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生用)寻找有书的地方

二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生用)寻找有书的地方

二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生用)寻找有书的地方学习目标:
1、认字6个,写字3个。

2、明白书的有关知识。

[课前尝试]
1、说说你有什么书?在哪儿买的?
2、说说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能见到图书?
3、认读下面的词语:
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文化站报刊亭
4、思考:念书有什么好处?
[讲堂探究]
1、看图认一认书多的地方。

2、认字我最棒。

精是()布局,部首是()我可以组词()()。

刊是()布局,部首是()我可以驵词()()。

馆是()布局,部首是()我可以组词()()。

阅是()布局,部首是()我可以组词()()。

览是()布局,部首是()我可以组词()()。

[课后检测]
1、扩词练习:
馆()()化()()
2、我会写(把下面的词抄写一遍)
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文化站报刊亭
3、辨字组词。

精()刊()馆()报()化()
情()刚()管()服()华()
晴()汗()官()抱()花()
[作业设计]
1、读一读下面与书有关的名言。

②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书是人类进步的门路。

④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朋友发言。

⑤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寻找更多的有关书的名言。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图书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图书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图书馆北师大版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一年级下册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图书馆”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数量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内容6.1 图书馆一、数的认识1. 1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图书馆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大小、顺序和数之间的关系。

2. 数的组成:利用图书馆的书籍,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如57可以拆分为50和7。

二、数的运算1. 加法:通过图书馆借书的情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2. 减法:利用图书馆还书的情景,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解决问题1. 提高问题:根据图书馆的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如“图书馆有30本书,又来了20本书,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图书馆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图书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励教学法: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合作等,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成果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8页)

第一单元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苏坊镇代家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导案第一单元检测题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这时候,窗外(),树枝()了,鸟儿()了,蝴蝶()花朵上,好像()。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张开、合上。

3.同学们向(),向(),向()。

二、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有……有……还有……—————————————————三、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发生1.最近我国新疆地区又()了一个大油田。

2.指南针是我国最早()的。

3.北京的市容()了显著的变化。

居然果然仍然1.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下午()下起雨来。

2023-2024全册(导学案)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2023-2024全册(导学案)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A.Let’s talk and Let’s learn一、写出下列单词或句子的中文意思。

hospital cinema post office bookstore science museumWhere is the cinema?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二、单项填空。

( )1. Hey, John. ____ is the zoo?A. WhereB. HowC. Who( )2. I want to borrow (借) a book. Where is the ____?A.parkB. libraryC. hospital( )3. ____.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A. Excuse meB. GoodbyeC. Sorry( )4. Jack: Is there a computer room in your school?Lucy: ____.A.Yes, there isB. Yes, there areC. Yes, it is( )5. ____ great museum!A. HowB. WhatC. What aB.Let’s talk and Let’s learn一、填上正确的单词,使句子完成。

1. It’s next the cinema.2. Please turn left Renmin park.3. How can we there?4.There is a nature park our city.5. What interesting film!6. How can I the bookstore?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 Is it birthday today.A. JohnB. John’sC. Johns’()2. How can I the hospital?A. getsB. getC. get to()3. Turn left at the cinema, go straight.A.butB. becauseC. then()4. I know Italian restaurant.A. aB. anC. /()5. The science museum is in front of the park Dongfang Street.A. fromB. onC. atB.Read and write一、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

《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s》 导学案

《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s》 导学案

《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s》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用英语准确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学校场所。

2、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归属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描述学校场所的词汇,如 classroom, library, playground 等。

(2)学会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 is because” 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原因。

2、难点(1)如何用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语法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如何使描述更具逻辑性和吸引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回忆和观察,列出自己喜欢的学校场所及原因。

2、小组合作: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和补充。

3、情景模拟:创设学校场景,进行英语对话练习。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展示一些学校场所的图片,如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些场所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s”。

(二)词汇学习1、学习与学校场所相关的词汇,如 classroom(教室)、library(图书馆)、playground(操场)、canteen(食堂)、laboratory(实验室)等。

2、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

(三)句型学习1、学习句型“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 is because” ,并举例说明。

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 is the library because I can read many interesting books thereMy favourite school place is the playground because I can play sports and have fun with my friends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所学句型说出自己喜欢的学校场所及原因。

《幼儿园的任务导学案》

《幼儿园的任务导学案》

《幼儿园的任务》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理解幼儿园的任务,认识幼儿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园生活的积极态度。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展示幼儿园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幼儿园的印象和等候。

二、导学(20分钟)
1.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幼儿园的各个区域和设施,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

