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3.3“超声与次声”质量检测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超声与次声”质量检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超声波探伤仪发出的声波无法被人耳听见,其原因是超声波的()
A. 速度太快
B. 频率太高
C. 响度太
小 D. 振幅太小
2.中国的两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同学们传授科普知识。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宇航员的声带振动产生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只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是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它能控制噪声的产生
B. 图b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它能阻断噪声的传播
C. 图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 图d是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紫外线是紫色的,医院里常用红外线消毒
B. 医生用次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C.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D. 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6.有两只昆虫甲和乙,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A. 甲
B. 乙
C. 都感觉
到 D. 都感觉不到
7.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声音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会变大
B.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D. 外科医生常利用次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8.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如图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 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 声纳确定位置,说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
大
D. 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
9.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电视摇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10.下列说法属于由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 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
B. 炮声震聋了耳朵
C. 给患者做“B
超” D. 三种说法都不是
11.如图所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 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500 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A. 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 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 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 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12.近年来,世界某些国家地震、大海啸、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在灾害发生后救护伤员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听诊器诊断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调和音色的作用
B. 用B超检查伤员内脏是否损伤,是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
C. 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D. 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
13.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A.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
B.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超声,人听不见
C. 大象没有发出声波,是根据感觉、眼神进行信息交流的
D. 听觉好一些的人可以听到大象的语言
14.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
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15.下列例子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 利用噪声作为武器对敌人造成杀伤
B. 利用声音清洗钟表等器械
C. 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
D.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来确定螺栓是否松动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都涉及到物理方面的知识,请将对应图的符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燃放鞭炮(b)冰袋降温(c) 仙人球(d)声波击石
①可能属于噪声来源的是________ ;②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________ ;
③缩小表面积,减少液体蒸发的是________ ;④利用晶体的熔化吸热来降低温
度的是________ 。
17.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
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________(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这种波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18.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18000次,频率是________ Hz,人类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9.我们接打手机时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动物能用声音进行交流,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
20.声音既可以传递________,又可以传递________。
如图所示,何强在鼓的一
侧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另一侧用力敲鼓,在听到很响的鼓声同时还将会看到
________,这表明了________。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
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
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
过 ____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
22.2019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 ________声波,这种声波在常溫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可听声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2019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公祭日,10:01全球最大的防空警报器“捍卫者”拉响警报,警示国人勿忘国耻.人们听到的警报声主要是通过 ________
传入耳朵的,“捍卫者”警报器运行时,人站在30米内,大腿皮肤会明显感受到针扎般的疼痛,这是因为声波具有 ________。
24.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
25.“声呐”是利用________ 进行工作的;地震、台风和核实验都能产生
________ .(以上两空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三、综合题
26.(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2)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他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有一种重要的仪器﹣﹣声呐,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
________(“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27.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多少米?(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1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多少米?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28.2019年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巨大火球扑向天空并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波,35岁的赵丽蓉和她的家人正在位于万科海港城的家中熟睡,被惊醒的她们立即目睹了第二次爆炸,一个目测有百米高的火球像放礼花一样敞开,3秒之后听到爆炸声并感受到最强冲击波,家里的窗户和门都炸飞了,整个楼有震感,天花板被震落,请问在这次事故中.
(1)为什么先看到火球,后听到声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
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为什么爆炸能使建筑物受损严重?
(3)爆炸中心离赵丽荣家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