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批评

合集下载

印象批评名词解释

印象批评名词解释

印象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批评家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或分析来得出结论。

这种批评方法强调批评家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认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读者的感受和理解来体现的。

在印象批评中,批评家并不注重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而是从整体上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和意象。

他们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经验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印象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都采用过这种批评方法。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等都曾经采用过印象批评的方法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印象批评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然而,由于印象批评过于主观和情感化,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印象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了读者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在文学评价中的作用。

虽然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

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相对于以解读透辟、哲理提升见长的科学化批评,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方法。

印象主义批评家偏重于批评本质的主观性、艺术性的一面,怀疑阐释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出对规范批评和方法论的漠视;他们强调批评体验的直率和真诚,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悟力和印象描述力,因此认为艺术家本人才是最好的批评家;他们把艺术看作有情感有灵性的活物,强调批评家灵魂和作品灵魂的对话,反对冷静客观的切割分析;他们把批评当成一种艺术实践,讲究批评写作的空灵和弹性,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正因为印象主义批评具有这些长处,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每当对文学的规律性和文学批评的精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强调过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来自批评实践中的怀疑:所有创新的艺术品都能用“规律”作出合理解释吗?于是发出“反对释义”的呼声。

反对释义,意味着回过头来重新强调主观、情感,强调批评体验中的印象式描述。

一、印象批评的历史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批评都是接受者感受印象的自然流露,都是一种印象主义的批评。

经过长期实践,印象主义批评已由早期的随意谈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批评方法。

无论在中国和西方,印象主义批评都非常久远,都各自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1、中国古代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带有具象思维的特点,重直觉感悟,不重分析论证。

从批评的功能看,中国古代批评主要是作家和准作家之间的抵足而谈,是艺术中人审美品味的交流沟通,因此,古人评论作品好讲笼统的感觉,好作空灵的比喻,而缺少严密的逻辑推论和细致分析。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中就已经形成。

钟嵘在《诗品》中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评论诗人的风格,说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闲气集》等,大都模仿《诗品》,不唯故实出于《诗品》,语句也效法《诗品》。

两宋诗话中,这种印象描述的批评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主要方法。

印象批评例子

印象批评例子

印象批评:作品分析范例一、描述作品主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故事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

二、分析作品风格该作品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点,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经验。

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特征。

同时,作品在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也表现出精湛的文学技巧。

三、探讨作品结构该作品的结构非常独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更加复杂和引人入胜。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世界。

四、剖析作品象征在作品中,许多事物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家庭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作者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五、思考作品寓意该作品寓意着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孤独感。

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作者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的感受,以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于爱与亲情的渴望,呼唤人们回归家庭和情感的温暖。

六、考察作品社会意义该作品通过对于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的探讨,反映了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

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他人的情感需要,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启示。

七、评估作品艺术价值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上。

作品通过对于现代主义风格的运用,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特征。

同时,作者在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能,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长远角度来看,该作品将会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批评方法

批评方法

伦理道德方法的不足,一是常将"美"、"善"混同,忽视文学的审美特点,进行道德说教;一是抹煞道德的社会历史和阶级差别,将善恶抽象化。
4、社会历史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和社会历史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致力于揭示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社会历史批评源远流长,无论中国和外国,从古代人们就很重视文学同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由意大利科学家维科(1668-1744)正式提出和建立的。后来英国文学史家丹纳又对社会历史批评法作了进一步阐述。俄国别林斯基等人,也是采用这种批评进行广泛的文学批评活动的。
2、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是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不讲具体道理,不作分析说明。与印象批评相类似的还有评点式批评,即把对作品的印象和感受,通过评点--"总评"、"眉批"、"夹注"等形式,直接加在作品之中。
3、伦理道德
文学上的伦理道德批评,强调文学作品“惩恶扬善”和道德教化作用,肯定文学在社会人生中的积极作用。这种批评方法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过广泛的影响,对文学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自然十分重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强调社会历史对文学制约的同时,注重文学的主观色彩和审美特质。
5、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批评学说认为文学创作动力是作家的性本能,是他们受到压抑的本能的宣泄,是一种无意识、潜意识的联想和流动。因而,文学批评的任务就对这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开掘和探究。
接受美学对读者的阅读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期待视野"、"垂直接受"、"水平接受"、"隐在的读者"等概念,具有重要价值。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文学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是一种吸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批评方法.文体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排斥作家研究,排斥“外在的”的研究方法,是文本批评的重要前提.性别批评:性别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倾向性: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作家是否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都是倾向性考察的范围。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忌、仇恨的心理.弗洛伊德说,这个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情结,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陌生化:指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意图谬误:新批评视探究作者的意图为谬误,认为这种批评容易导致以作家传记代替对作品的分析。

