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徐晓军
提要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就业实现模型,然后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这一理论工具,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认为以人力资本积累的本科毕业为临界值,在本科以下,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大,社会资本的就业贡献率大于人力资本,而在本科以上则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小而刚好相反,本科水平本身则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重并重的状态;最后文章认为伴随着整个社会学历层次(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过程的是社会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临界值,由中专、大专向本科以及不久的将来的研究生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运作空间就业过程
人力资本在社会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社会资本在社会就业中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社会资本这一理论工具的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整个社会就业过程中的关系如何、孰轻孰重的问题,却一直未有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一、人力资本与就业实现模型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或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以及职业选择等方式获得。

当然,医疗保健、孩子的抚养等也是获得人力资本的手段和途径。

教育和在
职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本·普拉斯(Ben-Porath)在《人力资本生产和收入的生命周期》一文中的阐述,一个人在他年青时,首要的是要专门地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进行正规学校教育)①Ben-Porath,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Life Cycle of Earnings, Jounal of Economy, August 1967。

根据他的失业风险理论,失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必然现象,只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失业事件发生风险。

由一般常识可知,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受过较好教育的人),通常就业于有稳定收入的发展型的企事业单位,并且由于其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本存量,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易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可见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失业的可能性较小。

而人力资本存量小的人,就业状况和适应能力与人力资本存量大的人恰恰相反,因而失业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在同一外部环境和条件下,失业事件发生的风险只与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成负相关关系,令U表示失业事件发生风险,则有下列函数: U= U(K)
该函数应具有如下性质:当K小于某一值K1时, U (K) =1,表示当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达不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实现就业;当K大于K1时,表示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失业事件发生风险减少;当K充分大时或者当K达到或超过某一值K*时, U (K) =0,表示当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足够大时,他将无失业事件发生风险。

U (K)可由下图表示变化路径:
图一:失业事件发生风险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关系①参见王金营:《浅析人力资本、职业选择与失业风险》,《人口学刊》2001年第4期。

根据模型的性质可见,一个人如果要想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首先要进行专门的人力资本积累(正规学校教育)②这里的就业一般指就业于现代化大生产的企业或一定的社会、政府部门,而非简单的手工作坊。

因为在手工作坊里工人只要通过学徒即可获得一定的人力资本。

当其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定要求后(K>K1),才有可能实现就业;如果他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低水平上,即K1<K<K2时,他就业后所面临的失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一般情况下,社会成员在人生的初期,进行专门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使其人力资本存量K>K3,使失业事件的风险降低到1/2以下,而后在就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在职培训或边干边学,以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降低失业风险;当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即K大于或等于K*时,个人将实现零失业事件发生风险的就业。

从上面的模型并结合我们中国当前的就业实际可以发现,在当前中国的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其重要表征就是各种学历证书)作为用人单
位及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选择或选拔指标,实际上起着一种市场准入证的作用,通俗地说就是“入场券”的作用,即各工作岗位都有一定资本存量积累作为限制的指标,求职者只有达到或超过某一岗位的人力资本存量要求才有资格进入该岗位的求职竞争。

这一现象在当前各种招聘广告中比比皆是,如某市公开招考副局级干部的学历要求是研究生以上,这样,研究生以下学历的广大社会成员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竞争。

二、社会资本及其在就业中的作用
根据科尔曼教授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些行动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资本。

权威关系、信任关系、规范信息网络、多功能的组织、有意创建的组织等等,都是社会资本的特定形式。

社会资本基本的特点,就是行动主体对社会资本持有回报预期,即社会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工具性;不仅如此,社会资本还需要持久的动员,若长时间得不到动员,将自行消失。

同时,由于中国人是关系取向的,社会资本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体现在工具性的活动中,而就业作为一种关系到生存的人生大事,社会资本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帮助收集、筛选信息的作用。

在就业过程中,及时有效、真实可靠
的需求信息是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与外界的联系总是有限的,如果通过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可以帮助就业者们建立起一个可信度较高的信息网络。

