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达标检测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达标检测岳麓版
第一篇:【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的农耕
生活达标检测岳麓版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打制石器
C.青铜剑
B.磨制石器
D.铁斧
3.下图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这件文物证明了()
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C.河姆渡原始居民已饲养家畜
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4.右图所示工具的主要用途是()A.打猎 B.耕地 C.捕鱼 D.采集
5.“曩(音nǎnɡ,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1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8.下列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一个生活在距今5 000多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穿着麻布衣服,吃上了粟米饭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
10.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B.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C.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 D.氏族成员之间贫富不均
二、非选择题
1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
一、图二文物分别与哪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关?(2)解读文物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
请观察文物完成推论: ①图一:文物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文物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请
说出图
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
(4)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5)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12.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下图),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如果主办方还想在每个展区增加一个部分,“寻觅”中国原始人类的足迹,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补充完整吧!
(1)在“东方足迹”展区展示一幅原始人类的分布图,让参观者“寻觅”中国生活在采猎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_____________。
同时展区会展出他们生活的大致场景是:
____________。
(2)在“寻觅之旅”展区会播放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3D模拟视频影像,请你感受自己在这两块土地上的“寻觅”,你能找到的原始农耕的主要代表有:
_________________。
展区展示这些遗址上出土的著名文物有:
____。
(3)在“低碳行动”展区,主持人请你与原始人类一起体验他们的“低碳生活”,这些项目可能会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
故选C。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题干设置的时间背景为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其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故B正确。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这件黑陶上面有猪纹图案,证明当时人们已饲养猪等家畜。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观察图片可知图为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它的主要
用途是耕地。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
由“穿井而饮,耕田而食”,可知处于农耕时代,答案选C。
河姆渡居民处于原始农耕时代,河姆渡人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多了。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 000多年。
这里出土了一些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8.【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
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虽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但仍普遍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子,所以C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不符,故选C。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氏族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拓展延伸】氏族的发展阶段我国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大阶段,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和早期大汶口人为母系氏族,大汶口人中、晚期为父系氏族。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解答第(1)(2)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识读图
一、图二的文物。
图一展现的是水稻粒,图二展现的是粟的朽粒,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图三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四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居住房屋样式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回答第(3)(4)题,第(5)题从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面归纳总结。
答案:(1)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
(2)①水稻粒;解读:说明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
②粟的朽粒;解读:
说明半坡人已种植粟。
(3)图三:干栏式房屋;图四:半地穴式房屋。
(4)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人已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5)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都转向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等。
【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制作陶器。
不同点:生活区域不同;房屋结构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12.【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巧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
第(1)题,弄清采猎时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我国原始社会按生产资料获取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
而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产资料主要获取方式的时期,为原始采猎时期。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即可。
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原始农耕”,明确“主要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引入了时下流行的“低碳”概念,即节能环保,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打制石器、使用火、采摘和狩猎的情景等。
(2)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村落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村落遗址。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磨制石器和丰富的陶器生活用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粒、黑陶、骨耜等。
(3)例如:将石块打制成锋利的石器或磨制成石器,人工取火烧烤食物,自己制作装饰品,自己动手耕作庄稼,动手制作陶器等。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3教育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教学思路复习与提问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约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 4农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指导阅读复习提问:
1导入: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麦)那么远古人类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事物
2讲:古老的神话,神农氏,教人耕种。
从此有了农耕。
(书7页提示)3介绍、分析、提问三阅读课问提示思考比较;
回答老师的提问
讨论:远古时人类采集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 1快速阅读思考
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那些?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约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
3生产工具: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
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课时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农耕生活。
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带
用心
爱心
专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有带动了原始饲养业、制陶和纺织的出现。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种,原始的艺术也开始萌芽了。
个典型代表:a 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大汶口居民(时间、地点、劳动工具、农作物、手工业、饲养业、其他)4讲:私有财产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5强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课时小结:
自由发言,说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2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的异同?3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会有时么劳动分工?4思考:贫富分化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引发这种变化?5动手写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6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 2时间约七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 4农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 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4农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约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
3生产工具: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是我国的农作物粟和水稻,及南北方的差异,运用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的方法,学生好奇,观察细致。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同步教案.
历史七年级上岳麓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同步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饲养家畜、烧制陶器、过着定居生活;半坡人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并有了原始艺术;
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历史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感受他们为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
③让学生查找有关网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习服务,既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教学难点:导致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后多媒体演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的图片。
【新课教学】
展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等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做什么用的?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说明:这些就是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骨耜、石刀及居住的房屋——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还有墓葬用的人面鱼纹陶盆。
读图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中用动画显示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彭头山、城头山等遗址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原始农耕时代,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
同时重点显示河姆渡和牛坡遗址的位置,教师进行说明: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通过讲故事、表演),再现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①河姆渡人住在于栏式房屋里生活的场景(教师简单介绍这种房屋的构造)。
学生读图后讨论:河姆渡人修建的这种房屋叫什么房屋?为什么要这么修建呢?然后教师点评。
②河姆渡人在土地中生产的场景:用骨耜耕地,播种,用石刀收割。
学生讨论: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教师可出示出土的骨耜和水稻粒的图片,说明骨耜的构造和用途,重点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③河姆渡人在有井架的水井里打水的情形。
④河姆渡人在房屋旁边圈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的情形。
3、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再次在中国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就来找一找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出土的历史文物的图片(粟的朽粒、菜籽和石斧、石锄等工具,饲养的家畜骨骼化石)和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让学生对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有个直观印象。
教师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饲养的家畜、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说明。
教师出示半坡出土的陶轮,说明半坡人已能纺织麻布,缝制衣物。
教师出示仰韶文化的原始艺术珍品,如人面鱼纹陶盆、狗首鸟尾陶塑、骨珠、刻有符号的陶片等,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4、关于氏族,出示《半坡遗址示意图》,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制陶窑场三个部分,进而说明什么是氏族及其特点。
注意指导学生对历史文物和遗址图片、示意图进行观察、分析时,应注意:
①注意图片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
②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
③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特征,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说明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学生在讨论归纳时,应注意:
①从出示的动画、历史文物图片、示意图和地图中捕捉有效信息,
从而得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②通过讨论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社会生活的不同,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各小组派出发言人阐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发言,点拨分析,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系统地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纺纱织布等。
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造了华夏文明。
七、练习巩固
1、仔细观察《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坡人是怎
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耕图》中的自然景观,学生就会找出树木、河流、土地等;然后观察图中的半坡人分别在做什么,学生会发现半坡人有的在放火焚烧树林,有的在披荆斩棘、用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再观察出土的农具有些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2、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干栏式房屋和半穴居房屋的形状结构有什么不同,建筑材料会有什么不同,再想想与所处的地域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才会有这种不同。
八、板书设计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时间:距今6000多年地点:长江流域
2、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烧制黑陶、饲养家畜、建房定居等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半坡遗址时间:距今5000多年
地点:黄河流域
2、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种植粟和蔬菜、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饲养家畜、纺织麻布、半地穴式房屋、有了原始艺术等
三、氏族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学习目标]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
3.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
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1)半坡聚落是北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是南部长江流域
(2)因为半坡聚落是北方的,又因为比较干冷,所以建造的才是半地穴式房屋。
因为河姆渡聚落是南方的,又因为比较温暖潮湿,所以建造的才是干栏式房屋。
三、【精讲点拨】
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
的关键。
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
6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7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两个典型代表;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
四、【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 B 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