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德育主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工作应以促进儿童 的生长为中心;二是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指导者, 也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
威尔逊:坚决赞同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他反对道德灌输,主张学习道德生活的方法 论;但是他不反对在训练学生学习这一方法论时 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他也不反对教师保持自己的 价值立场,以供学生参考。
(二)德育素养水平的提升 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培训和自修两 大途径进行。 由于德育主体分为专业或职业的德 育工作者和非职业的德育主体两个类型,德育主 体素养的培训也应当分为两个部分来研究。 1、德育师资的培训 对于职业德育工作者来说,德育主体应有较高的 道德教育素养要求。 这是由于专门的或直接的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 教学有本质上的区别。
克里夫· 贝克:在真正的价值教育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一样都是学习者。理想的道德教育应当是师 生之间的一种精神对话,是一个对共同感兴趣的 领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完全避免权威主义是困难的,但是,使我们 的教学成为非权威和对话式的教学应当成为我们 的理想。教师应当尽其所能地为他们的学生服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他们共同努力以确保对话的实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新修订)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思考与探索:师德量化的讨论
湖南省教科院人力资源所推出全国首个智 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令润物细无声的师德 可以“以量计算”,为师德考核列出一份明 确 的量化标准。学校可利用该软件针对不同岗 位的教职工,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和方案。 通过该软件平台,每位教职员工的绩效得分 均一目了然。
3、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包括教育信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等。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体教育 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对教育事业和教师个人 教育能力的确信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教育效能 感”。 “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材、能进步”,“我一定能 教好学生”等一般和个人的教育效能感是教育和 道德教育的动力和基本心理前提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绩 效考核实践研究的陈牛则教授认为,现在的 师德建设体系,仍存在部分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管理软件对师德考核进行量化,把自律 和他律结合起来,把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 用无情的制度实施有情的教育,会促使教师 素质不断优化,使追求高尚师德蔚然成风
“师德跟老师备课、上课、改作业、当班 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职业活动联系在一 起,是老师的义务。师德到底指什么?怎么 衡量?”湖南师大教授刘德华提出质疑,师 德 很难量化,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它做“实”, 是个棘手的问题。而且老师的师德好不好, 领导的印象经常在起作用。
我们希望在师德报告会上,优秀教师们 在谈了自己可圈可点的教育工作的同时,也 能谈谈自己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谈谈 孩子欢乐的笑声,谈谈父母舒展的眉头,节 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动人气氛,让我们真 正感受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教师职业道德:本也可以说是个人道德修 养的一部分。他的主要内涵是对道德教育 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德教育责任的当然 担当,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教育公 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等作为教师职 业所要求的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 德表现实际上可能成为学生当前与未来道 德生活的样板,是一种道德教育的隐性课 程。
(二)对教师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
对德育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 识人们存在不同认识,分歧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是在道德教育过程 中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如何呈现自己的价值。 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1、权威主义
荀子的“贵师重傅”说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君师者,治之本也。”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 也?”
师德标兵的悲哀 首先,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 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 时间。 其次,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 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再次,他们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 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 儿女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 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2、专业素养 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水平和一般文化素养 “学科专业水平”指“专业水平”是指德育主体 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德育理论和德育心理 学等方面的专业修养,对道德教育内容和策略的 原理有专门、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赫斯特(P.H.Hirst) 说: 专门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对道德的本 质有所研究,对道德的适当领域有必要的合理的 理解,而且在道德教学上受过专门的训练”。
师德是该系统中首要的考核指标,总分为 25分,占到老师绩效考核总得分的1/4。师德 考核细化到10项量化标准,包括“体罚、变 相 体罚造成严重影响的;以权谋私造成重大影 响的;黄赌毒情节较为严重的;出现乱收费 现象的”等,并提及每违犯一项,视情节扣5 到25分,后果严重者取消当月奖金。
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认为狭义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社会化劳动的职业 道德,而广义师德则是“立功、立言、之德” 中的最高层面——立德。
师德不好规范也不易规范,是个现实性 问题。一方面,现行师德规范偏重理想性, 缺乏现实性,偏重社会要求,缺乏人文关 怀,偏重价值性约束,缺乏专业性规定。另 一方面,一些教师理想信念淡漠,以功利主 义态度对待工作,有的甚至把拉关系、走后 门用到师生关系上。
师德之量化,有可能是仅把“教师”当作挣 钱养家糊口的职业,把从事“授业”的劳动 仅 看成是为了获取薪水。与其说是师德的量 化,不如说是师德的利益化。长此以往,师 德的底线恐怕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檀传宝:教师主体——新保守主义 德育主体,就是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 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 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作者。 2、德育主体的两种形态 专门德育工作者 非专门德育工作者 这种分化的积极意义:是对德育特殊性的认可, 也是德育主体需要专门知识、专门训练的一大 理由。
