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xīfāng)经济学主要流派
主流经济(jīngjì)学派:
主要研究(yánjiū)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xīfāng)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
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hóngguān)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
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
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
定义:
(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xīfāng)经济学称作“古典(g ǔdiǎn)经济学”;
(2)西方(xīfāng)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biānjì)革命”开始(kāishǐ)
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
(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
(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
(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
(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生产函数:其中,,但是。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xūqiú)满足:边际产出等于(děngyú)实际工资;
劳动(láodòng)供给: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biàndòng)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láodòng)市场均衡:;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
交易方程式中的M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强调货币供给,也被称为“飞翔的货币”,而现金余额方程式中的M表示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强调货币需求,称为“栖息的货币”。
将两个方程结合,我们可以得到,,也就是V变化的百分数+M变化的百分数=y变化的百分数+P变化的百分数。
在古典体系中V和y是不变的,所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资本市场:。
结论:
货币呈中性,满足古典二分法,即货币部门的行为不影响实际部门的活动水平和规模。
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会引起价格P、名义工资水平W、名义国民收入Y、名义利率i的变化,但实际工资、实际利率与实际收入保持不变。
二凯恩斯经济学
成立(chénglì)背景:
20世纪20年代,英国陷入长期慢性萧条(xiāotiáo),随后1929-1933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建筑在充分就业假设前提下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上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也无法给出政策指导以走出这一困境。
凯恩斯于此时发表了一系类文章,指出政府应主动采取
政策以摆脱这一困境,其思想也开始变得成熟,最终于1936年2月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革命的到来。
理论(lǐlùn)假说:
生产(shēngchǎn)函数:()K
y,
=;
Af
N
劳动市场(shìchǎng)均衡:,其中。
劳动供给取决于货币工资,劳资之间的协议规定的是货币工资,且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粘性。
据凯恩斯的原话说:“由于劳动者的流动性不够完善,从而工资不能精准地反映不同行业的真正的有利之处,所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如果允许他们的货币工资做出相对于其他人的货币工资的削减,那么,削减就会使他们的实际工资相对地下降。
这已构成充分的理由来使他们抵抗货币工资的削减”。
货币市场:,或者。
货币需求主要服从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或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满足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产品(chǎnpǐn)市场:或者(huòzh ě),,
消费(xiāofèi)只取决于收入,与利率无关,且边际消费倾向β大于0小于1,平均(píngjūn)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储蓄占比会逐步增加。
投资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之差呈负相关,资本的边际效率在短期高度不稳定,长期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而递减。
利率具有向下的粘性,当利
率足够低时,市场便会陷入流动性陷阱,此时债券的价格极高,人们预期债券的价格必然会下降,因此人们会持有多余的货币(huòb ì),因而具有无限的货币需求弹性。
此时,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利率也不会进一步下降。
结论: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储蓄占比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又由于随着资本的积累,其边际效率下降,利率又有向下的粘性,所以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利率之差会越来越小,投资减少,以至于无法完全吸收储蓄。
经济体系的自发运行通常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要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消除总需求不足带来的非自愿失业,就要扩大总需求。
政策建议:
通过借债来扩大政府开支,即增加政府购买与政府投资,且政府投资必须用于兴办公共工程,而不是生产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与民争利。
凯恩斯之所以不主张通过增加税收来扩大政府开支,是因为他认为,税收要么(yào me)是来自消费者的收入,要么是来自生产者的收入,因此,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也减少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生产者的投资需求,其结果只是把一部分总需求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总需求在数量上并没有增加。
凯恩斯也不主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因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作用是间接的,资本的边际效率受人们预期(yùqī)的影响,并不稳
