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从林业的定义可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直接的物质性生产和间接的物质性生产,又包括非物质性生产部门。

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物质生产(育);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采);3、工业性物质生产(用);4、间接性物质生产(生态效益);5、非物质性的生产(社会效益);6、为科学、教育服务,建立教学及科研基地。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1.2.4部分,主要为生物性物质生产、采伐、采集性物质生产、间接性的物质生产;第二产业为3部分,主要是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加工、经济动植物的利用加工;第三产业涉及5.6部分。

林业的特点:
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林业经济管理: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
第一章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及趋势
林业三大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
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1995年开始,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006年:“防治荒漠化国际年”
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
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4、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
5、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6、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7、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大生态危机:资源、能源、污染、粮食、人口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
可持续林业应该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五大转变并论述主要内容(P20)
1、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
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2、林业功能将转变;
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
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6、林业日益社会化
第二章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概论
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
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
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
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
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
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林业重点工程及其主要内容:(P52)
1、天然林保护工程:a、长江上游、化合中下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b、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a、退耕还林;b、封山绿化;c、以粮代赈;d、个体承包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a、造林营林;b、退耕地造林;c、草地治理;d、水利措施
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b、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d、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e、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f、平原二期绿化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内容(P56)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第三章中国林业制度
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
(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这套行为规则抑制着个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的行为变得可预见。

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
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度的构成: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社会认为的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受益权将在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

广义的林权不仅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内容,还包括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狭义的林权则不具有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林权的主体: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森林的所有权主体:国家或者集体;林木的所有权的主体:国家、集体、个人;林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或集体
林权的客体: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林权客体的法律特征及主要内容(P74):
1、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
2、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
3、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流转物;
林权的特点及主要内容(P75):
1、林权客体的关联性;
2、林权的特殊约束性;
3、林权的外部性;
4、林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
5、林权计量的困难性
四荒:荒山、荒滩、荒沟、荒丘
第四章森林资源及其价值评价
森林资源种类: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怎林环境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林地。

森林资源的分类:
1、按其起源分类: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人工天然林资源、天然次生林资源
2、按其物质结构层次: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野生动物资源、林区微生物资源、森林环境资源
3
3、按经营目的分类: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狭义的林价: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广义的林价: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a、森林主产品---木材的价值;b、森林的非木产品---由于森林群落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产品价值;c、森林种生态防护功能和社会效益的价值。

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依据:
1、森林资源协同发展理论;
2、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3、森林资源的公共性理论(说明) P104
4、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说明) P104
第五章林业经营
林业经营的特点:
1、从林业生产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
a、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立性
b、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
c、林业经营的公益性(社会性)
2、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
a、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
b、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
c、森林资源可能再生
d、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
e、林业经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
f、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
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1、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2、森林多功能理论
3、林业分工论
4、近自然理论
5、新林业理论
6、生态林业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
生态林业经营方针可概括为:“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

根据这一方针,从宏观调控的家督出发,生态林业应把森林资源划分为:a、环境资源林;b、工业人工林;
c、山地综合林
7、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主要林业经营形式:
1、自留山经营:山权仍归集体所有,林木和林产品归个人所有。

2、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指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场选择的统分结合、联产承包的经营形式;租赁经营是指出租方把一部分林业生产资料租赁给承租方的经营形式,租期可长可短,一般为一个轮伐期或生产周期,期满按山价或林价的一定比例支付租金给出租方。

3、股份合作制:将森林资源资产以价值形态折价作股,用股票形式分给应得利益的享有者,而作为森林或林木存在的实物形态,仍保持其生存环境的完整性,采取承包办法实现规模经营。

(特点)山权不变,林权工有,实行资源、资金、技术的优化组合,流动性强,形式多样4、林业股份制企业: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筹集,并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林业企业
5、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打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

企业法律形式:
1、个人企业:个人出资兴办,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享有全部所有,负无限责任。

(自然人企业)
2、合伙制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的企业。

合伙人享有企业所得,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自然人企业)
3、合作制企业,也叫股份合作制企业:本企业或经济实体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法人企业)
4、无限责任公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股东所组成,股东对公司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人合公司(法人企业)
5、有限责任公司,也叫有限公司或私人公司: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的公司。

(法人企业)
6、股份有限公司,也叫股份公司、公开公司或公众公司:注册资本以等额的形式,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全部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法人企业)
连带责任→投资人之间的关系
无限责任→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无限连带责任→对外负无限责任对内负连带责任
第六章林业企业管理基础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的统称。

公司: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生产或服务性业务的经济实体。

企业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备以下特征:1、赢利性; 2、自主性; 3、风险性; 4、市场性
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下的公司法人制度。

基本内容: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
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企业管理:属于微观范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由企业经营者依照一定的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企业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来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的一系列综合活动。

主体:企业的领导者和全体职工
客观对象: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
5
目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佳的资源配置保证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目的。

企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林业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上层建筑方面、组织生产力方面
林业企业全面综合管理的内容:以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企业经营目的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以发展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家与企业收益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人才为目标的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

