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一(1~3单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单元过关检测一(1~3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仪封人请见.②孟子见.梁惠王
B.①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②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
C.①举直错.诸枉②三者错.,无安国
D.①尧舜其犹病.诸②君子病.无能焉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夫子怃然.曰②河东凶亦然.
B.①闻斯.行诸②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C.①小人之过也.必文②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①先生将何之.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植其杖而芸
B.鼓瑟希,铿尔
C.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D.景公说,大戒于国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庶民子.来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天而思之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B.子路问成人
..
C.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D.若夫志意修,德行
..厚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
A.禹以治,桀以乱
B.而良人未之知也
C.物之已至者
D.今王鼓乐于此
7.给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B.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C.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D.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8.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20分)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
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已。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
盐井耳。
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
..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
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
后坐.事伏法
..,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
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颜氏家训·治家》)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奢则不孙.,俭则固孙:同“逊”,恭顺
B.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厌:满足
C.后坐.事伏法坐:因……犯罪
D.主人愕然,俯仰命益.益:增加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但.家无盐井耳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①俯仰命益,如此者再.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C.①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②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①二石米为.薄粥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施惠然诺,妻子
..
..节量 B.后坐事伏法
C.东家有贤女……可怜
..以上,可以语上也
..体无比 D.中人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孔子的两段话,说明了应该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
B.作者主张人民生活应该自给自足,又认为北方能做到省俭节用,江南一带则较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C.南阳有个人,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
而他本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家产,发生了哥哥杀死弟弟的事。
D.文中运用例证法,举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有力地论述了为人应该做到施舍但不奢侈、节俭但不吝啬的道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3分)
(2)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2分)
(3)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8题。
(21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
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
师
行而粮食
..荒亡,..,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
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
..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
(《孟子·梁惠王下》)1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豫:游乐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度:打算
C.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说:通“悦”
D.畜君者,好.君也好:喜爱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
.. B.师行而粮食
C.流连
..荒亡,为诸侯忧 D.从兽无厌
..谓之荒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②仰不足以.事父母
B.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②今王鼓乐于.此
C.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①不得而非.其上者②觉今是而昨非.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谈到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这样才能天下归心。
B.本文写了孟子、晏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
C.文章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D.文章举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为例做进一步论证,在晏子的谈话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分)
(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19分)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
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钩木必将待櫽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
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
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是
性、伪之分也。
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荀子·性恶》)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
②文理:礼法。
③从:通“纵”,纵容。
④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9.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而有疾.恶焉疾:嫉妒。
B.合于犯分.乱理分:等级名分。
C.是以为之起.礼义起:启发。
D.凡性者,天之就.也就:造就。
2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②然后出于.辞让
B.①人之学者.,其性善②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C.①然.则人之性恶明矣②曰:是不然.
D.①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②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2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①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②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③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⑤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⑥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5分)(2)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5分)
三、语言运用(16分)
23.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
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一段“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逻辑、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4分)
【《论语》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
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4.《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共5分,每词1分)
(1)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____________
(2)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__________
(3)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__________
(4)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__________
(5)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__________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
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并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