定,且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市场有可能正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失效。
三新古典综合(zōnghé)学派
产生(chǎnshēng)背景:
由于(yóuyú)《通论》是一种“萧条经济学”,它关心的主要是充分就业的问题,并不具备一般性。
因此一批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经济学以及其它学派的观点进行综合,致力于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为一般的理论,即包含非充分就业的情况又包含充分就业的情况。
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届(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塞缪尔森、阿尔文.汉森、哈里斯、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莫迪利安尼,曾在1961-1964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65-1969和1974-1977年两度任美国总统办公室顾问的沃尔特.W.海勒,1968-1969年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阿瑟.奥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
新古典综合学发展(fāzhǎn)的两个阶段:
初始的综合或第一次综合:主要有希克斯和汉森等人提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利息率与货币(huòbì)的一般理论,最初由菲利普斯提出,后由利普希和塞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的菲利普斯曲线。
成熟综合阶段:塞缪尔森等人把当时的主流(zhǔliú)经济学流派的分析方法和主要观点综合起来,构造一个综合性的AD-AS模型以解释当时盛行的滞涨。
IS-LM模型(móxíng)的发展:
(一)希克斯的IS-LL模型(móxíng)
LL:原为 I指收入
IS:原为投资为收入与利率的函数,投资等于储蓄,且储蓄是利率与收入的函数
(二)汉森的IS-LM模型
IS:
LM:()r
M,
=
L
Y
IS-LM模型的局限:
(1)IS曲线是不同流量均衡的轨迹,它是一个时期概念,而LM曲线表示不同存量的均衡,它是一个时点概念。
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那意味着在某个时期内,存量均衡始终存在。
但是如果存量均衡可以维持一整个时期的话,不确定性似乎就不存在了,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似乎就大大减弱了;
(2)IS曲线(qūxiàn)与LM曲线的移动是由名义冲击引起的还是由实际冲击引起的,在IS-LM模型中是含糊不清的;
(3)根据IS-LM模型得出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yībān)均衡时短期均衡,但是,这种均衡时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均衡,还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均衡,这一点并不清楚。
完整(wánzhěng)的凯恩斯主义模型
这里所说的完整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是指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提出(tí chū)来的对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分析的综合。
生产(shēngchǎn)函数:
劳动市场:
货币市场:
产品市场:
在存在非自愿失业时,经济能否走向充分就业?
(一)凯恩斯效应
凯恩斯效应是指,价格下降时,个人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jiàzhí)升高,除了满足一般支出外,他还有超额的流动资产供给,借贷市场上资金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上升,总需求增加。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有两个原因使得凯恩斯效应并不能保证经济非充分就业自动走向充分就业:一、产品市场(shìchǎng)上存在缺乏利率弹性或完全无利率弹性的投资边际效率表;二、货币市场上存在无限弹性的流动偏好表。
(二)庇古效应(xiàoyìng)
庇古效应指价格下降,个人财富的实际价值(jiàzhí)增加,因此消费也会增加。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价格下降会打击商业信心,使得个人预期悲观,以庇古效应为基础的经济调整可能有较长的时滞,并且(bìngqiě)庇古效应的力度可能不足以把IS曲线推进到充分就业水平上与LM曲线相交。
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庇古效应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机制,
(三)实际余额效应
当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一定时,价格下降将使得实际余额增加,而实际余额增加既刺激人们增加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也使得人们增加对债券的购买,后者又将使利息率降低,利息率降低将刺激私人投资增加。
这种价格下降引起消费和投资双向增加的效果称作实际余额效应,即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的结合。
新古典综合体系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
(1)经济当事人没有(méi yǒu)货币幻觉;
(2)包括货币工资率和利率在内的各种价格(jiàgé)都是富有弹性的;
(3)经济当事人的预期是静态预期,或价格预期是单位(dānwèi)弹性的(即预期将来的价格变化率与当前的价格变化率相同)。
菲利普斯曲线(qūxiàn)
AD-AS模型(móxíng)
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
(一)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的综合
在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中,既包含短期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包含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垂直的)。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短期价格、工资合同、税率和预期不能做出全部调整。
这是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与古典经济学的长期分析相结合。
(二)总供给分析和总需求分析的综合
在凯恩斯体系中,需求会创造自身的供给(凯恩斯定律),总需求是短期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在古典经济学中,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萨伊定律)。
新古典综合,在短期,价格总水平、实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由总供给与总需求共同决定,长期则回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情形上。
(三)产量理论和价格理论的综合
