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帖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用法]
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5~10g。
水煎分2~3次热服,取微汗为止。
[方证]
1.精神委靡困倦、恶寒尤甚。
2.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微弱者。
[现代应用]
1. 虚弱体质患感冒,尤其表现为咽痛、迎风流泪等症:对于感冒造成的暴盲、暴聋、暴哑失音者本方也有较多的应用。
2.空调病,过敏性算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麻疹后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阴缩症等疾病,证见精神委靡,倦怠、严重恶寒、脉微弱者,可以考虑应用本方。
3.本方的细辛、附子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牙痛、肾结石造成的肾绞痛等,遇寒冷而加剧者可用本方;房事后的受寒腹痛、阴缩症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本方的三味温药都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故可用于某些功能低下性疾病。
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造成的心动过缓、性神经衰弱导致的阳痿、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手术后疲劳者、无汗症、不射精症、低血压的眩晕等。
[经验参考)
“太少两感证”是本方的经典主治。
所谓的“太少两感证”可以理解为少阴之体复感太阳。
因此,本方对于阳虚之人有广泛的使用场合。
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感冒的全身表现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严重恶寒感,二是极度疲倦感,三是病程多迁延不愈。
临床多见于体质虚寒之人或老年人。
病人看上去,一副疲劳样,无精打采,面色白,甚或鼻塞、流清涕、鼻头发红(经常擤鼻涕所致)、声音低弱、脉沉细微弱。
另外,素有咳喘、鼻炎等病人,早期服用大量抗菌素或清热解
毒类巾药的感冒患者,也容易出现本方证。
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认识,不可耽误治疗时机。
就感冒的具体类型或部位来看,本方所主则以咽痛型、暴哑型具有较好疗效。
如《张氏医通》载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
脉多弦紧或数疾尤伦。
此大寒犯肾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
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日本学者藤平健也认为本方对咽痛性感冒疗效尤佳,60%的患者早期服用可控制病情发展为支气管炎(汉方研究,1982,6:210)。
编者在这些经验的启发下,也重复了两例验案。
一例是中年女性,平素面白怕冷,冬季感冒,恶寒尤甚,不发热,唯咽痛涕多。
前医与银翘散,服后咽痛更甚。
察其咽部暗红,切其脉沉微异常。
与本方合桔梗汤,自诉服第二煎咽痛即明显减轻;另—例是中年男性,隆冬深夜修理汽车,次晨即暴哑,亦处以上方。
“背为阳”,人体的背部为阳经所分布。
因此,除了上述的特点外,具人背部发冷也是用方的佐证。
如《勿误药室方函口诀》载本方可解少阴表热证。
一老人咳嗽吐痰,午后背洒浙恶寒,后发微汗不止,一医以为阳虚恶寒,与医王汤(即补中益气汤)不效。
服此方五帖而愈。
《伤寒论》第301条还提到本方证有“反发热”,本方的确可见于发热病症。
如《医验录二集》载李某,浑身壮热非常,却畏寒穿棉衣。
头不痛,惟腰痛。
脉浮软,按之甚细。
思此脉非阳脉也;发热喜棉衣,非表热也;头不痛,无阳症也;腰痛是肾病也。
此为寒人少阴无疑矣。
便告之曰:此症须用药得法,万勿轻用寒凉,非寻常感冒所比。
忙回寓,急备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与家人携去。
只与药,不曾写方者,畏彼若见方,不肯服,反误事。
所谓可使由之,不可知之也。
次日轿过李府前,专人询之,果一剂而愈,为之欣慰。
巢静山治疗一久热不退的患者。
发热四十余天不退,前医选用发表、和解、益气、滋阴等法,服药30余剂不效。
询其现状,体温总在38~39°C之间,自觉并不发热,但头昏、周身困乏。
平素嗜酒,病中每饮酒后则周身舒畅。
察其舌质淡红,脉反沉细。
思此乃少阴发热证。
处方:麻黄5g、附子6g、细辛5g。
两剂后,四十余日之发热证,竟霍然而愈(《杏林
医选》)。
可见,发热未必都是热证,发热未必都是感染,发热未必都是要用寒凉药。
其他相关经验也值得重视,比如廖伯英治疗一肾炎的患者,尿少便溏,肢肿腹大。
兼气管炎,肺气肿,喘急痰嗽,脉沉紧小弱,苔白水滢而涎。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真武汤以消阴水,两剂尿长,肿胀大消,喘嗽亦平。
