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学论⽂范⽂3篇
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
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
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城市的代表⾼校⼤学⽣的调查,这对于⼏位在校⼤学⽣来说,是⽆法进⾏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师范⼤学⽂科⼤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要具有⼀定的新意。
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
有⼀年笔者指导了⼀批⾃考⽣和函授⽣的毕业论⽂,其中不少学⽣写了“四⼤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这当然不是语⾔类的,是⽂学类的题⽬,但是由于写类似⽂章的太多,许多⽂章都给⼈⼀个似曾相识的感觉。
很难写出新意的。
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不太关注的。
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家研究的⽐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英雄传》等。
3.选题宁⼩⽏⼤。
不少同学喜欢选择⼤的题⽬,⽐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这些是08级毕业⽣的论⽂选题,这三个题⽬都是太⼤,让⼈感觉是“⽼虎吃天,⽆处下⼝”。
第⼀个题⽬《论汉语新词语的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
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化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样宏观的题⽬,根本没有办法去进⾏研究。
第⼆个题⽬《现代汉语语法⽅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向?⽆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的研究,我们的本科⽣选择这样的题⽬,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知。
第三个题⽬《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献中都有⼤量俗字,每⼀个领域都有⼀些学者进⾏研究,⽐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
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也暴露了学⽣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相⽐以上题⽬就要好的多:《〈论语〉中代词的⽤法研究》,《中的通假字研究》,《中的骂詈语研究》,《安丘⽅⾔语⾳特点及⾳变研究》。
这些题⽬都⽐较“⼩”,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没有⼈写过的话,就可能写出不错的论⽂。
4.明确研究对象和取材范围。
这个要求在上⽂已经涉及到,就是选择研究的题⽬和对象是明确的,搜集材料的⽅向和范围也是明确的。
⽐如上⾯列举出来的选题《〈论语〉中代词的⽤法研究》:研究对象是《论语》,研究的内容是《论语》中代词的⽤法,搜集材料的范围是《论语》⼀书的代词。
这样的题⽬,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选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找到译本⽐较好的《论语》⽂本,进⾏语料的搜集,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开展研究。
⽽另外⼀些题⽬,⽐如《现代汉语语法⽅向》,就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虽然题⽬中提⽰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但是“现代汉语”是⼀个⼤概念,包含⼤量的书⾯⽂献和⼝语材料,怎么去搜集“现代汉语”的材料呢?搜集书⾯材料还是⼝语材料?普通话的材料还是⽅⾔的材料?哪⼀个⽅⾯的材料都不能代
表“现代汉语”的全部,所以肯定会让⼈感觉“⽼虎啃天,⽆处下⼝”的。
⼆、开展研究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先,研究课题的基础⼯作——搜集资料。
