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高分突破指南语言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高分突破指南语言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012·山东)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__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
C.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溶化”与“融化”都有“(冰、雪等)变成水”的意思,但“溶化”还有“(固体)溶解”的意思,适用范围更广,在①句中二者均可。
“沟通”意为“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勾通”意为“勾结串通”,贬义词。
②句中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当用“沟通”。
“喧哗”与“喧闹”都有“声音大而杂乱”的意思,但“喧闹”还有强调“热闹、吵闹”的意思。
③句写天还没亮的农贸批发市场,且与“起来”搭配,应用“喧闹”。
2.(2012·山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 D
解析本题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A项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
用于“演讲选手”属贬词褒用。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
C项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属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合乎语境,使用正确。
3.(2011·山东)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
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
答案 C
解析“提醒”不仅是“提出”,还有“促使注意”之义,与后文座椅带来的身体毛病相照应。
“引发”意为“引起,触发”,与“疲劳感”不搭配。
“适合”是动词,与中心词“高度”不搭配,“合适”是形容词,与中心词“高度”搭配。
4.(2011·山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答案 C
解析C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A项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此处宜用“浩如烟海”。
B项闲言碎语:贬义词。
不合语境。
此处宜用“只言片语”。
D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
不合语境。
此处宜用“参差不齐”。
5.(2010·山东)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答案 D
解析A项“释怀”:①(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②放心,无牵挂。
句中应用“忘怀”。
B项“古稀”指人七十岁,语境中的老人“最小的也已82岁”,故错,应为“耄耋”。
C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不合语境。
D项“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考试说明》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
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适当的问题。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在高考中通常重点考查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高考的考查通常是偏重于成语。
2.近几年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有何规律?
答案(1)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
(2)易混虚词的命题点往往落在错用介词、副词和误用、漏用关联词等方面。
(3)对熟语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常见题型有以下四种: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命题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
型是熟语与实词、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
②考查方式灵活。
虽然仍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但是主观应用题的形式可能会被更多地采用,也会出现在病句修改中,要求修改语段中出现的错误成语。
③关注生活及社会现实。
在选材等方面更加现代化和生活化,注重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一、词语(实词、虚词)
(一)近义实词的辨析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2011·江西)(1)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投降投诚)
(2)“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我国台湾投资考察团。
(分别分头) 答案(1)投降(2)分别
解析(1)投降:停止对抗,向对方屈服。
投诚:(敌人、叛军等)归附。
依据语境,应为“投降”。
(2)分别:一个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分头:若干人分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依据语境应为“分别”。
2.(2011·天津)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
(钟爱喜爱)
答案喜爱
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
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
知识储备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应用上。
同音词有的是同义词,有的不是同义词,我们把它分为“同音近义词”和“同音异义词”。
同音近义词如:祛除、驱除,侦查、侦察,融解、溶解,启用、起用等。
同音异义词如:包含、包涵,品位、品味,蜕化、退化等。
异音近义词是指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应用范围却不同。
如:捐赠、馈赠,风范、风尚,制约、约束,囊括、涵盖,迟疑、犹豫等。
(二)近义虚词的辨析
1.(2012·重庆)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甚至因为如果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
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选用。
三个句子,第一空横线上的词语应当与后面的“也”配对,选用“即使”,它表示让步,还没有发生。
可排除A、B两项。
“从你身边走过”与“站在你身边”是递进关系,选用“甚至”,可排除B、C两项。
“如果”表示假设,与“哪怕”呼应,“只
有”表示条件,与下文不吻合。
2.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2011·天津)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好像犹如)
(2)(2009·天津)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偶然偶尔)
答案(1)犹如(2)偶尔
解析(1)“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些,更符合此句的语言特点。
(2)“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
3.判断下列加点虚词使用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1·浙江)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的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2)(2010·四川)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
答案(1)(2)
解析(1)纵令:即使。
连词,表假设的让步,与下文“也”匹配。
(2)“其”指代不明。
此处应为“及”。
知识储备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副词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有些介词可附着在动词后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用以构成文句,工整文意,在句子中起到语气或语法作用,而不表达实在的意义。
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
(2011·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_______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
她喜欢这座__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________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沉醉既然顶礼膜拜B.自信沉溺即使诚心诚意
C.坚信沉浸尽管三步一叩D.确信沉迷虽然毕恭毕敬
现场答案 A
请修改为正确答案__C__
矫正指导相信: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
自信:相信自己。
坚信:坚决相信。
确信:确实地相信。
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迷:(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
“既然”一般与“就”搭配,表示因果关系。
“即使”与“也”搭配,表示假设关系。
“尽管”与“也”搭配,表示转折关系,但其转折的意味比“虽然……但是”要轻。
顶礼膜拜:虔诚地跪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多用于贬义。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三步一叩:走三步就叩拜一次,比喻非常虔诚。
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
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词不离义——察语义
要正确理解近义词的意义(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语法功能等),尤其要“求同辨异”。
抓住那个相异语素,就可以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二步:词不离句——析语境
弄清语境,就是对一个句子的语义范围、感情色彩、谦敬色彩、搭配对象、词性、成分等作出全面的动态的分析。
词语题的语境很小,只是一个句子,故很好把握。
第三步:词境合一
把词语的意义与语境的特点两相对照,如高度一致、吻合,则是正确的;反之,则不正确。
示例
(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
