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合集下载

简述大气圈的结构

简述大气圈的结构

简述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一层气体,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大气圈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首先是对流层,它是大气圈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也是最厚的一层,大约有10公里至15公里的厚度。

对流层的上界被称为对流层顶。

在对流层中,空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约0.65摄氏度。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从而使空气被加热并上升,然后冷却并下沉。

这种上升和下沉的运动形成了对流层的特点,所以它被称为对流层。

接下来是平流层,它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在15公里至50公里之间。

平流层的特点是空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保持稳定,甚至有时会略微上升。

这是因为在平流层中,空气流动的方式是水平流动,而不是上升和下降。

平流层在大气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阻止了大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向上扩散,保持了对流层的稳定。

在平流层之上是臭氧层,它位于大约50公里至80公里之间。

臭氧层是由臭氧分子组成的,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这种臭氧层的存在对地球生命的保护至关重要,因为紫外线辐射对生物体有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破坏,臭氧层的减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最后是热层,它位于大约80公里以上。

热层是大气圈最外层,也是最稀薄的一层。

在热层中,空气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这是因为在这个高度范围内,太阳辐射对大气的影响较小,而热层的主要加热来源是地球本身的热量释放。

总的来说,大气圈的结构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大气圈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圈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 大气层的结构:温度、压力、密度。

3.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2.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结构特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大气圈的认识。

2. 利用地理模型,直观地展示大气层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气象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大气圈的组成:分别介绍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让学生了解各层的特点和功能。

3. 讲解大气层的结构:分析温度、压力、密度在大气层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大气层的结构特点。

4. 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详细阐述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过程,使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机制。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气象现象,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探讨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臭氧层的作用、温室效应等。

2. 介绍大气层对航空、气象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大气层对地球生态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绘制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层的特点。

九、教学反思:1. 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大气圈知识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 层 大 气
高 层 大 气
与人类 关系最 为密切
电离层80 ~ 500km 50km
平O O 3 3 流 层 对流层
O3 O3
12km
利于 飞机 飞行
对无线 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2.对流层的高度: (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较 高 ,高纬度地区对流 层高度较 低 。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
对流层: 低纬度地区 高度较 高 , 高纬度地区 高度较 低 。 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北半球 冬季
1月


赤道
赤道


南半球 夏季
1月
赤道


南半球 冬季
7月
北半球 夏季
7月


赤道
冬季 冷 热
夏季 热 冷




夏季
冬季
图形信息显示:由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可 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12时和14时(陆地气温高于 海洋)。 图示中等温线平直,海陆气温相差不大,应为9时左 右的气温分布状况。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排放氟氯烃,导致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在南极上 空出现臭氧空洞。
4.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圈的结构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 运动状况 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 平流层 和 高层大气 。

密度 对流层
及 、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对无线 电通信 有重要 作用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层,由各种气体组成。

了解大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的气候、环境和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的总结。

1. 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大气的78%,氧气占据21%,稀有气体包括氩气、氖气、氦气等,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2. 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多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跨音速层和磁暴层。

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范围,平流层对飞机有重要意义,跨音速层是超音速飞行器的主要活动范围,磁暴层则与太阳活动有一定关联。

3. 大气的功能大气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地球、调节温度、保持水循环和参与生命活动等。

大气层能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减缓地球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形成云和降水,维持地球上的水循环。

4. 大气的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上的空气运动模式,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赤道低压带是气候划分的重要依据,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在地理学中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5.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包括气压、风、降水、湿度和云等。

气压是大气的重要特征之一,风的形成与气压的差异有关。

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湿度与降水形式密切相关。

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气候现象,对于预测天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 大气中的污染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有害物质的累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环境保护对于预防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以及加强环境监测是有效减轻大气污染的途径。

7. 地球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辐射,从而使地球变暖。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圈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由大气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气层和热层构成。

它对地球的生命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地球的大气圈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介绍。

1. 大气层大气层是大气圈中最底层的一层,也是我们生活的“空气层”。

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比例分别为78%和21%。

同时还含有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布并不均匀,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和温度逐渐降低。

2.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中的第一层,从地球表面到海拔约16千米的高度,是大气圈中温度递减的地带。