2. 介绍幼儿园的任务: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

3. 讨论幼儿园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三、活动(30分钟)
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幼儿园生活场景,演练幼儿园中的各种活动和交流方式。

2. 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如搭积木、玩沙子等。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幼儿园的任务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幼儿园生活,尽力进修和成长。

五、作业安置
1.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讨论幼儿园的任务和重要性,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给学生安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服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六、拓展
1. 可以邀请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到班级做客,分享他们对幼儿园的看法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到当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氛围和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更加了解幼儿园的任务和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幼儿园生活态度,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愿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茁壮成长,收获快乐和成就!。

二数下《小小图书馆》导学案

二数下《小小图书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编写人:夏树红小组:姓名:
课题;小小图书馆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培养估算与验算的能力。

[预习自学]
1、填表。

2、出示“小小图书馆”的情景图,想一想,三种图书一共多少本?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讨论合作]
竖式计算时,哪一位要是不够减是真么办呢?
展示提升]
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展示前面学习的知识,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当堂达标]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900-605 700-597 403+98 473-243 926-675 489+936 168-95 360+487
2、解决问题。

某校高年级有学生309人,中年级有学生290人,低年级有学生318人。

①高年级和低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②中年级比高年级少多少人?
③低年级比高年级多多少人?
[学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 去图书馆|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 去图书馆|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 去图书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的除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除法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除法运算及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如图书馆借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的除法运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除法算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是否去过图书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去图书馆”。

2. 学习新知(1)整数的除法运算通过讲解除法运算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然后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除法算式。

(2)解决实际问题以图书馆借书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图书馆有100本书,每本书可以借给5个学生,问一共可以借给多少个学生?3. 巩固练习通过布置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除法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除法运算解决一些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是否掌握了除法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方法?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运算?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习新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环节。

这部分是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要详细的设计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然后,通过学习新知环节,学生将学习整数的除法运算及应用。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和示范。

在整数的除法运算中,学生需要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即如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

《读书真快乐》 导学案

《读书真快乐》 导学案

《读书真快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

2、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意义。

(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并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难点(1)如何将读书的乐趣转化为长期的阅读习惯。

(2)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理解能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进行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读书心得和体会,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3、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知识和欢乐,那就是书籍。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赞美过读书的美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读书的世界,去感受读书的快乐!(二)读书的重要性1、增长知识书是知识的宝库,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艺术,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奥秘、历史的演变、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视野。

2、培养思维能力读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锻炼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推理故事的发展,这些都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深刻和灵活。

3、丰富情感体验一本好书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

我们可以在书中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美好,也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这些情感体验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增强同理心。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读书是积累词汇、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方法。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美的语句、丰富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读书的方法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对一本好书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思考其中的内涵。

第六单元 13 《上图书馆》导学案一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13 《上图书馆》导学案一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13《上图书馆》(一)(1分钟)1.领会不同时期在图书馆读书的经历与感受。

2.推敲语言表达,品味随笔轻松自由的特点。

(1分钟)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无比地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于我来说,被图书重重包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直到现在,我已经看不了书了,但只要我一挨近图书,我还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受……”的确,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读书人的天堂。

置身于图书馆中,我们可以穿越历史云烟,与古人亲切交谈;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去领略异域风情;可以飞入太空,去进行浪漫旅行……来吧,让我们一起“上图书馆”!(12分钟)一、基础知识1.字音①音讯.(xùn )②苍穹.(qióng )③白炽.灯(chì)④间.隙(jiàn )⑤吟啸.(xiào )2.成语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二、课文结构1.作者叙述了哪几次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中学时期,上文华图书科学校的“公书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上清华图书馆第三阅览室;在英国读书时,上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请明确并简述理由。

明确: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个过程就有时间的先后。

(24分钟)探究一、默读感知,分析文章内容1.文章开头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说的一句话,有何作用?【思路点拨】结合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明确:西蒙娜·德·波伏瓦钟情于法国国立图书馆让作者“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图书馆的“愉快的回忆”。