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进⼊研究阶段,进⾏资料搜集了。
搜集材料的⼯作其实有两个⽅⾯:
⼀是原始语料。
⽐如《中的骂词研究》,就要通读《红楼梦》,尽可能完全地搜集《红楼梦》⼀书中的骂詈语,⼀条材料⽤⼀张卡⽚,把包含骂詈语的句⼦完整地摘抄下来,并标明例句的出处,哪⼀回以及所依据版本的页码等等。
再⽐如《安丘⽅⾔语⾳特点及⾳变研究》,题⽬确定以后,作者就要到安丘进⾏语⾔的⽥野调查,不要以为作者⾃⼰是安丘⼈,就可以不进⾏调查了,同样需要调查。
因为研究者对⾃⼰的语⾔往往缺乏认知敏感,许多现象未必能够明确认识到,只有进⾏调查,才能获得更加准确和丰富的语料。
在进⾏⽅⾔调查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发⾳⼈等,其中从事⽅⾔语⾳调查还要有专门的听⾳、辨⾳、记⾳⽅⾯的训练等等,这都要利⽤汉语⽅⾔研究的⽅法了。
⼆是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前⼈相关研究的论⽂和著作。
搜集这些资料,主要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前⼈的有关研究⽅法和成果,也是为了了解前⼈的研究,以便⾃⼰的研究不重复别⼈。
⽐如《中的骂詈语研究》,很可能已经有些学者对于《红楼梦》的个别的骂詈语或某些骂詈语进⾏过研究,也有些版本的《红楼梦》的注释中对⼀些骂詈语进⾏过解释等等,这些都是前⼈的相关研究,都要尽量搜集到。
搜集这些材料时,学⽣可以去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
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书⽬、索引,要熟练地使⽤其他⼯具书,如年鉴、⽂摘、表册、数字等。
学⽣中有把以上两类材料的搜集混为⼀谈的倾向。
不少同学认为搜集资料就是到图书馆、资料室借阅书籍,抄录、复印论⽂。
⽐如,有⼀年,有个研究⽣的选题是《现代⼴告语⾔研究》(其实这个题⽬太⼤,是很难做的,但是只要坚持搜集⼤量的⼴告语⾔,也是可以进⾏的)。
笔者问他:你搜集了多少材料?他告诉笔者说:他从⽹上下载了多少篇⼴告语⾔研究的论⽂,⼜复印了多少本⼴告语⾔研究⽅⾯的著作,总共也有30多万字的资料。
笔者⼜问:你搜集了多少“现代⼴告语⾔”?他⽆法回答了。
因为,他没有去搜集原始语料——⼴告语⾔,⽽只搜集前⼈的研究论著。
所以,最终他的论⽂不是在研究“⼴告语⾔”的基础上写成的,⽽是在阅读前⼈的论⽂的基础上写成的,所以论⽂只能是拼凑⽽成,⾄多只能写出⼀篇研究综述。
没有进⾏第⼀⼿原始语料的研究,肯定写不出不同于前⼈的新意。
其次,研究课题的重点⼯作——研究资料。
学⽣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研究,⾸先要进⾏分类和再分类。
把原始的、⽆序的材料按⼀定的线索和顺序整理成条理清楚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太多时,可以考虑列表或统计等等。
把原始材料整理出⼀个眉⽬之后,⼀篇论⽂的雏形就出来了,然后是对每⼀个⼩类的材料进⾏总结和研究,得出结论。
在搜集原始材料和前⼈相关研究成果的时候,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费⼼选定的题⽬,居然有⼈已经做过了,怎么办?这个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认真阅读前⼈的⽂章,同时认真研究原始语料,看看⾃⼰会在哪些⽅⾯和前⼈的研究不相同,然后尽量突出和放⼤这种不同,这就是创新。
三、论⽂写作
研究⼯作进⾏到基本结束时,论⽂的雏形就已经具备了,剩下的⼯作就是论⽂的布局谋篇、格式完善的⼯作了。
⼀般毕业论⽂的基本格式:由标题、摘要、正⽂、参考⽂献等四⽅⾯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简明扼要。
摘要即摘出论⽂中的要点放在论⽂的正⽂之前,以⽅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是毕业论⽂的核⼼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
要明确、具体地提出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作者本⼈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法。
本论部分是论⽂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的观点及其论据。
这部分要以充分有⼒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章内容的层次、⼤⼩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篇幅较长的论⽂常⽤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个个分别加以论述的写法)两者结合的⽅法。
