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9-2020学年大连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版】2019-2020学年大连市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A. x>1 B. x≥1 C. x<1 D. x≤1
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3,b=4,c=5 B. a=6,b=8,c=10 C. a=2,b=3,c=3 D. a=1,b=1,c=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此菱形的面积为()cm2.
A. 14 B. 20 C. 24 D. 48
4.甲乙两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试,两班的平均分都是89分,方差分别为S甲2=2.56,
S乙2=1.92,那么成绩比较整齐的班级是()
A.甲班 B.乙班 C.两班一样整齐 D.无法确定
5.已知在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上有三点(﹣2,y1),(﹣1,y2)(1,y3),则
y1,y2,y3的大小关系()
A. y1>y2>y3 B. y2>y1>y3 C. y3>y2>y1 D. y3>y1y2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 B.•= C. 2+=2 D.=3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点O,EO⊥BD交AD于点E,则△ABE的周长为()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8.小敏从A地出发向B地行走,同时小聪从B地出发向A地行走,如图,相交于点P的两条线段l1、l2分别表示小敏、小聪离B地的距离y km与已用时间x h之间的关系,则小敏、小聪行走的速度分别是()
A. 3km/h和4km/h B. 3km/h和3km/h C. 4km/h和4km/h D. 4km/h和3km/h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9.计算:=.
10.化简:=.
11.△ABC三边长分别为2,3,,则△ABC的面积为.
12.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13.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已知BC=6cm,则DE=
cm.
14.某校八年一班十名同学定点投篮测试,每人投篮六次,投中的次数统计如下:5,4,3,5,5,2,5,3,4,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15.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16.如图,已知矩形ABCD,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BE,若△ABE是等边三角形,则=.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其中17,18,19题各9分,20题12分,共39分)
17.计算:3﹣6+(﹣1)2.
18.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30°,AC=3,求BC和AB的长.
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点E,F分别在BC,AD上,且BE=D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0.(12分)(•二模)某校举行全体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每位学生听写汉字39个.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听写结果,绘制成如下的图表.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的m=,n=,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已知该校共有900名学生,如果听写正确的字的个数少于24个定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该校本次听写比赛不合格的学生人数.
四、解答题(共3小题,其中21,22题各9分,23题10分,共28分)
21.甲乙两轮船同时从港口A开出,其中甲轮船每小时航行12海里,乙轮船每小时航行16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B,C两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甲轮船的航行方向为北偏西40°,请你确定乙轮船的航行方向.
22.已知点A(4,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y=6,O为坐标原点,设
△OPA的面积为S.
(1)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求x的取值范围;
(3)当S=6时,求P点坐标.
23.(10分)(春•高新区期末)已知:正方形ABCD,点P为对角线AC上一点.
(1)如图1,Q为CD边上一点,且∠BPQ=90°,求证:PB=PQ;
(2)如图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BC中点,求PB+PE的最小值.
五、解答题(共3小题,其中24题11分,25,26题各12分,共35分)
24.(11分)(春•高新区期末)A,B,C三地依次在一条直线公路上,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沿公路匀速步行到C地,两人离出发地的距离y(米)与出发时间x(分钟)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1)甲的步行速度为米/分钟,乙的步行速度为米/分钟,A,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为米.
(2)设两人离B地的距离为s(米),出发时间x(分钟),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甲,乙二人s与x的函数图象.
(3)两人出发多长时间在途中相遇?
25.(12分)(春•高新区期末)已知:矩形ABCD,AD=2AB,E,F分别为AD,BC中点,连接EF,点M,N为矩形ABCD边上的点,EM=EN且EM⊥EN,点P为MN中点.
(1)当点M在AB上,点N在BC上时(如图1)
①求证:AM=FN;
②若BM=4,求PF的长;
(2)当点M在BC上,点N在CD上时(如图2),求的值.
26.(12分)(春•高新区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D 边在x轴上,AB=2,直线MN:y=x﹣4沿x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长度平移,设在平移过程中该直线被矩形ABCD的边截得的线段长度为m,平移时间为t,m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点A的坐标为,矩形ABCD的面积为;
(2)求a,b的值;
(3)在平移过程中,求直线MN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学年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A. x>1 B. x≥1 C. x<1 D. x≤1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3,b=4,c=5 B. a=6,b=8,c=10 C. a=2,b=3,c=3 D. a=1,b=1,c=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就是直角三角形,没有这种关系,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A、32+42=25=(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B、62+82=100=10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C、22+32=13≠3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
D、12+12=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此菱形的面积为()cm2.
