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审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释(一)答记者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及司法解释起草人员就《解释》回答记者提问。

问:《解释》对打击制售食品的“黑作坊”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答:众所周知,制售食品的“黑作坊”是危害食品安全的毒瘤,其食品原料或腐败变质、或有违法添加,其生产原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等达不到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和质量无从谈起,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黑作坊”食品更为泛滥,危害更大。

另一方面,制售食品的“黑作坊”多藏匿于隐蔽的工厂或农村,人员流动性较强,隐蔽性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消费者的防假和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即使购买到这类“黑作坊”食品,在没有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明显损害的情况下,大多会放弃维权。

这些情况加大了打击制售违法食品的“黑作坊”的难度。

针对“黑作坊”不敢在其制售的食品包装标签上标明生产者名称、地址以逃避法律责任的特点,《解释》第11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未标明生产者名称、地址的预包装食品,消费者主张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本条解释的针对性很强,既打“黑作坊”食品的源头,也打其生产经营链条。

对未标明生产者名称、地址的预包装食品,不仅生产者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也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这样经营者就不敢经营“黑作坊”食品,打断了“黑作坊”食品的经营链条,也将打掉“黑作坊”食品的市场。

另外,实践中,“黑窝点”“黑作坊”“黑市场”往往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者需要凭借场地、设备、技术、原料、销售渠道、运输、储存等便利条件,才能制售有毒有害食品。

对于明知从事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仍提供便利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解释》第5条明确,消费者有权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23条的规定主张该单位或者个人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通过强化为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者的责任,加大对制售违法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的打击力度。

问: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实践中对于该制度的适用存在理解不一的情况,《解释》对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要件方面是否做了进一步明确?
答: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该制度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要件,《解释》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

一方面,《解释》明确了经营者“明知”的认定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规定,经营者只有在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因此,经营者“明知”的判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就审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
司法解释(一)答记者问
63
专题报道Topic
断至关重要。

因为“明知”是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消费者举证难,法院认定也难。

《解释》第6条以列举加兜底的方式做了进一步明确,增强了可操作性。

第6条对于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进行了列举,分别是:已过食品标明的保质期但仍然销售的;未能提供所售食品的合法进货来源的;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货且无合理原因的、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虚假标注、更改食品生产日期、批号的;转移、隐匿、非法销毁食品进销货记录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

以上情形下,消费者主张经营者构成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同时规定了兜底条款,以避免遗漏。

关于 经营者“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是否认定为“明知”的问题,我们认为,进货查验义务是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的经营者义务,对于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消费者基于对经营者的信任采购食品,经营者不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释》深入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明确将未尽查验义务认定为经营者“明知”,引导经营者规范经营,最大限度保证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解释》明确惩罚性赔偿不以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为前提。

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并未要求以消费者人身遭受损害为前提。

该款规定的惩罚性赔偿,不一定是在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的情况下才可以主张。

该款规定属于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领域所作的特别规定,旨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食品价额一般不高,惩罚性赔偿以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为前提,不利于鼓励消费者维权,也不利于惩治和防范食品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安全环境。

《解释》第10条明确规定,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主张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以未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以统一裁判尺度,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

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解释》对此有无专门规定?
答: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强制标识的信息,这也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信息。

目前,实践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上缺少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信息。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对食品安全作出判断,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出售的食品很可能是过期食品,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二是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上虽然标明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信息,但是标注不清晰、不醒目,让消费者找不到、看不清、弄不明,失去了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本身的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严格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就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解释》第11条规定,生产经营未清晰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消费者主张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生产经营的预包装食品包装标签未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标明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清晰,生产经营者都将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以充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

问:现在人们在网上购买食品的情况已经很普遍了,网络食品安全也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请问对《解释》相关规定能否作进一步说明?
答:的确,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食品交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网络购物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消费方式,《解释》制定过程中,对于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

一方面,对电子商务平台自营及自营误导问题
64
作出规定。

实践中,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方
式进行经营,一种是为第三方交易提供平台服务,另一种是自己直接作为当事人一方进行交易,即自营模式。

在自营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本身为食品经营者,应当承担作为食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交易相对方是谁,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至关重要。

经营者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对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如实告知。

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其平台上开展自营业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区分标记自营业务和非自营业务,不得误导消费者。

但实践中,电商平台存在应当标记自营而不标记的情况。

《解释》第2条针对这种情况,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以标记自营业务方式所销售的食品或者虽未标记自营但实际开展自营业务所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主张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作为食品经营者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另外,实践中,还存在不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自营业务,但平台所作的标识等使得消费者以为是平台自营,消费者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信任购买食品,给消费者造成误导的情况。

根据《解释》第2条规定,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有权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承担食品经营者的责任。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经营者相较于消费者,在信息占有上具有一定优势,对哪些主体能够入网经营食品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解释》第3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依法对平台内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食品安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必须予以特别保护,这一规定有利于督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加强对平台内食品经营者的相关资质、资格的审核并依法采取相应救济措施,以更好地保护网购消费者。

中小学校园周边成“三无”食品重灾区
“三无”产品一般是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

也有说法是:三无产品是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还有就说是一无厂名,无地址,无商标。

三无食品种类很多,一般集中在学校周围,比如一些不合格膨化食品,烤鱼片,牛肉干等,腌制和油炸的食品,果冻,含糖精的饮料,巧克力,方便面,罐头,泡泡糖等同样因为含有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而对儿童健康成长不利的零食,甜蜜素超标的果脯蜜饯,劣质原料制成的食物等等。

这些劣质“三无”儿童小食品来自一些无照经营、卫生条件极差的小作坊,被查获的这些劣质小食品普遍过量使用香精、糖精、味精、色素,而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肝、肾等脏器危害极大,大量食用容易致癌,孩子们最好远离这些色彩鲜艳、口味香甜的健康杀手。

受限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并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非法生产经营的情况较为隐秘,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仍然突出,市场监管总局等几部门决定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执法行动,对农村地区尤其是校园周边食品加大检查和抽检力度,并在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和村委会张贴12315、12331、12365等投诉举报电话,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后向上述投诉举报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并将依法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结果,应当列入“黑名单”的违法企业,严格按要求列入并推送至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