新批评认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找到,其次,就是可以找到作者意图的地方,如作者的直接陈述,意图也不可能仅从表面价值上理解.更重要的是,浅薄的作品比较容易受作者的控制,而伟大的艺术往往超出作者主观意图的羁绊.时序: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

《人间词话》对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

《人间词话》对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

《人间词话》对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作者:黄丹妮来源:《人间》2016年第21期摘要:印象式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而王国维《人间词话》是在中国历代诗话词话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的思想和理论,学习西方文学批评逻辑化、理性化的优点,在书中构建自己的理论核心。

王国维对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继承和新变,使得《人间词话》事实上是王国维为中国文学发展寻求出路的一次成功的试验。

关键词:《人间词话》;印象式批评;继承;新变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5-01一、印象式批评印象式批评是文学批评方法之一,又被称为感想式批评、鉴赏式批评。

它是指批评家在阅读完作品后,叙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直观印象和感受,作为对作品的评价。

印象式批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尤其表现在中国历代的诗话词话中,如钟嵘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近代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二、《人间词话》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印象式批评在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甚至到近代依然出现在学者的文论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这一典型。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印象式批评,王国维没有采取“信徒式”地采用,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新变。

(一)《人间词话》对批评形式的继承与新变。

从《人间词话》的批评形式上来看,王国维仍旧使用传统的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来创作《人间词话》,每条评论或是针对某位作家、某个作品或是某种文学现象,均有一个论述的主题,而且每条评论都十分精炼传神。

《人间词话》还继承了中国诗话特有的评论方式,即印象式批评。

著作中根据其不同的批评形式,可分为三类:摘句式印象批评、抽象式印象批评和具象式意象批评。

首先是摘句式印象批评,这是利用作家作品中已有的诗句作为评价他们的依据,如王国维分别用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三人词作中的摘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词风:“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1. 主观性强:印象主义批评将关注点放在了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主观体验上,强调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个性风格。

2. 反传统性:印象主义批评对于当时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和技法的限制提出了质疑,推崇自由创作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

3. 强调瞬间感受:印象主义批评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自己的感官切身体验,将瞬间的情感和印象转换为对艺术形式的创造。

4. 重视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批评认为自然是最为美丽而简单的存在,强调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发,并在创作中尽量还原自然界的真实形态。

5. 关注光影:印象主义批评尤其注重光线对于对象的影响和变化,认为光影瞬息万变,表现出的色彩与光线变化密不可分,需要在画作中精准地体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金仁顺《春香》的印象主义批评

人生若只如初见——金仁顺《春香》的印象主义批评
O0 5 慧能干 、善 良内慧 。这 样一个女人 在傅家甸这 样的地方 就 篇 小说 选 刊 》 , 2 1 , ( ).
3迟子建. 白雪乌鸦 [ . M 北京:人 民文学杂志社 ,2 1. ] 00 像 一朵盛开 的兰花 ,那股 淡淡 的清 香让人无法 抗拒 ,同样 [】
也使人 不忍靠近采摘 。她虽然 已为人母 ,但有时也会 做出 可 爱的 举动 ,有 次 醉酒 她 “ 买两 盏 红灯 当鸡 笼 使 ,说 要 ( 郭晓辉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 学院 168 ) 1 01
是无足轻 重的 ,那难 得的 自由才 是这场灾难 给她 的最好 的 注释 :
1【 】 白雪乌鸦》,人 民文学,21年 ,第8 ,第 8 0O 期 4 礼物 。翟桂芳是个 善 良、坚韧 的人 ,只是 很多 时候她 无法 [】2迟 予建: 《
0 选 择 自己的命运 ,一 旦她可 以选 择,她还 是坚强地 活了下 页,第3 页.

