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白杨》课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1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19课《白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第二单元第7课的《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

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四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1、学习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全班汇报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

三、浏览全课文,质疑。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抓重点词语,感受戈壁生活
教师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

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三)重点深究,体会西部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1、默读4-16自然段,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

第二个层次: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

引出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第三层次:抒发情感,寄情于笔
写一写“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五)质疑延伸,领会表达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文章中,爸爸的神态有多次变化,每一次的神态变化中,你能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
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白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二)、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用三种不同的字体板书课题,让学生选择用哪一种字体合适,并说出为什么?
2、挑学生来读课题,要读出感情,读出白杨的高大挺秀。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并为深入理解白杨的特点做下铺垫。

]
二、学习12-16自然段。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我们还记得上节课哥哥问的最后的一个问题吗?大家齐读一下。

(学生读文中哥哥最后的问话。

)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当哥哥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后爸爸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大家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再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棵什么样的白杨呢?
3、挑学生起来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指导朗读,完成填空说话练习,并在这个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二)、过渡: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是引读)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三)、学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板书: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们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板书: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
不知道怎么样?
3、师:同学们,那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挑学生回答。

)
[通过教师的引读和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
(四)、再学第12自然段,明白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细细地读一读第十二自然段,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这里白杨哪是树啊!它其实就是---。

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2、学生读书思考,最后教师总结,板书: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同学们,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边疆建设者在那个地方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用“哪儿哪儿”和“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夸夸这些边疆建设者。

4、总结: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是借白杨在表达作者的一种志向、是在写一种人。

那么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也写到了白杨,那么,那里的白杨又是指什么呢?请大家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找一找写有白杨的句子,说一说这些白杨指的是谁?
[通过教师的诱导,让学生明白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五)、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思,小组交流。

2、教师组织交流,总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
和热,更使人敬佩。

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这样的结语一方面总结了课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起到很好的鼓动作用。

]
↓下页更多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