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面临挑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面临挑战的思考
摘要国家观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核心,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信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些既给大学生国家观教育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同时,也对其形成了挑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挑战
国家观就是对国家的总的看法,包括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理论和学说。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国家观教育则是要使公民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观点,并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观教育是整个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实现问题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问题。
而综观当今社会,当代大学生国家观教育所面临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给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观教育带来了重大影响。首先,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政府权力与部门行业权力的分配问
题。究其实质,在于利益分割的分散化与平衡化。而地方、部门行业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尊重与保障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是由于市场经济自发性所导致的单纯逐利行为以及市场不完善下情况下的监管不到位问题的出现,往往使得地方、部门行业的利益膨胀,挤压或者弱化了国家大局利益,最终也将导致国家大局利益受到漠视甚至受损。因此,这一现象的存在实质上表明,对地方、部门行业利益的追逐超越了对国家大局利益的维护,国家权威将受冲击。而这反映在思想意识观念上就是地方、部门行业以及个人本位强化,而国家观念弱化、大局意识缺乏。
其次,从微观上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主体都以自身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寻求利益最大化,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问题的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生产,就带有拜物教性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种逐利性实质上是人在强大的物质压力之下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的压抑及社会认同感的淡化。这明显地表现为一部分人为了个人一己物质私利,而忽视他人以及国家、社会的利益,从而出现个人主义盛行,而集体、国家观念淡薄的现象。
2、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通过分工、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要素跨国流动,实现世界各国市场分工与合作,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等领域,扩大了各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对话与交流。在此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历史和国情认识不深,很容易过于向往西方的物质生活,甚至向往资本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同时西方社会的自由、民主、公平等价值观念也逐渐进入中国。而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历史了解不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缺乏认识,容易形成种“拿来主义”,而分不清精华和糟粕。
同时,经济全球化发展也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文化的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的过程。“资本主义文化的扩张冲击着一些人对祖国的情感,冲击着一些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有的人误认为‘世界大同’、‘世界一家’,民族国家的框架应被打破,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因此,这在一方面淡化了部分大学生的主权、地域观念,削弱了其国家、民族意识,动摇爱国主义信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不知所措、不知所选和不知所从,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产生了怀疑,理想信念失落。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是产生了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这表现为怀有极强的民族优越感,唯我独尊,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而对其他民族的猜疑、偏见和排斥。而这种过分强调本民族优
越感的思想很明显不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也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网络化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稀有资源到主要依靠信息、知识的转变,改变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形态,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时空观念以及交往、工作与活动方式,将人的现代发展迅速推向信息化时代。”然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为大学生国家观教育提供重要
的物质手段,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削弱了国家观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从其工具性作用来看。信息网络技术是教育的重要的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着过分依赖信息网络技术的现象,使得教育过程注重内容的展示,而忽视了其思想内涵的挖掘,即造成了教育过程的形式化严重,而思想性却大大降低。其次,从其虚拟性的形式来看。网络具有全球性、无国界等特点,因而以网络为重要标志之一的信息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它的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各种信息越来越公开,国与国之间的疆界划分越来越模糊。这些导致大学生在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时迷失了自我的国家
民族身份的认同感,甚至出现了“爱国主义过时了”“超国家主义”的观点。再次,从其多元化的内容来看。网络信息包罗万
象,稂莠不齐。面对复杂多样的信息化环境,一些大学生无法正确鉴别腐朽落后或与中国国情相悖的不良价值观念。而西方发达国家为削弱、遏制中国,不断利用各种高技术手段大肆向青年学生输出其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这些导致了青年大学生在面对不良观念时常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甚至存在随波逐流的危险倾向。
参考文献:
[1]王玄武主编.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1.
[2]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9.
[3]毕红梅著.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91.
[4]万美容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