结论部分是论⽂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尾⼀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参考⽂献即撰写论⽂过程中研读的⼀些⽂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后。
只要坚持搜集第⼀⼿的原始语料,论⽂的正⽂部分⼀般不会有太⼤的问题。
需要注意和特别强调的是这样两个内容的撰写:
⼀是摘要。
学术论⽂的摘要是全⽂要点的摘抄,其⽬的是让读者⼀眼就能看出论⽂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
但是,很多同学往往把这⼀部分写成“论⽂简介”,往往是这样写:“这篇⽂章以……为研究对象,以……理论为依据,对……进⾏了研究,论⽂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三……。
”这样写其实是“论⽂简介”,不是“摘要”,怎样写才是摘要?可以尝试这样写,把论⽂中反映主要内容的句⼦按⽂章内容的顺序拷贝到⼀起,然后进⾏⼀下⽂句上的贯通,这样差不多就是⼀篇不错的摘要了。
⼆是论⽂的引⾔或绪论。
⼀般来说,论⽂的引⾔或绪论部分,往往要明确说明论⽂的选题原因,研究⽅法等相关问题,其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献综述。
什么是⽂献综述呢?就是关于⾃⼰研究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这⼀部分内容解决的问题是⾃⼰的研究和学术界的研究的接轨问题,同时也是⾃⼰的研究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的关系问题。
在这⼀部分,要充分利⽤搜集到的前⼈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论⽂和著作),把前⼈研究的内容进⾏分类归纳,在充分肯定前⼈研究的贡献和功绩的基础上,指出前⼈的研究在哪些⽅⾯还存在空⽩点或者不⾜,主要是指出⾃⼰的研究在哪些⽅⾯和前⼈不同,这样就能够把⾃⼰论⽂的创新性体现出来。
这样写可以给读者这样的印象:本论⽂的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前⼈研究的基础上进⾏的,因⽽是具有创新性的。
另外,还要强调⼀下语⾔风格。
学术论⽂,尤其是语⾔研究的学术论⽂,和⼀般的散⽂、随笔、杂⽂的⽂章风格是⼤不相同
的,因为语⾔研究的论⽂是科研报告,所以不主张使⽤活泼的⽂体,句⼦宁短⽏长。
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不要有感情⾊彩。
不少同学的语⾔研究的论⽂,写的跟散⽂、随笔似的,⼀看就不象⼀篇学术论⽂。
四、完善格式
学术论⽂写作不同于⼀般⽂章,讲究⽴论新颖,与前⼈研究结果有区别;证据要确凿,要注明引⽂或旁证思想的来源;数据收集合乎规范,论证有⼒,不牵强附会;分析严谨,不留漏洞或把柄;内容布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
以下是⼀些具体建议:
1.少⽤“我认为”“众所周知”等表达,不⽤“有⼈说”“⼀位著名语⾔学家曾探讨过”“⼆⼗年的外语教学研究显⽰”等说法。
2.旁征博引,但不能⽣吞活剥、东拼西凑。
3.注意简洁,对发展⽂章主题没有作⽤的引⽂坚决不⽤。
4.认真区别直接引⽤与间接引⽤。
⼀⼿资料直接引⽂:引⽤内容与原⽂完全⼀致时,⽤引号,注明来源及具体页码。
⼀⼿资料间接引⽂:归纳他⼈观点,解释性引⽤他⼈成果,不⽤引号,注明来源(及页码范围)。
⼆⼿资料间接引⽂:在阅读某⼈A的⽂献中发现被其引⽤的另⼀作者B有值得引⽤的观点,表述⽅式⼀般为:“B(1989)曾指出/认为……(转引⾃A 1995)”,A 和B均必须出现在参考⽂献中。
5.避免⽆意剽窃与抄袭。
有时,作者将以前从某本书上学习到的观点、理论⽤于⾏⽂中,忽略了其来源,造成⽆意剽窃。
如“语⾔有语⾔能⼒与语⾔运⽤之分……”,这⼀⼴为引⽤的观点并不是普通常识,⽽是Chomsky(1965)的著名观点,因⽽必须查找原⽂,注明来源。
6.杜绝剽窃与抄袭。
有意剽窃通常有以下⼏种:①观点剽窃:将他⼈某⼀观点据为⼰有,不注明来源;②整篇剽窃:将某⼈整篇⽂章翻译或摘译,作为⾃⼰的成果发表;③针对某个学者的组合式剽窃:将某⼈多篇成果的有关要点或段落翻译后组合在⼀起,不⼀⼀注明来源,作为⾃⼰的成果发表;④针对某⼀类研究的组合式剽窃:从不同作者的成果中挑出⼀些段落、论述,翻译并组合在⼀起,不⼀⼀注明来源,作为⾃⼰的成果发表;⑤伪引式剽窃:从某著作中看到另⼀学者有价值的论述/观点,在没有直接读到该学者著作的情况下⽤编译的⽅式将观点组合进⾃⼰的⽂章,不注明为间接引⽤(即不写明“转引⾃……”),⽽是在参考⽂献中若有其事地列出从未真正阅读过的⽂献。
7.在不剽窃的前题下,⿎励模仿相关重要⽂献的格式、⾏⽂⽅式。
8.避免证据不⾜、想当然的观点。
不⽤“我/笔者始终(或者坚持)认为”“⼤多数研究者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等虚张声势的表达式。