A. 14 B. 20 C. 24 D. 48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其面积即可.
解答:解:∵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
∴这个菱形的面积=×6×8=24(cm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熟知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甲乙两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试,两班的平均分都是89分,方差分别为S甲2=2.56,
S乙2=1.92,那么成绩比较整齐的班级是()
A.甲班 B.乙班 C.两班一样整齐 D.无法确定
考点: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解答:解:∵S甲2=2.56,S乙2=1.92,
∴S2甲>S乙2,
∴成绩较为整齐的是乙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5.已知在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上有三点(﹣2,y1),(﹣1,y2)(1,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
A. y1>y2>y3 B. y2>y1>y3 C. y3>y2>y1 D. y3>y1y2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y=﹣2x+b中,k=﹣2<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1<1,
∴y1>y2>y3.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掌握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即在
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 B.•= C. 2+=2 D.=3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然后选择正确选项.
解答:解:A、=2,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B、•=,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
C、2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相加,故本选项错误;
D、=,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法则.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点O,EO⊥BD交AD于点E,则△ABE的周长为()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E=DE,再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计算
△ABE的周长.
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OB=OD,
∵EO⊥BD,
∴EO为BD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BE=DE,
∴△ABE的周长=AB+AE+DE=AB+AD=×16=8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E=DE,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较好,难度适中.
8.小敏从A地出发向B地行走,同时小聪从B地出发向A地行走,如图,相交于点P的两条线段l1、l2分别表示小敏、小聪离B地的距离y km与已用时间x h之间的关系,则小敏、小聪行走的速度分别是()
A. 3km/h和4km/h B. 3km/h和3km/h C. 4km/h和4km/h D. 4km/h和3km/h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小敏、小聪相遇时,小聪走了4.8千米,接着小敏再用2.8小时﹣1.6小时=1.2小时到达B点,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他们的速度.
解答:解:小敏从相遇到B点用了2.8﹣1.6=1.2小时,
所以小敏的速度==4(千米/时),
小聪从B点到相遇用了1.6小时,
所以小聪的速度==3(千米/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一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函数图形上的任意点(x,y)都满足其函数的解析式;满足解析式的任意一对x、y的值,所对应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③判断点P(x,y)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方法是:将点P(x,y)的x、y的值代入函数的解析式,若能满足函数的解析式,这个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如果不满足函数的解析式,这个点就不在函数的图象上.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9.计算:=2.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乘方的意义与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2.
故答案为:2.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乘法与乘方运算.此题比较简单,注意运算符号的确定.10.化简:=.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答:解:原式=3﹣2=.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
11.△ABC三边长分别为2,3,,则△ABC的面积为3.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先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22+32=()2,
∴△ABC是直角三角形,
∴S△ABC=×2×3=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先根据题意判断出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y=﹣x﹣1等.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开放型.
分析:根据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推断出k<0的关系,再利用过点(1,﹣2)来确定函数的解析式.
解答:解:∵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k<0.
又∵直线过点(1,﹣2),
∴解析式可以为:y=﹣x﹣1等.
故答案为:y=﹣x﹣1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k的符号进而求出是解题关键.
13.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已知BC=6cm,则DE=3 cm.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DE=BC,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BC=6cm,
∴DE=BC=×6=3cm,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14.某校八年一班十名同学定点投篮测试,每人投篮六次,投中的次数统计如下:5,4,3,5,5,2,5,3,4,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
考点:中位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结合所给数据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4,4,5,5,5,5,
中位数为: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
15.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x>1.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当y<0即图象在x轴下侧,求出即可.
解答:解:因为直线y=k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由函数的图象可知x>1时,当y<0即图象在x轴下侧,
∴当y<0时,x>1.
故答案为:x>1.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以及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运用观察法求自变量取值范围通常是从交点观察两边得解.
