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城、人相融的国家公园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144-06 收稿日期 2023-11-08
摘 要 国家公园城市是国家公园、城市与人共生的可持续的新型城市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成熟案例较少。

梳理国家公园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城市设计方法,研究首先辨析国家公园、公园城市与国家公园城市三个概念,总结世界各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城市建设的特点与实践挑战。

然后,探讨中国国家公园城市发展的优势与难点,提出中国特色的园、城、人相融方式,“蔓城”设计理念与模式,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国家公园城市建设方式。

在此基础上,以浙江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设计为例,探索上述理论与设计方法在总体和重点城市设计尺度下的建设实践,强调生态保护为先,藤蔓弹性生长和注重公众参与。

关键词 国家公园城市 园 城 人 总体城市设计
Abstract National park city is a new sustainable urban mode in which national parks, cities and people live together, and there are few mature cases in the world. To sort out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park city and explore the design method of national park c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firstly identify three concepts of national park, park city and national park city,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and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world. Then, we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of national park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propose the integration of park, city and peop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concept and mode of "sprawling city", and the national park city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eople's city built by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is, taking the national park city design of Kaihua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the above theories and design methods under the overall and key urban design scales, emphasiz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first, vine resilient growth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words National Park City, Park, City, People, Master urban design
园、城、人相融的国家公园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为例
Overall Urban Design of National Park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ark, City and People:Taking Kaihua County National Park City as an Example
杨春侠 | Yang Chunxia 鞠梦恬 | Ju Mengtian 饶恒远 | Rao Hengyuan 耿慧志 | Geng Huizhi 梁 瑜 | Liang Yu
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2017年,英国国家公园城市基金会发布的《国家公园城市通用宪章》中指出:国家公园城市是“一处场所、一种愿景、一个涵盖城市全部范围的社区……人类、文化和自然的共同努力为生活提供更
好的基础”
[1]。

国家公园城市需要兼顾生态保护、城市发展和公众生活,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中国面临着如何处理自然、城市和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全球国家公园建设的影响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7年,明确了国家公园的核心理念并设立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图1)。

中国国家公园界定、体制建构和实践的起步时间较晚,相关设计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萌芽阶段,2021年“让城市迈向更远未来”开化
国家公园城市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实践的起步。

由于和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环境、概念界定等的不同,需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和城市自身语境的国家公园城市设计方式。

1 相关概念辨析与体系比较1.1 国家公园城市相关概念辨析
国家公园城市、国家公园及公园城市三
者是相关的。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为主导来确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生态系统。

在科学合理而适度的开发利用基础上,可以为公众提供旅游娱乐、科教等的机会和场所[2]。

目前已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了近10000个不同的国家公园。

公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理论实践产物,是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模式”[3],坚持“以人为本”“有机融合公园与城市空间,使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及人文进步相互相融”[3]。

国家公园城市是一种对国家公园与城市关系的新探索,使城市中的人、城和自然更好地联系起来,是以人为中心的、自下而上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实践和城市建设方式。

国家公园城市的核心是对文化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承诺(钟乐等,2021)[4]。

与国家公园、公园城市的本质不同,国家公园城市不属于政府行为(钟乐等,2021)[4],它立足于城市生活,强调公众参与。

三者在出发点、核心内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1)。

1.2 各国国家公园体系比较
21世纪以来,各国对国家公园的设立及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环境等背景差异,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不尽相同(陈耀华等,2014;虞虎等,2017)[5-6]。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较成熟完善的国家是美国。

其体系指以公园等自然区域为对象,以游憩或其他活动为目的,由政府指导、国家公园局管理的水陆范围总和(王连勇等,2014)[7]。

相类似的还有加拿大等国家。

以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国家公园体系,国土面积较小,国家公园内私有土地占比高,历史原因导致其土地所有权十分零散、复杂,因此采用开放的中央-地方结合型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郑文娟等,2018)[8]。

在英国,国家公园同样发挥着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众游憩健康和福祉及教育等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英国地少人密,聚居历史悠久,故国土内鲜有荒野,其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相对温和而复杂(王应临等,2013)[9]。

1.3 成熟建设实践案例解析[10]
世界范围内国家公园城市理论指导下较
为成熟的建设实践是英国伦敦。

国家公园和
城市之间存在的“地理空间隔离”,其建设核
心是“如何让更多的市民可以建立与自然的
连接……以及让更多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环
境保护与建设中来”(莫非,2020)[11],是一种
对国家公园与城市关系的新探索。