了被 占有与 掌控 的 对象 ,成 为 了权 势 的附 属 ,男人 的 配 饰 。由此 ,女人便无 辜地落入 了世俗 的纷 争与无尽 的苦 痛 出 生并 成长 于 香榭 中的春 香 ,其 命运言 ”的流离失所
托尼 ・莫里森说 ,从某一方 面来讲 ,关于浪漫 的爱情 中 。
香 与新任南 原府 使大人家 公子的偶遇 ,完美地演绎 了这个 “ 言 ”的真 实与存在 。女人,便仅仅 是药师 的女儿,是 谎
家 的公子 ,男人便 是权势 ,权 势便是 占有 与掌控 。男人想
转 换用 笔 的力 度 ,却 不 曾减弱 内心思 考 的分 量 ,在 这个 春香 ;而男人 ,却是翰林按 察副使 ,是新 任南原府使 大人
去 ,最后她 嫁给 了鞋 匠罗扎耶夫 ,带着陈水 一起在春 暖花 参考文献: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发 声 ,提倡人们以包容的心态去解读。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进 人 二 十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中 国 的 现 代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进 人 了
压 抑 时 期 。在 这 一 时 期 ,马克思主义开始进人中国。在这段时
间 ,翟 秋 白 、鲁迅等批评家纷纷将重点转向翻译马克思主义的 著 作 ,在 中 国宣扬该理论。另 一 方 面 ,崇尚批评主义的严谨性
关 键 词 :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时期
1•引言 二十S 纪 初 期 ,西方的批评主义竞相引人中国,对中国的 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说 到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就不得不提印 象主义了。西方的 印 象 主 义 是 在 1 9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批激 进的法国画家提出的。他们 主张以直观的、感性的印象代替传 统的古典画来反映 事 物 的 美 ,进而逐渐影响了音乐、文学等多 种艺术门类。从十 九 世 纪 末 期 开 始 ,以法郎士和王尔德等人为 代表的文学家表达了对于以实证主义为特点的现代批评方式的 不 满 ,进而提出了不同的批评见解。他们认为印象主义的批评 应 该 是 阅 读 者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对 于 作 品 的 见 解 ,否 认 传 统 的 科 学 理 性 、客观逻辑在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应用,而是推崇批评 家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可 以 说 ,这时的印象主义批评方式对于 当 时 的 环 境 来 说 无 异 于 异 端 ,在 当 时 广 泛 普 及 的 科 学 依 据 和 逻 辑 来 评 判 作 品 的 形 势 下 显 得 格 格 不 入 。他 们 更 多 地 是 强 调 读 者 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对艺术的再次创造。由于其特色符 合中国式批评的特 点 ,另 一 方 面 ,这 种 对 于 个 性 的 推 崇 ,对于 权威的有利反抗与五四时期的中国对于文学的辩护是相合的, 因 此 ,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在五四运动期间得以引人中国,并很 快被人接受。中国的现代印象主义批评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 包括郭 沫 若 、老 舍 、周 作 人 、李 健 吾 、沈 从 文 、戴 望 舒 、唐提 等 等 ,以下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 十 年 代 、 四十年代不同 的 时 间 段 对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进 行 详 细 介 绍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分 别 是 二 十 年 代 的 周 作 人 、三 十 年 代 的 李 健 吾 和 四 十 年 代 的 唐 堤 。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1922年 ,矛 盾 首 先 在 《小 说 月 报 》中发表文章,提及西方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的 代 表 人 物 法 郎 士 关 于 美 学 的 争 论 ,并 在 另 一 本 杂 志 - - 《文 学 与 人 生 》中 提 及 法 郎 士 对 于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的 看 法 。 由 傅 东 华 翻 译 的 《近 世 文 学 批 评 》对于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他的印象式咀华批评而独树一帜,成为“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