2.文中写道:“于是我想起了上图书馆之乐。

”请具体说说上图书馆有哪些“乐”。

【思路点拨】联系下文内容,结合关键词句,按照不同时期上不同图书馆的不同乐趣分别概括。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an+en+in+un+ün)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an+en+in+un+ün)人教(部编版)
复习与练习(1课时)
02
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
学会拼音an en in un ün的发 音和拼写。
掌握拼音的书写格式和规范。
了解拼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内容
01
02
03
04
学习an en in un ün的发音要 领和拼写规则。
学习an en in un ün与声母的 拼读方法和技巧。
通过例词和儿歌学习拼音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与完成情况
总结词
完成及时、书写工整、答题准确
详细描述
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并且答题准确率高,表 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总结词
成绩优异、进步明显、能力突
详细描述
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步明显,特别是在拼音、识字、 口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拼音的形状、结构、发 音方法等,发现规律,加深记忆。
互动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动等方式, 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记 忆。
巩固练习
读拼音
让学生反复朗读拼音,加 强记忆,熟悉发音。
听写练习
通过听写练习,让学生加 深记忆,掌握书写方法。
拼读练习
通过拼读练习,让学生熟 悉拼音的组合规律,提高 拼读能力。
练习册
练习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 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备
投影仪
投影仪可以用来展示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课程 内容。
录音机
录音机可以用来播放课文和听力材料,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 力。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2.梳理作者的读书感受与思考,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尝试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课前学习任务】1.总结梳理前四篇课文的论证方式和所涉及的学习观;2.预习《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阅读作者档案,发现文意关联。

老师为你提供了黑塞和王佐良先生的档案。

请阅读档案,尝试寻找作者生平与课文中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观点有关联的地方,每篇1-2处即可。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作者档案(一)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扼杀人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

找到的关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档案(二)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似是故人来——《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知人论世,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求学之道,读书之道。

4、文化理解与传承:感受经典的力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学习求学之道,读书之道。

【教法】讲述法、提问法、研讨法、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问:观赏完这则视频,大家对于体育竞技有什么感受或总结吗?(提示:你如何总结体育精神?)明确:竞技体育这条路,踏上了又怎能回头,哪位运动员不是怀有热爱与期待开始,以遗憾和不甘落幕,即使是拿着最耀眼的成绩离开,赛场在看到队友比赛时,还是会禁不住回忆难过,更何況是多次失利而离开呢?但他们却从末说过后悔,尽管生活一次次将他打倒,但他们仍一次次挣扎站起,说到“我仍然爱着这泥泞破碎的人间”。

问:著名的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是怎么评价体育运动的呢?(提示:第一段)明确: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以看到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

问:他用体育竞技来比喻什么?明确:真正的修养问: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提示:文本第一段哪句话可以解释?)明确: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修养呢?黑塞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阅读,而我们中国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也在身体力行着终生阅读。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他们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阅读指导。

二、明确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知人论世,了解两位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幼儿园走进图书馆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走进图书馆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走进图书馆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走进图书馆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图书馆教学,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幼儿园图书馆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设计幼儿园走进图书馆的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包括幼儿的学科知识目标,也包括幼儿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可以通过图书馆教学,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主题的故事书籍,培养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择适合幼儿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图书,例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绘本、有趣的童话故事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类等的图书,以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

3. 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导入活动、图书馆导览、互动阅读、情景再现等。

在导入活动中可以利用一些故事情节或角色扮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图书馆导览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资源分布;在互动阅读环节中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故事讨论和表演。

4. 教学手段的准备教学手段的准备是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图书馆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些音像资料、实物模型、教学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过程在实施幼儿园走进图书馆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图书馆中,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布局和资源,打造一个宁静、温馨、有趣的学习氛围。

也要保证教学秩序和安全,确保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安全。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学案2: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

学案2: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读书:目的和前提》

高一语文导学案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

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颇有研究。

道家思赫尔曼黑塞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佐良,诗人、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作家,翻译家,散文家。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所做出巨大的贡献。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王佐良是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组建了《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王佐良与他的老师金岳霖、钱钟书等著名学者一起被聘为委员,共同参加了《毛泽东选集》1-4卷的翻译工作。

成语积累望洋兴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

豁然开朗: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合作探究案1.读准字音:闲暇(xiá)丰盈(yíng)卷帙(zhì)逊色(xùn)消磨(mó)公爵(ju é)帐幕(mù)苍穹(qióng)慰藉(jiè)麻痹(bì)臻(zhēn)胥(xū)2.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1.《读书:目的和前提》2.《上图书馆》,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图书馆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图书馆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6.1 图书馆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计算水平。

3、培养计算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理解“满十进一”并会计算进位加法。

一、自学释疑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了解信息图书馆里面有很多的书,图书馆的阿姨每天都在忙碌地整理这些图书,才能更方便同学们借阅。

瞧,这是其中的一个书柜,里面摆了很多的书,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书柜最上面一层的左边有28本书,是这个书柜的四种书中最多的一种。

