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学习《弟子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再登《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本报撷取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现在,家长们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孩子们终将进入社会,应该从小学习懂规矩,守规矩,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那么,如何学规矩、守规矩?祖先留给我们的《弟子规》就是一本好教材。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

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冬则温,夏则??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 ,用的是一个典故。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今天,很多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晨则省,昏则定。”昏,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季羡林先生留学回来,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博士、教授,他回济南探亲,季先生的叔父只要没有睡觉,季先生就垂着手、半躬着腰站在叔父床前等叔父睡着,再到自己房间。这就是“昏定”。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或者应酬一般都比较晚,父母通常比我们早睡,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昏则定”。但“晨则省”应该是能做到的。早晨起来,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这个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免去长辈为自己不必要的担心。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