消极意义: 人们往往将道德教育的责任不自觉的推到专门 的德育主体身上,忽视了非专门的德育主体应负有 的道德教育责任。 德育活动限定为专门德育工作者在某些特定时 间、特定场合的专门的课程,导致德育效果下降。 我们认为: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 只有工作方式上或德育内容上的差别,而不是责任 的完全分离。 课堂德育、课外德育相结合 集体德育、个别化德育相结合
对德育主体作用正确认识: 第一,德育主体主体性发挥的核心是促使 学习主体道德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第二,德育主体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生道德 成长的引导上。 第三,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发挥的关键之一 是如何处理价值引导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 系。
二、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和水平提升 (一)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
道德教育主体对于道德教育的目的、过程、课程、 活动等问题的认识也直接影响到道德教育的具体 开展及其效果。 教育技能:教育技能是指具体的教育工作技巧。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活动课程 实施等方面都需要组织、交流、沟通、表达、示 范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道德教育至关重 要。道德教育技能的获得一方面要靠对心理学、 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研修去解决,另一方面要通 过道德教育的实际训练去提高。
洛克:“至于道德价值和规范,做导师的人应该 随时灌输给他,应该用尽一切办法使他懂得,使 他彻底信服”。(《教育漫话》) 涂尔干:教师是“社会与儿童之间的中介人,是 社会强制儿童的代表者”,“正像牧师是上帝的 解释者一样,教师也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伟 大道德观念的解释者”。
2、中立主义
“中立主义”是指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价值相 对主义的立场,因而在师生关系上保持价值中立,具有儿 童中心主义倾向的一种德育主体观念。 苏格拉底:总是以“无知”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然后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追问道德结论。 价值澄清学派:价值是个人的事情,是个人思考和选择的 结果。据此,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应是 “中立的” 斯腾豪斯:教师应从“权威角色”向“中立角色”转变
道德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中,认知、知识上的进 步只占很小的成分。态度的改变、信念的确立、 行为的实施才是道德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 所以“并非所有经过固定学术课程训练并有娴熟 的教学技巧的教师都能知道道德问题的本质、解 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和实施道德教育的最有效的途 径” 。 所以在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式的国家一般都十分 重视对专门的德育师资进行特别的训练。中国号 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但是专门训练 自己的道德教育师资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教育信念还包括教师对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的坚 定信念。道德教育主体必须确立“道德教育只能 通过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才能实现”、“道德价 值一定有相对真理”等基本的教育信念。没有这 些信念道德教育就极易事倍功半。 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实际上也可以包括教育信念 在内。与教育信念相并列的教育观念是指对具体 教育活动规律性的基本认识,如教育目的观、教 育过程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等。
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道德 素养、专业素养、教育素养

1、道德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基本内容: 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 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指教师必须有 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
教师职业操守倒数第三? 2009年中国青年报对全国12575名公众进行的 一项调查显示,哪些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 严重?前五名依次为: 第一,医生(74.2%) 第二,公安干警(57.8%) 第三,教师(51.5%) 第四,法律工作者(48.4%) 第五,公务员(47.8%)
3、调和的立场
杜威:他的理论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儿童中 心主义”,但杜威明确说:“传统教育的 问题,不在于教育者负起了安排环境的责 任。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考虑到创造经验的 另外一个因素,即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 求”,“实际上教师是一个社团的明智的 领导者。„„认为自由原则使学生具有特 权,而教师被划在圈外,必须放弃他所有 的领导权力,这不过是一个愚蠢的念头”、 “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 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 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 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反应”。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将专门的德育师资培训 基本上归口师范大学或师范学院的政教专业。而 政教专业的课程训练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是政治、 经济和哲学理论,道德哲学、德育心理和道德教 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训练基本没有。这是中国大 陆道德教育政治化和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今后中国道德教育的师资培训应当换一个思 路,由大学教育系培训德育师资,或者加大师范 大学和师范学院政教专业课程中德育专业训练的 力度。

林崇德指出:“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 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 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 知欲”,“广博的(文化)知识对于其取得最佳的 教育效果,具有与本体性知识同等重要的意义。” 由于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对情感、信念、态 度等因素起作用的教育领域,更具有“陶冶”的 性质,因此文化修养对道德教育效果的改善比其 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具有更大的意义。
第五章德育主体
第一节 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 第二节 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
第一节 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 结果。更可注意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 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才 能教育人。” ——康德
一、德育主体及其作用 (一)德育主体的概念 1、谁是德育的主体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 “单一主体论”——教师主体或学生主体 “双主体论”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主体转化论——教师开始是主体,然后学 生逐渐成为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