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义利”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义利”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周婧叶昊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现象已成为当前需要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而孔子“义利观”的思想精髓对我们解决问题能有所启发。
孔子认为君子应“见利思义”“立人、达人”“欲而不贪”,由此,我们需意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功利性,去功利化;应强调公利性,公私协调;学校、教师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孔子“义利”观启示
近年来,随着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高校渐渐地从社会的边缘走入了社会的中心。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浪潮,本应屹立潮头、引领浪潮的高校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物质浪头的侵蚀。
2010年1月26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科教文卫体界代表意见座谈会上,就曾有感触地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
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1]总理的感触可谓一针见血。
功利化已渐渐渗透于高校的各项工作,甚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功利化的影响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利化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或者容易被忽视。
但我们又不能对此忽视,这关系到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因此对这项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功利化,致使教育本末倒置
“三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在社会“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影响下及大学生就业率等因素的压力下,不少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
教育的核心不在理想信念上,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在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上,而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就业上,致使教育出现了舍本逐末的异化现象。
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感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片面。
尤其是获得好工作、高待遇、高地位完全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奋斗动力。
包括在学校担任干部,参加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为了评奖评优、为了得到奖学金。
至于培养素质、服务同学已经成为某些同学的口号,没有好处的事情、没有加分的活动谁都不乐意参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功利化倾向,致使学生价值观被异化
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教育环境一出现功利化,则会使功利化直接映射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异化。
尤其当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将工作重心变成围绕政府拨款、评估的指挥棒团团转,而忽视“以生为本”的育人根本,采取某些急功近利的措施,学生的价值观也必然会受到功利化的影响。
以本科教学评估为例,某些学校平时对日常教学工作疏于管理,为使评估达标,只好请老师临时补充教案,请学生临时填补作业、试卷等。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现功利化倾向,致使教育目标被简化
教育的本质表明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国家的教育政策也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育人。
2004 年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但很多学校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窄化为政治教育,将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淡化为将学生“管好”“不出事”,将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简化为进行职业技能、就业技巧的教育。
究其深层原因:一是政治化对学校的影响,学校习惯以政治的教化取代对人格的培养;二是行政化对学校的影响,学校怕学生出事影响学校的声誉,领导怕学生出事影响自己的官帽,都只求将学生“管好”,忽视了真正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孔子“义利观”的现代解读
孔子的“义利观”是孔子学说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对“义”与“利”的精辟论述,主要观点如下:
(一)“利”即私利,“义”与“利”在道德伦理上具有对立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道德高尚的君子追求公义,而小人只顾追求自己的私利。
可见君子与小人具有道德意义上的对立,造成这种对立就是对“利”的态度。
这个“利”就是我们常说的私利。
(二)“义”即公利,仁者应“见利思义” [3]、“立人、达人”。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者见到私利时,应该会想到公利。
他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也就是说一个人自己想成功,也要让别人成功,自己想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
有道德的人应该在私利面前想到集体、国家乃至社会的公利。
而施政者也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5],也就
是说施政者应该借着人民能够得利的事情使他们得利。
可见,孔子所倡导“义”应该是一种能惠及他人及社会的公利,集体的整体利益是判断个体取利是否正当、合理的决定因素。
(三)“子罕言利”[6],非不言利;君子得“利”,取之有道。
孔子很少谈论“利”,并不是说他根本不讲私利,对私利就全盘否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7]也只是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对待和处理“利”的态度上,不是体现在有没有求“利”上。
小人为了求“利”可以不顾他人,不择手段,“放于利而行”[8]。
君子在对利的态度上,能“见利思
义”[9]、“欲而不贪”[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在求“利”的途径上,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2]。
也就是君子得“利”,取之有道。
三、孔子“义利”观的启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功利性,但应去功利化。
教育总是具有功利性,任何一个国家、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总要受本国、本地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并为之服务。
没有功利性的教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即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也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孔子虽然反对凡事喻于利,可也从未否定过正当的利,更未否定过教育的功利性,他主张培养君子人格,“内圣外王”之道,其根本目的是为统治阶级、为社会服务。
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会对我国的繁荣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在功利的道路上走得过远,变成“喻于利”,那就危险了,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能否全面实现,也势必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把育人落到实处,就要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价值,在强调其应用的功能的同时,不能将功利性演变成功利化。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强调公利性,公私协调。
大学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单位,公利性是其重要特点。
孔子的育人理想是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可见他倡导的也正是这种利家、利国、利社会的公利思想,及推己及人、爱人达人的仁爱精神。
这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都有很多相契合的地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社会公利。
可见,孔子的公利思想不但可以给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指导,还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意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利。
也就是我们要通过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自立立人、自主自爱和利他仁爱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爱爱人的主体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对团队、国家、社会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简言之,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学会协调私利和公利的关系,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学校、老师应以育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身教胜于言传。
良好的学校环境将会对学生养成独立的思想、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到促退作用。
为此,首先,大学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义”“利”协调,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的异化,一方面在于大学为了片面应付政府、迎合社会,只重视做表面功夫,甚至于弄虚作假。
另一方面在于大学过于重视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将工作重心从人才培养转向了从科研、社会服务获利。
高校如能开拓进取,在得到自身利益的同时体现社会价值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只为求“利”,采取了有违社会道德的措施,那就是对社会、对自身、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大学的功能可以发展,本质不能改变,这就是办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原则”。
坚持这个“原则”对现在中国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
[13]早在《大学》中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14]对我们现代大学来说,能始终坚持大学的精神,坚守大学的原则,以生为本,是克服功利化,培育良好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前提条件。
其次,大学教师应“见利思义”[15],以生为本,保持高贵的学术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全校所有教师的职责。
思政老师的教育主要是以课堂上的“言传”来实现的。
但真正对学生起到“身教”作用的,却是以学校所有教师的日常言行来实现的。
如果学校的老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兼职及横向项目,对上课敷衍了事;行政岗位的老师照顾善于拍马的学生,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很难想象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价值观不会被异化。
因此,大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做到“见利思义”[16]“欲而不贪”[17]“以生为本”。
学校也应实施合理的机制与手段,为塑造大学教师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格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姜颖.温家宝.大学功利化一切都和钱挂钩很要命[EB/OL].教育频道.人民网.(2010-02-
02)[2010-02-21]./GB/10906514.html.
[2][7]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6.
[3][9][15][16]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68.
[4]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28.
[5]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00.
[6]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40.
[8]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4.
[10][17]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00.
[11]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32.
[12]佚名.论语.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4.
[13]吕继臣.大学的本质与我国大学的功利化倾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6,(7):28.
[14]佚名.大学.四书.王国轩等译[O].北京:中华书局,200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