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志远
(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催眠在高校的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可以通过让大学
生充分科学的了解催眠的实质,包括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活
动让大学生消除对催眠的恐惧。

同时,在团体辅导中,注意
催眠的环境、安全氛围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分享,着力解决
高校学生中常见的自卑、考试焦虑、网络依赖等问题。

关键词:催眠;大学生;团体辅导;个案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6-0191-02
收稿日期:2012-04-18
作者简介:谭志远(1983-),男,黑龙江友谊人,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随着人们对心灵的关注和心理学的发展,催眠也
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心理学临床上开始运用催眠
技术处理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催眠也逐渐以其本身的面
目示人,通过催眠的技巧解决心理问题是目前国际上比较
热门的话题。

随着近几年高校学生扩招,高校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也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如何通过催眠技术帮助
高校心理工作者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本文要
探讨的问题。

一、催眠概述
催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在左右,那个时
候,古罗马的僧侣等就会使用自我催眠的方式给一些受到
疾病困扰的人治疗。

世界上很多的宗教都用过类似催眠的
方式方法来进行仪式的过程,可以说催眠的起源要比心理
学的历史还要早。

公认最早的是奥地利的医生Mesm er的
“通磁术”。

后来,在1843年,英国医生布莱德在其著作中首
次使用了“催眠”一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

19世纪后,催
眠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从催眠
诞生开始,不少学者和科学家就对催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最本质的问题“催眠是什
么”的回答,不同的学派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答案。

各个学派
对催眠本质不同的理解导致了各学派不同的理论,大致可
以分为社会环境作用理论、认知神经理论和潜意识理论。

从某个层面上讲,催眠就是利用被催眠者自己的暗示
力量将自己带入一个“第三意识”的状态中,所谓“第三意
识”状态是指区别于觉醒和睡眠时的状态。

而当个体处在
这个状态时,潜意识层面会相对于其他两个层面更加的开
放,此时,专业的催眠治疗工作者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进
行暗示性的治疗。

目前,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都开设了关于催眠治疗的专业,进而研究催眠领域的一些
奥秘,培训催眠的专业人才,许多官方、民间的组织也纷纷
成立,催眠的书籍也都纷纷出版发行。

催眠已经成为和心
理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并驾齐驱的一门学科。

但是,目前
在我国的催眠治疗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
催眠书籍和著作都是翻译国外的专著,专业的催眠治疗师
和工作者少之又少,甚至在官方的认定上催眠治疗师还不
是一种职业,由此可见,催眠在我国将会有很大的前景和
较大的发展,但是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催眠在大学
生的心理辅导中也是大有可为之处的。

二、催眠在大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说起催眠很多人容易和巫术、占卜、算卦等封建迷信活
动联系到一起,有的甚至还会想起江湖骗术,因为催眠诞
生时具有迷信的成分在里面,当初很多教会或者封建迷信
活动正是催眠术发展的开端,一些骗子在行骗时也使用催
眠术,甚至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讲述催眠时脱离实际,
过于虚构和虚幻,给催眠带来很大神秘色彩的同时,也带
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致使很多人包括大学生对催眠的认
识停留在不科学的层面上。

并且,随着催眠的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舞台催眠表演秀出现在人民的视野中,每每这
些舞台的催眠因为表演的因素而弄的神乎其神,故弄玄
虚,神秘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魔术的表演,这种神秘的现象
极大的吸引着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好奇心理,同时,也难免
对催眠产生怀疑。

所以,如果要使用催眠技术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就必
须让大学生充分科学的认识催眠这一现象,消除以往对催
眠的不科学、不合理、片面的认识。

高校心理工作者可以通
过讲座、兴趣小组、心理沙龙、学生协会、社团等形式来推广
催眠心理技术。

通过这些途径逐渐消除学生对催眠的不正
确认识、恐惧感等,等到能正确认识催眠的时候,催眠的巨
大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知群体,对新事
物、新观点接受的很快,并且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
修养,想象力丰富,接受力强,这类人群接受催眠的感受性
比较高,也比较容易达到较深的催眠效果。

三、催眠在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心理训练,是在团体的情境中
提供心理援助达到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大学生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大学
生活环境,很多心理问题也是相同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可以达到较好的心理辅导效果,并且效率高。

有研究表明,
在团体的催眠活动中,即使参与者被催眠的程度较浅,对
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接纳程度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同时,因为人在暗示的从众性的特点下,表现出团体的催
眠效果和个体的效果极其接近。

但是,团体催眠不同于一
般的个体催眠或者团体心理辅导,在做团体催眠时,需注
意以下几点。

一是实施催眠需要被催眠者全身心的放松,也就是要
求具有舒适的可以让人全身心放松的环境,并且环境要求不
被打扰,以及柔和的利于环境的灯光,甚至是适合的温度,对
于初次感受到催眠的学生更是如此,普通的教室根本不可能
满足催眠的基本需要,而这些都会影响催眠的效果。

二是催眠的过程会比较深入的接触到被催眠者的内
心,甚至有可能触及到内心的问题,因此,团体催眠时的安
. All Rights Reserved.
N
AND 全氛围十分重要,如果环境不能让参与者感到安全、温暖,就会产生一些外在的因素来干扰到团体的发展,会影响到参与者内在的真实想法的表达,甚至会引发大量“α”元素的出现,进而影响团体进程的发展。

