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时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
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
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下面是我们总结出来的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在大约10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6个月,进行基础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
这样理清重点、难点,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第二阶段3个月左右,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
第三阶段近1个月,进行综
合复习,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等。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
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
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
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遗忘速度最快的是学习后的24 小时之内,一半以上的学习内容会在这一时间段内遗忘。
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
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
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
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
(1)通过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
历史教材中的文
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
所谓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就是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
因此,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
我们通常说的通过理解来记忆,其含义当然比较复杂,包含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实效的一个操作手段。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教材中表述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
可以把这样的词叫做“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
( 2)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
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再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
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 3)其他几种方法。
联
想记忆方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特点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身的特点,把所学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关于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
关于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例如:
(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的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的发
展。
(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与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人点。
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
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的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
中国近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世界近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
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冲刺阶段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具体到历史科的复习就应该:
1、越是临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
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
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
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背诵和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方面的梳理工作,将掌握得不是很准确的内容记准记牢。
2、有针对性、计划性做地练习题,一定要讲究实效。
要在老师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侧重对选择题的训练,因其不用书写,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相对较多的试题;选择题是分数最大的题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他类型的试题,则需要有选择地做一部分。
为了节省时间,简答题只要写上三言两语的要点。
问答题可只写审题角度,历史小论文也要练习,但写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过多精力。
3、完整地做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
“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
此外,考
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适的经验,如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遇到模棱两可难以选择的题怎么办、怎样化解紧张情绪等。
4、时间安排上也应该有个计划。
考虑到历史高考一般都在上午举行,因此做题时最好也在上午训练,并且注意限时,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来。
5、整理笔记,仔细阅读以前做的练习试卷。
这些笔记和卷子记录着你的学习过程,从中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了解如何审题,如何解答。
对笔记中的特别记述要再认知,对做错的习题要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篇:20xx高考英语复习方法总结2700字
学习时间
每年的6月7,8,9号都是全国高考的日子,对于一届学生来说,那就意味着接受检验的时候到了。
对于下一届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三的紧张备考就开始了。
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一届学生参加高考的日子,就是下一届学生进入高三的日子了。
虽然此时高二的学期还没有结束。
但是,我们的学校领导一般会在此时就谋划新高三的班级和相应的教师调整了。
学习内容及安排
从学习内容上看,进入高三学习时,有很多学科已经完成了所有新授课的内容,并即将或已经开始了第一轮的复习,但英语学科还有很长时间的新授课教学任务。
高二结束时我们学完了第八模块,高三还要学第九、十和十一模块的内容。
新授课学完之后,我们要进行第一轮的复习,然后还有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复习。
高三新授课的学习与高一、高二的学习略有不同。
由于高三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第九至十一模块的教学通常比较快,大概每周要学一个单元,或者三周学两个单元。
这就要求我们从高三一开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多预习、多背诵,及时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在目前的课程要求下,新授课会在十一月下旬或十二月上旬结束,然后进入高考前的第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一般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复习,包括词汇、短语、语法等内容。
语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据英语教材,老师会帮助我们把课本上的语言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同时,也会让我们做一定量的习题,来帮助我们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阶段通常持续到三月初,然后进入第二轮的复习。
所谓第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技能训练,即通过一定量的专题和综合练习,使我们的听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英语的知识和技能是相辅相成的。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
应该在大量记忆语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适当注意听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进行大量的听、读、写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关注英语词汇、短语、语法等知识的巩固和查漏补缺。
对高三教师的认识
在一所学校中,毕业班教师的地位很高,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这些教师都是经过教学的多年实践,层层选拔出来的,是实力和资历的代表,所以对于高三教师来说,教学中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尊重教师,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尊重教学,尊重教学规律。
我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信任教师,信任课堂,充分的于老师沟通,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高三学习中的一些提示
努力在平时,心态最关键高三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效应,是一个系统学习的结果。
一方面,它是对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状态的反应,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在高考的压力面前,有很多学生在高三的开始阶段会信心满满,主动学习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却又缺少毅力,长时间的复习和训练使得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
其实,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如果经历平凡的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习惯高三阶段特有的“应试”复习,我们的高考才能有满意的成绩,平凡即伟大,要习惯于每天的苦行僧式的学习,才能体会到成功者的风采。
要
有好的心态。
很多学生由于自己学习效率不高,害怕看到高考倒计时牌,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被时间追着跑,而不是自己合理的应用时间,还有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认识方面的存在不足,觉得难题、瘸腿科目就很难补上了,随着时间离高考越来越近,变得很纠结,纠结这个词以前解释过——用一半的时间怀疑自己,用一半的时间来宽容自己,结果整天把自己弄得不快乐,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当然影响备考效率的心态因素很多,需要及时调整。
用好课堂课堂45分钟是老师传授精华知识的时间,每一个45分钟都是不可重复的,时间错过了就不容易弥补。
高三生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里全身心投入,科学合理用好这45分钟。
学生上课前不提前预习、听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钻“牛角尖”以及课上只顾埋头记笔记,是导致一些学生听课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同学们也应该从以上这三方面着手,纠正自己的听课习惯。
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问题多的原因,往往是没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
学生如果提前预习,知道听课的重点,并将预习时弄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到上课时再重点听老师讲解,这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接受新知识的障碍,听讲时也会感到比较轻松。
在课上,做笔记是必要的,但是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很
多,在黑板上写的也很多,同学们并不需要全部记录下来。
如果看见什么记什么,势必会错过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影响听课效率。
同学们在课堂上要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
书上有的内容就不要重复记录,要着重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和解法以及老师重点强调的知识内容。
还有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自己琢磨,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很可能错过老师后面讲解的更重要的内容。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同学们如遇到没听懂的问题,可先做好标记放一放,等到课后再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样就不会因某一个问题而影响学习其他内容,以确保利用好听课的时间。
另外,对于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同学来讲,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太简单,开小差。
其实这样做,忽略了老师对某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是得不偿失的,这种现象对于高三一轮复习的孩子来讲,尤其值得警醒。
在高三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老师会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解题方法进行复习,如果学生没有能够把握住这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可能就会永久的失去了了解的机会,因为老师针对该知识点的复习也许不会在二轮三轮复习中出现。
总之,高三的孩子一定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课堂上把80%的知识点消化掉。
习惯成自然进入高三,要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习惯的养成:
词汇习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
高考前,我们必须至少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这对很多同学来讲是个极大的挑战。
但是,学外语时词汇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从高三一开始我们就一定要有一个记单词的意识,并养成每天都记单词的习惯。
孤立地背单词效果不好,所以背诵单词时最好能把单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连同例句一起背诵。
我们要学会探索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如果能坚持每天背诵10个单词,那我们的词汇量就会很大。
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只能通过阅读练习才能得到提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外阅读量达到30万词以上。
所以,阅读是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教材上的课文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所以在新授课阶段,我们要坚持预习课文、朗读课文,并适当背诵一些语篇。
另外,我们要坚持课外阅读,包括阅读英语小说、英语美文、英
语的新闻报道等等。
阅读时,要学会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文章的细节,学会理解文章的文脉,学会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坚持阅读是提高阅读技能的唯一途径。
字典习惯:字典是重要的学习英语的工具,在英语词汇
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应该拥有一本合适的字典,最好是牛津或剑桥学习字典(learner dictionary)。
正确使用字典,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词义。
摘录习惯:准备一本纠错本,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目集中记录下来,不时拿出来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
提问习惯:平时学习、练习中,碰到没把握的、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直到弄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