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站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
策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血站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
防护对策。

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回顾性
分析。

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是采血岗占75%,其次是成分制备岗占16.67%,最低是保洁岗占8.33%。

高危环节是采血岗拨针过程,成分制备岗血液分离过程
血袋破裂,保洁岗收集医疗废物。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按要求及时采
取紧急处理措施,未发现暴露后感染。

结论血站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
是针刺伤及血液飞溅污染所致,通过加强职业暴露培训教育,落实防护措施,可
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关键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策血源性传播疾病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
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
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
类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1]。

血站工作人员在采供血过程中,每天进行血液采集、标本留样、成分制备、血液检测等操作环节,频繁接触采血针、血液标本及血液,遇有操作不慎,
易被针刺伤,或被渗漏、飞溅的血液致受损皮肤、黏膜污染,如处理不当可导致
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为维护血站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
对201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发生的1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完善岗位防护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1年4月~2023年4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共12人次,基中发生二次次职业暴露共两人。

1.2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其内容包
括基本情况(暴露者姓名、身份证号、工作种类等),既往职业暴露史、接受职
业暴露培训情况,接触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发生情况,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后紧急处理、暴露源评估、暴露后预防措施等项目。

采用描述
性统计方法分析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人群分布特征。

2 结果
2.1 2011年4月~2023年4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2人,其中护士11人,91.67%,保洁人员1人,占8.33%。

说明护士是血站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
高危人群。

职业暴露发生与年龄、工作年限等影响不大。

(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项目

数(n)
构成
比(%)
项目
例数
(n)
构成比
(%)
性别受伤部

女12100手758.33年龄手臂18.33 <40650大腿18.33≥40650小腿18.33
工作
年限
眼睛216.67
<10年6
暴露环

≥10
以上
6采血650
文化
程度
热合216.67
专科及以下10
83.3
3
留样18.33
本科以上2
16.6
7
成分制

216.67
职称水平
处理医
疗垃圾
18.33
初级10
83.3
3
发生地

中级18.33
流动采
血车
650
其他18.33
固定采
325
人员血场所
岗位分布
其它场

325
采集血液975
暴露次

血液制备2
16.6
7
单次职
业暴露
1083.33
处理垃圾18.33
二次职
业暴露
216.67
职业类型
暴露方式
护士11
91.6
7
针刺伤1083.33
其他人员18.33
眼粘膜
污染
216.67
2.2职业暴露环节分布
血站职业暴露最常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的采血岗占75%,其次是成分制备岗眼睛黏膜暴露占16.67%,成分制备岗位为同一人重复发生。

(见表2)
表2 职业暴露原因
岗位分布暴露环节及例数


(n)
构成
比(%)
采血
岗位
拨针时操作不慎刺伤手部(3例)975
拨针时被献血者碰撞刺伤手部(2例)
拨针留血样时不慎刺伤大腿(1例)
献血反应移动献血者时针头滑脱刺伤
小腿(1例)
热合时操作不慎被留样针刺伤手部(2
例)
成分制备
分离血液时,血浆从袋瓣塞破损口飞
溅眼睛(1例)
2
16.6
7
挤查血浆袋渗漏口血浆不慎飞溅眼睛
(1例)
清洁岗位
处理医疗垃圾被留样针刺伤手部(1
例)
18.33
2.3职业暴露前后处理方式及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自2009年起本站新进人员在入职前均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及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体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需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

所有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者暴露后立即实施局部应急处理措施;但有两人未当日上报业务科并进行病原体血液学检测,实施注射了长效干扰素,见表3。

本站规定每年从事采血(含热合)、供血、成分制备、血液检测等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参加乙肝二对半、抗-HCV 、抗-HIV 、抗-TP 等项目的体检,均未发现血源性传染疾病。

表3 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项目 措施 应处
理人次 处理人次 处理率(%) 暴露
前预防
接受过职业安全卫
生培训 12 12 100 接种过乙肝疫苗并
产生抗体 12 11 91.6
7
暴露
后处理
当日报告职能部门 12 10 83.33
刺伤局部挤压冲洗
消毒 10 10 100
生理盐水冲洗污染
眼粘膜 2 2 100
3 讨论
3.1 职业暴露发生率
调查发现,血站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员12名均为女性,主要原因是本站女性医务人员占比大。

护士频繁接触采血针、血液,发生职业暴露比率占91.67%,成为血站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与马倩[2]的研究结果相似。

3.2职业暴露的原因
3.2.1 采血岗位职业暴露原因
职业暴露操作环节的调查显示,血站职业暴露环节为采血结束拔针或热合,多为手部针刺伤,这与朱金玉[3]的研究相似。

血站医务人员针刺伤占83.33%。

采血岗的采血护士采集血液过程中,特别是大团体采血时要求操作速度快,采血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人员易出现疲劳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操作失误;沟通不到位,献血者配合不够,拨针时发生碰撞导致针刺伤工作人员,或低年资采血护士处理献血反应过度紧张,移动献血者不当被采血针误伤;采血后堆积血液过多,热合操作不慎被留样针刺伤。

3.2.2成分制备岗职业暴露原因
成分制备岗护士在分离血液时,遇血袋渗漏,因外力影响血浆从针孔样渗漏点飞溅入眼睛,致眼黏膜职业暴露。

3.2.3清洁岗职业暴露原因
清洁岗工作人员收集处理医疗垃圾出现留样针刺伤手部,因各科室锐器收集不当所致,与梁子东[4]的研究一致.
3.3防护措施
3.3.1预防职业暴露的最好办法是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将标准预防的理念贯穿于采供血服务过程中,将标准预防的技能体现在各个操作环节中,根据各岗位工作特点,在有可能接触到献血者血液、体液等操作中,均需规范戴口罩、戴合适的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或面屏,手部皮肤破损戴双层手套[5]。

规范将锐器类医疗废物放置锐器盒内。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如针刺暴露后,应做好紧急处理: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伤口周围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5分钟以上,用0.3%茂康碘或75%乙醇消毒伤口,向业务科上报,作血清学检测,疫苗注射。

3.3.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的定期培训,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职业暴露的处理能力,掌握正确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减少经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3.3.3合理安排团体采血,分批次采集,避免一次性安排人数过多,采血时间过长,过度疲劳,减少操作失误,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本次调查仅1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由于例数较少,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文蕊,徐佳,郭瑾.2010年~2021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源性职业暴露回顾分析及预防策略.中国输血杂志,2022,35(8):843-848.
[2]马倩.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青岛医药卫生,2020,52(1):40-43.
[3]朱金玉,李燕,孙洋.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控措施.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9(9):716-718.
[4]梁子东,郑光军,郭小铭,等.某三甲妇幼保健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与随访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12):1236-1242.
[5]黄慧敏,嵇小倩,李亚楠,等.2012-2021年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0):1569-15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