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你认为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2.分组进一步了解水的特点。
(1)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认识水?(制定探究方案。明确不同感官的作用:眼看、舌尝、鼻闻、手摸、耳听……
(2)提醒学生观察的顺序:一看、二闻、三尝、四摸……
(3)学生分组观察水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观察的结果,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3.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观察水。
(1)比较水、果汁、牛奶,进行颜色的比较。
(2)闻和尝水、果汁、白酒,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3)比较水、玻璃、纸,进行透明度的比较。
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水的颜色、气味、味道、透明度的特
点。
(4)比较水的不同容器中的形状。
(5)比较水、牛奶、酱油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状态作比较。
15 有趣的浮沉现象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知道水有浮力,能举例说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知道水有浮力。
二、探究活动
1、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1)提出问题,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猜测。(水面是平的)
(3)学生观察。(分别在试管、大口杯中倒入清水,试管不满,大口杯很满)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水面不是平的,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水面为什么不是平的?
(4)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做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硬币装水
(1)帮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
(2)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4 认识水
像水、牛奶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像木块、石块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三、自由活动:设计一种物体,让它听从我们的智慧,在水中让它上浮他就浮上来,让它下沉他就沉下去。
(1)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完善制作方案。
(3)小组合作完成。
(4)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秘密。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6改变浮和沉
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四、拓展活动:其它液体也有表面力吗?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水有表面力,其它液体有没有表面力?请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五、课堂小结:学生
计
17、水面的秘密
硬币里能装水
满满的一杯水,还能继续加水
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向杯子里放曲别针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力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5、学生想不到的办法有: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液体比重。需教师加以提示。
(1)轮船、军舰等是用什么制成的?(钢铁),钢铁是下沉的,轮船、军舰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2)学生讨论,并进行试验。
(3)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6、探究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1)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这里有一个鸡蛋,现在我把鸡蛋放入水中。猜测一下鸡蛋是沉还是浮?
重点难点
1、量筒的使用;
2、实验方案设计;
3、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课前准备
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共他容器等
教
学
过
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出示谜面:“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2、学生猜谜语。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调动已有经验,交流对水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8、水往高处走
水能沿着有细微孔隙的材料向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教
学
反
思
(2)学生猜测(下是沉)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3)是吗?咱试一试,同学们猜的真正确,果然是下沉的,这里老师不用其它任何漂浮的东西就能让它浮上来,你们信吗。
(4)教师不断向里面放入食盐,鸡蛋逐渐浮了上来,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
(5)总结: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用哪些办法可以让漂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提出活动要求:想办法让水往上爬
(2)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让水往上爬的方法,论证其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3)按照方案,选择需要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决定实验的成败,教师要组织学生科学地挑选实验材料,并尝试说出选择这些材料的道理。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4)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展开探究活动,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①提出问题:用硬币能装水吗?
②学生猜测。
③实验验证。
实验二:向满满的一杯水中继续加水,看还能加几滴。
①这里有满满的一杯水,你们说还能继续向杯子里加水吗?
②学生猜测。
③实验验证。
实验三:向满满的一杯水中放曲别针,看能放几个。
①这里有满满的一杯水,你们说还能向杯子里放曲别针吗?能放几个
②学生猜测。
个人意见
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
2、探究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把气球放入水中,用手向下按气球,有什么感觉。(分组实验)
(2)学生汇报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3)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3、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7、水面的秘密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
学
过
程
③实验验证。
(5)小结:出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力。
三、自由活动: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1、出师一枚硬币问:把它放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下沉)。不依靠任何漂浮物,你能让他漂浮在水面上吗?
2、学生猜测,并进行试验。
3、学生可能实验室不败,老师进行演示后,学生重新试验。
4、对照课本插图,认识自然界中水的表面力。
2、能不能让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二、探究活动
1、根据以上问题,各组想出自己的办法,提醒学生作好记录。
2、小组汇报,集体补充,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学生分组验证这些办法。(学生可能想到的办法:在塑料小瓶中装入沙子,把钩码放在泡沫塑料上等)
4、小结: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2)模仿毛细现象的实验。
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项目,然后准备相应的材料展开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选择的实验:布条搭在水杯上吸水、粉笔吸墨汁、粉笔吸水、海绵吸水、抹布吸水、卫生纸吸水等。
(3)师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水、墨水、油能被这些材料“吸”
起来?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2.设计实验,获得结论
难点: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木块、石头、、曲别针、钩码、泡沫块)测力计、记录纸、笔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仔细听,故事是这样的: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3.了解水的表面力现象。
重点难点
规操作,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力,能够根据所学的水的变化,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认识到物质是可以变化的。
课前准备
注射器、滴管、硬币、曲别针、皮筋、铁叉、水杯、清水等。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有许多小动物在水面上自由玩耍吗?它为什么可以在水面上玩耍?(学生猜测)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6)小结:常温常压下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三)自由活动
1、提出问题:“自然界中哪里有水”?