所谓“印象式咀华批评”,是说其批评强调批评主体的直觉印象,是一种“印象批评”,这种“印象批评”又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来实现的,含英咀华,既显示作品之精神,又传达批评者之印象。

有人说:“咀华批评出于京派,秀于京派!李健吾堪称‘是现代中国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

”这一方面说出了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与“京派”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的自我特色:不讲究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偏重于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凸显其文学批评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从他《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这两本“零珠碎玉式”的批评华章中,我们可以发掘、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这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既可以说是李健吾对“京派”批评的贡献,同时也构成了李健吾的批评观念。

其主要观念有: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

一、批评是一种艺术在文学批评领域里,“京派”批评的突出特点是在文学批评自身建设中追求批评的审美自觉。

无论是沈从文高扬人文理念的创作式批评,朱光潜以文艺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型批评,李健吾强调批评本质的印象式批评,梁宗岱致力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探索的对话型批评,还是李长之独具特色的情感中心主义批评,都表明“京派”批评家们在有意识地推重一种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

因此有论者指出:“京派批评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与成熟”“代表着文的自觉,试图回归文学本身,开辟了审美的前景”。

总体而言,“京派”批评是一种偏重于作品的“寻美的批评”。

李健吾的咀华批评则更进一步,把重点落实到关注批评本身的审美性,可以说是一种“寻美的美的批评”。

李健吾立足于批评,进行“批评是什么”,“批评为什么”,“批评怎么写”的思索与实践,这对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它也是李健吾“秀于京派”的重要表现。

李健吾印象批评的艺术特色

李健吾印象批评的艺术特色

简述李健吾的印象批评特色李健吾的印象批评的特色主要有开放性、人性化和艺术美三个特征。

开放性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李健吾从印象批评的发源地法国归来并娴熟的将自己在法国学到的印象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成为中国印象批评的领军人物。

李健吾的印象批评理论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印象式批评与西方的印象批评,形成了具有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的独特个性印象批评理论。

人性化,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标准是人性。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李健吾批评理论的价值取向。

他曾经这样说:“一个批评家,第一先得承认一切人性的存在.……然后才有完成一个批评家的使命的机会。

可见他把人性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他认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是批评成功的关键,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追求人性的昭示,他总是从作品中发现作家的人格和人性。

他往往从解剖人性人手,深入到作家及其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人性纵深处,从繁复瑰丽的人性中发现时代、社会与文化心理的折光,发现人性存在的多种形式及其变化轨迹。

如李健吾评论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他在文章中主要谈的是批评家的“自我发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关于人生观。

直到最后,才从这篇看似没有组织、没有条理、没有故事的作品中体会到作者隐隐表达的对人类的同情。

艺术美,李健吾认为,批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是体现自我价值或意义的创造性活动。

“创作家根据生料和他的存在,提炼出他的艺术;批评家根据前者的艺术和自我的存在,不仅说出见解,进而企图完成批评的使命,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印象批评认为,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发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进行美的再创造。

李健吾批评的基本特色是:用抒情的语言。

描写作品给人的审美感觉,创造出情绪的氛围,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理解、认识作品的目的。

如李健吾在评论何其芳的作品时,用万盏明灯、九曲黄河和叠翠华山等兼具形、声、色的意象,来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知觉去感受其语言特色。

