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咏怀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之十一——即事(景)抒怀诗(学生版)
Ⅰ即事(景)抒怀诗
.一、概述
1、特点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即事抒怀诗,是指因事而发,借以抒发心中感慨。

这类诗歌,重在抒怀,因而作者对所写之事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较明显地直抒情怀。

2.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 "抒怀”等词。

如:《山居即事》(王维)、《春日即事》(李弥逊)、《旅夜书怀》(杜甫)等。

二、即事(景)抒情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1.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寄托身世之感,表达对世事和个人际遇的感慨;
例(1)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

《黄鹤楼》崔颢
例(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杜甫
2.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或抒写怀才不
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
例(3)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
例(4)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白居易的《观刈麦》(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4.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荒唐腐朽;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
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感、兴亡之叹。

例(5)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奢侈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5.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离乱的痛苦。

例(6)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
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6.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例如《扬州慢》
7.抒写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或乐生活闲适;或喜自然美景。

例如《钱塘湖春行》
三、常见艺术手法
1、抒情方式
(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

(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3)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熔铸到笔下描写的客观景物中,
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景与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笔下的景物渗透了作者的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
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句都是写景,但句句与自己的处境暗合,景物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直抒胸臆。

有的即景抒情诗在写景后直接抒发内心感怀。

2、描写手法:
(1)虚实相生。

虚写就是指借助想象或回忆写现实中看不见的场景,“虚”指想象景、梦中场景或回忆之景和事;实写,就是指对眼前实在的景物或场面进行描写,“实”指眼前景和事。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由“实”而“虚”,或由“虚”而“实”,二者相互映衬,使主人公的情感得以完全抒发。

例如:《月夜》中诗人设想妻子独自一人倚窗望月思己的情景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思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想象了梦境中的天姥山奇景,表达了对山水的钟爱。

(2)衬托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①正衬: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例如: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解读】本首诗,以乐景衬乐情: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解读】本首诗,以哀景衬哀情: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
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而为一。

②反衬:利用事物间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例如: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解读】本首诗,以乐景反衬哀情: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
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寂寞!以乐景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解读】本首诗,以哀景反衬乐情:落日、秋风本是一种凄凉的景象,但在
此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与“心犹壮”,“病欲苏”相连,并继之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相关事物进行描写,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手法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能直接凸显诗人的情感,明确表达主旨;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例如《琵琶行》。

(5)对比(特别是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3.叙述特点(叙事诗)
叙述视角: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顺序:顺叙、插叙、补叙、平叙、补叙;
叙述腔调: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

例:《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
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1)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2)糇(hóu):干粮。

(3)插:通“锸”,铁锹。

(4)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

(5)“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译文】: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秋季禾苗又遭霜。

等到年底时已没有了口粮,只好到土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

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

拿到它来到富贵人家,卖给养尊处优的儿郎。

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能使它膘壮有力,毛色光亮。

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拿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解析】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诗题为“采地黄者”,正文是采地黄者对当时年景、生活窘迫、采地黄的艰辛、卖地黄的悲戚遭遇的讲述,诗歌通篇都是自述,这种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采地黄者对自己辛酸遭遇的叙述也就更能给读者深刻的感受。

从叙述的顺序来看,诗歌先写采地黄,再写卖地黄,属于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种叙述顺序的好处是使所叙述事件逐层深入,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汇,属于纯客观叙述,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诗中对比手法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迫切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在“朱门”的白面郎,买地黄来喂马,还要讨价还价;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受饥挨饿,而“朱门”的马却以地黄为食,通过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批判的主题。

Ⅱ.回归教材
客至
唐·杜甫
喜崔明府相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

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汉
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

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二字,见于《世说》。

2.舍: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

3.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与人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4.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5.盘飧:盘中菜肴。

6.无兼味:意思是菜肴很简单。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7.旧醅:旧酿之酒,隔年的陈酒。

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8.肯:乐意。

这是向客人征询。

9.余杯:残酒,未饮完的酒。

【表达技巧分析】
一、修辞手法
1.互文:
补充:何为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二、描写方式
1.空间上
2.正侧面描写:
3.细节描写:
三、抒情方式:
1.
2.
四、结构方式
1.整体上:
2.
3.整首诗以贯穿始终。

(小序,喜崔明府相过)
五、语言风格:1.赏析首联中的“皆”和“但见”。

2.语言
【及时练习】
1.下列对《客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浩渺之感。

B。

领联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

D.颈联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

2.下列对《客至》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通过“屋舍、春水、群鸥”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

B.“但见群鸥日日来”,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诗人盛情款待,频频劝饮,竭诚尽意,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心生歉疚之情。

D.诗人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和人情味。

3.《客至》一诗中主人对“客”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拓展】杜诗中的鸥鸟意象
《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齐至之所知,则浅矣。

”晋张湛注:“心和而形顺者,物所不恶。

住当作数。

”强调诚心才能换来友谊,背信弃义将永远失去朋友的题旨。

鸥鸟意象进入古诗之中,多是人与水鸟相亲,表达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后逐渐演变成“淡泊寡欲、与世无争”的意思。

例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我们现在也有成语鸥鹭忘机,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对鸥鸟的讴歌古已有之,但杜甫对于“鸥鸟”意象的喜爱似乎远超他人,据兰香梅先生统计,杜诗中有四十多处写到鸥鸟意象。

并且,杜甫笔下的鸥鸟意象被新赋予了多种形象内涵,传达着有别于前人的思想内涵,使得鸥鸟意象成为杜诗中的经典符号。

一是潇洒自由、睥睨天下的桀骜不驯者形象。

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诗人应试落第而困守长安,作此诗既是向韦左丞告别,也暗含请求援引之意,但却并未露出俯首乞怜的寒酸相,而是以无人能训的白鸥自比,“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漂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不卑不亢,直抒胸臆,抨击统治者的黑暗以及郁积心中的悲愤不平,展现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

二是漂泊无依、凄凉孤苦的流落天涯者形象。

在《旅夜书怀》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度过一段相对安定的日子。

永泰四年,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只好携家眷由成都乘舟东下。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而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诗人既是描述渺小沙鸥,也是以沙鸥自况,感伤年老多病、漂泊无依以及人之渺小。

三是命不由己、壮志难酬的善良弱小者形象。

在《独立》一诗中:“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

”赵注:“鸷鸟,比小人之娼嫉者。

白鸥,比君子之幽放者......鸷鸟方恣行搏击,白鸥可轻易往来乎,危之也。

且夜露已经沾惹,而蛛丝犹张迷网,重伤者也。

上是显行排击者,下是潜为布置者。

虫鸟天机,同于人事,是以对此而万忧并集也。

”(《杜诗详注》)诗人借此表现了对小人谗毁的憎恶以及对黑暗仕途的痛恨与无奈。

【附:教材中的其他即事抒情诗】
例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解读】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例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读】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例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读】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Ⅲ、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3、(2016 ·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