9.任何⼀个观点必须有来源,或者得到作者的论证。
如“随着语句的进展,每个分句都会提供⼀些新信息,帮助读者在⼼智中不断构建和整合⼀个逐步完整的认知世界”,如何证明这样的观点是⼀个⾮常艰难的问题。
总之,论⽂的写作,对初次尝试的⼤学⽣们来说,⽆疑是⼀个新的挑战,但是只要⽤⼼思考,认真对待,在⽼师的指导下,逐步写成⼀篇像模像样的学术论⽂,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本⽂为2009年⼭东省⾼等学校教学改⾰研究项⽬《⽹络时代中国语⾔⽂学类本科毕业论⽂写作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项⽬编号:2009321,项⽬主持⼈:曲⾩师范⼤学曹志平。
)
(张诒三⼭东省曲⾩师范⼤学⽂学院 273165)
中国语⾔⽂学本科毕业⽣现代汉语⽅向论⽂写作导引
本科⽣学位论⽂应该建⽴基本的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写作伊始阶段论题的选定⽅⾯;规范意识,主要贯穿在确⽴好写作论题之后的整个写作过程之中。
以上两种意识是学术论⽂写作的基本常识,但在本科学位论⽂中却极为稀缺,直接影响到了论⽂的质量,有系统加以指导的必要。
⼀、如何确⽴现代汉语⽅向论⽂的选题
(⼀)明确学位论⽂写作的⽬的和意义
在确⽴选题之前,⾸先要明确学位论⽂写作的⽬的和意义。
在本科⽣中有不少同学对于学位论⽂的写作缺乏必要的常识,类似“写论⽂是为了梳理学过的知识”之类糊涂认识在学⽣中还⽐较普遍,因此,必须先让学⽣明⽩,学位论⽂的写作不是单纯地消费知识,⽽是运⽤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解决值得解决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要确保选题有价值。
(⼆)现代汉语学位论⽂应避免的选题⽅式
由于语⾔观念和本学科学科体系的制约,和对教科书的盲信盲从,⼀般同学在确⽴论题、进⾏写作时往往会陷⼊以下误区:
1.填充式
这种研究是理论先⾏,完全把书本上的知识引述到论⽂之中搭建框架,仅仅把书本上的例⼦更换⼀下。
如“分析⼴告语⾔中的修辞⼿段”的某篇论⽂,分成了⽐喻、拟⼈、夸张等⼏部分,把⾃⼰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分别填⼊到⼏种修辞格之下,就没有了下⽂。
这样的选题和研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只是为原有理论⼜背了⼀次书,毫⽆价值可⾔。
2.综括式
把学术界各个学者对某语⾔问题的研究综合在⼀起,这样的选题和研究对于造诣较深的学者来说是有可能在总括的基础上补充、丰富和发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对于知识体系不完整、理论⽔平⽋缺、研究经验不⾜的初级研究者来说,是没有能⼒提出新见解的。
不建议学⽣选择此类选题做研究。
3.纸上谈兵式
这种选题是对于⾃⼰不熟悉领域的问题,进⾏硬性的研究。
如某篇学⽣的论⽂,研究“两⼤应⽤领域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提出的挑战”——两⼤应⽤领域分别是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写论⽂的学⽣既缺乏有关汉语信息处理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研究,也没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超越⾃⾝能⼒进⾏的研究,绝不会有什么新意,甚⾄极易让⼈产⽣粘贴抄袭的联想。
4.断章取义式
这种选题在语⾔学界较为常见,它是对语⾔进⾏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语⾔拆解为僵词死字,罔顾语⾔整体、语⾔本⾝的特点、使⽤语⾔的⼈以及语⾔背后的⼈⽂性、⽂化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因素。
如歧义研究,就⽚⾯夸⼤了语⾔中歧义出现的频率,忽视了语⾔使⽤的语境。
选题的缺陷实质上反应了选题者观念上的⽋缺。
⽐如,学术界中提倡汉语也应像西⽂那样进⾏分词连写的主张,就是忽略了汉语汉字本⾝的特点,是不可取的。
(三)确⽴恰当的有价值的现代汉语论题
从⼀定意义上来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作为论⽂指导教师,需要向学⽣澄清本学科及相应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域,使其摆脱对教科书的完全依赖和盲信。
观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带来研究上的突破。
从以下两个不同⾓度来选题都可以体现现代汉语本科学位论⽂的价值。
第⼀,从语⾔⽣活和语⾔现象出发。
让语⾔研究⾛进语⾔⽣活,让语⾔形式与语⾔功能联系起来,回到语⾔本⾝做原初性、常识性的全⾯思考。
⽐如,可以在我们⽣活的社区中寻找研究的课题。
