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获取印象 整合感受 抒情描述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 《九十九度中》 李健吾对骞先艾 《城下集》的评论
林徽音
蹇先艾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爱 情三部曲》
叶紫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王国维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 受和主观领悟,都善于把这种感受 和印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不同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 多从直观感受入手,随兴所至,有 感而发,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 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 论。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
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
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客观”的批
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 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求:感情与才思的结合、崇高的情怀、
更高尚的思想、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 人的宗旨相结合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审美直觉: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 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 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 的异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
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 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钟嵘:《诗品》 皎然:《诗式》 司空图:《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代表人物:尼采、叔本华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柏格森
尼采
柏格森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法朗士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发展:
瓦尔特· 佩特、王尔德和爱伦· 坡
爱伦· 坡
王尔德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为对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方法的参照与补充,
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更加和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印象批评在将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本章小结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
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为
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并为读者带
来自百度文库来美的享受。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夸大批评的主观
性方面,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 的倾向,这势必将批评引向失却批评对象 从而也失却批评自身的危险境地。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由于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在情感的扩
张中缺乏理性因素的渗透,因此,它往往 停留在艺术的表面,未能深入系统地研究 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很难 对内容复杂的大部头作品作全面分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印象批评的存在强调批评者的主体意识,鼓 励批评家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由此可以作
第四章
印象批评
本章导航
第一节
第二节
印象批评概述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第四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西方印象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一、西方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 直觉理论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莫奈:《日出· 印象》
莫奈
《日出· 印象》
印象派作品
后期印象派:塞尚 音乐:德彪西的交响曲《大海》
塞尚作品
印象派作品
雕塑: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通过 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性科学的 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才能认识人和 世界的本质。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20世纪20、30年代)
李健吾:《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朱光潜、沈从文、梁宗岱、
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
印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20世纪80年代)
吴亮:《文学的选择》与贺兴安的《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甚至认 为“印象就是真理”,理性的参与将损 害印象的可靠性。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 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特别 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