总之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批评家就是艺术家。

第四章 印象批评

第四章 印象批评
第四章
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 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 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 评方法。印象批评具有重批评家的 主观感受、直觉印象,追求批评的 诗性和美感的特征。
本章导航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第四节 印象批评评述
➢ 《二十四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 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此诗描 写的是一个隐士的生活情状、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茅屋周围是修长的竹林, 桌上放着一壶春酒慢酌慢饮,自由自在地坐在茅屋内赏雨。雨后初晴,天高 气爽,幽鸟相逐,欢歌和鸣。此时隐士走出茅屋,闲步赏景,置琴于绿荫之 下,面对飞瀑抚琴吟诗,人境双清,雅致已极)
➢ 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雷诺瓦等人。
➢ 莫奈:《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 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 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 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 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 出去画成的。
(见《世说新语》)
三、印象批评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的理论来源:一
为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一为西方 以法朗士等为代表的印象批评。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发展的两个时期: 一为20世纪20、30年代,一为20 世纪80年代之后。
➢ 2)前期印象画派:注重物体光色变化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印象。
➢ 当时的光学理论和实践表明:颜色并不是物体所固有的特性, 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批画家注重 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他们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画家自 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 现的那种由光线变化而导致的瞬息即逝的颜色,那种受一时的气 氛条件、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由于他们把“光”和 “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 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 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 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 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 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 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

艺术感觉与印象批评——以李健吾为例

艺术感觉与印象批评——以李健吾为例
空间。
关键词 :艺术感觉; 直观印 象; 李健 吾 ; 印象批评
中图 分 类 号 :1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 2 X(0 1 0 0 3 0 1 0 0 6 2 1 ) 2— 1 4— 2
所谓“ 艺术感觉”, 是一种特殊 的心理感 觉 , 一个认识 过程与 审美 是 情感活动过程的综合体 。艺术感觉的表现 形式经常是 充满激情 的联想 、 想象 、 幻想 , 是情感化 的感觉 、 个性化的感觉 。法 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 艺 术哲学》 中指 出: 艺术家在事物面前必须 有独特的感受 ……他靠 这个 能 “ 力摄人事物的内心 , 显得 比别人敏锐 。 (73) ” 1 其实 , 止是艺术 家 , 2 何 批 评家同样必须有敏锐 的艺术感觉。艺术感觉是批评发生的重要 前提和基 础, 尤其是对于印象批评来说。本文 以李健吾为例 , 粗浅地谈一下 艺术 感 觉与 印象批评的关 系。 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 、 注文学审美特性 、 关 创造性地 表现出 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 法。相对于 以解 析透辟 、 哲理 分 析见长的科学批评 , 印象批评方法非 常注重艺术感 觉、 直观 印象 , 非常强 调 批 评 的 艺术 感 受 力 , 重 印 象 描述 与 经验 梳 理 , 求 批 评 的诗 性 特 征 与 注 追 美 感 功 能 , 至有 反 对 释 义 、 对 客 观性 的一 面 。在 运 用 这 种 文学 批评 的 甚 反 方法和视角的时候 , 批评家的艺术感觉成为相 当重 要前提 因素 , 现“ 发 知 音 ” 表现 自我” 与“ 是其 中的 两个重要 环 节, 当然 , 要寻找 两者 之间 的平 衡。 中国现代文学 家 、 评家 李健 吾 ( 96 18 ) 印象 批评 的发 源 批 10 - 9 2 从 地——法国求 学归来 , 并且成功地将印象批评 的理论与方 法运用 于 自己 的文学批评实践, 成为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的领军人物 。李健吾认为 , 批评 是一种独立的艺术 , 是一种体现 自我价值或意义 的创造性活动。“ 一个真 正 的批评家 , 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要外在 的提示 , 需 甚至离不 开实际 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 , 却不是某部著作或者某种利益 , 而是他 自 己的存在 , 一种完整无缺 的精神作用 。 ( 3 自我感受 是批评 的最 高 ” P 2) 准则 , 丧失了 自我也就丧失 了批评 。他 是山西运城 人 , 常用笔 名刘 西渭 , 不仅在理论 上倡导 印象批评 , 而且在实践上 自觉地从事大量的印象批评 , 出版 了《咀华集 》( 9 6 、 13 ) 《咀华 二集 》( 92) 《 14 、 李健 吾 戏剧 评 论选 》 (9 2 、 李健吾文学评论选》 18 ) 18 ) 《 ( 9 3 等批 评理论著作 , 显示 了印象批评 在 现 代 中 国 的 实绩 。 印象批评 作为一种 以传达批评 家对 文学作 品的直观感觉和主观印象 为主 的批评方法, 呈现 出如下特征 : 其一 , 思维方式 的直观感悟性 。印象 是一种对美 的艺术发现 , 它是微妙而不能 自控 的, 要求批评家对 艺术的感 性刺激有敏锐的体验 , 自己的心灵 同作品 、 用 同作 品的作者进行对 话 , 因 此反对逻辑分析, 强调艺术直觉与印象描述 。其二 , 批评过程的情 感体验 性 。印象批评非常重视情感的投入和体验 , 印象批评家 总是充满激情 地 判断艺术作品。主体激情 、 艺术印象是 他们评论文 学的重要 出发点。印 象批评是批评家情感与作家作品碰撞 的结 果 , 同为 中国现代 印象批 评 正 家、 诗人的梁宗岱所说 , 是作者与读者 问精神底交流与密契”3 P 5 它“ l( 9 ) 的结果。批评家情感 的投入是批评发生 的重要前提 , 是批评过 程的重 也 要 因素。只有批评家 主体激情 的润泽 , 才不会使 解释 陷入过 分的 于枯。 印象批评中“ 印象” 是批评家调 动 自己的艺 术经验 、 人生 阅历 , 阅读作 在 品、 体验作品的过程 中形成的 , 因此对作 品的批评也就是对于 自我的印象 描述与经验梳理 。其三 , 批评文本 的美文化 。印象批评不重判断与分析 , 而注重批评家审美 印象的描述 , 这种描述 只能 以文 学的形式进行 。为 了 保持审美经验 的完整性 , 印象批评家 常用富 于诗意 的形象 语言表达他 们 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 甚至象中国古代批评家司空图等人一样 , 用具 体的形 象或感觉来 品评诗文 , 形成一种象喻式批评 , 这种批评文本本身甚 至就是 文 学 作 品 , 现 出“ 文化 ” 向。 呈 美 倾 印象批评 的一般步骤分为以下部分 : 一是获取印象, 以直观 的方法 获 作者简介 : 黄