同时由于亲情、友情关系的存在,对我们的就业者也比较了解,他们是就业者分析、筛选信息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二)协助推荐就业的作用。

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和过程中,供需双方最大的障碍是彼此了解不够,担心把握不准。

通过供需双方都比较信任的熟人引荐,彼此心里都感到踏实,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增加许多。

这是由于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人际间的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造成的。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知道,社会资本是就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但它不是在任何场所、任何环境下都能发挥作用的。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只能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独立存在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运作: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信息量大且复杂,社会成员对于所有信息不可能完全掌握或者不可能很容易完全掌握,也就是说,社会个体掌握的信息越不完全,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也就越大。

以就业活动为例,我们知道,就业及相关的信息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也是制约就业者就业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就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就是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重要场所。

若就业者自己本人能够、特别是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或比较简单的方式,掌握非常完全的就业信息,那么社会资本就失去了在就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这一条件是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之一;社会资本运作的第二个空间就是社会竞争的实际存在,也即是说,社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越大。

仍以就业活动为例,在一个垄断的条件下,或者说一个工作岗
位也就只有一个应聘者,在这种条件下,社会资本也是没有运作的空间的。

我们知道社会资本的功能,要么就是降低就业选择这一过程的交易费用,要么就是在就业活动中给就业者以工具性的回报,这一切都依赖于就业竞争的存在。

因为在不存在竞争或者竞争并不激烈的情况下,社会行动者不会轻易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本,只有在就业竞争者很多,就业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求职者才会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本。

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资源总是稀缺的一样,现代社会多如潮水的信息对于个人来说总是不可能掌握完全的,也就是说,以上两个条件作为一种理想的情况,与我们简单的传统社会相比,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分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想完全掌握所有的有用信息或者在社会的工具性行动中完全没有竞争者都是不可能的。

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社会行动者的工具性行动,既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有用信息,又不可能不存在相关的竞争者,因为这二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的存在,往往为我们的学术界所忽视,但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作为一种理论工具,这一理论空间是确实存在的,分析它却是不可忽视的。

在此我们分析它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社会资本运作空间这一概念系统有重要的理论分析功能。

我们将在下文中,利用其分析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作用的变化。

不难预测,随着我们社会分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复杂程度的提高,社会信息和社会竞争将空前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将越发增大,越发接近无限空间,而同时与零空间的理想状态的距离将更遥远,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
社会资本运作空间,也很可能将为学术界所忘却。

三、当前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就业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二者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就业模型
要分析当前中国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理想类型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利用一维或多维因素构建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十分有用。

特别有价值的是,只要选择的分析因素恰当,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不仅不会形成僵化的分析模式,而且可以建立起灵活的具有未来预期能力的分析模式。

所谓理想类型,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某种抽象的社会形式或社会存在方式。

以理想类型构造的极端模式为两极,在这两极间可以划分出若干等级,实际的社会状态就是位于这两极间的某一个点上,我们所做的就是判断我们自己的现实社会位于这两极中的哪一个点上。

根据理想类型的基本作法,我们选择就业率与资本量(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大小,分别作为纵、横坐标,构建如下的就业模型。

由于具体的函数模型比较复杂,在此只提供相关的曲线模型。

(二)人力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从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力资本积累量的增加,社会成员的就业率在总的趋势上是单调上升的,即就业率是人力资本积累量的增函数。

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人力资本的临界值K0以下,人力资本的边际作用(表现为图中人力资本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斜率)是逐步增大的,或者说在人力资本的临界值K0以下,该曲线方程求导后是一个增函数,而在人力资本临界值K0以上则刚好相反,人力资本的边际作用是逐步减小的。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上,人力资本的积累量可以继续增加,人力资本在就业中的边际作用会一直增长下去,直到趋近于0,即随着人力资本积累量的继续增长,该社会成员群体的就业率会一直增加下去。

但实际的情况是,当某个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积累量达到或超过某一个值时,他的就业率就已经实现了100%,即上图中的K2点,这个点表现在当前的中国实际中就是博士毕业,亦即,只要社会成员达到或超过博士毕业生这一人力资本积累量后,他们的失业率
为0。

