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白洁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8期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形成了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给当代教育的启示:一是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二是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三是完善社会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延安时期;文化教育;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作为红军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前的陕甘宁边区原是一块文化的荒漠,教育事业十分落后。
随着党组织和革命政权的建立,落后的教育状况才有所改善。
一、延安时期文化教育的几种形式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边区政府的努力下,边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形成了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1、干部教育
从革命事业和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来看,党都要把加强干部教育摆在文化教育工作的首位。
延安是革命的出发点,是革命的总后方,它担负着为革命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十七年来,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才,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各个方面,都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
但是,现有的骨干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才。
在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已经涌出了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1]由于当时党和军队里的干部和战士大多数来自工人和农民,受教育的程度非常有限,其中不乏存在封建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
对他们进行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素质,使党的路线和政策更加正确的执行,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和要求。
为了培养和提高干部,党中央先后创办了许多培养干部的各类学校,同时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在职干部教育活动。
中央红军最早创办的专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抗日军政大学。
为抗战的需要培养出大批青年干部奔赴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的爱国青年来到延安,探求真理,参加革命,为了适应培养抗战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又创办了陕北公学、安吴青训班,接收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军事和组织上的教育和各种训练。
1942年2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党校,主要培养党的政治、军事、文化干部。
此外还相继成立了培养文学艺术干部的鲁迅艺术学院、培养妇女干部的中国女子大学及培养青年运动干部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
自党中央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在职干部学习的重要性并确定了在职干部的教育方针之后,新成立的中央干部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不仅根据干部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的不同进行区分,还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以学习文化为主,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的以学习理论为主;解放战争时期学习的内容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也有所不同,这样“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规定了每天两小时的学习制度,保证了在职干部学习的持久性和经常性。
规定了考核和奖励制度,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
在职干部教育使广大干部提高了文化理论水平,很多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学校教育
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之前,全边区仅有小学120所,学生3000多人。
边区政府建立以后,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学校教育。
到1940年小学发展到1342所,学生41230
人。
在抗战前边区只有三所中学,之后又成立了鲁迅师范、边区中学、陇东中学、米脂中学、三边公学等学校。
[2]当时的学校教育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从幼儿园一直到大专学院,一律免费,并且提供衣食住等条件。
第二,边区的人民和来边区的人,除汉奸外,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除此之外,为加强边区建设,边区政府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的人才。
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指出:“中央研究院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中央党校培养地委以上及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的党的实际工作干部及军队政治干部;军事学院培养团级以上具有相当独立工作能力的军事工作干部;延大、鲁艺、自然科学院为培养党与非党的各级高级与中级的专门的政治、文化、科学及技术人才。
”“凡带专门性质的学校应以学习有关该项专门工作的理论与实际的课程为主。
文化课、政治课与专门课的比例应以各校情况决定。
”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关于各部门业务的科学知识,例如军事干部研究军事学,医务干部研究医学等,每一部门均须研究自己的理论。
”陕甘宁边区一级在职干部教育实施办法草案中对教材有明确的规定:“业务教育的教材应包括工作技术的,与本部门有密切关系的一切政策与法令,本部门工作的历史知识等。
”凡带专业性质的学校,以学习专业为主。
在时间分配上,一般来说,专业可占80%,政治课占20%;有补习文化课的学校,专业可占50%,文化课占30%,政治课占20%。
比如培养工业、农业行政工作人员及商业技术人员的边区职业学校,
培养各县区医务人员的医科大学,培养边区警察及地方保安人员的军政学院,培养翻译人才的俄文学校,培养新文字人才的新文字干部学校等。
[2]
3、社会教育
延安时期,边区文化落后,陕甘宁边区的文盲占90%,一些村庄百分之百是文盲。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认为,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
”根据地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之后,迫切要求文化水平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扫除文盲成为根据地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社会教育主要是针对成年男女,根据当时农村分散的特点,照顾农民生产习惯和生活利益,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
农民白天忙,夜间闲,就组织他们上夜校。
冬季农闲就开展冬学。
妇女中午闲就开办午学。
利用生产组织建立起学习组织,如地头组、滩地组等。
为妇女识字建立纺织组、编席组等,还利用黑板报、墙报、广播、戏剧、秧歌、漫画等多种多样利于群众理解的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这些活泼多样的社会教育形式适应了当时民众教育的实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延安文化教育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教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1、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的党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
这些干部和领袖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3]当时的革命形势急需要培养大批的干部,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又是一个形势急剧变化的时期,每个干部都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从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学识与能力,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还相当落后,区乡干部中还有大量的文盲干部。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只有把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才能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在新时期,我党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其中干部教育也是关键环节。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把对干部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培养出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领导干部。
此外,还要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共产党在《十大救国纲领》中指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施抗日的教育政策,要培养具有民族意识、胜利信心并具有战争和生产本领和知识技能的国民。
延安时期的学校教育正是在适应抗战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出了大批抗战需要的专业人才。
当时的教育还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属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并且我们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
”学校组织学员参加各种实际的工作,总结各种经验,真正地做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延安时期的学校教育带动了根据地文化教育的繁荣,为全国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当前如何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完善社会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延安时期的社会教育主要以扫盲为主,重视“群众的自愿和需要,主张因地制宜,力求适应分散的农村环境”,并在1944年提出了“民办公助”的办学政策。
这种教育政策是把教育的主动权交到农民的手中,让人民有当家作主的感觉。
其次,能创造出更多适应民众的教育方法,使人民对学习产生兴趣。
不仅民众的积极性被调动,社会教育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边区政府也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衷心拥护。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构建开放的、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要通过改革学校制度、发展继续教育和各种学习型组织、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等方式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陕西师大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白洁(1980-)女,陕西延安人,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党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