笔者曾经指导同学考察曲⾩街头⽤字和曲⾩街道名称,分别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这类报告⼀定不能只满⾜于对表⾯现象做记录,还要做深层次的解释,并提出⾃⼰的看法。
我们还可以在各种⽂体或媒体中寻找有价值的语⾔现象来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优雅的⼩说语⾔;可以通过分析古代⽂学名著中的⼈物对话,从⽽寻找到现代汉语的⽩话⽂资源;通过对⽐分析古代章回⼩说和现代⽩话⼩说中的描写性语⾔,梳理汉语的继承与变异、总结出汉语表达区别于西⽅语⾔的⼀些特点;可以把报纸中的某专业标题做为分析对象,揭⽰出标题语⾔的共性和特殊专业类标题的个性;可以通过法律语⾔与⽂学语⾔的对⽐,揭⽰出不同语体风格的特点和各⾃的规定性,等等。
作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
⽐如,分析某社区的商业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式,揭⽰致因;假⼤空套语⾔现象、暴⼒语⾔、詈语等都有研究的价值。
第⼆,从语⾔学科建设出发。
现代汉语学科相对成型,但离真正成熟还有⼀定的距离,反思学科范式结构的缺陷⼗分有必要。
如果有能⼒,就可以在这⽅⾯选题,⽐如,从思考语⾔问题本⾝开始,反思整个语⾔学研究的缺陷。
也可以从其他领域的学者论著中寻找语⾔学的宝贵价值,⽐如,陈寅恪论著中包含的语⾔学思想就很有重视的价值。
⼀些语⾔现象本⾝包含的语⽤意义也值得深⼊挖掘,揭⽰语⾔现象的同时,寻找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语⾔学理论,这需要超越结构主义静态语⾔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同学在确定选题时,习惯于跟着时尚⾛,热衷于分析⽹络语⾔,并且常常⽌于泛泛⽽谈,把别⼈总结过的问题重新炒作⼀遍,提不出⾃⼰的新见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语⾔学论⽂的写作,⼤都需要在占据翔实⽽充分的语料基础上进⾏,⽽⽹络语⾔尚需经历⼀个较长时间的优胜劣汰的⾃然发展过程,由于稳定性不够,研究的结果往往难以令⼈信服。
事实上,⽣活有多么辽阔、社会有多么复杂,语⾔⽣活和语⾔现象就有多么丰富多样,与之相应的汉语⾔研究就有多么⼴阔的可作为的天地。
保持对语⾔现象的敏感、敏锐性,就会在各种⽂本经典中寻找到更有意义的诸多研究对象。
论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查找资料了。
已经确⽴好的论题也可能会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加以变动,如果写作时间充⾜的话,这对于写作未尝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写作初期如果“左右摇摆,⽆所适从”,就先把精⼒放在资料搜寻之中,在资料⽆限链接到达⼀定积累量时,新的选题伴随着新的思路就产⽣了。
⼆、资料的查找和利⽤
现代汉语学位论⽂的资料分两类:⽂献性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性资料。
⽂献性资料是指跟论⽂所要研究的语⾔现象有关的语料。
语料是多种多样的,语料的来源决定于不同的写作⽬的。
如果是研究
⾝边的语⾔⽣活,就要亲⾃进⾏⽥野调查,⽐如,调查某城市的⽤字情况、普通话的使⽤情况、城市街道和牌匾的命名情况等等,这些均须写作者做周密细致的调研。
如果⽬的是研究⼀种语⾔现象,⽽⼜没有固定的语料,那就需要研究者⾃⼰有⾜够的判断能⼒,确定⼀个最有意义的范围,搜集其中的例⼦,然后加以分析研究。
有时语料过多不便于全⾯分析,则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语料做相对封闭的分析。
搜集语料时,可以把北京⼤学现代汉语语料数据库充分利⽤起来。
研究性资料是指就某专题⽽进⾏的研究性论著,包括已出版的著作和已发表的论⽂。
分为纸质版和电⼦版两类。
电⼦版查找渠道:从校园⽹点击进⼊曲⾩师范⼤学电⼦图书馆,然后进⼊中国知⽹的免费资源,⽤“关键词”或“主题”搜索并下载所需要的资料。
⽤传统纸质⽅式查资料的话,可以去曲⾩师范⼤学图书馆借阅⼈⼤复印资料《语⾔⽂字学》,查找利⽤每⼀期的篇⽬。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切记:只要是对于⾃⼰的论题有所帮助的资料,都要记下详细信息,诸如⽂章的作者、⽂章的标题,登载杂志的名称、卷期、页码等,以便后来在⽂章中真正使⽤过相应资料之后,完整地附录到参考⽂献部分。
这样做,不只是为⾃⼰提供⽅便,也是必须遵循的学术规范。
三、论⽂在材料、⽅法运⽤和论证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题⼩做、⼩题⼩做、⼩题⼤做,这是写学术论⽂的三个不同的路径与⽅法,对于同学们来说,第⼀种最好不选,因题⽬太⼤,⽆法驾驭,易陷⼊空泛;第⼆种选题本⾝不是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等⽅⾯情况的制约⽽没有办法深化研究;第三种应该属于最好的选择。