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既可以用来说明(shuōmíng)总产量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说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它既重视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也重视通货膨胀的治理。
因此,这个模型又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和古典经济学的决定论的综合。
(四)对宏观经济问题(wèntí)分析的综合
新古典(gǔdiǎn)综合的AD-AS模型适用于所有主要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萧条、繁荣、滞涨。
(五)总需求管理政策(zhèngcè)和总供给管理政策的综合
根据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要想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政府不但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还要进行总供给管理。
总供给管理的内容包括:在短期内通过实施收入政策控制
成本和价格,长期采用人力政策、促进资本形成(xíngchéng)的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来培养供给潜力。
(六)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均衡分析的综合
在新古典综合的AD-AS模型中,AD曲线是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推导出来的,而AS曲线是根据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和生产函数推导出来的,所以AD曲线和AS曲线的每一个交点都表示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政策思路的完善和发展
(一)用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进而又提出“充分就业预算(yù suàn)”政策(zhèngcè)。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特点就是“逆经济(jīngjì)风向行事”。
20世纪50年代,汉森等人提出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用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减少或增加,其目的是为了客服经济的周期波动;二、政府用经济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来补偿经济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它把亚当.斯密的年度预算平衡扩展为一个经济周期内的预算平衡。
1962年海勒提出,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和保持充分就业,因此后来又出现了“充分就业预算”和“充分就业赤字”的政府理财思路,充分就业预算就是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政府财政预算应该有的那种预算;充分就业赤字是指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
支出相抵后所出现的赤字。
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理由是,即便经济萧条已经结束,经济已经处于扩张阶段,但是实际的国民收入仍然可能会低于潜在的国民收入,经济的生产能力可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在经济上升时期,仍然需要扩大总需求。
(二)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重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
(三)主张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相结合
萨缪尔森等人对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的主张进行了折中和综合,认为经济中存在非自愿失业或实际(shíjì)的GDP小于潜在的GDP 时,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扩张总需求;当经济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四新凯恩斯主义
产生(chǎnshēng)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为弥补新古典宏观经济(jīngjì)学理论脱离实践及其本身的缺陷,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欧美国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产出减少失业率上升的经济局面,都促进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代表(dàibiǎo)人物: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iàoshòu)格雷高里.曼昆,时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
基本假设:
(一)价格、工资、利率粘性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工资、利率由于一系列原因,不能迅速调整,市场通常处于非完全出清状态;
(二)不完全性假设:不完全性包括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这里主要指市场不完全,新凯恩斯主义假定经济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单个厂商对其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三)理性预期(yùqī)假说:不同于新古典宏观的理性预期,这里的理性预期是“理性(lǐxìng)约束预期”,在不完全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lǐxìng)预期受到约束或限制;
(四)最大化原则(yuánzé)假设: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粘性(zhān xìnɡ)工资理论(实际粘性和名义粘性)
一、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指厂商为了消除工人偷懒或调动工人积极性,而向工人支付的高于使劳动市场出清的实际工资水平。
支持效率工资的理由有:
1、更高的工资能够改善工人的伙食,进而改善其身体状况,从而工人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2、高工资增加工人跳槽的成本,从而能减少工人的流动性,减少企业寻找和培训新工人的成本;
3、高工资会减少企业在雇用劳动力上的逆向选择,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生产率;
4、增加工人被解雇的成本,减少道德风险。
在厂商无法完全监督工人的努力程度时,高工资使得工人被抓住偷懒而被解雇的代价很大,所以高工资会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
二、局内-局外人理论
局内人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岗工人,局外人是指想到这个企业工作的失业者。
局内-局外人理论假设,每个企业为了适应其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对新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为此要花费一定成本,这一培训成本阻止了企业降低工资来雇用新的员工。