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
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
福利彩票中心最初的设计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就是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
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古今义相同。
A项,①引见;②谒见。
B项,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②大。
C项,①通“措”,安排,安置;②交错产生。
D项,①②都是“担忧,忧虑”的意思。
2答案:B 解析:A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指示代词,这样。
B项,①②都是连词,那么,就。
C项,①句中语气词,表语气停顿,以引起下文;②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D项,①动词,到,往;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3答案:C 解析:A项,芸,通“耘”,除草;B项,希,通“稀”,稀疏;D项,说,通“悦”,高兴。
4答案:C 解析:例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
A项,名词用作动词,竖起梯子;B项,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伟大。
5答案:D 解析:D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指未成年的男子;今义:泛指儿童。
B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
C项,古义:独自站着;今义:指不依靠他人。
6答案:D 解析:例句,状语后置。
A项,省略句;B项,宾语前置;C项,定语后置;D项,状语后置。
7答案:C
8答案: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持。
9答案:B 解析:B项,厌:厌倦,讨厌。
10答案:D 解析:A项,①②都是“只是”的意思;B项,①②都是“两次”的意思;C项,①②均为语气助词,同“矣”;D项,①做成;②对、向。
11答案:B 解析:A项,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项,古今意义都是犯人被执行死刑。
C项,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D 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今义:中间介绍人。
12答案:C 解析:C项中“他的女婿很喜欢喝酒,所以家里常常贫困”一说文中无据。
13答案:节俭,即减少用费简约行事以遵行礼制;吝啬,即有人穷困潦倒时仍不愿接济以保守财富。
答案:老百姓生活的根本在于种植庄稼以获取粮食,植桑种麻以获取衣料。
答案:裴子野的远亲旧友之中因饥寒交迫而无以为继的,他都收养下来。
参考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傲慢,俭朴则显得鄙陋;但与其傲慢,不如鄙陋。
”又说:“如果真有人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只要他骄傲、吝啬,那他的才能就一概不值一提了。
”所以应当节俭但不吝啬。
节俭,即减少用费简约行事以遵行礼制;吝啬,即有人穷困潦倒时仍不愿接济以保守财富。
当今社会乐善好施即趋于奢侈,节俭朴素即必定吝啬。
若能善施而不奢侈,俭朴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老百姓生活的根本在于种植庄稼以获取粮食,植桑种麻以获取衣料。
蔬菜水果之类为果园菜场的产物,鸡猪之类的美味为鸡窝猪圈所生产。
至于椽木农具、柴草麻蒉,也无非是种植的产物。
能够保守家业的人,就能闭门而居、自给自足,只是家中缺少一口盐井罢了。
现在北方民俗淳朴,一般能勤于生产,勤俭节约,以丰衣足食;而南方奢侈之风盛行,比北方要相差甚远。
人世间凡有名望之人,都十分讲求宽宏仁慈以待人。
却弄得待客馈送的饮食,被僮仆给减少,允诺资助的东西被妻子、孩子克扣,侵辱宾客,与乡里之间多有摩擦,这些都是治家的大祸患。
裴子野的远亲旧友之中因饥寒交迫而无以为继的,他都收养下来。
而他家素来清贫,加之当时正逢水旱之灾,用二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饭,自己也亲自和大家一起吃,从没有厌倦。
邺城有一位领军,贪心不足,家仆已有八百人,他还不满足,发誓要增加到千人。
他家的伙食,每天每人以十五钱为标准。
遇有宾客来访,也不增加一些。
后来他因犯事
伏法,没收其家产时,发现麻鞋一屋、衣服数库,其他的财宝则难计其数。
南阳有一人,经营生意十分精通,但却特别吝啬。
冬至之后,他的女婿前来拜望岳丈,他拿出烧酒一壶、獐子肉一碟进行招待。
女婿嫌其简单,便一口气将酒肉吃了个精光。
他大为惊讶,叫人继续添酒加肉,一连加了两次。
回头责怪女儿说:“你丈夫这样贪酒,才使你总是贫穷。
”到他死了之后,儿子们为争家产相互仇杀,遂有以兄杀弟的事情发生。
14答案:B 解析:B项,度:法度、标准。
15答案:D 解析:A项,古义:诸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
今义:向主管部门领导或有关人员报告履行职务的情况。
B项,古义:征集并运转粮食而食。
今义:名词,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C项,古义: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作流,逆流而上忘记返回叫作连。
今义:泛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D项,古今都有不知道满足或节制的意思。
16答案:C 解析: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用来。
B项,①介词,用在动词“比”后面,引出动词涉及的对象;②介词,在。
C项,①②都是动词,到……去。
D项,①责怪、非难;②形容词,不对的。
17答案:B 解析:是孟子引用了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
18答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答案: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
19答案:C 解析:C项,起:设置,创立。
20答案:B 解析:A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
B项,①②均为判断句前一分句句末助词。
C项,①指示代词,“这样”;②表肯定,“对的”。
D项,①介词,“为了”;②动词,“是”。
21答案:B 解析:①②④都是直接表现荀子“人性恶”这一观点的;③用比方表现荀子的观点,属于间接表现;⑤此句主语是“古者圣王”而非荀子;⑥这是荀子阐释人性是天生的道理,人的本性如同眼睛生来就能够看到东西、耳朵生来就能够听到声音一样。
22答案:所以必定要有老师、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从谦让出发,行为合乎礼法,从而使社会安定。
答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教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
参考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后天的作为。
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喜好财利,依从这种本性,因此人们就产生了争抢掠夺,谦让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产生了残杀陷害,忠诚守信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声色的欲望,有喜欢美好音乐、美色的本能,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会产生淫荡混乱,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暴乱局面。
所以必定要有老师、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从谦让出发,行为合乎礼法,从而使社会安定。
用这些事实来看人的本性,这样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们后天的作为。
因此弯曲的木料一定要经过櫽栝矫正加热,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器具一定要经过磨砺,然后才能锋利。
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后才能端正,用礼义加以引导才能矫正。
人们如果没有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就会偏颇邪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的引导,就会悖乱而得不到管理。
古代圣明的君王因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是偏颇邪恶而不端正的、悖逆祸乱而得不到治理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教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
(古者圣王)开始都是出于整治社会秩序、从而使人的行为合乎道德原则。
现在的人,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就是君子,(如果有人)放纵情性、习惯于胡作非为而违背礼义就是小人。
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后天的作为。
孟子认为:“人们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这是还不了解人的本性,就是对人先天的本性和后天人为努力之间的区别不了解。
一般来说,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学习不来的,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
礼义是圣人创建的,是人们能够学习、努力实践做到的。
人身上那种不能学习、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东西,叫本性;人可以学会、可以通过努力实践做到的,叫人为努力,这就是本性和后天人为的区别。
人的本性,
比如说眼睛生来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生来是用来听声音的。
那可以看见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听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视力和听力是不可能学到的,这是很明显的。
23答案:“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
答案:“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改为“在构建汉民族文化”。
或“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
24答案:诲人不倦
答案:当仁不让
答案:欲速则不达
答案:见危授命
答案:有教无类
25答案:孔子彩票的发行引发热议。
答案:示例①: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
首先,它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
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时,引导彩民关注社会困难群体。
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
示例②: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
首先,福利彩票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
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有点缘木求鱼。
其次,孔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但“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