与八味丸—斤调理而愈(《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胡希恕先生治疗一女性,哮喘一年多,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
经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化裁,服38剂不效。
据症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脉沉细弦,苔白根腻,知为少阴病合并里饮。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
三剂,就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附子用量,经服两月多,喘平。
经随访三年未见复发(《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
对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陈旧性损伤等慢性虚寒性疼痛,本方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此类疾病多有遇寒冷天气则疼痛加重的规律,可用本方随证加减。
赵明锐先生认为去麻黄之峻烈,加白术、甘草既可温阳散寒,又能补中益气,对治疗阳虚型的外感证,颇能取得捷效。
如一痛痹的患者,周身疼痛,游走不定,每到冬季,剧痛难忍,拥被卧床。
次年春天,天气变暖,疼痛也随之缓解。
到盛夏时,则疼痛若失。
数年来逐渐加重,面色萎黄,肢体消瘦,脉迟而弱。
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于秋末冬初即开始服用。
处方:附子30g,细辛15g,白术30g,甘草30g,制成散剂,口服10g,服至初夏即停。
当年冬天疼痛大减,第二年冬天痊愈,以后不论隆冬盛夏,都能参加轻微的体力劳动(《经方发挥》)。
《日本汉方医学精华》所载,本方为治疗寒冷头痛的方剂,用于少阴病有表证时的三义神经痛。
症见头冷,须戴头巾,脉沉细,血色差等。
并用于体质虚弱,有冷证的沙眼患者,其脉沉而弱。
对阴证鼻炎也有效。
本方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作鉴别。
彼方用甘草,发汗力缓,所主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治在微发汗。
本方含细辛,发汗之力胜于彼方,所主“少阴病,始得之”。
编者的经验是:本方用细辛,其所主在“寒”、“疼痛”的程度上要比麻黄附子甘草汤所主严重,若
咽喉疼痛者,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似乎更为合适。
就两者而论,本方所主偏于实,后者所主偏于虚。
从原文来看,病程也有长短的不同。
[原文点睛]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主之。
(301)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论精选]
钱潢:麻黄发太阳之寒,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伤寒朔源集》)。
尤在泾:少阴始得本无热,而外连太阳则反发热,阳病脉当浮而仍紧,少阴则脉不浮而沉,故与附子、细辛专温少阴之经,麻黄兼发太阳之表,乃少阳温经散寒,表里兼治之法也(《伤寒贯珠集》)。
陆渊雷:此正气虚弱之人,因抵抗外感而见少阴证也。
抵抗外感而发热,与太阳伤寒同理。
但以正气虚弱,故脉不能浮而沉,不言恶寒者,省文也。
太阳上篇云,无汗恶寒者发于阴,是纯少阴证不发热。
今兼太阳而发热。
故曰“反”。
太阳发热当汗,麻黄主之;少阴恶寒,脉沉,当温,附子主之;细辛则兼温散之效。
麻黄、细辛相伍,又治喘咳痰饮,故本方又治寒咳头顶痛,及咽痛音哑(《伤寒论今释》)。
郑钦安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阐述
一治忿嚏不已。
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
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
盖肾络通于鼻,嚏属肾,故知病在少阴也。
一治腰痛难于转侧。
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
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
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
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
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
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脑冷。
夫脑为元神之府,清阳聚会之处,如何得冷。
其所以致冷者,由命门火衰,真气不能上充。
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真阳旺而气自上充,故治之而愈。
一治气喘痰鸣。
夫气喘之症,举世皆谓肺寒。