在对流层中,空气受到地表热辐射的影响,产生了对流运动,形成了云、风等天气现象。

3.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高度约16-50千米。

在平流层中,空气的运动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平流运动,各种气象现象较少。

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了紫外线辐射所致。

4. 臭氧层臭氧层是大气圈中的一部分,位于平流层上方的地区。

由于臭氧分子能够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在臭氧层中,紫外线会转变为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

5. 中间气层中间气层位于臭氧层上方,高度约50-80千米。

在这一层中,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没有大气现象。

由于高能粒子激发产生的化学反应,在中间层的上部形成了发光的极光。

6. 热层热层是离地球表面最远的大气圈层,位于中间气层上方。

热层中的温度非常高,可以达到几千摄氏度。

这是因为这一层中的稀薄气体受到太阳强烈的热辐射。

大气圈的功能主要包括:1. 保护地球生命大气圈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阻止它们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同时,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热辐射,起到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维持了地球上适宜的气候条件。

2. 维持水循环大气圈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参与地球的水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持陆地植被生长和维持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能量转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利用实验和模型,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环境的探究兴趣;(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能量转化。

2. 教学难点:(1)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机制。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卫星图像,了解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 实验法: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气层的能量转化;3. 讲授法: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的课件;2.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薄膜、热水、温度计等;3. 气象卫星图像:收集相关的大气圈图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气象卫星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圈的层次结构;(2)提问:同学们对大气圈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新课(1)讲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2)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能量转化。

3. 实验演示(1)进行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大气层的能量转化过程。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大气层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绘制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图;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大气的结构与构成大气的结构与构成一、大气结构大气圈: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厚度从地表到1000—1400km高度范围,总质量为6000×1015kg,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差异。

依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垂直运动情形,可将大气分为五层。

1、对流层(1)厚度:下界-地面,不及整个厚度的1%。

但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90%的质量。

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2)、特征: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加添而降低,一般为-6、50C/1km。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低纬夏季强,高纬冬季弱。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受地表性质差异影响大,因些温度、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于是可产生一系列物理过程,形成多而杂的天气现象。

2、平流层厚度:对流层顶-50—60 公里特点:对流层顶到35—45公里左右的高度气温不变,称同温层,35公里以上升温快,到顶部可接近00C,平流层15—35km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的臭氧。

3、中心层厚度:80—85 公里特点: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快速下降,并有猛烈的垂直运动,在这一层顶部,气温降到—830C———1130C以下。

4、暖层(电离层)厚度:中心层顶-800公里特点: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快速上升,在300公里处达10000C。

这重要由于全部波长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为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汲取,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又称电离层。

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故在远距离短波无线电通讯中具有紧要意义。

5、散逸层(外层)即8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

气温随高度而上升,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距地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大气质点常常散逸至星际空间。

二、大气的构成1、构成:混合气体、水汽和悬浮微粒构成2、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悬浮微粒的空气,重要成分是氮(78.1%)、氧(20.9%)和氩(0.9%),合占干洁空气总容积的99.9%。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气象要素的特征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气象要素的特征

主要大气成分
气体 按容积(%) 按质量百分
20.948
75.52
23.15
28.0134
31.9988

二氧化碳
0.934
0.033
1.28
0.05
39.948
4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分 类


粉尘微粒 硫化物 氮化物 卤化物 碳氧化物 氧化剂
碳粒、飞灰、碳酸钙、氧化锌、二 氧化铅 SO2、SO3、H2SO4(雾)、H3S等 NO、NO2、NH3等 Cl2、HCl、HF等 CO、CO2等 O、过氧酰基硝酸脂(PAN)等
1、气压的空间分布
• 某地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大气柱 的重量。高度愈高, 压在其上的空气柱愈短, 气压也就愈低。因此,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的。
等高线与等压面的关系
• 高线和等压面图空间气压场的情况一般用等 压面图表示。在空间的每一点都有一个气压 值,如果把所有气压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就 形成一个等压面。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气 压不等,气压在空间的分布,就象山丘一样 起伏不平。
• • • •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变化复杂多变 4)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
• 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 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 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3、中间层
• 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的一 层为中间层。 • 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氮,这就使来自 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 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 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 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 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 对流层或上对流层.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

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1. 大气圈的定义和组成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一个包围层,主要由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它对地球的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

2. 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这一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包括云、雨、雪等。