2、分组讨论
3、抽一组汇报,集体补充。
4、观察课本插图,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情况。
5、小结:水资源匮乏,注意节约用水。
(四)拓展活动
1、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
2、研究一个苹果中含有多少水分。还可以调查了解生产和学生在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课后研究。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课前准备
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钩码、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漂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学生判断后放入水中检验一下)
2、能运用学到的毛细现象的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课前准备
实心玻璃棒、塑料棒、玻璃片、木条、布条、吸管、报纸、吸水纸、水槽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个流。你见过水往高处走吗?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让水往高处走。”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展示图片,模仿实验。
(1)展示有关毛细现象的图片,引发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猜测。
(3)如何证明谁的猜测正确呢?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
(5)小组汇报,集体质疑评价。
(6)小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自由活动: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应用。
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四、拓展活动:利用水的浮力可以选出优良的种子。想办法去了解。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8、水往高处走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毛细现象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5 有趣的浮沉现象
水对上浮的物体有浮力
水对下沉的物体也有浮力。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6、改变浮和沉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5)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毛细现象。
三、自由活动:设计自动为花浇水的装置。
1、提出问题,分组设计。
2、小组汇报,集体完善。
3、独立操作。
四、拓展活动:研究材料的孔隙大小与水爬升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1、提出问题,学生猜测。
2、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同学课后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2、学生猜测谜底。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浮沉现象
(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材料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在水中哪些物体是漂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并且要做好记录。
(2)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
(3)同学们都做了大胆的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4 认识水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的基本性质与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分组进一步了解水的特点。
(1)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认识水?(制定探究方案。明确不同感官的作用:眼看、舌尝、鼻闻、手摸、耳听……
(2)提醒学生观察的顺序:一看、二闻、三尝、四摸……
(3)学生分组观察水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观察的结果,初步了解水的特点。
3.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观察水。
(1)比较水、果汁、牛奶,进行颜色的比较。
(2)闻和尝水、果汁、白酒,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3)比较水、玻璃、纸,进行透明度的比较。
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水的颜色、气味、味道、透明度的特
点。
(4)比较水的不同容器中的形状。
(5)比较水、牛奶、酱油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状态作比较。
15 有趣的浮沉现象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培养合作、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能体会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知道水有浮力,能举例说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知道水有浮力。
二、探究活动
1、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1)提出问题,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猜测。(水面是平的)
(3)学生观察。(分别在试管、大口杯中倒入清水,试管不满,大口杯很满)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水面不是平的,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水面为什么不是平的?
(4)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做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硬币装水
(1)帮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
(2)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4 认识水
像水、牛奶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像木块、石块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三、自由活动:设计一种物体,让它听从我们的智慧,在水中让它上浮他就浮上来,让它下沉他就沉下去。
(1)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完善制作方案。
(3)小组合作完成。
(4)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秘密。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6改变浮和沉
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四、拓展活动:其它液体也有表面力吗?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水有表面力,其它液体有没有表面力?请同学课后继续研究。
五、课堂小结:学生
计
17、水面的秘密
硬币里能装水
满满的一杯水,还能继续加水
满满的一杯水,还能向杯子里放曲别针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力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5、学生想不到的办法有: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液体比重。需教师加以提示。
(1)轮船、军舰等是用什么制成的?(钢铁),钢铁是下沉的,轮船、军舰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2)学生讨论,并进行试验。
(3)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6、探究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1)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这里有一个鸡蛋,现在我把鸡蛋放入水中。猜测一下鸡蛋是沉还是浮?
重点难点
1、量筒的使用;
2、实验方案设计;
3、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课前准备
水、烧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状共他容器等
教
学
过
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出示谜面:“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2、学生猜谜语。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调动已有经验,交流对水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8、水往高处走
水能沿着有细微孔隙的材料向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教
学
反
思
(2)学生猜测(下是沉)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3)是吗?咱试一试,同学们猜的真正确,果然是下沉的,这里老师不用其它任何漂浮的东西就能让它浮上来,你们信吗。
(4)教师不断向里面放入食盐,鸡蛋逐渐浮了上来,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
(5)总结: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7、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用哪些办法可以让漂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提出活动要求:想办法让水往上爬
(2)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让水往上爬的方法,论证其可行性,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3)按照方案,选择需要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决定实验的成败,教师要组织学生科学地挑选实验材料,并尝试说出选择这些材料的道理。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4)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展开探究活动,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①提出问题:用硬币能装水吗?