不知先天这一点真气衰,即不能镇纳浊阴之气,阴气上腾,渐干清道,故见痰喘。
四逆汤力能温下焦之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耳肿皮色如常。
夫耳肿之症,每多肝胆风火。
今见皮色如常,明是阴气逆于上也。
四逆汤力能扶阳祛阴,治之故愈。
一治舌黑唇焦,不渴,少神。
夫舌黑唇焦之症,多困阳明胃火而作。
果系阳明胃火,必现烦躁,口渴饮冷,二便闭塞等情。
此则舌黑唇焦,其人并不口渴,却又少神,明是真阳衰极,不能薰腾津液于上。
当知阳气缩一分,肌肉即枯一分。
此舌黑唇焦所由来也。
四逆汤力能回先天之阳,阳气一回,津液复升,焦枯立润,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畏寒脚冷。
按喉痛一症,原非一端。
此则畏寒脚冷,明是少阴受寒,逼出真火浮于喉间,故喉痛而脚冷。
四逆汤力能温少阴之气,逐在里之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喉痛,身大热,面赤目瞑,舌冷。
夫喉痛,面赤身热,似是阳症,又见目瞑舌冷,却是阴盛隔阳于外之征。
四逆汤力能祛逐阴寒,迎阳归舍,故治之而愈。
一治吐血困倦。
夫吐血一症,总缘地气上腾,升降失职。
人身气为阳,主升。
血为阴,主降。
今当升者不升,不当升者而反升,明明阴血太盛,上干清道。
古人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是教人补火以治水也。
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教人补水以治火也。
四逆汤力能补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齿缝流血。
夫齿乃骨之余,本属肾,肾为水脏,先天之真阳寄焉,以统乎骨分中之血液。
真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故见血出。
四逆汤力能补肾中之阳,治之故愈。
一治朝食暮吐,完谷不化。
夫饮食入胃,固以胃主。
然运化之机,全在先天命门这一点真火,始能运化。
真火一衰,即不能腐熟谷水,而成完谷不化,朝食暮吐者。
暮为阴盛之候,阴气上僭,心肺之阳不能镇纳,故听其吐出也。
四逆汤力能补命门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足心夜发热如焚,不渴,尿多。
夫足心发热如焚,人皆谓阴之虚也。
夫阴虚由于火旺。
火旺之人,尿必短赤,
口必饮冷,理势然也。
今则不渴而尿多,明是下焦无阳,不能统束肾气,以致阴火沸腾,故见足心发热如焚也。
四逆汤力能补火,火旺即能统束群阴,故治之而愈。
此病予亲身患过,并治好多人,此法即是丙夺丁光之义也。
知得丙夺丁光,便知得阳衰不能镇阴的旨归也。
一治面赤发热,汗出抽掣。
夫面赤发热,汗出抽掣,近似中风,其实不是,务必仔细斟酌。
如其人本体有阴象足征,即不可当作风热,须知面赤[1]发热者,阳越于外也。
汗出抽掣者,阳亡于外,不能支持四维也。
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诸症自己。
一治大便下血,气短少神。
夫大便下血,固有虚实之分。
此则气短少神,必是下焦之阳不足,不能统摄血液。
四逆汤力能扶下焦之阳,阳旺则开阖有节,故治之而愈。
一治头摇,面白少神,夫头摇之症,人目之为风。
而予于此症,察其人面白少神,如其为清阳不升,元气虚极,不能镇定也。
四逆汤力能扶阳,真阳一旺,即能镇定上下四旁,故治之而愈。
一治背冷目瞑。
夫背为阳中之阳,不宜寒冷。
今又背冷而目瞑,明是先天真阳衰极,阴寒内生,阴盛则阳微,故目瞑而背冷也。
四逆汤力能扶先天真阳,故治之而愈。
一治舌腰硬而青。
夫舌肿一症,似乎心火旺极,不知舌仲而青,此乃阴寒太盛,逼出真火,欲从舌尖而出,故见肿硬青滑。
四逆汤力能补火,祛逐阴寒,故治之而愈。
一治唇肿而赤,不渴。
夫唇肿之症,近似胃火,胃火之肿,口必不大渴。
今见病人唇肿而口并不渴,可知阴火出于脾间。
四逆汤功专补阳,阳旺则阴火自消,故治之而愈。
一治鼻涕如注面白少神。
夫鼻涕一症,原有外感、内伤之别。
此
则面白无神,明是真阳衰于上,不能统摄在上之律液。
四逆汤力能扶坎中真阳,阳旺自能统纳,故治之而愈。
一治尿多。
夫尿之多,由于下焦之火弱,不能收束故也。
惟四逆汤力能补下焦之火,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发起包块,皮色如常,夫周身发起包块,疑似风热阳邪,此则皮色如常,却是阴邪僭居阳位。
四逆汤力能扶阳,阳旺则阴邪自伏,故治之而愈。
一治周身忽现红片如云,不热不渴。
夫周身发现红云,人孰不谓风火郁热于皮肤。
夫风火郁热之症,未有不发热而即作者,亦未有口不渴,而即谓之火者,此处便是认症机关。
予每于此症,认作阳衰,阴居阳位,以四逆汤治之而愈。
一治发热谵语,无神不渴。
夫发热谵语,世人皆谓热伏于心,神无所主也。
不知阳症热伏于心,精神不衰,口渴冷饮,小便亦必短赤。
此则无神不渴,明是真阳衰极。
[眉批]在无神二字上定案。
发热者,阳越于外也。
谵语者,阴邪乘于心,神无所主也。
不渴、无神,非邪火也。
四逆汤力能回阳,阳回则神安,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白晴青色。
夫白轮属肺,金也。
今见纯青[1],日无白色,是金气衰而肝木乘之也。
妻乘于夫,是乾则不振,纯阴无阳之候。
[眉批]坎中一点真金即真阳也,人活的即此。
多在死例。