因此,团体催眠时人数不应太多,应限定在二十人之内,并且在催眠辅导之前,应让团体成员进行充分而恰当的了解,适当的破冰和分享,有利于团体动力的发展。

三是团体催眠辅导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受暗示性和对催眠的感受性都不同,所以在催眠辅导之前,进行相应的催眠感受性测试就尤为重要。

通过测试,将团体成员分为感受性不同的两组,即高感受性组和低感受性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导。

也可以利用催眠感受性量表来测试。

另外,笔者认为催眠的导入应该是利用大多数人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如放松法、音乐导入或者情景导入的方法。

四是团体辅导的真正治愈的力量来自于分享和分享之后的反思,发自内心的分享不但可以起到疏导分享着本人的作用,同时对于聆听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催眠辅导的过程中,团体带领者要注意分享这个过程的意义,充分调动每个人进行适当的分享,这对整个催眠辅导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四、催眠在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应用(一)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
自卑心理是很多心理问题引发的原因之一,同时自卑本身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心理问题。

很多大学生是从农村来到城市进行求学,很多在高中时代班级的风云人物变成了普通人,显得不那么出类拔萃,原来那些使自己骄傲和自信的亮点都消失不见,使很多大学生产生自卑感。

能引发自卑感的因素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教育背景的影响等等,但是自卑感归根到底终究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一种产物,即自卑的人常常会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不如人”一类的负性言语,那么,可以运用催眠的技巧反其道而行之,在催眠的状态下,被催眠的人发出能够消除消极情绪的自我暗示,建立起积极的、自信的自我暗示,已达到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的目的。

很多自卑感是情境性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下才会引发,一般的场合则没有此类现象。

如口吃,很多口吃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口吃,比如当众发言,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把被催眠者引导到中度的催眠状态,然后通过暗示将其带到具有令其恐惧的场景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不断强化其适应那些能引起其自卑的情景,以减少不安,消除恐惧和自卑,通过催眠状态下的联系,来访者可以成功内化在其恐惧的场景下自己不断战胜恐惧的积极画面,这些“成功”可以不断的产生自信,进而将自卑慢慢消除。

相对于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自卑感,可以利用催眠技术中的年龄回溯技巧,将来访者的催眠状态带回到引发其问题的那个年龄阶段,然后利用宣泄的方式将来访者的情绪进行引导,通过不断宣泄其压抑的“伤痛”可以慢慢的消逝掉其内在的伤痛记忆。

无论何种的问题引发的自卑,一般在经过5次左右的催眠治疗是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的。

(二)关于网络依赖的催眠治疗方式
国内很多的书籍资料将网络依赖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笔者认为,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定义为网络成瘾综合症这本身就是对网络依赖人群的一种负性的、消极的暗示,这里,笔者仅仅视网络依赖为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症
状。

很多大学生为了求学,离开了家,进入大学生活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沉重课业负担,并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生活费可以自由支配,加之很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到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一直在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活和学习相对来说对自我约束力的要求较高。

这样,很多学生因为长期处在教师和家长的管束下成长,突然没有了“管理者”,继而对自我生活和学习的安排显得没有计划,致使很多学生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沉溺于网络中,继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目前,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很多机构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如何解决这种现象确实没有具体特效的方法,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催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在催眠状态下,催眠者可以采用直接暗示、厌恶法、负强化等手段,使大学生对上网时的环境、欲念、氛围等均引起不适的反应,并由此产生不愉快的体验,由此达到减少或者解除网络依赖的作用。

(三)催眠对考试焦虑的治疗
很多学生在平时可以轻松的应对学习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却经常发生不该发生的失误,导致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这种情况对学生的自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并且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造成一种经常性的考试失误,并且会引发生理上的如失眠、嗜睡、腹泻等身心失调状态。

应对考试焦虑的办法可以利用催眠技巧全身心性的放松来进行,先让来访者放松全身的各个关节和各处肌肉,然后通过不同的技巧如呼吸、冥想、花博士等方法进行放松,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放松,找到对来访者最适用的放松方法,待来访者完全放松下来后,可以对其预设一个考试的场景,并给其积极的暗示其能正常集中精力的思考、做题,并且思维敏捷,精力集中,能顺利的完成考试。

最后,进行催眠后暗示,来访者在进入真实情景的考场时会像平时训练那样顺利,很好的完成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放松对于考试焦虑的学生来说,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将问题解决的,所以需要在考前一段时间进行反复训练,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大学生的问题多与人际、学习、成长环境等有关系,人的成长和独立需要面对许多的事情,一旦在其心目中对所要面对的事情形成正确的评价并且可以积极面对的话,那么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即使遇到问题的话,通过催眠的方法也可以摆脱这些困扰。

大学生处在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自我意识向更好的层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他们解决“我是谁”的问题的同时,帮助其人格和个性更加的完善是高校心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Arthur H.Perlini ,Andrew Haley ,Annette Buczel.Hypnosis and reporting biases:telling the truth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8(32).
[2]Marie -Elisabeth Faymonville ,Laurence Roediger.In -cearsed cerebral funcational connectivity underlying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hypnosis [J].CognitiveBrain Research ,2003(17).
[3]Richard A.Bryant ,David Mallard.Seeing is believ-ing:
The Reality of hypnotic hallucinations [J].Con -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03(12).
[责任编辑:金永红]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