它强调实现
野生动物的福祉和野性的自然环境,创造了自
然、人与城市共生的新型栖居模式[9],
采用软国家公园公园城市国家公园城市本质政府行为民间自发、自觉行为
出发点
以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
等为主要保护对象,严格保
护,为国民游憩福利
立足城市生活,保护城市自然,
不限制人类活动
核心内涵
国家为主导,保护国家代表
性自然与生态等,实现自然
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2]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
关系失衡所带来的根本问
题,统筹“人、城、境、业”
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以野性自然与野生动物福祉为
中心;市民可以建立与自然的
连接;让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
护与建设中
本质特征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人为核心,公园为载体,
改善城市环境,为民谋福
文化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承诺
表1 国家公园、公园城市与国家公园城市理论辨析表
图1 世界及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发展
图2 方案鸟瞰效果图
一步提倡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度和对人才的培养。

3 “园、城、人相融”的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

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5月,由开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化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开展《开化国家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公开征集活动[16]。

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分为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面积分别约120km 2和30km 2。

经过比选,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Hassell Limited怡境师有限公司联合体的方案“蔓创公园城,人民山水卷”方案(图2)获得第二名。

3.1 资源与挑战
(1)现状资源
生态基底良好。

开化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整个区域生态保护空间占全域的78.3%。

良好的环境铸就了县域内独特的山水景观,城市被怀玉山、

性措施促进公众与自然环境的连接。

同时,它开创了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空间的先例,从多个方面促进公众参与:上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与温和的土地经营方式,确保公众对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和完善的高度参与;通过志愿服务以及知识普及等途径激发民众
参与的积极性等(钟乐等,2021)
[4]。

英国伦敦国家公园城市的成功建设极大程度上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于自身城市发展建设的新思考,但即便如此,各国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仍存在普遍的滞后性[12]。

2 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城市
2017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确定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倪川等,2018)[13]。

中国国家公园相较于其他国家具备一定独特性:在自然条件方面,中国地大物博,景观独特,不同国家公园之间差异明显;在地理空间方面,公园内承载原住居民多;在周边环境方面,公园周边散落分布较多村镇,但距成规模的县、城较远;在人为影响方面,城市对公园游憩功能依赖度高等。

基于上述条件,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护地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单体进行调整整合,共同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
(唐芳林,2010)[14]。

未来如何合理发挥国家公园及周边环境的建设优势,化解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各种矛盾,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城市是研究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园、城、人相融”的关系处理方式
传统建设模式往往强调经济发展、用地布局、交通连接以及基础设施,而“园、城、人相融”是在上述关系基础上增加对自然要素的考量,把自然生态资源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以生态保育为基础,使公园、城市空间与人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实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和生产生活的相融共生。

2.2 “蔓藤城市”的城市设计模式
“蔓藤城市”理念是以“打造高品质、生态化的城镇环境为目的的有机生长规划理念。

协调城镇、田园、自然关系……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机规划模式。

”(胡君娣,2019)[15]“蔓藤城市”理念可以指导以国家公园为“根”的生长模式,构建具备城市特色的“公园体系”,形成“城在园中”的无界国家公园城市格局。

2.3 “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建设方式
在践行人性关怀的城市建设理念基础之上,不仅强调对“以人为本”的公众福祉的实现,完善品质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
图3 整体战略图4 项目设计策略
图5 生态设计策略图6 区域景观结构图
里岗和白际山三山余脉环抱,并有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和马尪溪四条主要溪流,形成近山滨水的自然布局。

人文底蕴深厚。

开化县作为钱江之源,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分布有1处省级文保单位、4处县级文保单位以及16余处未定级的历史资源。

交通潜力较大。

现状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并有多条高速公路在规划当中,未来将形成较为完善的“井字形”对外陆运快速交通网络;县城东侧有衢黄铁路经过,规划中的客运站场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的铁路服务水平;同时开化县已于2019年获批建设新的通用机场。

(2)问题挑战
城市与公园割裂。

钱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开化县西北部,二者虽然仅相距约1小时车程,但现状城市与公园均相对独立,山、水、城的空间关系割裂,国家公园与城市之间实质性关联较弱。

生态承压能力弱。

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拥有较好的生态基底,但整体处于生态敏感区,自然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交通结构不完善。

对外交通受阻,内部整体道路交通体系完整性和通畅性不足;城市道路以机动车为主,缺乏对慢行交通的人性化考虑;滨水道路以运输功能为主,割裂了城
市与水滨的步行联系。

基础设施尚薄弱。

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供给分布不均匀、层级结构不完善、设施
品质较低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除老城区外的
其他组团基础设施密度较低、品质较差,宜居
性有待提升。

城市发展缺动力。

现阶段城市的产业
呈现两极分化,小微企业为主,整体基础薄
弱;同时本地就业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人才外
流,产业创新和科研动力不足,影响城市经
济发展。

