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李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李伟)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李炜
摘要: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作为化学老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意义、必要性、注意点、方法
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也曾谆谆寄语同行:“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可见,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工,在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加强德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总是同一定的德育相联系的,在化学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化学意义时,就包含着深刻的德育教育因素。
而且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掌握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有了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对学好用好化学知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但也产生了下列问题:一是发达国家以倾销先进的工业品来宣扬其科技的先进、生活的富裕,使中学生产生盲目崇拜的思想。
二是科技的发展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引入伦理学。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对道德问题应该具备的知识与判断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非常紧迫。
2.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寂认为:个体的心理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
是意识心理活动;二是认知心理活动。
在心理过程中,整体或一般来看,意识心理对认知活动具有启动、导向和调控的作用。
可见从这两部分着手使学生在原有品德基础上提高道德水平,促使品德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3.学科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虽然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少,在实践中也未能升华为理论。
如果化学教学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者,必然形成无法预料的后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化学教育观。
三、加强德育的注意点
1.总体规划,合理安排
化学知识的应用,涉及到尖端科学技术,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最新成就及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以激发他们为祖国顽强学习的精神。
其次,哪些德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中进行,也应有统筹规划;在制订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时,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
2.紧扣教材,有机渗透
化学中进行德育,关键是渗透到当中,这中间贵在有意,重在有机。
在学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德育因素比实突出和集中,在讲授中,可集中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
但大部分章节,思想教育因素并不明显,而融汇有对知识的分析之中。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有时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
结合
教材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要正确,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采用的材料和数据要准确,同时,切忌牵强附会。
3.多种渠道,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化学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
精心组织这些活动,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
在介绍某些内容时,可利用图表、挂图、教学电影,有时也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校内外结合进行。
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4.加强评价,正确导向
目前,对化学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较少。
我们认为学科德育系统也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
学科德育的评价,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又是实现德育目标情况的反馈。
四、如何加强德育
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找到其与化学知识的巧妙结合点,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场合,将德育与不同的事情有机结合,就能使之富有成效。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化学发明和创造、化学家的贡献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立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雄心壮志,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如在碳酸钠的性质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碳酸钠的性质,指导学生阅读“候氏联合制碱法”,介绍我国化工先驱——候德榜先生,为了祖国化学的发展,他谢绝国外丰厚的挽留,毅然回国,出任天津永利制碱总工程师,其实世界先进的“索尔维制法”被外国资本家垄断封锁。
但候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发誓要创造出更先进的制碱技术员,为中国人争气。
经过反复试验,层层攻关,候先生终于如愿以偿,于1926年创造出“候氏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一举夺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让那些封锁制碱技术的外国资本家们瞠目结舌。
2.渗透科学品质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发明的化学家,弘扬他们不辅助艰辛、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意志,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前人已证明的事实,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验
去验证,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如何通过探索去解决,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索性实验,从模仿实验到设计实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在实验中养成。
3.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保护环境等于保护自己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化学的反应可以化害为利,消除污染。
在实验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予以劝阻,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此文在《新课程研究》2011年第7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