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必下第一单元《蜀道难》和《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吟咏品评诗歌,品味两首诗歌风格的差异,提高审美品位

2.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寻找诗心,传承经典,体悟文化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风格及相同担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诗歌盛世,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后人经常以李杜并称。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李杜二人先后与巴蜀碰撞出了火花,今天我们来认识李杜与巴蜀撞出的两朵火花《蜀道难》和《蜀相》。

二、新授

任务一: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体式

【答案示例】

一句话点评

李白潇洒飘逸的仗剑游子

杜甫心忧苍生的草堂诗人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是:《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十句以上为排律,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李白

蜀中漫游时期25岁前

《上李邕》

第一次漫游时期25—42岁

《蜀道难》

供奉翰林时期42-44岁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二次漫游时期44—55岁

《将进酒》

安史之乱时期55—62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杜甫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蜀相》《登高》

任务二:声情并茂,诵读感知

《蜀道难》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两首诗歌,一篇浪漫瑰丽,一篇联系现实。请诵读课文,品味这两个类别的诗歌的区别。活动一:指导学生从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情感等方面对同学的朗诵进行评价,老师适当点拨。

⑴《蜀道难》:李白写了一条(特点)的蜀道,抒发了情感。

⑴《蜀相》:杜甫写了一位(特点)的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情感。

【参考资料】(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适当点拨渗透)

1.《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此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2.《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写作背景:国乱、君昏、民困、己穷

3.活动二: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展示与评价中增进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增强对诗歌艺术魅力的体验。

任务三:读诗识人,诗行看李杜

诗有灵魂,诗的灵魂就是诗人的灵魂。有什么样灵魂的诗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灵魂的诗来。品其诗,悟其人。

活动1;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请结合自己对《蜀道难》《蜀相》和李杜其他诗歌的阅读体验,用“我读出了一个的李白(杜甫)+ 具体诗句分析”的格式谈谈你心目中的李白、杜甫。

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透过诗行看李白,我读出了一个情深意重的李白。“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呀呀,你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对蜀道作出“其险也若此”的小结后,诗人顺势向友人发出这样急切的叩问,对西游友人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示例2】透过诗行看杜甫,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的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事业未竞、赍志以殁,杜甫表现“泪满襟”这样强烈的痛惜之情。“长使”二字不仅将诗人自己,也将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包括了进来,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

【参考资料】1.(李白)就一个作家在其当时所引起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谁可以和李白匹敌。李白简直像一股狂飙、一阵雷霆,带着惊天动地的神威,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同代的读者。”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

2.(杜甫)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绚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

3.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任务四:审美鉴赏,探究虚实相生

古典诗词常常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蜀相》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比较阅读《蜀道难》和《蜀相》,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

活动一: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⑴虚实相生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如《蜀道难》中的“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蜀相》中的“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⑴虚实相生中的“虛”,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虛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虛境。“虚景”主要有三种: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③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如《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连峰去天不盈尺”,《蜀相》中的“两朝开济老臣心”等。

活动二:探究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

⑴“虛”“实”从不同角度分析有不同含义。从诗歌内容来看,景物事件为“实”,情感思想为“虚”;从写作手法来看,正面铺叙描写为“实”,侧面烘托渲染为“虚”;从语言运用来看,实字为“实”,虚字为“虚”。虚实结合也有着多种方式,可以是以实写虚,也可以是以虚写实,还可以是虚实并用。

⑴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虛”为主,但《蜀道难》中的蜀山之高、剑阁之险,又非虚设。杜诗是“诗史”,写实之作很多,但寄托深远,感慨深长,也是实中有虛。

⑴《蜀道难》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凭借神奇的想象,诗人具体描绘出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另外,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极言“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用了“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夸张说连为太阳神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回转……这些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全诗虚实结合,借情抒情,兼用神话传说、夸张等增加诗歌的神秘感,体现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的特点。

⑴ 《蜀相》前两联的写景是“实”,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虛”。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这也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方面,实字居多,而“自”“空”“长”等相对较“虚”的字眼,使诗作的表达更加富有情韵。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既写尽了诸葛亮,也反照出诗人自己。

任务五:读诗感文人担当,体志悟家国情怀

读《蜀道难》和《蜀相》,比较意象,深入意境,你读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精神家园和社会担当?

⑴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从最后一节“剑阁峥嵘而崔嵬……”中,你读出了什么?

【提示】与其说蜀道之难,不如说国事艰难。蜀道之难,国事艰难的背后还有李白的仕途之难。李白用一番奇语倾吐幽愤之情,用一副狂态掩蔽赤子之心。

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为何而泣?如何理解此处的英雄?

【提示】借诸葛亮抒惋惜之情,叹壮志未酬,从而引发了对国事的担忧,因此而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