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续农业与农田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云南农业大学)选修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持续农业与农田有害生物的持续控制

可持续农业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

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的新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的基本社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因而在实践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必须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取得了解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科学技术随着资源、环境、人口等多重压力和严重的困境,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只能从原有的靠大量增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到尽量节约农业资源的消耗、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走农业和农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退路.
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
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历史上农业的成功在于遵循了生物规律和对生物多样性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现代农业打破了生物循环的自然规律、简化了生物多样性,用人工化替代了自然的无偿馈赠,从而使农业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独立性,变成了一个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依附性、弱质化产业.农业的可持续性要求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生物循环为过程,农民具有关心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利益动力。

地球经几十亿年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所形成的自然状态,是天然合理的。

自一万多年前农业文明诞生时起,人类开始为了自身的利益去改变这种自然状态,以使自然适应于人类的需要。

从人要适应自然到要自然适应人,这是地质演化史和生物进化史上破天荒的突变!随着人类改变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人类已经充当着与地质演化、生物进化鼎足而三的角色!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满足农业可持续性要求的条件:
1。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经亿万年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所形成的生命系统,其中每一个物种都不能孤立存在,而只能以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存在,生物多样性即是现存生命系统的安全性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引起链式反应,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会引起系统的衰退,在这种系统衰退的冲击中,高等动植物特别是食物链顶层的动物比低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承受力要脆弱得多.人
类是不能仅靠少数几种农作物和畜禽生存的,不可能有替代生物多样性的技术来确保人类一个物种的安全,因而,即使是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看,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最不可替代的生存基础和最有价值的资源。

2. 遵循生物循环规律。

农业本质上是利用生物规律进行生物生产的产业,其可持续性在于遵循生物的循环规律。

马克思早就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能带来灾难.”“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因而,取之于农田、消费于城市的农产品,最后必须以有机肥料的形式返回到农田中,而不是以废弃物的形式被排放到环境中,从而使农业的物质循环得以链接,并使农田不被无机化肥、城市不被有机废弃物污染。

3。

长期稳定土地的经营收益权。

只有使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与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力息息相关,农业的可持续性才能获得必要的社会动力机制.如果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与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力相分离,只有短期的土地经营收益权,或只是雇佣劳动者,甚或只是农奴,就不会有农业的可持续性.在历史上,自耕农经营的土地产出率,要高
于靠农奴生产或雇农生产的土地产出率.今天的研究同样表明,“只有当人力劳动被仔细地耐心地运用时,传统的和科学的方式相结合才能够高产。

”“在巴西这样的热带雨林,有证据显示小型的农业系统能够将谷物的生产、树木、森林植物和动物结合在一起形成模拟的热带生态……有证据显示经过5年后,这样的系统能够生产出高于现代农业或家畜150到200倍的产量……那些采用本地条件种植业的所有者——开垦者们,他们注重于长期性保护土地资源和持续的生产力。

”当然,除农民的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收益权外,还有一个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问题.
4。

在地球可持续承载力限度内生活。

地球的短期承载力和可持续承载力是不同的。

短期承载力可以以牺牲生物多样性为代价,把地球上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变成农田、菜园、牧场和渔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但其结果只能是环境崩溃。

可持续承载力是确保生物多样性安全、生物的再生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不受损害、非再生资源能持续供给的能力。

可持续承载力要远远小于短期承载力。

在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已普遍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或干扰、环境污染已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物种灭绝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的今天,如果还认为仍有剩余的森林、草地、沼泽可以作为农田的后备资源,人口和人均食物消费仍可以不受限制地增长,地球的可持续承载力就必然要被摧毁。

在地球可持续承载力限度内生活,既要求要稳定人口的数量,又要求要对食物进行均衡分配,消除饥饿和贫困现象,如果社会长期存在着数量庞大的饥饿和贫困人口,巨大的生存压力就
会压倒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努力.
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倾向:
①农田总面积和其他人工系统要尽可能地小,以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空间能够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的要求;
②种植业和养殖业要遵循生物循环规律,构成一个农业循环单元,城市要向农田返回有机物质;
③小型化、多样化和本地化的农业循环单元镶嵌在巨大的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充分获得自然生态系统自我循环和平衡的惠顾,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可持续的最大产量;
④社会具有使农业生产者关心农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和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达到最佳效益的动力机制,农民具有自主性,并在利益的关联上能自觉地充当自然和社会资源的监护人;
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全的前提下,社会人口以有机食物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为适宜人口数量;
⑥人口增加所导致食物需求的增加,不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代价去应对,而是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单产、均衡粮食分配、削减粮食的饲料性转化,适度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多样化粮源等等途径去化解。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
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

