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散文阅读之鉴赏(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昆明的雨——群文阅读
散文阅读之鉴赏
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考点解读】
一.抓住线索,把握文章脉络。
形散神聚、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而丰富的写景内容则要靠线索来串联。
找准散文的线索,就要理清它的内容和结构,并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理清文章内部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脉络。
二.了解背景,透视创作缘由。
许多写景散文因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现实社会的折射。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是阅读鉴赏这类散文的关键。
三.整合画面,领略文章意境。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
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整合画面,并体会其诗化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四.借助想象,探究情景意趣。
写景散文常采用寄情于物或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我们不能光靠理性的思索来赏析景物描写,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将作者描绘的景物再现于我们的脑海中,并投入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作品的妙境和真谛。
五.辨识技巧,品味精妙语言。
写景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从写作角度看,常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利用多种观察角度描写事物。
这样写,能够使文章的语言内涵丰富且有张力。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概括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分析表达技巧。
【技法点拨】
1.注意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
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2.注意筛选文中信息,尽量使用原文语句回答。
3.了解写景的内容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寄寓作者感情的句子。
【真题演练】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
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
小学快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去照毕业相。
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当时对我们来讲意味着远方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
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
第一个节目是照相。
照完相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
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
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迄今为止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
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里就攥着五毛钱。
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
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
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
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
”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
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
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
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
”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
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
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
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
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
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
我解释了。
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
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
”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
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0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
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
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
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回答本题首先要在阅读原文的同时,筛选出概括故事时要提取的要点:人物(“我”、营业员)、主要事件(买字典)。
事情的经过应根据“我”买字典时与营业员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分析,结果从自己得到字典来概括即可。
02.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体现文中“我”的情感变化。
盼望→激动(或兴奋、惊喜)→伤心(或绝望)→看到了希望→珍惜
【解答】本题考查情感梳理。
答题时依据提示,首先结合文章内容去筛选表达“我”情感变化的重要句子。
如:“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
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然后进行概括即可。
0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对她产生好感。
①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
..的声音。
“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
②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
..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我”一直渴望买到一本字典,当我走进新华书店时,举觉得地板发出的声音“好听”,这其实是“我”高兴心情的一种反映,从心情的角度分析即可。
②“我”看见渴望已久的字典,心情很激动,“撞”反映了“我”的这种心情,据此分析作答。
0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
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营业员心想:“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
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
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解答】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分析。
要在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中营业员的行为进行合理想象,要表达出营业员的同情、爱怜之情。
0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欢读书,忽视了精神_上的追求。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解答】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谈感悟、启示的能力。
答题时既要紧密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又要联系实际来谈。
围绕读书的重要性、要重视精神生活这一核心,组织语言即可。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上的最后一课
胡一虎
父亲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是家里的二少爷。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讲自己故乡的时候,最常讲起的就是他的母亲。
自小失去母爱的父亲并没有因此失去爱心,每当收租的季节,父亲总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少年,尽其所能地帮助乡亲,“善良的二少爷”是父亲自小落下的好名声。
“没有祖产,无祖可祭”,这是跟随国民党来台湾岛的人的隐痛。
我始终没有问过父亲,他有没有后悔过。
来到台湾后不久,父亲就与他的大伯父走散了。
一个23岁的青年,一下子从一个地主家的二少爷,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不知道父亲有没有流过眼泪,总之在我懂事之时,父亲便已决定将一切深锁于心底。
我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父亲,一个刚正不阿的父亲,一个正直廉洁的父亲。
“心如松柏坚,性若金刚石,遇事讲是非,不为威武屈。
”这是他的自咏。
在我高三那年,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因为那件事,我才走进新闻这一行。
那一年我17岁,父亲已经从军中退役,在高雄市车船管理处做事。
当时高雄的公交车是自动授币的,于是就有部分公交车司机作假,使一部分车票钱流到自己的口袋里。
当时的公交车司机很多都有黑社会背景,所以一直没有人敢出面制止。
父亲当时是主管稽查工作的,发现这一情况后,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反对,坚持将贪污的司机查办到底。
事情刚刚结束,父亲便遭到黑社会的报复,被人砍伤右臂,顿时血流如注,但他还是带伤忍痛继续追歹徒。
在送他去医院救治时,我们5个兄弟姐妹惊慌失措,号响大哭,父亲却淡然一句:“这是为正义而流的血,不必大惊小怪。
”
直至今日,这句话仍然影响着我的人生态度。
随后的那段时间里,家里的恐吓电话响个不停,我至今还记得话筒那边传来的阴森森的声音:“我要杀你全家……”就连父亲经常骑的那辆摩托车,储油箱里也被人灌了硫酸,若发动车子便会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这样,父亲也没有低头。
记得当时我还对父亲说:“别人的爸爸都聪明,只有我的爸爸最笨。
可是在心里,父亲的硬骨头却着实让我佩服。
看着父亲身上的伤疤,我心痛之余,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虽然没法跟那些黑帮硬碰硬,但是我可以做一个新闻记者,去维护社会公正。
父亲听说我的志愿后极力反对,他告诉我:“做新闻实在太累,我不愿你像我一样陷入是非圈里,你应该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我当时笑着告诉父亲:“你放心,我绝不会像你那样,整天被黑帮追杀,我要圆滑一点儿。
”可现在想来,我依然是做了父亲的翻版。
我骨子里流着父亲的血,这也许就是基因的力量吧。
父亲是2005年端午节因心肌梗死猝然离世的。
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于2003年写的遗嘱: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这是出家人对人生的看法,其实我也是恍恍惚地生,恍恍惚惚地死,不过我要生得光明磊落,死得无声无息……
我的骨灰坛,生前已买好,两旁的对联:生前为善不求报;死后但求子孙贤。
望尔等勿事负我的愿望。
人生不过梦一场,夫妻、儿女都是前世因缘,此生缘已了,一眼万缘空。
你们不必为我死去而悲伤,我也不必为你们牵挂,该去的就让他们去吧。
何况我已走完这无怨无悔的一生,应该含笑而去。
亲爱的家人,别了!永别!感谢你们为我生前身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和辛劳!