16.如图,已知矩形ABCD,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BE,若△ABE是等边三角形,则=.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过E作EM⊥AB于M,交DC于N,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DC=AB,DC∥AB,∠ABC=90°,设AB=AE=BE=2a,则BC==a,即MN=a,求出EN,根据三角
形面积公式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过E作EM⊥AB于M,交DC于N,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C=AB,DC∥AB,∠ABC=90°,
∴MN=BC,EN⊥DC,
∵延AC折叠B和E重合,△AEB是等边三角形,
∴∠EAC=∠BAC=30°,
设AB=AE=BE=2a,则BC==a,
即MN=a,
∵△ABE是等边三角形,EM⊥AB,
∴AM=a,由勾股定理得:EM==a,
∴△DCE的面积是×DC×EN=×2a×(a﹣a)=a2,
△ABE的面积是AB×EM=×2a×a=a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其中17,18,19题各9分,20题12分,共39分)
17.计算:3﹣6+(﹣1)2.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然后合并.
解答:解:原式=12﹣2+3+1﹣2
=8+4.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化简、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法则.
18.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30°,AC=3,求BC和AB的长.
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已知求出∠B的度数,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AB,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BC的值.
解答:解:∵∠C=90°,∠A=30°,
∴∠B=60°,
∴sin60°=,
∵AC=3,
∴AB=2,
∴B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B,再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行解答.
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点E,F分别在BC,AD上,且BE=D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D=BC,求出AF=C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F=BE,
∴AF=CE,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20.(12分)(•二模)某校举行全体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每位学生听写汉字39个.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听写结果,绘制成如下的图表.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统计表中的m=30,n=20,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90°;
(3)已知该校共有900名学生,如果听写正确的字的个数少于24个定为不合格,请你估计该校本次听写比赛不合格的学生人数.
考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扇形统计图.
分析:(1)根据条形图和扇形图确定B组的人数环绕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样本容量,求出m、n的值;
(2)求出C组”所占的百分比,得到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3)求出不合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求出该校本次听写比赛不合格的学生人数.
解答:解:(1)从条形图可知,B组有15人,
从扇形图可知,B组所占的百分比是15%,D组所占的百分比是30%,E组所占的百分比是20%,
15÷15%=100,
100×30%=30,
100×20%=20,
∴m=30,n=20;
(2)“C组”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25÷100×360°=90°;
(3)估计这所学校本次听写比赛不合格的
学生人数为:900×(10%+15%+25%)
=450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频数分布表、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知识,利用统计图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频数、频率和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四、解答题(共3小题,其中21,22题各9分,23题10分,共28分)
21.甲乙两轮船同时从港口A开出,其中甲轮船每小时航行12海里,乙轮船每小时航行16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B,C两处,且相距30海里,如果甲轮船的航行方向为北偏西40°,请你确定乙轮船的航行方向.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BC、AB、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BAC的度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BC=30,
AB=12×1.5=18,
AC=16×15=24,
BC2=302=900,
AB2+AC2=182+242=900,
∴BC2=AB2+AC2,
∴∠BAC=90°,
∴∠Y AC=90°﹣40°=50°.
答:乙轮船航行方向为北偏东50°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结合航海中的实际问题,将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22.已知点A(4,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y=6,O为坐标原点,设
△OPA的面积为S.
(1)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求x的取值范围;
(3)当S=6时,求P点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1)中函数关系式及点P在第一象限即可得出结论;
(3)把S=6代入(1)中函数关系即可得出x的值,进而得出y的值.
解答:解:(1)∵A和P点的坐标分别是(4,0)、(x,y),
∴S=×4×y=2y.
∵x+y=6,
∴y=6﹣x.
∴S=2(6﹣x)=12﹣2x.
∴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S=﹣2x+12.
(2)由(1)得S=﹣2x+12>0,
解得:x<6;
又∵点P在第一象限,
∴x>0,
综上可得x的范围为:0<x<6.
(3)∵S=6,
∴﹣2x+12=6,解得x=3.
∵x+y=6,
∴y=6﹣3=3,即P(3,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10分)(春•高新区期末)已知:正方形ABCD,点P为对角线AC上一点.