对流层中的气流是由地表的热量驱动的,热量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云层,最终形成降水。

3.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顶部,向上延伸约50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臭氧吸收了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平流层中的气流相对平稳,因此它是飞机飞行的理想区域。

4. 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向上延伸约80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为臭氧层变得稀薄,无法吸收足够的紫外线辐射。

中间层中的气流复杂,包括对流和湍流。

5. 热层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向上延伸至数千公里。

这一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为太阳辐射的影响。

热层中的气流非常稀薄,几乎为零。

这一层对于卫星和太空船的运行非常重要。

6. 外层空间外层空间是指大气圈之外的太空区域。

这一区域没有明显的气流和温度变化,是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主要来源。

7. 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具有多种功能,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7.1 温度调节大气圈通过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

此外,大气圈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还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参与地球的能量平衡调节。

7.2 水分循环大气圈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参与地球的水分循环。

水汽在大气中上升,形成云层,最终形成降水,回到地面,为生物提供水资源。

7.3 保护作用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此外,大气圈还可以吸收部分宇宙辐射,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的辐射。

7.4 化学平衡大气圈中含有多种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简述大气圈的组成

简述大气圈的组成

简述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少量悬浮颗粒构成的,其中包括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另外,随空气运动而带有的悬浮颗粒,如火山火山灰、遥远的尘埃以及人为活动产生的灰尘等,也被认为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的组成大致分为5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夜间冷层、雾层和熔层。

对流层位于地面附近,其中的气温由冷的地面到温暖的高空逐渐变化;平流层则位于对流层的上面,在这一层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间冷层则是一个低温层,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下,地表的热能不能完全释放掉;雾层虽然气温比较低,但是其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最后,熔层是最外层的封顶层,位于太空中,由于太空中气温非常低,使得大气圈在此层形成封口。

- 1 -。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大气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对地球气候、水循环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面将介绍高三地理大气知识点,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圈层结构、大气的循环和物质交换等内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氢气、氖气、氦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成分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占剩余的1%。

二、大气圈层结构大气圈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五个层次。

其中,对流层是最靠近地表的一层,大气动力活跃,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中。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飞机在这一层飞行。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外层则是最高的一层,大气稀薄。

三、大气的循环1. 对流圈和盛行风大气的循环包括热对流圈和盛行风。

热对流圈是指太阳辐射热量使得地表升温并释放热量的过程,形成了冷暖气团的垂直运动。

而盛行风是由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温度不均衡所导致的,造成了气流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

2. 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经向环流是指大气在纬度方向上的水平运动,主要由赤道低压和两极高压引起的气流组成。

纬向环流是指大气在经度方向上的水平运动,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风引起。

四、物质交换大气中各组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传输来保持平衡。

物质交换包括空气中水分的蒸发和降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而物质传输则包括大气中的湍流、对流、辐射和扩散等过程。

五、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一定标准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六、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中长期的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主要是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所致,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总结:大气知识点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圈层结构、大气的循环和物质交换等内容。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鲁教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3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鲁教版(1)

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最新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

2.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及垂直分层,理解对流层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考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后增加先降低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1.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下图)(2)逆温发生的时间:通常多发生在平静而晴朗的夜晚,逆温最严重的时间往往发生在冬季晴朗的夜晚,黎明时最强。

(3)逆温的大气环流条件:无风,空气稳定。

大气严重污染事件发生时,除逆温外该地还往往受高压中心控制。

(4)逆温的形成:逆温主要是地面因强烈辐射冷却所致,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温度随之升高。

夜晚地面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使得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由于上面空气比下面冷却慢,结果就形成了逆温现象。

(5)逆温的影响:逆温使逆温层以下的空气对流受阻,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气污染。

(6)逆温的生消过程2.气温的水平分布及变化(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寒流处气温低,暖流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 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2)气温的时间变化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②气温的年变化⎩⎪⎨⎪⎧月均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气温年较差地形与气温日、年较差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大气圈知识点总结大气圈是指地球上被气体包围的范围,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由多层不同性质和功能的气体组成,包括对地球的气压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的平流层、成层层、臭氧层和对生命保护作用巨大的大气外壳层。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大气圈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等)组成。