印象主义批评

印象主义批评

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现代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指中国现代
三十年间出现的印象式文学批评,它在中国 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自成一家,在理论和实 践上从肯定作者和批评者心灵与个性的自由 性方面来强调艺术本身的自足,用一种印象 主义的方式简历了独立的审美领域,与西方 印象主义的方式建立了有个人特色的批评阐 释模式。
他们的文学批评观点都颇为相近,坚持在作
家、作者、作品读者(批评的读者)这四个 维度之间保持平等、宽容、温和的理念,重 视批评家的主体功能和审美直觉,在整体把 握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灵魂的探险,将 对象特征具象化,形成与审美直觉的互动, 进而采取“以诗赏诗”式的表述方式使文学 批评本身也成为一篇美文。主要有李健吾、 沈从文、梁宗岱、唐湜等。
(一)李健吾《咀华集》 (二)“九叶派”诗人唐湜《意度集》
一、印象主义批评:
1、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作品

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家自我的主观印 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印象主义批 评于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一 度盛行。
2、基本主张:
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活动
这是西方 印象主义批评的主要观念.十九世纪末,法国的 法朗士明确提出了印象主义批 评的基本理论, 他明确反对文学批评追求判断,理性和严谨,主 张批评家对作品的主观 印象就是批评的基础. 批评就是对作品韵味的意会和体悟,强调 直觉和瞬间反应,用语也多有象征,比喻,但其 表述是条理清楚, 充满哲理的。
四、唐湜《意度集》