(1)如图1,Q为CD边上一点,且∠BPQ=90°,求证:PB=PQ;
(2)如图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BC中点,求PB+PE的最小值.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1)连接PD,在正方形ABCD中得到∠DAC=∠BAC,证得△APB≌△APD,得到∠DAC=∠BAC,证得△APB≌△APD,于是得到PD=P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P=∠ADP,由于∠ABC=∠ADC=90°,得到∠PBC=∠PDC,推出
∠PBC+∠PQC=180°,由于∠PQD+∠PQC=180°,得到∠PQD=∠PBC,根据等量代换得到结论;
(2)如图2,连接ED交AC于点P,连接BP,则DE的长度即为PB+PE的最小值,同理可证BP=P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1)证明:如图1,连接PD,在正方形ABCD中
∴∠DAC=∠BAC,
在△APB和△APD中,
∴△APB≌△APD,
∴∠DAC=∠BAC,
在△APB与△APD中,

∴△APB≌△APD,
∴PD=PB,
∴∠ABP=∠ADP,
∵∠ABC=∠ADC=90°,
∴∠PBC=∠PDC,
∵∠BPQ=∠BCD=90°,
∴∠PBC+∠PQC=180°,
∵∠PQD+∠PQC=180°,
∴∠PQD=∠PBC,
∴∠PDC=∠PQD,
∴PD=PQ,
∴PQ=PB;
(2)如图2,连接ED交AC于点P,连接BP,
则DE的长度即为PB+PE的最小值,
同理可证BP=PD,
∴PB+PE=PD+PE=DE,
∵EC=BC=1,∠BCD=90°,
∴DE===,
∴PB+PE的最小值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得出相关的边和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五、解答题(共3小题,其中24题11分,25,26题各12分,共35分)
24.(11分)(春•高新区期末)A,B,C三地依次在一条直线公路上,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沿公路匀速步行到C地,两人离出发地的距离y(米)与出发时间x(分钟)函数图象如图1所示.
(1)甲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钟,乙的步行速度为40米/分钟,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240米.
(2)设两人离B地的距离为s(米),出发时间x(分钟),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甲,乙二人s与x的函数图象.
(3)两人出发多长时间在途中相遇?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由图象信息可以得出AC,BC的距离,由AB﹣BC即可求得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先用(1)的结论求出甲走到B地的时间,从而可以画出大致图形;
(3)分别求出解析式,再构成方程组求出其解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甲的步行速度为:1200÷20=60(米/分钟);
乙的步行速度为960÷24=40(米/分钟);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200﹣960=240(米);
故答案为60,40,240;
(2)甲由A到B的时间:240÷60=4(分)
甲,乙二人s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
(3)甲经过(4,0)(20,960)设解析式为s1=kx+b

解得,
∴s1=60x﹣240,
乙经过(0,0),(24,960)设解析式为s2=mx,
∴960=24m,解得m=40,
∴s2=40x,
解40x=60x﹣240,得x=12,
∴两人出发12分钟在途中相遇.
答:两人出发12分钟在途中相遇.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路程÷时间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由点的坐标画函数图象的运用,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运用.解答时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25.(12分)(春•高新区期末)已知:矩形ABCD,AD=2AB,E,F分别为AD,BC中点,连接EF,点M,N为矩形ABCD边上的点,EM=EN且EM⊥EN,点P为MN中点.(1)当点M在AB上,点N在BC上时(如图1)
①求证:AM=FN;
②若BM=4,求PF的长;
(2)当点M在BC上,点N在CD上时(如图2),求的值.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1)①作MQ丄EF于点Q,延长FP交MQ于点G在矩形ABCD中,由
AD=BC,AD∥BC,于是得到AD=2AB=2AE,证得AB=AE,求出四边形ABFE是正方形,于是得到AE=EF,∠A=∠EFN=90°,推出R t△AME≌R t△EF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FN;②由∠EFN=∠MEN=90°,得到∠MEF=∠ENF,证出△MEQ≌△EFN,得到EQ=NF,于是得到△MG≌△NFP,证得MG=NF,GP=PF,由于MQ=EF,得到EF﹣EQ=MQ﹣MG,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证明:过N作NQ丄EF于点Q,延长FP交QN于点G,同理可证GF=FQ,
QF=BM,于是得到FP=BM,即可证得结论.