根据温度变化和气流状况,可以将大气圈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对地球气压、天气产生影响的平流层;- 大气温度逐渐下降,高空气流垂直运动明显的成层层;- 在成层层之上的臭氧层,起到了屏蔽紫外线的作用;- 最外层的大气外壳层,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2.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海拔10-50千米,是大气圈中最高的一层,气温逐渐上升。

平流层主要具有平流流动的特点,这种流动使得平流层能够影响天气变化。

此外,平流层还包含了飞机和卫星的飞行高度。

- 成层层:成层层是大气圈中最厚的一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跨流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与地球表面直接接触,天气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平流层是气流平行移动的一层,气温逐渐下降;跨流层则是气流稍微垂直移动的一层。

成层层中的气流运动对气候、大气层的稳定都有重要影响。

-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成层层之上,是大气圈中最薄的一层,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臭氧层具有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起到了屏蔽紫外线的作用。

它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要。

- 大气外壳层:大气外壳层是大气圈的最外层,与宇宙空间相接。

它主要起到了吸附和保护作用,使得一些小型天体在进入地球大气以前燃烧,保护地球表面免受撞击。

3. 大气圈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大气圈的稳定与保护对人类活动至关重要。

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对大气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是地球生命活动的重要保护层及各种大气现象的发生地。

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气圈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一、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

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组成和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千米的高度,具有最丰富的气氛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包括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少量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等。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温度随海拔高度下降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和大部分气候现象的发生地。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在10千米到50千米之间。

平流层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臭氧,因此也被称为臭氧层。

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温度保持稳定或随高度略有上升,同时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吸收和屏蔽了大部分紫外线辐射。

3. 中间层介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的中间层是大气圈中温度逐渐上升的区域。

中间层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温室气体等组成,这些气体对于地球上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热层热层位于大气圈的边界,主要由高温高压的空气构成。

这一层中的气体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热层几乎没有空气的分子,形成了大气圈与太空的过渡区域。

5. 外热层外热层是大气圈的上层边界,也是与太空相接触的区域。

外热层主要由稀薄的气体和大量的游离气体组成,还包括一些电离气体和高能粒子。

外热层是太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太阳风、行星际粒子和宇宙射线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圈的成分除了上述层次结构外,大气圈还包含了各种气体成分,如下所述:1. 氮气氮气是大气圈中最主要的成分,约占总体积的78%。

氮气的存在对于维持地球的氮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2. 氧气氧气是大气圈中的第二主要成分,占总体积的21%。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大气是地球上固有的一层气体包围层,包括对生命和气候至关重要的各种气体。

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地球气候系统、天气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地理大气专题的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结构地球的大气由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空约1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减小,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2.平流层:对流层的上方,直到约50公里处,没有云层,风向平行,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3.同温层:平流层上方,气温保持不变。

4.中间层:约80-400公里,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5.热层:约400-600公里,气温随高度上升。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以下气体组成:1.氮气(N₂):占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78%。

2.氧气(O₂):占大气中的次要成分,约21%。

3.氩气(Ar):占大气中的0.93%。

4.二氧化碳(CO₂):占大气中的0.04%,起到重要的温室效应。

5.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甲烷、氮氧化物等。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层能吸收和折射来自太空的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保持温度平衡:大气层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3.制造天气: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通过水循环形成云、雨等天气现象,使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4.运输功能:大气层中的气流和风向可以运输热量、湿度和气象物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5.吸收和放射能量:大气层吸收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使地球的气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四、大气变化与环境保护1.酸雨: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落至地表引发酸雨,对环境和植被造成危害。

2.臭氧空洞:含氯化合物等人为排放物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增加紫外线辐射,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探讨地球的大气圈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探讨地球的大气圈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探讨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周围包围的一层气体,它起到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的辐射、维持适宜生命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从大气圈的组成、层次结构、功能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圈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和其他稀有气体(0.1%)等组成。

其中,水蒸气也是大气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可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次,气温随高度递减;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之上的层次,气温保持稳定;中间层和顶层则是高空的层次。

三、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对地球起到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大气圈可以吸收、折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保护地球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其次,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可以形成云、降水,调节地球的气候和水循环。

此外,大气圈还可以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热量,维持地球的能量平衡。

四、大气圈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大气圈的特性和功能对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气圈的层级和组成直接影响到大气压力和气候变化,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天气预报和气候变迁研究等。