父亲用他最后的力量给儿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教会我怎样从正面的角度看待生离死别。
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会估算自己与上帝的距离,是非要到40岁不可的。
”今天40岁的我越来越频繁地出入殡仪馆——这个象征生命终点的地方,我却同时在这个地方开始了自己人生下半场的思索与感悟: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死亡,只有这样才会懂得珍惜,才不会感到畏惧。
(选自《读者》2017年第15期)01.父亲给儿子上的最后一堂课是什么?
教会儿子怎样从正面的角度看待生离死别。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要点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后,找到关键句作答。
“父亲用他最后的力量给儿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教会我怎样从正面的角度看待生离死别”可知答案。
02.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件事给了“我”哪些影响?
主管稽查工作的父亲坚持将贪污的司机查办到底,遭到黑社会的报复后,依然坚持正义,
无所畏惧。
给“我”的影响:让“我”选择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使“我”成为一个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人。
【解答】本题考查对中心事件的概括。
由“在我高三那年,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因为那件事,我才走进新闻这一行”可知,概述出父亲坚持正义无所畏惧、将贪污的司机查办到底的事件。
“看着父亲身上的伤疤,我心痛之余,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虽然没法跟那些黑帮硬碰硬,但是我可以做一个新闻记者,去维护社会公正”可知,这件事使“我”选择了做一名新闻记者,去揭露社会黑暗,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03.父亲为维护正义不怕流血牺牲,但听到孩子的志愿后却说“做新闻实在太累,我不愿你像我一样陷入是非圈里,你应该过一种安定的生活”,这样的言行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不矛盾。
父亲自己刚正不阿、坚持正义,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为了维护正义而流血牺牲、身陷是非、面临危险,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
要注意讲的内容是两码事。
父亲不怕流血牺牲是为了维护正义,为了社会公平;而不让自己的孩子身陷是非危险之中,这表现的是伟大的父爱。
一个是对国家社会的大爱,一个是表达的是深沉的亲情。
所以不矛盾。
0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父亲是一个善良、乐善好施、坚强隐忍、积极乐观、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疼爱孩子、从容淡然、热爱家人的人。
【解答】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父亲当时是主管稽查工作的,发现这一情况后,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反对,坚持将贪污的司机查办到底”“我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父亲,一个刚正不阿的父亲,一个正直廉洁的父亲”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由“父亲听说我的志愿后极力反对,他告诉我:‘做新闻实在太累,我不愿你像我一样陷入是非圈里,你应该过一种安定的生活’”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心疼子女;“父亲总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少年,尽其所能地帮助乡亲”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不知道父亲有没有流过眼泪,总之在我懂事之时,父亲便已决定将一切深锁于心底”“‘心如松柏坚,性若金刚石,遇事讲是非,不为威武屈。
’这是他的自咏”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他坚强不屈;由父亲写的遗嘱可以看出他内心从容,不畏生死。
05.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要学会正面看待生离死别,那样就不会对死亡感到害怕、畏惧,就会更加懂得珍惜每一个活着的日子,生命会因此更从容淡然,也会更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解答】本题考查根据重要语句的内涵写启示的能力。
“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死亡,只有这样才会懂得珍惜,才不会感到畏惧″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死,直面生死,不畏死亡,珍惜光阴,多去做有意义的事。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
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
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
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
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
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
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
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
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
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
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
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
总有一天,这个人物的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
半岛上有一个茶馆。
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
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
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
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
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
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
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
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
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
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
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
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
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
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0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翠湖和昆明城密不可分,几乎就挨着城市的中心,像眼睛与身体一样赋予城市以灵气。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一是遛翠湖无须有钱,无须花费;二是翠湖风景好,可以逛很久,逛很多次。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可从修辞角度着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强调翠湖在昆明的重要性,像眼睛一样赋予城市灵气,突出翠湖和昆明城密不可分,几乎就挨着城市的中心;②可从重点词语着手,解释句子的含义,如“不名一钱”、“无穷无尽”。
一是遛翠湖无须有钱,无须花费;二是翠湖风景好,可以逛很久,逛很多次。
0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这段文字极写了翠湖的鱼之多、鱼之美、鱼之自由,对夜晚鱼儿跃出水面的描写,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人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了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和对翠湖的喜爱,为后文抒发对翠湖的怀念做铺垫。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写了翠湖的鱼之多、鱼之大、“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写了翠湖的鱼之自由,“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描写了夜晚鱼儿跃出水面的情景,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人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了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和对翠湖的喜爱,为后文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