•我知道了书柜最上面一层的右边有4本书。

•我知道了这个书柜最下面一层的左边有9本书。

•我知道了这个书柜最下面一层的右边有8本书。

……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个书柜里面摆了四种书。

可是,你看,图书室的阿姨发愁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探究点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原来她想算一算上面一层的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谁能帮她算一算?应该是28+4,用加法计算。

不会计算了吧?拿出小棒摆一摆,看能不能算出来。

尝试摆小棒帮助计算。

把你刚才的做法跟大家说说,看谁的想法好。

1:28就摆2捆小棒和8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这样8+4=12,20+12=32。

所以一共有32本书。

2:先摆2捆小棒和8根小棒表示28,再摆4根小棒。

但是后面我是这样想的:8根小棒再加上2根小棒就是10根小棒,能凑成1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这样就有了3捆小棒,即3个十,再加剩下的2根,就是32根,也就是有32本书。

计算的时候可以先把零散的相加,再加整十数;也可以用凑十法,先凑成整十数,再加剩下的一位数。

你能用计数器拨珠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吗?谁来说说?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一,这样28就表示出来了;加4就是在个位上继续拨4个珠子,这时个位上有12个珠子,够十个了,应该在十位上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剩2个珠子,这样才表示32。

《上图书馆》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图书馆》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微专题导学案【导学设想】《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3课,也是本单元的第四个学习微专题。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这是必修教材中三个同类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

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是阅读古今中外的论说名篇,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学习之道”,由于是第一个思辨性的单元,单元的目标定位不能过高。

可确定为: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理解论述类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思路,感受文章的逻辑思辨力量,并能够在表达时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述。

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和王佐良的《上图书馆》是有关读书的两篇随笔,虽然不是论说类文本,但其中的观点、经验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根据学生实际,我从“知识积累”“思维训练”“鉴赏创造”“文化传承”等方面设置了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1.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品味课文语言,研究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理解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鉴赏文章的论证结构,体悟随笔的写法。

3. 建立阅读经典对人获得教养是至关重要的认知,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提升会读书的能力。

【学习任务设计】任务情境: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笔者所在学校就成立了“五柳风”文学社团,社团的中心任务是开展课内外阅读和写作,经常性地开展研习活动。

这次为配合第六单元的学习,高一年级举办了“阅读经典,成就人生”的系列专题活动。

高一(8)班结合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微专题的自读,开展的“探讨读书的意义与方法”是其系列活动之一。

学习任务一:知识积累(学生自主积累构建语言基础知识,此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图书馆》导学案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

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

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2.了解写作背景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

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

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3.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音讯.( ) 苍穹.( )白炽.灯( ) 间.隙( ) 吟啸.(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豁然开朗:牵强附会:(二)初读课文【思考1】划分层次【思考2】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思考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请明确并简述理由。

环节三:文本研究【思考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思考2】“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思考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思考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思考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思考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思考7】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思考8】作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感情基调是愉悦的。

可是,作者却选择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来写,思考其缘由并分析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思考9】鉴赏语言1.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2.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消磨得很愉快。

3.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

它比公书林更神气……4.“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进入到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思考10】分析手法1.试分析本文引用论证的作用。

2.找到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赏析。

【思考11】阅读与思考理想的下午①在这之前,我对和顺一无所知。

更不知这个地处滇西的“极边古镇”其实早已声誉日隆。

它有600年的历史,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有火山温泉、古刹祠堂、月台深巷老宅洗衣亭……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

②因为被视为美的东西短暂脆弱,根本经不起一次次地被探看、被惊扰——比如幽僻不受人访的小村小镇,一旦观光客追逐滥游,难保幽境不被践踏。

所以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京都四季》一文中说及一株三百多年的樱花树,只说在“京都北面山村的古刹里……”,“关于此刹我得保密”。

③每个远游者,都有过极其个人、极其不愿与他人共享的“秘密角落”。

遗憾的是,都只是“有过”。

而所谓“秘密”,也大有可能在你是惊喜,在他人却是平常。

我的所谓“秘密角落”,就是在冬日暖阳的午后,一个人在老街的图书馆里驻足。

④这图书馆,我只简单交代几句,若正面写它,哪由我来代笔!网上早已美誉充斥。

所以这几句,大抵就是它的历史:和顺图书馆,前身为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威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馆内藏书七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等题书的匾额。