②学生猜测。
③实验验证。
实验二:向满满的一杯水中继续加水,看还能加几滴。
①这里有满满的一杯水,你们说还能继续向杯子里加水吗?
②学生猜测。
③实验验证。
实验三:向满满的一杯水中放曲别针,看能放几个。
①这里有满满的一杯水,你们说还能向杯子里放曲别针吗?能放几个
②学生猜测。
个人意见
学生分组做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师巡回指导。
(4)教师总结
2、探究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把气球放入水中,用手向下按气球,有什么感觉。(分组实验)
(2)学生汇报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3)小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3、探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7、水面的秘密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
学
过
程
③实验验证。
(5)小结:出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力。
三、自由活动: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1、出师一枚硬币问:把它放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下沉)。不依靠任何漂浮物,你能让他漂浮在水面上吗?
2、学生猜测,并进行试验。
3、学生可能实验室不败,老师进行演示后,学生重新试验。
4、对照课本插图,认识自然界中水的表面力。
2、能不能让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二、探究活动
1、根据以上问题,各组想出自己的办法,提醒学生作好记录。
2、小组汇报,集体补充,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学生分组验证这些办法。(学生可能想到的办法:在塑料小瓶中装入沙子,把钩码放在泡沫塑料上等)
4、小结: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2)模仿毛细现象的实验。
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项目,然后准备相应的材料展开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选择的实验:布条搭在水杯上吸水、粉笔吸墨汁、粉笔吸水、海绵吸水、抹布吸水、卫生纸吸水等。
(3)师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水、墨水、油能被这些材料“吸”
起来?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2.设计实验,获得结论
难点: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木块、石头、、曲别针、钩码、泡沫块)测力计、记录纸、笔
教
学
过
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仔细听,故事是这样的: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3.了解水的表面力现象。
重点难点
规操作,认真观察水的表面力,能够根据所学的水的变化,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认识到物质是可以变化的。
课前准备
注射器、滴管、硬币、曲别针、皮筋、铁叉、水杯、清水等。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有许多小动物在水面上自由玩耍吗?它为什么可以在水面上玩耍?(学生猜测)
个人意见
教
学
过
程
(6)小结:常温常压下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三)自由活动
1、提出问题:“自然界中哪里有水”?
2、分组讨论
3、抽一组汇报,集体补充。
4、观察课本插图,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情况。
5、小结:水资源匮乏,注意节约用水。
(四)拓展活动
1、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
2、研究一个苹果中含有多少水分。还可以调查了解生产和学生在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课后研究。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难点:改变形状能改变浮和沉。
课前准备
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钩码、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漂浮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学生判断后放入水中检验一下)
2、能运用学到的毛细现象的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课前准备
实心玻璃棒、塑料棒、玻璃片、木条、布条、吸管、报纸、吸水纸、水槽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个流。你见过水往高处走吗?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让水往高处走。”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展示图片,模仿实验。
(1)展示有关毛细现象的图片,引发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猜测。
(3)如何证明谁的猜测正确呢?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
(5)小组汇报,集体质疑评价。
(6)小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自由活动: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应用。
1、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四、拓展活动:利用水的浮力可以选出优良的种子。想办法去了解。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8、水往高处走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毛细现象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个人意见
板
书
设
计
15 有趣的浮沉现象
水对上浮的物体有浮力
水对下沉的物体也有浮力。
教
学
反
思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6、改变浮和沉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5)师生总结,得出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毛细现象。
三、自由活动:设计自动为花浇水的装置。
1、提出问题,分组设计。
2、小组汇报,集体完善。
3、独立操作。
四、拓展活动:研究材料的孔隙大小与水爬升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1、提出问题,学生猜测。
2、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同学课后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2、学生猜测谜底。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浮沉现象
(1)提出问题:如果把材料盒里的材料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在水中哪些物体是漂浮的,哪些物体是下沉的,并且要做好记录。
(2)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学生汇报)
(3)同学们都做了大胆的猜测,但是,怎样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木镇小学科社备课用纸
年 月 日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14 认识水
上课教师
第四单元(组)
课 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的基本性质与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