其次,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此外,大气圈中的空气污染物可以导致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周围包围的一层气体,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圈具有不同层次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大气圈的功能包括吸收、折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调节气候和水循环、维持能量平衡等。

大气圈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

了解和研究大气圈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四个圈层: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层。

大气圈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外层空间。

大气圈起着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和提供生命所需氧气等重要功能。

2. 地壳圈:地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圈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它是地球上生物活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地壳圈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圈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质量。

地幔圈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其中发生着熔融和岩浆活动,对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核心圈:核心圈位于地幔圈的中心,是地球的最内层。

核心圈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被称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核心圈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地方,磁场对地球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这四个圈层组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相互作用着并影响着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地球现象的发生。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球圈层知识点总结高中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圈层,它由气体组成,对地球上的生命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圈可以根据不同的高度和特性分为几个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外部层。

每个层次的大气层都拥有不同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这些特性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在大气圈中还存在着大气现象,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它们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大气圈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地壳。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它由岩石和矿物组成,是地球上陆地和海底的基础。

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石英岩组成,厚度在30-70公里之间。

海洋地壳则主要由辉绿岩和玄武岩组成,厚度在5-10公里之间。

地壳的构成和性质对地球上的地形和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决定了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形态。

此外,地壳还包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地球上的工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地壳的构成和地质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让我们来谈谈地幔。

地幔是地球上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它是由高温的岩石和矿物组成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这使得它处于部分熔融的状态,形成了地幔柱、地幔对流等地质现象。

地幔的熔融状态使得地球的地壳和地壳漂浮在地幔的表面上,产生了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等现象。

因此,地幔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地幔还包含着地球上大部分水和二氧化碳等元素,对地球上的水循环和大气成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地幔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地质活动和自然灾害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圈层,它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在地球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它们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使得地核处于流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明确考点】
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干洁空气、少量的____和________。

2. 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有何影响? 2.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 3.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4.为什么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
保护伞”?
大气成分 体积(%) 作 用 干洁空气 N 2 ____ 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CO 2 ____
________________ O 3 ____ ________________ 水汽 ____ ________________ 固体杂质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剖析
例 读低层大气组成图,回答:
(1)图中B 表示 ;C 表示 ,作用
是 。

(2)在大气含量很少的成分中,有地球生命保
护伞之称的是 ,他主要是能强烈吸
收 。

解析:图示为干洁空气组成图,干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其次是氧,二者占干洁空气的99%。

由于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1)氮 氧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物质 (2)臭氧 太阳紫外线
变式训练
1.城市上空多雾的原因是 ( ) A .空气中多水汽
B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 .空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
D .空气中臭氧含量高
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
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大量减少
C .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所致
D .森林被砍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分层的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
及____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______、
______和高层大气。

2.对流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__、云、__、
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典例剖析 例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思维拓展】
逆温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如何?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

在晴朗无云或
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
近,降温愈快,因此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如右图)。

这种逆温在大
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二是空气平流。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
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三是锋面因素。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
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如右图。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

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读我国某山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5—6题。

3.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4.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局部范围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顶有永久积雪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5—6题。

5.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6.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2008湖北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20~22)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判断7~8题。

7.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大气层气温的垂直变化
A.受地面影响明显 B.主要与二氧化碳气体有关
C.主要与臭氧气体有关 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二、综合题
9.下图表示某—高度的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层,原因是。

该层因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2)若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则该层是层。

其空气运动以为主,原因是。

该层的天气特征是。

(3)若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层,原因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4)若人类活动能导致其某种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和。

10.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判断依据是。

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层(填字母),原因是。

(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原因是。

(4)B层和D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
合作探究
1.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的含量减少。

2.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形成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3.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度相反。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变式训练
1.C 2.D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合作探究
1.(1)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划分的。

(2)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高度,曲线表示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3)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5)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氯氟烃含量增加,氯氟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6)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变式训练
(1)10 8 (2)10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D 6.D 7.A 8.C
二、综合题
9. (1)平流此层臭氧含量最多,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2)对流对流上冷下热复杂多变
(3)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4)对流层平流层
10.(1)b 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对流层顶气温约为一50℃至一60℃地面(地面的长波辐射)
(2)A 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3)高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
(4)都是因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前者是臭氧吸收紫外线,后者是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