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及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及鉴赏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及鉴赏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及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宋代: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译文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

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

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人生的欢聚与别离总是如此短暂,离别的怨恨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从容:留恋,不舍。

紫陌:紫路。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此指洛阳的道路。

洛城:指洛阳。

总是:大多是,都是。

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一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

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
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

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

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

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

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

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

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二
词作首先写道:“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这两句源于司空图《酒泉子》中的“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然而,欧阳修在词中增加了一个“共”字,便有了新意。

也就是说,“共从容”如果联系“把酒祝东风”来说,就是风与人而言的。

首先,对东风(春风)来说,就是爱惜好东风,以此暗示了要留住美好的光景,以便游赏之意。

其次,对人而来说,希望人们慢慢游赏,感受这难得的相聚,珍惜着美好的时光。

词人接着写道:“垂杨紫陌洛城东。

”“洛城东”指出了游览的地点。

“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

这里,词人描绘的景象是多么的温暖,词人走在京城郊外,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宜人的天气让人惬意。

上片最后写道:“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含义。

也就是说,它不仅暗示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也照应了下片说的“去年”,使“去年”有了落脚处。

“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意思是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芳丛”,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

词人通过旧地重游来表现了对朋友的情感的深厚和珍惜。

下片是抒情。

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

“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么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呢!“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久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

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意的表现。

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

说“花胜去年红”,足见作者去年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

聚会这么不容易,花又开得这么好,本来应当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清代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

末两句更进一层: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此赏花了。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立意与此词相近,可以合看,不过,杜诗意在伤老,此词则意在惜别。

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宜之深。

清人冯煦谓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宋六十家词选例言》)。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的评价正说明它兼具这两方面的特色。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创作背景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

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前一年春,友人亦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

欧阳修在西京留守幕前后共三年,其间仅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春在洛阳,此词当即
此年所作。

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三
欧阳修入仕初期三年西京留守推官的生涯,不仅使他文名鹊起,而且与梅尧臣、尹洙等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洛阳东郊的旖旎芳景便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春,梅尧臣由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入洛,与欧阳修把酒言欢,重游故地,曾写下《再至洛中寒食》和《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等诗,纪其游历之盛。

欧阳修的这首《浪淘沙》或作于同一时期,词中同游之人则很可能就是梅尧臣。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伤时惜别的小词,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此词在时间上跨了前后三年。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

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

“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

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

“洛城东”揭出地点。

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

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

“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

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

“当时”即下片的“去年”。

“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

“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

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

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

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
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

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

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

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黄蓼园《蓼园词选》说此词“大有理趣”,或许是着眼于其对人生飘泊无定、聚散匆匆的大笔概括。

其实由笃于友谊的深情而咏叹出人生长恨的苦调,才是这首词更为动人之处。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指出了欧阳修此词笃于友情、风格疏隽的特点。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