(三)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同样从上面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总的趋势上看,随着社会资本积累量的增加,社会资本在就业活动中的作用也一直是增长的,但与人力资本作用不同的是,其对于社会成员就业的边际作用一直在减少,特别是在社会资本积累量的临界值K0以下(这一临界值在目前的中国为本科毕业,下文将详述),社会资本的边际作用变化得更快。

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来看,我们知道,整个社会的学历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型的,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社会成员的数量也是逐渐减少的。

由于人力资本存量非常大的社会成员毕竟只是社会的少部分,因此,人力资本积累量大的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就业竞争中的压力就要小得多。

与此同时,一般而言,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就业期望,在人力资本存量大于本科以上,社会成员的就业期望也比较高。

不仅如此,在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的同时,其知识专业化程度也越高,其就业也是专业化的,因此,可供该就业者就业的社会职位也较少。

比如一个生物学博士后,其可供就业的机构大体上限定在全国比较大的、有名气的生物科研机构,相对来说,其就业的信息要少且简单得多。

而在人力资本存量的临界值以下,则刚刚相反,由于寻找职业者大增加,就业的职位也大大增多,社会竞争也变得空前的激烈起来,就业的信息也变得多且复杂起来。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在就业中的双重作用对应于图二
(见图二)中不同的区域,那就是在临界值K0以下,对应的是B区,而临界值以上则对应的是D区,显然,在B区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要远远大于D区。

这也就说明,在人力资本存量的本科以下,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很大,以致于其对于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大于人力资本。

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本科以下相反,在本科以上,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大大减少,因此,人力资本的就业贡献率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目前,我国的本科及以下的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专业化水平正逐步下降,本科的专业界限正日益模糊,在就业过程中也是宽口径的,这就决定了本科及以下社会资本对社会就业的作用很强;而在本科以上则基本上是一种专业教育,其就业的口径要窄得多,这些就业者只能在相应的专业对口部门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者必须以人力资本为主。

(四)临界值的变化过程
前面已经论述过,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社会就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临界值为本科毕业。

我们知道,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实现本科教育从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本科的专业界限正日益模糊。

处在这样一个转化时期,这就决定了本科是一介于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一种并存状态,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的因素兼而有之。

由于素质教育是一种大众化教育,本科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就会扩大,就业竞争就会变得激烈。

在专业界限模糊的作用下,就业的信息也将变得复杂起来,这也即意味着在我国社会的学历层次提高的同时,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在扩大,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在本科毕业生就业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双重重要的临界值表现在人力资本存量上,就是那个社会正在走向大众化的学历水平(即图三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就业曲线的交点)。

既然伴随着社会学历层次提高的是社会资本运作空间的扩大,那么社会就业中的临界值也将随之得高,因此,我们很容易推测出我国的社会就业临界值必然沿着如下的路径变化:小学→中学(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事实上,我国解放至今的社会就业临界值正是沿着此路径变化的。

以80年代以来为例, 80年代初,中专毕业生就能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随着社会学历层次的提高,中专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不得不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本,而大专毕业生就业还是相当容易的。

到了90年代初,社会上的大专毕业生大量增加,就业实现过程中社会资本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
而中专则几乎完全依靠社会资本;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的就业中,政府部门虽未明确规定不录用中专毕业生,但人才的“高消费”的现象说明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中专毕业生进入政府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也可以实现目标。

90年代中后期,同样的状况出现在了本科毕业生的身上;目前,这一临界值向研究生转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有些在就业方面稍差一点的专业如哲学,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实现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临界值提高得越来越快,以致于当前社会上许多人一直试图在追赶社会的这个大众化的学历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值。

参考文献:
[1]王金营·浅析人力资本、职业选择与失业风险[J]·人口学刊·2001·4
[2]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3]李惠斌·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
[4]李春玲·中国城镇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6
[5]张其仔·社会资本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9
[6] Ben- Porath. The Production of HumanCapital and The Life Cycle of Earnings [J]. Journalof Economy. August 1967.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责任编辑:杨明丽
·72·
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