⼩题⼤做即以⼩见⼤,需要超越语⾔表层结构形式的迷障,深⼊挖掘其背后的⽂化、社会、⼼理、审美等因素,有些语⾔研究还可能涉及到语⾔本⾝的⼀些规律或机制,由语⾔⽂字本⾝的特点做基础。
⽐如,对偶之所以⾃古以来深受汉民族喜爱,既有汉语⾔⽂字的特质做必要条件,⼜有语⾔形式背后潜藏的哲学意蕴起作⽤——与汉民族的思维⽅式相契合。
论⽂的分析论证要建⽴在对于⾃⼰的研究对象进⾏客观、全⾯、细致、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之上,揭⽰特定的“这⼀个”⽽不是“那⼀个”或“那些个”研究对象的本质,切忌理论或观念先⾏,否则就会模糊甚⾄异化研究对象。
对于⾃⼰所分析的语⾔对象,不仅仅需要进⾏形式上的描写,揭⽰“是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进⼀步作阐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不仅仅停留在语⾔表层为了语⾔⽽研究语⾔,⽽应该把语⾔形式与语⾔意义,把与语⾔直接相关的⼈,以及与⼈相关的社会、历史、⽂化、思维、⼼理等要素都要考虑进来。
针对特定语料⽽进⾏的语⾔学研究应属于语⾔考古学研究,主要运⽤归纳法,在语料中发现问题,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
确切地说,语⾔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对语⾔现象和语⾔事实作出恰当的合理的解释。
选择语⾔对象或语料时不应为了验证某假设的理论只择取对于结论有利和有⽤的对象或语料,⽽舍弃对于此理论没有⽤或恰好证伪此理论的语⾔材料。
新材料就意味着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就要从新⾓度、使⽤新⽅法新理论来作出解释。
显然,语⾔学内部的⽅法与理论是远远不能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语⾔学界,到哲学、社会学、史学界去学习和借鉴。
如果把研究的⽅法始终局限于“假设——演绎法”,语⾔学研究就会始终停留在主观验证阶段,⾛不出科学主义的盲区。
要改变以往结构主义的研究定势,就要根据更多的现象、材料和事实,注重以前被忽视的问题,采⽤新⾓度,利⽤新⽅法,总结出新规律,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
这样的研究多起来,我们离语⾔的本质才越近。
通过指导本科⽣学写现代汉语学术论⽂,让他们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就掌握恰当⽽科学的研究⽅法,为今后从事研究⼯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现代汉语论⽂指导⽰例
(⼀)⽰例1
2012年曲⾩师范⼤学优秀本科论⽂《语⾔特点及语⾔价值观分析》(作者:⾼歌)
这篇论⽂从选题到写作均体现出创新意识。
初稿在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安排⽅⾯还稍显粗糙,在进⼀步仔细分析语⾔形式的基础上,在经过对洪堡特“语⾔世界观”理论和其理论的核⼼概念“内蕴语⾔形式”的实质消化之后,对于课本语⾔特点的概括更加到位,对语⾔形式负载的价值观的解释深化了,全⽂的逻辑关系也加强了。
论⽂视野开阔,结构清晰,分析到位,语⾔精准。
兼具双重意义:既超越了狭隘的结构主义语⾔观,对于建构由语⾔表层形式上升到语⾔内蕴形式的语⾔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参照意义;⼜揭⽰出了语⽂课本⽂质结合的特质和规律,对于当下语⽂课本乃⾄教育改⾰提供了价值观⽅⾯的⽀撑。
将多重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本⾝⼜兼具多种价值的论⽂是不多见的。
(⼆)⽰例2
2011年曲⾩师范⼤学优秀本科论⽂《曲⾩街头⽤字的调查与思考》(作者:秦鹏)
这篇论⽂的初稿思路很开阔,⾮常难得,体现了作者深层次的⼀些思考和作者寄予这篇论⽂的重⼤责任意识,也因此,⽂章显得很“沉重”,把过多的问题都夹杂了进来,有些论述离了题,个别地⽅有过度阐释的表现。
提出的修改意见是:⽂章主旨应始终紧紧围绕社会⽤字问题,在列举出问题之后寻找汉字使⽤混乱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论⽂从选题、调查到修改、定稿历时⼀年多,其间经⼗数次修改,整体框架和思路相⽐初稿都有很⼤改观,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学术论⽂。
作者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体现出的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尤其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