①辨析词义:“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贬义词。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中性词。
②弄清语境:所填的空应为一个作谓语的动词,宾语是“历史”,从“妄图”看,是一个贬义语境。
③词境合一:“篡改”色彩与语境的贬义特点一致,故选“篡改”。
(2)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判断正误)
①辨析词义:故,原来的,从前的,旧的;里,家乡。
合起来就是故乡。
②弄清语境:“故里”所处的位置是“对”的宾语,是动词“修复”的对象,被“这位名人”修饰。
从“修复”一词看,它适用的对象是具体事物,不是大而空阔的东西。
③词境合一:“故里”范围太大,很抽象,不能是“修复”的对象,故运用不正确,这里应用较为具体的“故居”。
即时小练
1.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_(陵墓/陵寝/墓茔/墓室)。
这是一座镶嵌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
①辨析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弄清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词境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前三个词都指坟墓,“墓室”应是坟墓的一部分。
前两个词专指帝王皇后的,“墓茔”指一般人的。
“陵墓”专指帝王后妃的坟墓,“陵寝”是指帝王后妃的坟墓及其周围的宫殿建筑。
②这座坟是君主为其爱妃建的,而且是很美丽的建筑。
③根据句中人物,可排除后两个。
句中的“陵”不光是“坟墓”,还有建筑,故选“陵寝”。
2.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遏止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判断正误)
①辨析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弄清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词境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遏止”,用力阻止,指控制住、制止住,一般不带宾语。
②所处位置是动词,宾语是“恶化”,从“逐步”“减少”等词语可推断出“只是控制程度”,非“控制住”。
③“遏止”的目的是“止住”,语境中体现的是“一定程度上控制”,且有宾语,故运用不正确,应用“遏制”。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_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_。
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___。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答案 A
解析“决定”,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示将做出某一行为的心意已定。
确定:明确肯定;坚定。
“虽然”是表示对已存在的情况发表看法,而“即使”是对未出现的情况发表看法,可以说是对假设出现情况的一种看法,由前面的“如果”可以看出在这儿应用“即使”。
提升:提高(职位、等级等);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矿物、材料等)。
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福祸互相关联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福祸可言的一般事物。
二、词语(熟语)
(一)记准成语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2·新课标全国)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这里望文生义,误用为两人合力制服惯偷,可改为“合力”。
2.(2012·广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不能用来指人对大自然的认识。
3.(2012·江西)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这里用于“残酷故事”不合适,属望文生义。
4.(2011·北京)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日,一天天;下,低处。
此处望文生义,可改为“夕阳西下”。
知识储备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的判定
“望文生义”误用有个特点,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
很多成语有转义、比喻义。
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理解该成语的实质意义。
所以,做题时对那些一眼看去放在原文中按字面意思理解很贴切的成语要格外留心。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
词的意思:
①不足为训(准则)②不刊之论(更改)
③久假不归(借) ④危言正色(正直)
⑤七月流火(火星) ⑥屡试不爽(差错)
⑦一文不名(占有) ⑧哀而不伤(伤害)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⑩犯而不校(计较)
⑪一傅众咻(教导) ⑫差强人意(稍微)
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⑭细大不捐(抛弃)
⑮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⑯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2·四川)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不能形容“歌声”,可改为“此起彼伏”。
2.(2012·大纲全国)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呼之欲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
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使用对象错误。
3.(2012·浙江)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惊世骇俗: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改为“骇人听闻”。
4.(2011·浙江)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知识储备易用错对象的成语的判定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
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如果能记准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错误。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理解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①巧夺天工(人工作品)②炙手可热(人)
③振聋发聩(言论) 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⑥汗牛充栋(书籍)
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⑨络绎不绝(人和车马) ⑩济济一堂(人才)
⑪相敬如宾(夫妻) 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⑬崭露头角(青少年) ⑭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
⑮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⑯耳提面命(长辈)
⑰雨后春笋(新生事物) ⑱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⑲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⑳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21悬壶济世(行医) ○22石破天惊(文章、议论)
○23荡气回肠(乐曲、文章) ○24休戚相关(人和人)
(三)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2·四川)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期而至:比喻按照计划或规律,按时到来,一般用于人们所期望的对象。
此处“安全事故”不是人们期望的,属于褒贬失当。
2.(2011·新课标全国)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含有褒义,不能用于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3.(2011·大纲全国)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知识储备易褒贬误用的成语的判定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
请记准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始作俑者(贬)②胸无城府(褒)
③无所不为(贬) ④弹冠相庆(贬)
⑤倾巢而出(贬) ⑥官样文章(贬)
⑦不可思议(中) ⑧一发而不可收(褒)
⑨一发而不可收拾(贬) ⑩锒铛入狱(中)
⑪半斤八两(贬) ⑫蔚然成风(褒)
⑬叹为观止(褒) ⑭每况愈下(贬)
⑮凤毛麟角(褒) ⑯无微不至(褒)
⑰一唱一和(贬) ⑱处心积虑(贬)
⑲上行下效(贬) ⑳振振有词(贬)
○21推波助澜(贬) ○22面目全非(贬)
○23刮目相看(褒) ○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
○25众望所归(褒) ○26冠冕堂皇(贬)
○27侃侃而谈(褒)
(四)记准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2·江西)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汶川领导虽然熟悉地震灾情,但“地震灾情”不是珍宝,故不合语境。
2.(2012·浙江)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从根本上釜底抽薪”则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
3.(2011·北京)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与“与对手的激战”相矛盾。
4.(2011·湖南)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这里用来形容野兔,与语境不符。
知识储备易不合语境的成语的判定
成语的使用都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和句子相适合。
辨析成语和运用成语,一定要通读句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语境。
易重复矛盾的成语的判定
有时,由于不明白成语真正的含义,其已含的意思在句中又进行了部分阐述,从而造成了重复错误。
还有一些熟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造成熟语的意义与其他部分的语意自相矛盾。
(1)下列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望其项背—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