3.2 设计理念
方案提出“蔓创公园城,人民山水卷”的
整体城市设计理念,实现自然、城市与人的相
融。

国家公园城市就是以公园生态为基底,自
然、城市、人和谐共生,山水林田城相互交融
的“绿富美”之城。

在此语境下,设计以“藤
蔓”生长模式构建公园体系,以绿色创新,促
进两山转化,从而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山
水幸福的国家公园城市(图3)。

3.3 空间结构
基于生态景观网络和现有城市组团为基
础,构建“一轴多廊三片多组”的空间结构。

以南北走向的马金溪为城市景观、活动的主
要轴线,结合多条东西向贯穿的生态廊道,将
山体、水系相连通。

将整体区域分为北、中、
南三个城市片区,北部在原有的功能基础上
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文旅商贸和生活功能为
主;中部注重科创、文化等新功能的打造,与
生产、生活相融;南部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进
行合理拓展,布局绿色工业、物流及生活等功
能;基于产业集群、15分钟生活圈,弹性布置
就业、生活、游憩等功能。

最终形成“藤蔓生
长,城在园中;廊道渗透,组团结构;无界共
融,城中有园”的空间格局。

3.4 设计策略
以“园、城、人相融”理念指导下的国家
公园城市建设为设计目标,方案提出“大公
园”命运体、“藤蔓”融城、“多维”公园、品质
“慢城”、绿色“创城”和“幸福”社区六大设
计策略(图4)。

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交通
环境、城市景观、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提出建设发展方式(Chen Yan等,2021)[17]。

(1)区域——“大公园”命运体
积极承接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辐射,构
建开化至杭州的“钱江流域大公园带命运
共同体”;发挥区域内两山一湖的自然资源
优势,以国家公园城市为旅游发展的中心,
构建“三省无界大公园文化圈”;加强城市
与公园之间的生态协同性,形成整体生态
网络。

(2)生态——“藤蔓”融城
从山、水和生态廊道网三个角度,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三个层级提出“藤蔓融城” 的生态策略(图5)。

以南北向贯穿城市的马金溪为主“脉”,东西向的山水生态廊道为“藤”,以各城市有机组团为“叶”,形成山水渗透、藤蔓生长的整体城市空间;基于现有生态绿地和水系条件,恢复山水的原有自然状态,提升整体生态承压能力,加强自然基因库属性。

(3)景观——“多维”公园
将现有山水景观进行保护等级划分,根据等级进行更高效的对应性特征分类生态保护。

重视慢行廊道、亲水平台等人性化设施的设置,建立多层次的观景体系;将山水体系与古今文化要素相结合,增加国家公园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城市建设方面,协调不同区域建筑组团色彩,从自然、城市和人三个角度出发,营造多维的国家公园城市环境(图6)。

(4)交通——品质“慢城”
提出“外畅内慢”的交通规划思路(图7),通过将主干道外移,形成城外的快速交通环路;在城内局部降低道路等级,鼓励支撑低碳慢行交通发展;在滨水区域,将机动车道路转变成景观路,提升水岸的可达性;引入智慧轨道交通系统,衔接城市南北两侧,形成高效、低碳的交通格局。

(5)产业——绿色“创城”
从空间设计和主题媒介两方面对产业体系进行新的规划。

空间上,采取“特色组团,产城融合”的策略,基于空间结构打造多个特色组团,依托乡土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发展特色文创产业,并形成“美学经济”。

(6)设施——“幸福”社区
在原有生活设施的基础上,构建15分钟幸福圈,完善服务层级、促进生活圈内交流联系;注重配套设施的弹性建设,激发社区全年全时的活力;联动周边城市,构建智慧服务平台。

4 重要节点城市设计
在重点城市详细设计范围内,打造山水广厅、齐物生境、多维创岛、绿印知谷和今古尚城五个节点区域,并提出核心设计策略。

本文将重点介绍“齐物生境”和“多维创岛”两个节点区域,探究“园、城、人相融”理念指导下的国家公园城市不同类型的节点区域城市设计方式。

4.1 齐物生境
“齐物生境”节点设计范围面积约458.93hm 2,
定位为办公生活区,设计特点与重点是对现状山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及对原有民居村落的活化和改造。

营造开放舒适的公共空间系统,提供优质共享
的公共服务,优化住宅结构,满足创新人才需求,实现山景体系、村居生活以及城市交通的“园、城、人相融”(图8)。

方案以实现自然与城市相互赋能的可持续生活方式为目标,利用周边及场地内部原有生态资源,打造融合两岸的多级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为生态保护及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自然空间,二级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地;利用水系及山体资源,打造沉浸自然的多级慢行系统,丰富城市居民活动体验;充分挖掘本土村落文化,打造“左岸科创智谷,右岸乡创基地”的多维城市景观。