四逆汤力扶坎中之金,金气一旺,目睛自然转变,故治之而愈。
一治两目赤雾缕缕,微胀不痛。
夫目窠,乃五脏精华所聚之地,原着不得一毫客气。
今见赤雾缕缕,疑是阳火为殃,不知阳邪痛甚、胀甚,此则微胀不痛,明是阳衰于上,不能镇纳下焦浊阴之气,地气上腾,故见此等目疾。
四逆汤力能扶阳祛寒,阳光一照,阴火自灭,故治之而愈。
按此方功用颇多。
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
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
总之,水能生人,亦能死人;火能生人,亦能死人。
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
这是我老师在临床中治疗的医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收全效。
1,男,49岁。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经各大医院,遍做
各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服镇痛药后,能暂时缓解,停药则复。
迁延至今,现头部疼痛频作,遇冷遇风更甚,腰痛时有冷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诊毕,亦书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
第二日,复诊,头痛大减,凉意若失。
效不更方,继守前方治疗,半月而愈。
2,男,48岁。
自述皮肤瘙痒,时发疹块或疹点五年。
曾到各级大小医院治疗,前医予抗菌,消炎,抗过敏,中医予清热解毒除湿,效不显,仍常年反复发作,痛苦不己,经人介绍前来就医。
症见畏寒,怕冷,背心为甚,气短,胸闷,前臂、背心现暗红皮疹,痒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迟。
诊毕,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
次曰,复诊:述服药半小时即觉全身舒畅,皮疹瘙痒顿减,疹块未见新发,背部冷感顿消,胸闷气短若无。
予原方加减续治,逐渐向愈。
从郑钦安扶阳思想谈温补(强壮)介入疗法
郑寿全,字钦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州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
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
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咸尊为“火神派”之鼻祖。
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
并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在辨认阳虚病时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瓜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他善用大辛、大热的姜、桂、附之类药物,如理中汤、四逆汤治疗阳虚虚损症,并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是为少阴立法,
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只要病人表现出有阳虚的症状,不必等到非要出现十足的少阴症,尤其是有慢性病或其它合并症,或一向体质虚弱者可及早采用扶阳温补培养正气,再辅以祛邪,事半功倍。
在苦寒药物盛行,西药抗生素类滥用的当今医界,慢性疾病突出,多兼有并发症者在单一治疗无奈的情况下,温补介入疗法将具有一定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少医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现代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不少老年人体质虚弱,慢性疾病多,并发症普遍存在,西医治疗多是针对某一种病症单独用药,不能兼顾。
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苦寒之剂的大量应用,严重影响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力,伤害了正气,对进一步的有效治疗和康复人为地设置了医源性和药源性障碍。
在辨证的基础上,温补介入疗法的应用将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祝味菊常用温药方简介
祝味菊擅用温药建功,药方独特。
经实践证明疗效很好,现整理如下一些方子共大家研究、参考:
一、温补。
祝氏常施用于肺结核、阴疽溃疡等内外科疾病。
谓“中医治肺结核无特效药物,予之所以能治愈肺病者,全持大剂温补药物,补阳培阴,增气养血,鼓舞自身正气量,以包围病灶与扑灭细菌,因而获得成功,”举例所用药物为:附子、黄芪、熟地、党参、当归、桂枝、炒白芍、磁石、炒白术、菟丝子、仙灵脾、苏子、百部、紫菀、山药、麦芽、杏仁和紫河车等。
二、温潜
擅长内科调理。