⑤其中胡适所题“和顺图书馆”,最是印象深刻。

只觉这五字楷书,清正而雅奇,合该出现在如斯佳美之地。

⑥进这图书馆,须得拾级而上。

十数级台阶后,过大门,至中门,门内庭院花木扶疏。

穿过庭院才是馆舍主楼和藏书楼。

主楼是二层五开间的木结构房,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门窗造型为西式设计。

整个建筑群为中西合璧式,布局典雅,结构新颖。

⑦如此奢侈的“乡村图书馆”,出现在侨乡,不足为奇。

然而还是惊异,在我的有限的行走里,视域所及,这般豪气的建筑不是辟为收取门票的展览馆、纪念馆,就是早已几度装修扩建成了酒家饭店。

而和顺的先贤,却将它用作了图书馆。

从此,那天堂般的图书馆的模样啊,又多了一种!⑧古旧的老房子,没一个人。

阳光打在读报阅览室的一张张木桌子上、长条椅凳上,真是静呵。

以前看小说,总不明白“被梦摄住”是怎么回事。

这一刻,见木桌子上阳光斑驳的影子,突有醒悟。

⑨借阅室的门虚掩着,亦没人。

轻手推开去,屋内昏昏,那一架子一架子的书啊,全动了起来!感觉真有被梦摄住的诡异。

待适应了屋内的昏黑,才看清那些书其实很普通,中外名著、期刊杂志,符合一个乡、县级图书馆基本的配备。

然而仍有不同,我所知道的很多的乡、县,乃至区图书馆,它们的藏书都很新,新得像一躯躯空壳。

有些书,也泛黄有折痕,可那是被寂寥时光催老的。

而这里的书,若不立在书架上互为倚靠的话,恐怕它们都老旧得站不起来了。

你只有亲眼见过那些书,才能体会它们是如何被一双双田地里劳作的手,夜灯下熏染过、汗水里浸泡过。

⑩那些书都有灵魂。

不止作者的灵魂,更有被一双双劳作的手摸索过的灵魂。

这些灵魂,一次次地和书一起生活、一起做梦、一起回到田地里劳作。

于是这些被摸索过的书,被一次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的书,和那些空被寂寞时光催老的书,便有了质的不同。

⑪庭院里阳光充沛,草木繁盛。

白的,粉的,紫的,一派烂漫。

此时,你刚好站在一棵花树下,抬头看粉白如云,恰如舒国治《赖床》中所写,“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

刹那间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在心田中宛转悠然,聚而不散,渐充渐盈……”真是梦魇好时分。

问题: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理想”一词含义的理解。

环节四:技巧点拨—分析写作特点【任务引导】《上图书馆》是王佐良的一篇随笔。

在这篇随笔里,回忆了他年轻时求学阶段上不同图书馆的几次经历,记叙了当时的氛围,道出了独有的乐趣和体验。

全文题旨相对集中,题材也较单一,但整个过程写得跌宕起伏,至于稍加点染的数笔描写,也有尺幅千里之致,值得我们来细细品读。

【写法分析】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环节五:明晰主旨答案一、1.诗人、翻译家、二、(一)1.明确字音音讯.(xùn)苍穹.(qióng)白炽.灯(chì) 间.隙(jiàn)吟啸.(xiào)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二)【思考1】明确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思考2】明确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思考3】明确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个过程就有时间的先后。

三、【思考1】明确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思考2】明确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

收获: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

【思考3】明确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思考4】明确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思考5】明确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思考6】明确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思考7】明确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思考8】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随笔,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在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处境下苦读的心情有些压抑,但这段图书馆学习的经历却意义重大,结局很是圆满。

正是在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

“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报后的喜悦,是拨开阴霾见日月的惊喜,是不再为家国忧虑的释怀,是在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

相比较收获时的快乐,先前受那点苦又有什么呢?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

从写法方面来说,体现了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思考9】1.明确“仅仅”一词表明我的英文程度确实有限,但我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却是浓厚的。

一个中学生想“占有”知识的欲望呼之欲出,显示出作者看到摸到这些图书时的欣喜。

2.明确“果然”,因为好奇心而去寻找,因为找到了倍感欣喜!和名人相遇的喜悦,虽然用了“消磨”一词,但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光!傅首尔“爱就是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做好多好多无聊的事情。

”对于作者来说,“爱就是和所爱的书籍在一起,哪怕暂时读不懂它。

”3.明确把图书馆比作自己的恩师,可见作者对图书馆的深情。

王佐良的恩师有俞平伯、叶公超、钱钟书等等,可见图书馆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神气”一词带有孩子气的口吻,一种自豪之感。

4.明确知识的光,知识阅读让他感动,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未知的、开阔的、理性的新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