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真题汇编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
由题意当03x ≤≤时,3y =,
当35x <<时,()131535222
y x x =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
2.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
在线段AB上运动,到达点A
达点A后,停止运动;动点Q以1cm/s的速度从B 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同时出发,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则能表示s与t的函数关系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运动的快,点Q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和Q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6=2t+t,解得:t=2,即t=2时,P、Q相遇,即S=0,.
P到达B点的时间为:6÷2=3s,此时,点Q距离B点为:3,即S=3
P点全程用时为12÷2=6s,Q点全程用时为6÷1=6s,即P、Q同时到达A点
由上可得,刚开始P和Q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时点P到达B点,从相遇到点P到达B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后P点从B点返回,点P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点.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然后根据此信息分别对4种说法进行判断.
【详解】
解:A.根据图形的纵坐标可得:他们都骑行了20km,故原说法正确;
B.乙在出发0.5小时后,路程不增加,而时间在增加,故乙在途中停留了1-0.5=0.5h,故原说法正确;
C.从图形的横坐标看,甲比乙早到了0.5小时,故原说法错误;
D.相遇后,甲直线上升得快,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
4.一水池放水,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设从开始工作的时间为t,剩下的水量为s.下面能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s随t的增大而减小,即可判断选项A、B错误;根据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随t的增大减小得
比开始的快,即可判断选项C 、D 的正误.
【详解】
解:∵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
∴选项A 、B 错误;
∵先用一台抽水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停止,再调来一台同型号抽水机,两台抽水机同时工作直到抽干得出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
∴s 随t 的增大减小得比开始的快,
∴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实际问题所反映的内容来观察与理解图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函数2x y x =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
B .x≥2
C .x≤2
D .x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得2-x≠0,解得x≠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6.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打车总费用y(单位:元)与行驶里程x(单位:千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 )
A.33元B.36元C.40元D.42元
【答案】C
【解析】
分析: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12时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x=22时y的值即可.详解:当行驶里程x⩾12时,设y=kx+b,
将(8,12)、(11,18)代入,
得:
812 1118
k b
k b
+=


+=


解得:
2
4
k
b
=


=-


∴y=2x−4,
当x=22时,y=2×22−4=40,
∴当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40元.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7.若A(﹣3,y1)、B(0,y2)、C(2,y3)为二次函数y=(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把三个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分别计算出则y1、y2、y3的值,然后进行大小比较.【详解】
解:∵A(﹣3,y1)、B(0,y2)、C(2,y3)为二次函数y=(x+1)2+1的图象上的三点,
∴y1=(﹣3+1)2+1=5,y2=(0+1)2+1=2,y3=(2+1)2+1=10,
∴y2<y1<y3.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较函数值大小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已知矩形OABC ,A (4,0),C (0,4),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动点P 的运动路程为t ,△OAP 的面积为S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S 与t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三段求解:①当P 在AB 上运动时;②当P 在BC 上时;③当P 在CO 上时;分别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
解:∵A (4,0)、C (0,4),
∴OA =AB =BC =OC =4,
①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04t ≤≤,114222S OA AP t t =
=创=g ; ②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48t <≤,1144822S OA AB =
=创=g ; ③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812t <≤,()1141222422
S OA CP t t =
=创-=-+g ; 结合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 .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9.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定向越野技能,某校在一公园内举行定向越野挑战赛.路
线图如图1所示,点E 为矩形ABCD 边AD 的中点,在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处都有定位仪,可监测运动员的越野进程,其中一位运动员P 从点B 出发,沿着B ﹣E ﹣D 的路线匀速行进,到达点D .设运动员P 的运动时间为t ,到监测点的距离为y .现有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一信息的来源是( )
A .监测点A
B .监测点B
C .监测点C
D .监测点D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 、由监测点A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少再增大.故选项A 错误;
B 、由监测点B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B 错误;
C 、由监测点C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再减小,选项C 正确;
D 、由监测点D 监测P 时,函数值y 随t 的增大而减小,选项D 错误.
故选C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
(),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
A .13
B .16
C .12
D .23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
解:在()()0,2,2,01
(),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2163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11.若y x =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2
≤且x 0≠ B .1x 2≠ C .1x 2≤ D .x 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由题意可知:{12x 0x 0-≥≠, 解得:1x 2

且x 0≠,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12.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
A .9分钟
B .12分钟
C .8分钟
D .10分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
【详解】
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
,下坡速度22142
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
12t 15=
=10(min),下坡时间21t 12
==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
13.如图,点M 为▱ABCD 的边AB 上一动点,过点M 作直线l 垂直于AB ,且直线l 与▱ABCD 的另一边交于点N .当点M 从A→B 匀速运动时,设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AMN 的面积为S ,能大致反映S 与t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当点N 和点D 重合之前以及点M 和点B 重合之前,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解析式.
详解:假设当∠A=45°时,AD=22,AB=4,则MN=t ,当0≤t≤2时,AM=MN=t ,则S=212
t ,为二次函数;当2≤t≤4时,S=t ,为一次函数,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函数关系式.
14.如图,两块完全重合的正方形纸片,如果上面的一块绕正方形的中心O 逆时针0°~90°的旋转,那么旋转时露出的△ABC 的面积(S )随着旋转角度(n )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表示S 与n 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分析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详解】
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由小到大再变小.
故选B.
【点睛】
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要仔细观察.
15.如图所示的图象(折线ABCDE)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笔直的公路上的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40千米;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1小时;
③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④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小.其中正确的说法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特殊点以及函数图象自身的实际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由图象可知,汽车走到距离出发点140千米的地方后又返回出发点,所以汽车共行驶了280千米,故①错;
②从3时开始到4时结束,时间在增多,而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此时在停留,停留了4-3=1(小时),故②对;
③汽车4小时至6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0)÷(6-4)=25(千米/小时),
汽车6小时至9小时之间的速度为:140÷(9-6)≈46.7(千米/小时),所以汽车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比汽车出发后4小时至6小时之间行驶的速度大,故③对;
④汽车自出发后6小时至9小时,图象是直线,说明是在匀速前进,故④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理解函数图象所反映的运动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
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
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
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
S vt vt vt
=⨯-⨯=-≤.
2214(1)
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
S=⨯-⨯=,
22113
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
=⨯-⨯-=+≤,
S vt vt vt
22(11)3(1)
∴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
∴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A.
17.“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
【详解】
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
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
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
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
18.如图,描述了林老师某日傍晚的一段生活过程:他晚饭后,从家里散步走到超市,在超市停留了一会儿,马上又去书店,看了一会儿书,然后快步走回家,图象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老师离家的距离,请你认真研读这个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林老师家距超市1.5千米
B.林老师在书店停留了30分钟
C.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与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D.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家距离超市1.5km”,所以A中说法正确;
B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在书店停留的时间为;80-50=30(分钟),所以B中说法正确;
C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家里到超市的平均速度为:1500÷30=50(米/分钟),林老师从超市到书店的平均速度为:(2000-1500)÷(50-40)=50(米/分钟),所以C中说法正确;
D选项中,由图象可知:林老师从书店到家的平均速度为:2000÷(100-80)=100(米/分钟)=6(千米/时),所以D中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读懂题意,“弄清函数图象中每个转折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 个B.2 个C.3 个D.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
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
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
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
故选C.
20.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如图描述了他上学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了5分钟来修车B.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C.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D.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分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明确每一段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作出判断即可.
【详解】
由图可知,
修车时间为15-10=5分钟,可知A正确;
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可知B正确;
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可知C正确;
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5=15分钟,可知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信息的数形、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