解答:(1)①证明:作MQ丄EF于点Q,延长FP交MQ于点G
在矩形ABCD中,
∵AD=BC,AD∥BC,
∵E,F分别为AD,BC中点,
∴AD=2AB=2AE,
∴AB=AE,
∴四边形ABFE是正方形,
∴AE=EF,∠A=∠EFN=90°,
在R t△AME与R t△EFN中,,
∴R t△AME≌R t△EFN,
∴AM=FN;
②解:∵∠EFN=∠MEN=90°,
∴∠MEF=∠ENF,
在△MEQ与△EFN中,
∴△MEQ≌△EFN,
∴EQ=NF,
在△MGP与△NFP中,,
∴△MGP≌△NFP,
∴MG=NF,GP=PF,
∴MG=FN=EQ,
∵MQ=EF,
∴EF﹣EQ=MQ﹣MG,
∴QF=GQ,
∵∠MQF=90°,
∴GF=QF=BM=4,
∴;
(2)证明:过N作NQ丄EF于点Q,延长FP交QN于点G,
同理可证GF=FQ,QF=BM,
∴FP=BM,
∴.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6.(12分)(春•高新区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AD 边在x轴上,AB=2,直线MN:y=x﹣4沿x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长度平移,设在平移过程中该直线被矩形ABCD的边截得的线段长度为m,平移时间为t,m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点A的坐标为(1,0),矩形ABCD的面积为8;
(2)求a,b的值;
(3)在平移过程中,求直线MN扫过矩形ABCD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N的坐标,然后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直线平移3个单位后经过点A,从而求的点A的坐标,由点F的横坐标可求得点D的坐标,从而可求得AD 的长,据此可求得ABCD的面积;
(2)如图1所示;当直线MN经过点B时,直线MN交DA于点E,首先求得点E的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E的长,从而得到a的值;如图2所示,当直线MN经过点C时,直线MN交x轴于点F,求得直线MN与x轴交点F的坐标从而可求得b的值;(3)当0≤t<3时,直线MN与矩形没有交点;当3≤t<5时,如图3所示S=△EFA的面积;当5≤t<7时,如图4所示:S=S BEFG+S ABG;当7≤t≤9时,如图5所示.S=S ABCD﹣S CEF.
解答:解:(1)令直线y=x﹣4的y=0得:x﹣4=0,解得:x=4,
∴点M的坐标为(4,0).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t=3时,直线MN经过点A,
∴点A的坐标为(1,0)
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后与矩形ABCD相交于点A,
∵y=x﹣4沿x轴的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后直线的解析式是:y=x+3﹣4=x﹣1,
∴点A的坐标为(1,0);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t=7时,直线MN经过点D,
∴点D的坐标为(﹣3,0).
∴AD=4.
∴矩形ABCD的面积=AB•AD=4×2=8.
(2)如图1所示;当直线MN经过点B时,直线MN交DA于点E.
∵点A的坐标为(1,0),
∴点B的坐标为(1,2)
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c,
将点B的坐标代入得;1+c=2.
∴c=1.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1.
将y=0代入得:x+1=0,解得x=﹣1,
∴点E的坐标为(﹣1,0).
∴BE===2.
∴a=2
如图2所示,当直线MN经过点C时,直线MN交x轴于点F.
∵点D的坐标为(﹣3,0),
∴点C的坐标为(﹣3,2).
设MN的解析式为y=x+d,将(﹣3,2)代入得:﹣3+d=2,解得d=5.∴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5.
将y=0代入得x+5=0,解得x=﹣5.
∴点F的坐标为(﹣5,0).
∴b=4﹣(﹣5)=9.
(3)当0≤t<3时,直线MN与矩形没有交点.
∴s=0.
当3≤t<5时,如图3所示;
S===;
当5≤t<7时,如图4所示:过点B作BG∥MN.
由(2)可知点G的坐标为(﹣1,0).
∴FG=t﹣5.
∴S=S BEFG+S ABG=2(t﹣5)+=2t﹣8.
当7≤t≤9时,如图5所示.
FD=t﹣7,CF=2﹣DF=2﹣(t﹣7)=9﹣t.
S=S ABCD﹣S CEF=8﹣=.
综上所述,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勾股定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面积公式,根据题意分类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