4.2 多维创岛
“多维创岛”节点设计范围面积约299.56hm 2,
定位为城市发展科创高新的文化办公产业区,在以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的基础上划分岛屿,与钱江源国家公园相呼应;以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为出发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全民参与原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并以此为跳板发展以科创和高新
产业发展核心的新型国家公园城市片区。

图7 外畅内慢规划模式示意图图8 “齐物生境”
节点鸟瞰图
图9 “多维创岛”节点位置及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24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滨水城市设计规划编制项目案例——行为仿真辅助的模拟、诊断、预判”(编号:231100155203921)作者信息:杨春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鞠梦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cn 饶恒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耿慧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梁 瑜,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方案针对场地山水联系薄弱的问题,引流马金溪,创造科创岛江心焦点。

通过建造小高层地标建筑、艺术文化中心、创智办公楼宇等,将科创岛塑造为马金溪沿岸核心;保留部分现状厂房结构,改造为创意工厂、展示中心,将部分民居打造成艺术家村落、工坊,形成多元活跃的城市生活空间;利用场地内外自然资源,为鸟类营造迁徙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9)。

结语
“园、城、人相融”理念下的城市设计使国家公园与城市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构建大公园城命运体,以现状的公路和水系作为依托媒介,建立国家公园与县城之间的交通、服务等多维链接,将二者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国家公园城市本身而言,各种山水自然资源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品,通过生态廊道规划、节点空间设计、各级交通构建等方式,将自然与城市相融,形成二者正向促进,共同优化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自然、城市和人相融的城市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国家公园城市的设计发展,希冀其生态保护为先、藤蔓弹性生长、注重公众参与等发展策略对国内外同类型城市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注 感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Hassell Limited怡境师有限公司联合体)
资料来源:图1:作者自绘;
图2,8:项目文本,版权凡拓FRONTOP;
图3,9:项目文本,版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图4~5:项目文本,版权Hassell Limited 怡境师有限公司;
图6~7:项目文本,版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Park City Foundation. Universal
charter for national park cities [EB/OL]. [2019-07- 25]. https://npc-universal-charter. netlify. com.
[2] 唐芳林.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J].
林业建设,2018(4):1-6.
[3] 束晨阳. 以公园城市理念推进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J]. 中国园林,2021,37(S1):6.
[4] 钟乐,章政,张婧雅. 城市与自然共生的新理
念——伦敦国家公园城市建设的启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17-23.
[5] 陈耀华,黄丹,颜思琦.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
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J]. 地理科学,2014,34(3):257-264.
[6] 虞虎,陈田,钟林生,等.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
点区功能分区研究[J]. 资源科学,2017,39(1):20-29.
[7] 王连勇,霍伦贺斯特·斯蒂芬. 创建统一的中华国
家公园体系——美国历史经验的启示[J]. 地理研究,2014,33(12):2407-2417.
[8] 郑文娟,李想. 日本国家公园体制发展、规划、
管理及启示[J]. 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3):
100-111.
[9] 王应临,杨锐,埃卡特. 兰格. 英国国家公园管理
体系评述[J]. 中国园林,2013,29(9):11-19.
[10] 陈鸣. 基于景观分析的自然保护地分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
[11] 莫非. 伦敦成为英国首座国家公园城市策略简
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2020:113-117.
[12] London National Park City. Londoners have
unique opportunity to create history,and make London the greatest city on the planet [EB/OL]. [2019-07-25]. http://www. n ation a lp a rkc it y. lon don /component /content/article/24-about-us/media/59-london-14th- july-2015-londoners-have-unique-opportunity-to-create-history-and-make-london-the-greatest- city-on-the-planet?Itemid=1116.
[13] 倪川,王智苑,郑雯,等. 中国建立国家公园历程
与试点体制解析[J]. 海峡科学,2018(7):39- 42+53.
[14] 唐芳林. 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特征分析[J]. 林
业建设,2019(4):1-7.
[15] 胡君娣. 基于“蔓藤城市”理念的漠沙农业特色小
镇规划设计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9. [16] 《开化国家公园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
公开征集公告,http://www. kaihua. gov. cn/art/2021/3/2/art_1229091189_4525527. html,2021-03-02.
[17] Chen Yan,Cai Wenting,Wang Yu,Wang
X i a n g c hu n,J i a n g N a. I n d e x S y s t e m
Establish ment of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k City” Referr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J]. E3S Web of Conferences,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