第七章林业企业要素管理
人力资源: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

特征:1、主导性; 2、社会性; 3、主动性/能动性; 4、自控性; 5、成长性/智力性;
6、再生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人力投入---适量且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
2、人力配置---最重要、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
3、人力发展---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4、人员激励---提高积极性,激发能力
人力资源评价的三个方面:
1、侧重于对事不对人的岗位评价
2、侧重于对人不对事的人员素质评价(能力测试)
3、人与事相结合的侧重于结果的绩效考评(人事考评)
绩效考评的内容:德、能、勤、绩
激励的类型、运用和理解(P172)
类型:1、精神激励; 2、物质激励; 3、情感激励; 4、目标激励; 5、惩罚性激励
林业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和分配五个方面
资金的分类:
1、按作用不同分为:生产领域中的资金和流通领域中的资金;
2、按用途和转移方式的不同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
3、按取得和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4、按国家分配方式不同分为:国家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
资产: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所拥有或长期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等。

固定资产的特点:1、用途稳定; 2、数量比较稳定; 3、价值转移方式和实物形态变化相分离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始价值、重置价值、折余价值/净值价值=原始价值-折旧价值
固定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动产:可以移动位置而不改变性质、形状、效用的物。

如汽车、机器、设备等
不动产:不能移动位置或移动位置会引起其性质、形状、效用改变的物。

如土地、建筑等。

无形资产:指无实物形态的,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特点:1、无实物性; 2、高效性; 3、排他性; 4、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的分类:
1、按无形资产的性质分类: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专有技术和商誉等;
2、按可否辨认分类: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林地资产的特点:
1、林地资产的公有属性;
2、林地资产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3、林地资产的永续利用性;
4、林地资产的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
5、林地用途的多样性;
6、林地报酬递减现象
林业技术的特点:1、结构的复杂性;2、学科的综合性;3、环境的适合性;4、开发的长期性;5、应用的分散性;6、收益的不稳定性。

发展林业技术的途径:1、技术开发;2、技术推广/技术转移
林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对象:种子苗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标准化、林产品标准化
质量认证制/合格认定制度
概念: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认证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和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内容:1、认证对象:产品或服务
2、认证基础:特定标准和技术规范
3、认证形式: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
4、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
第八章林产品市场营销
林产品市场三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调查:就是以商品的购买者(个人或团体)和市场营销的各组合要素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所有情报和信息资料,从而掌握市场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企业经营活动。

新产品定价策略:1、撇脂(油)定价/高价策略
2、渗透定价/低价策略
3、满意定价
市场预测: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市场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规律,以此推断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内容:1、市场需求的预测;2、企业需求预测;3、商品资源预测
市场细分:辨别具有不同欲望和需求的消费者群,通过求同存异,加以分别归类,把具有同类需求的消费者划分成同一细分市场。

目的:
作用:1、市场细分有利于相关企业分析,发掘新的市场机会;2、有利于增强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有利于深入研究潜在需求,开发新产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要素:
可控因素(市场“4P”):产品—product;市场—place;价格—price;推销方式—promotion 不可控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竞争、人口、技术
产品整体的概念:整体角度,产品理解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五个层次组成的整体。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进入市场到从市场中淘汰为止的整个过程。

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
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是指产品的使用寿命,而是产品在市场上存在时间,又叫市场寿命。

市场营销的新产品包括: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仿制产品
对于企业,营销活动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的概念:1、应当以协调和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需求为核心;2、强调满足用户需要必须是商品和服务流通的有效计划,管理为前提。

3、有效地计划和管理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和促进销售策略为内容。

市场营销的观念: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

市场营销的历史沿革:1、生产中心时期;2、销售中心时期;3、营销中心时期;4、社会以及环境中心时期。

市场营销观念的类型:1、企业目的导向观念;2、消费者导向观念;3、社会责任导向观念。

市场定位采用的三种策略:1、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2、差异市场营销策略;3、集中市场营销策略
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

它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加在商品上的标志。

分销策略:1、广泛分销;2、选择性分销;3、独家分销
促销组合:1、广告;2、人员推销;3、营业推广;4、公共关系
第九章林业经济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

经济效率:指用货币计算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经济效果:指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

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1、生产要素条件;2、经营方针和政策;3、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4、林业经济管理体制;
5、劳动者的素质。

林业经济效益衡量指标的组成:1、投入方面(土地、劳动、资金);2、产出方面
第十章林业项目管理
项目: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形式,是为创造特有的产品或服务而开展的一次性活动。

凡是人类创造特定的产品或服务都是项目的范畴;项目也可以是一项新产品的开发、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一项科学试验;项目还可以是一项特定的服务、一项特别的活动或一项特殊的工作。

项目的特征:1、一次性;2、独特性;3、整体性;4、项目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5、项目寿命的周期性
林业项目建设三阶段:1、投资前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
2、投资阶段;
3、生产阶段(实施和组织管理阶段)。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