对附子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
祝味菊用附子,每与活磁石或生龙齿、生牡蛎并投(一般用附子15g 磁石50g 生龙齿和生牡蛎各用50g),如此温阳与潜阳配伍,可以监制附子辛燥升浮之弊。
这种温潜结合的配伍方法,补充发展了《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使
附子的应用更为广泛。
祝味菊还常以附子与酸枣仁、朱茯神配合使用,取其温阳和营,使温而不燥。
这与仲景以白芍监制附子辛燥伤阴有异曲同工之妙。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用附子或制川乌治疗的病症有: 外感发热(包括发热咳呛、发热头痛、发热神昏、间日寒热)、滞下、会阴胀痛、滞下、失眠、浮肿、中满呕恶、下肢痹痛、鼻衄、咯血、咳嗽、喘促、头昏便闭、病后纳少、病后体虚等,均收到良好效果。
其中会阴胀痛用制川乌治疗; 带下腹痛初期,用制川乌配干姜、酒制大黄温中导滞(制川乌用15g 干姜9g 酒制大黄6g; 儿童减量,用制川乌6g 干姜3g 酒制大黄3g)。
祝味菊用附子、制川乌治疗的病证,一般没有明显的畏寒、肢冷倦怠等症状,但舌脉合参,符合虚寒证的特征。
这就是说畏寒肢冷并非虚寒证成立的必备症状。
《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温中达表卫气源于中焦,中焦虚寒、卫气不达,则表邪留恋,症见发热、苔白、脉虚数或浮缓、浮弦、虚浮等。
用附子、磁石、生龙齿温中潜阳,配合麻黄、桂枝、生姜等,共凑温阳达表之功。
兼咳嗽或咳嗽气逆,加法半夏、细辛、白芥子、杏仁、陈皮等降气化痰饮; 头痛,加羌活、蔓荆子祛风清头目; 苔腻作呕,或苔黑腻泛恶,为痰湿中阻,加姜半夏、炒六曲、炒枳壳、藿梗等化湿消食,顺气和中; 湿浊蒙窍,神识渐昏,舌黑而润,汗出齐颈,酌加杏仁、大豆卷、炒竹茹、法半夏、带皮茯苓、藿梗、陈皮、生姜等宣畅气机,芳化淡渗。
温解少阳《伤寒论》少阳证之病邪偏于热,因热郁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故有往来寒热、头痛、口苦、咽干、脉弦等症状。
故仲景制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为主药和解少阳郁热。
温病邪入膜原,以湿浊之邪为主,故达原饮用柴胡、川朴、草果、槟榔之类开达膜原。
对于脾肾阳虚,寒湿郁滞少阳,以致少阳枢机不利之中满呕恶、间日寒热、苔白脉细等症,祝味菊用附子温补脾肾,炒莪术、桂枝、姜半夏、陈皮、大腹皮、生姜、柴胡燥湿散寒,共凑温阳化浊,和解少阳,透达膜原之功。
温调营卫营卫不和,其实是营卫两虚所致,所以《伤寒论》中桂
枝汤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实卫,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营,生姜、大枣健脾胃以助营卫之化源。
桂枝汤即是通过平补营卫而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
但对于体质虚寒而营卫不和的病证,桂枝汤就显得药力单薄了。
祝味菊以温调营卫法,方选黄芪健中汤加减。
肺主气,宣卫气,卫气属阳,故用附子、黄芪、桂枝温阳益气,升阳实卫; 心主营,营气属阴,故以炒白芍、酸枣仁、朱茯神养心营; 营卫源出于中焦,故以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健运中州,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并使补药灵动不滞。
祝味菊的温调营卫法较桂枝汤的力量大大加强了,并偏于温补,常用于体质虚寒患者外感病后期的调理。
若病后纳少,脉细缓,加生谷芽、炒六曲、炙鸡内金等和中开胃之品,既能温调营卫,又可温阳建中; 汗多,加重白芍用量; 夹痰湿,加白芥子、半夏。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过敏性鼻炎可以说是特效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过敏性鼻炎可以说是特效,但居然没人用。
?
我周围的朋友用过之后几乎没有不显效的。
这个方子很便宜,平均一天不到2块钱,方便,实惠。
?
唉,中医如此堕落了。
都是那般庸医整的!?
过敏性鼻炎是可以用中医治好的!?
如果不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找前面的帖子察看详细方子和用法),也可以用如下药物泡酒。
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比麻黄附子细辛汤稍慢点。
但一般2天眼痒的症状可以减轻,一周内,鼻子通气,停止喷嚏,眼痒消失是可以达到的。
?
枸杞150g,黄芪150g,白术100g,防风50g,当归50g,60度白酒4斤。
泡5-7天即可喝.每天搅动药酒一次.?
如果腰膝寒凉者,加桂枝50g.腰膝不凉着不用加.此方是著名的玉屏风散加枸杞当归,滋阴补血,补气固表.加桂枝的目的是散寒.也曾经有不少单用玉屏风散治好过敏性鼻炎的.?
每天早晚各空腹服30-40ml.看自己酒量了.但此药酒劲大,最好每次不超过1两.毕竟是空腹服用.当然,现在是冬天,如果能温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