另外,企业一旦用低工资雇用员工,并对其进行了培训,那么他就面临着其它企业用高工资挖走他们的风险。
三、隐性合同(hé tong)理论
隐性合同理论认为,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力图保持雇员对他的忠心,而工人为了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和消费流也需要(xūyào)在各种情形下保持稳定的工作关系,于是双方就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默契。
雇主支付给工人稳定并且较高的工资(高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一是作为对劳动服务的报酬,二是对各种冲击下收入变动风险的一种保险,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失业保险或稳定工作保险。
在这种工资机制下,实际工资具有(jùyǒu)粘性,当总需求减少时,工资不能迅速下降,对劳动的引致需求会减少,从而引起失业。
四、长期合同理论(lǐlùn)或交错合同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劳资之间会签订一种(yī zhǒnɡ)包含长期工作协议和生活费用调整条款的长期劳动合同,这种合同会引起货币工资粘性,理由如下:
(一)、由于劳动合同的有效期为若干年,在这若干年内,即便经济形势或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了变化,工资标准也没有办法调整;
(二)、合同的谈判和签订需要花费成本,罢工和毁约对合同双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因此,长期(chángqī)劳动合同对雇主和雇员都有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愿意签订为期几年的劳动合同;
(三)、虽然存在生活费用调整条款,货币工资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减弱(jiǎnruò)了通货膨胀对实际工资的影响,但也使得无法通过实际工资的调整来出清劳动市场;
(四)、劳动合同无论是其谈判还是签订都不是同步的,而是交错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jíbiàn)一些企业因合同到期而调整工资水平也不会对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化产生过多的影响。
粘性价格(jiàgé)理论
一、菜单(cài dān)成本论
菜单成本指厂商调整价格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价目表、通知销售人员、更换价格标签等所花费的成本,这类成本类似于餐馆打印新菜单所花费的成本,所以称为“菜
单成本”。
由于调整价格是有成本的,所以厂商更愿意调整生产数量,而保持价格不变。
二、长期合同论或交错调整论
这种理论认为,厂商之间存在长期的供货合同,这种合同即使允许价格可以随着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也不会让其随着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买主以更稳定的价格获得所需的产品数量。
而且,长期合同的签订和到期不是同步的,而是交错进行的,因此,对于单个厂商来说,他的产品定价和调价是不连续的,他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迅速地调整价格。
另外,企业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有动力建立按成本定价的声誉。
如果企业由于其他原因而变动价格,客户就会认为他们上当受骗了,原来的主客关系就可能(kěnéng)难以维持。
如果供货方要证实他调价的合理性,他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企业来说交易费用太高。
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主客关系对企业和客户双方都有利。
三、信息不完全(wánquán)、风险和不确定性
理论假定厂商(chǎngshāng)是寡头垄断型的,当一个厂商降低其产品价格时,他的销售量从而利润能否增加取决于这个市场上其他厂商和消费者的反应。
如果竞争对手跟随他以相同的幅度降价,他的市场份额不会增加;如果竞争对手以更大的幅度降价,他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将会减少。
如果竞争对手不作出反应,他降价的后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厂商会使消费者认为这家厂商的产品
质量下降了,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者也可能把率先降价的行为看作是今后其他厂商也会降价或价格进一步下降的信号,从而持币待购或推迟购买的决策。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一般倾向于回避风险,当需求变化时,他们更愿意调整产量而不是价格。
此外,信息不完全也是造成价格粘性的一个原因。
当需求变动时,企业不清楚需求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他往往倾向于把这种需求变化看作是一种暂时的变化,因而认为(rènwéi)没有调整价格的必要。
四、折弯(shé wān)的需求曲线
理论假定厂商是寡头垄断厂商,当他提高价格时,他的竞争对手不会跟随提价,顾客将转而购买(gòumǎi)价格保持不变的产品,提价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大量减少;当他降低价格时,他的竞争对手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会跟随其一起降价,厂商的需求不会增加很多。
因此,厂商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带有一个折弯的拐点的需求曲线。
由图可知边际成本在一定(yīdìng)范围内的变化,并不会引起价格的改变。
信贷配给理论(lǐlùn)(利率粘性)
信贷配给是指金融市场即便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借款者也不能从银行(yínháng)那里借到他想要借的那么多款项。
布兰查德和费希尔区分了两种类型的信贷配给:一、信贷配给发生在借款者不能在现行的利率条件下借到他想要的那么多;二、信贷配给发生在同样的借款者中间,一些人能够借到,而另一些人却借不到。
发生信贷(xìndài)配给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duìchèn)和银行厌恶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借方总是比贷方有更多的关于还款或违约概率的信息;借方比贷方更多地了解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贷方只能在事后确定(quèdìng)哪些人违约和借款者有多大的还款能力,银行无法了解贷款的具体用途和具体用法。
无论从利润目标来看,还是从外部竞争来看,或者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来看,银行都是一个风险规避(guībì)者。
银行只有通过降低不良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才能使破产机会最小化,才能使自己稳定发展,才能使预期利润最大化。
因此,银行并不是把利率高低作为是否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唯一指标,也不论当前利率是否能够使信贷市场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