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成本会计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成本会计》复习笔记
第一章: 总论
1.1 成本的涵义
1. 成本的涵义
马克思: 商品价值W=c+v+m, 其中成本为c+v, 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体, 既是生产中
耗费的反映, 又是生产过程中补偿的尺度。
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 是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2. 成本的实际内容:
成本的开支范围——教材P2
不得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
( 1) 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等资本性支出;
( 2) 对外投资的支出和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出;
( 3) 被没收的财物, 支付的滞纳金, 罚款, 违约金, 赔偿金, 以及企业赞助, 捐赠等支出;
( 4) 在公积金, 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
3. 期间成本的涵义——非产品成本, 非制造成本, 与产品生产活动无直接联系。
期间成本不计入成本, 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在利润表中作为收入的扣减项目;
期间成本包括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4. 成本的一般涵义
成本不同于产品成本, 成本包括了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 重置成本, 沉没成本, 差别成本, 机会成本等各种具体概念。
会计学成本的一般涵义——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1.2 成本的分类( 客观题)
1. 按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损益为目的分类
( 1) 按成本的经济用途或职能分类
制造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期间成本
( 2) 按成本同特定产品的关系或分配方式分类
直接成本: 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有直接关系, 能够经济方便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
间接成本: 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没有直接关系, 或者虽然有直接联系但不能经济方便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
间接成本需要按照适当的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2. 以规划成本和控制成本为目的分类
( 1) 变动成本; 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 2) 固定成本: 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 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动, 而是保持相对固定的成本。
又可分为
半变动成本——这种成本一般有一个基数
半固定成本——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其发生额固定不变, 但业务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 其成本就会跳跃上升, 然后在新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又保持不变。
( 3) 混合成本: 其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 但变动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比例的增长。
复习要点: 理清成本分类的几种方式, 各种分类下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分类的作用
1.3 成本的作用及其降低途径( 了解)
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2.1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1.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1880-1920)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2. 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921-1945)
( 1)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
( 2) 预算控制方法的完善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两大支柱。
( 3) 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 4) 形成了完全独立的成本会计学科
3. 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1945年以后)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和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 决策和规划成本, 形成了着重于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
( 1) 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 2) 实行目标成本计算
( 3)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 4) 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 5)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2.2 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般了解)
1. 适时生产制度( JIT)
2. 全面质量管理
3. 战略成本管理
4.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5. 限制理论
2.3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职能: 包括成本预测,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成本考核等七项
2.4 成本会计的分类( 掌握)
1.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
( 1) 实际成本制度——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计算成本的一种会计制度, 也称为历史成本会计制度。
( 2) 估计成本制度——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
据以确定售价, 然后将计算的实际产量估计成本与账面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据以修改估计成本的会计制度。
( 3) 标准成本制度——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 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与其实际成本相比较, 纪录并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会计制度。
2.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
( 1) 全额成本计算模式( ”吸收成本”计算模式) ——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 以此来对存货进行估价和确定已销商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 2) 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即只将产品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内容, 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把产品的固定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3. 按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分类
( 1) 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指传统成本计算制度下, 各种间接费用以产量为基础进行分配。
这种成本计算制度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企业。
( 2)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按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建立作业成本集合或成本库, 以成本动因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
适用于制造费用比重大的高科技企业。
第三章: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 ( 略)
成本核算部分
第四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4.1 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1. 实际成本计价基础原则
2. 成本分期原则
3. 合法性原则
4. 重要性原则
5. 一贯性原则
6. 权责发生制原则
4.2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
( 1) 分清本期与下期成本费用界限
( 2)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界限
( 3) 分清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界限
( 4) 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
4.3 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 了解)
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5.1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1. 生产费用要素按经济内容分类
( 1)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 折旧费, 其它支出
( 2) 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与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经济内容本质相同, 都是耗费, 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是计算该期间完工产
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 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
产费用, 后者只包括工业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前者与”期间” 相联系, 后者与”产品”相联系。
2. 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间接费用经过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5.2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 材料费用的归集
2. 材料费用的分配
——分配原则:
( 1) 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费用的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 间接材料费用分
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 2) 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费用的分配
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费用”
( 3) 其它材料费用的分配: 根据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计入”在建工程””其它业务支出”等。
——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见书上例题)
( 1)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数量=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数量×材料单价
简化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 2)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各种产品重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 3)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各种产品产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 4)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材料定额成本=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
5.3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类似于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略
5.4 固定资产折旧费与修理费的归集和分配
1.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分配
( 1) 生产车间应计提的折旧, 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 2) 行政管理部门应计提的折旧, 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 3) 租出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 应计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
( 4) 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 应列入”销售费用” 科目。
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1)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科目中, 并停止计提折旧; 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经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