为:
假设水面下降,则光路图为:
根据两个图光线反射的情况,当光斑Q向上移动时,则表示水位在升高。
故选:A。
解题可以假设水面上升或者下降,然后做出光路图,再来判断题设中的情景。
这样就不易出错了。
解答这类题目,要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4.【答案】D
【解析】
解:已知t
甲:t
乙
=1:2,s
甲
:s
乙
=2:1,
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
又v
甲=8m/s,所以v
乙
=2m/s。
故选:D。
计算乙物体运动的速度,可利用速度公式来解,题中已经给出了两物体和行驶时间(半小时),直接代值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利用比例关系来求解速度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主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对应。
15.【答案】B
【解析】
解: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92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
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3.81cm。
故选:B。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
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6.【答案】D
【解析】
解: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超声波运动的时间是=0.25s,距测速仪s1=v
=340m/s×0.25s=81m,故A错误;
B、同理,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340m/s×=51m,故B错误;
CD、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则汽车遇到超声波的时间:△t=t0-+
=1.0s-+=0.9s,
汽车的位移:s=s1-s2=85-51=34m;
所以汽车的速度:v==≈37.8m/s,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超声波遇到汽车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是相等的,由x=vt即可求出距离;结合
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以及超声波运动的时间求出汽车运动的时间与位
移即可。
该题结合交通安全的知识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解答的关键是理解超声波测速的原理。
17.【答案】静止向上
【解析】
解:
飞机起飞后,以座舱内的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相对于飞行员没有位置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飞机下降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向上。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
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
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8.【答案】漫反射暗
【解析】
解:由图可知,在晚上开车时,光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
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没
有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的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故答案为:漫反射;暗。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
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
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
19.【答案】空气音色
【解析】
解:(1)歌手的歌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2)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声音的条件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高振动频率乙丙
【解析】
解:(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
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
气能传递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一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因为第一次的频率高,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
频率有关;
(3)对比甲乙可看出波出现的个数相同,都是3个,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对比乙丙可看出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丁的波形杂乱无章,表示声音是噪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2)高;振动频率;(3)乙丙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
有关。
(3)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
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
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
此题考查了声音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21.【答案】解:
(1)小车在相距s=30km的路程中行驶时间:
t=8:22-8:10=12min=h=h,
(2)小车的平均速度:
v===150km/h,
由图可知,该路段小车限速为120km/h,
因为150km/h>120km/h,
所以该小车行驶途中超速;
(3)由速度计可得车速v′=80km/h,
由v=可得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时间:
t′===0.375h=22.5min。
答:(1)该小车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12min;
(2)该小车行驶途中超速;
(3)该小车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22.5min。
【解析】
(1)(2)求出小车在相距30km的路程中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的平均速度,和小车的限速值比较得出是否超速;
(3)由速度计读出车速,利用t=求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由交通标志牌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2.【答案】解:(1)货车速度:v=36km/h=10m/s,
由题知,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15s,
根据v=可得隧道长:
s隧道=vt=10m/s×15s=150m;
(2)该货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通过路程:
s′=s隧道+s车=150m+10m=160m,
货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t′===16s;
(3)货车完全在桥上通过的路程:
s″=s桥-s车=1210m-10m=1200m,
则货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t″===120s。
答:(1)此隧道有150m长;
(2)该货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6s的时间;
(3)货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0s。
【解析】
(1)利用s=vt求此隧道有多长;
(2)货车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t=便可计算出货
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3)货车完全在大桥的路程等于大桥长与货车长之差,利用v=计算货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