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

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 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 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 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

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 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
农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原理:
农田以农作物群体为核心部分,与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构成农田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此外,还有土壤、光照、温度、雨水和空气等构成农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在生物因素中,某些有益生物,包括昆虫、螨类、蜘蛛、脊椎动物、细菌、真菌、线虫和病毒等,能抑制病、虫、草的危害,是病、虫、草的天敌。

在人们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下,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各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和互相制约的农田生态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农作物与病、虫、草、鼠和天敌,是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链锁式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南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各因素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合理栽培的作物群体,受有限数量有害生物的伤害时,通过自身的补偿能力而得到恢复.只有当病、虫、草的发生数量超过农作物的补偿能力时,才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亦有防治的必要.如果使病、虫、草的数量保持在一个低密度的范围,
既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又有利于天敌的繁衍,使之成为控制病、虫、草发展的有利因素,这将是十分理想的状态.如果仅局限于消灭病、虫、草害,不管发生的数量是否已达到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见病虫就冶,就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别对天敌的生存繁衍产生很不利的影响,势必引发某些病虫害的猖獗发生的危害因此,我们从事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工作,就应本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

保护农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充分利用这些控制病、虫、草的有利因素,限制不利因素,防止和减少防治措施的有害副作用,实现高产高效。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1>农业防治、自然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
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
<2〉物理防治
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2、捕杀法捕杀法是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
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

它不仅能消灭害虫,而且也可以预测害虫发生的动态。

如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及性激素诱杀等.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各种光源,可诱杀多种害虫,特别是黑光灯是多种害虫喜欢趋向的光源,能诱集三百多种害虫,是当前用作预测害虫和诱杀害虫的主要工具。

潜所诱杀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人为地制造各种害虫的适宜潜所,引诱害虫潜伏或越冬,然后将其消灭的方法,
食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害虫喜食的饵料中加入杀虫
剂,即可诱杀许多害虫。

4、热处理法在不伤种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热力杀死种子内外病、虫的方法,称为热处理法。

常用有日光晒种、温水浸种、低温冷冻和冷浸热晒等方法。

5、隔阻法隔阻法是根据病、虫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各种物理性障碍,阻止病、虫的为害或扩散的措施。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突出优点是:高效、见效快、药源丰富、使用方便、防治对象广谱。

但化学防治有许多弊端,如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农药的残留残毒影响人畜健康等。

〈4>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来控制病虫发生与为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法。

这些可被利用的生物包括病虫的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捕食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及一些脊椎动物等。

生物防治的突出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无残毒,不产生抗性,成本低廉,某些建立了优势群落的天敌和微生物具有长期控害作用.生物防治通常包括: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必须采取化学防治时,应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人工繁殖和田间释放天敌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繁殖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繁殖丽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
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天敌的引移50年代湖北省宜都县自浙江省永嘉县移入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当年就获得成功.
4、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①利用遗传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②利用物种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③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5〉综合防治的方法:
(1)农田作物,作物是农田有害生物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此点选育出抗有害生物的作物品种,使其不喜食或拒食。

(2)环境因素,农田有害生物完成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史都有其最适温度和湿度,田间通过人工调节小气候、调整播种方式等创造不适于有害生物适生的环境,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

(3)天敌,病虫草是它们的寄生或取食的对象,天敌的繁衍无疑对病虫草的发生发展起着抑制作用。

(4)人为因素,由于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很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压低有害生物的为害源,阻断有害生物的生活史,从而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

总结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各有优缺点,如果我们只用一种防治方法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要么达不到很好的防治效
果,只有把这几种方法充分集合起来让他们相互弥补缺点,这样既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防治效果,又不留下大的后遗症。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

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

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

建立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综合控制水平,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病虫防治水平;发展可持续农业.形成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