1、简介:原名唐扬和,九叶派诗人和评论家。1920 年生于温州杨府山途村的一个书香门第,1943年考取 浙江大学外文系,开始真正的诗艺探索。后来参与 《诗创造》的一些编辑工作,经常往来于上海和杭州。 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五十年代在北京的 《戏剧报》工作,1958年被错划右派,1961年从北大 荒回到温州,先在永嘉昆剧团作临时编剧,文革期间 在温州房管局下属的一个修建队干体力活,期间笔耕 不辍。。出版的诗集有《骚动的城》、《飞扬的歌》 和历史叙事诗《海陵王》等、评论集《意度集》。

印象式批评

印象式批评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 中的理性因素, 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林徽音
蹇先艾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 李健吾评巴金《爱 情三部曲》 情三部曲》
叶紫
李健吾对 <<雾>><<雨>><<电>> 的评论
<<雾>>的对象是迟疑 <<雨>>的对象是矛盾 <<电>>的对象是行动
印象批评评述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印象批评在将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印象式批评
学号:2009053226 专业:汉语言专业 姓名:周笑
印象式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 作品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家自我的主观印 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莫奈: 日出印象 印象》 莫奈:《日出 印象》

印象批评ppt

印象批评ppt

一、西方印象批评
•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 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派作品
• 后期印象派: 塞尚
• 音乐:德彪西 的交响曲《大 海》 雕塑:罗丹的 《巴尔扎克像》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 通过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性 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才能 认识人和世界的本质。
• • • • •
王严司皎钟 国羽空然嵘 维:图:: :《:《《 《沧《诗诗 人浪诗式品 间诗品》》 词话》 话》 》
用中
印国
重 要 文 本
象 式 批 评 手
文 学 批 评 史
法上
的运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 相同点: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受
和主观领悟,都善于把这种感受和印 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 代表人物:尼采、叔本华
•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柏格森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 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 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 不同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多
从直观感受入手,随兴所至,有感而 发,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它们并 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论。
印象批评之应用
• 象主义批评
• 李健吾先生是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批评家,其文学 评论成就主要集中在《咀华集》和《咀华二集》 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文集中。如果仅从字面来理解, “咀华”是把批评对象当作美丽的花朵来品味鉴 赏之意,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他也是这么做的。 因为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主要观点是反 对批评追求判断、理性和严谨,主张批评家把对 作品的主观印象作为批评的基础,张扬批评的主 观体验性,推崇“灵魂探险”式的批评。

印象批评范例

印象批评范例

印象批评范例一、积极的印象批评1. "你的演讲技巧真棒!你用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姿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对演讲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一个积极的印象批评,给予对方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明确指出了对方的优点。

这样的批评不仅能够增强对方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对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你的团队合作能力真出色!在这个项目中,你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紧密合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是一个对团队合作能力的积极评价。

通过肯定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取得的成绩,可以鼓励团队成员继续努力,同时也激发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中立的印象批评1. "你的演讲内容很丰富,但是有时候表达不够清晰。

建议你在演讲中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度和逻辑的连贯性。

"这是一个中立的印象批评,既指出了对方的优点,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中立的批评,可以帮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2. "你在项目中的表现一直很稳定,但是有时候缺乏创新和突破。

希望你可以思考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为项目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对个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立评价。

通过指出对方的稳定表现和不足之处,可以激发对方的思考和改进的动力,促使其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和有创造力。

三、消极的印象批评1. "你的工作态度太不认真了!经常拖延工作,不按时完成任务,给团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这是一个消极的印象批评,直接指出了对方的不足和负面影响。

消极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因此在使用消极批评时,应该注意措辞,避免过于尖锐和冲突。

2. "你的沟通能力有待提升!经常无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自我为中心,给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是对个人沟通能力的消极评价。

通过指出对方的不足和困扰,可以促使对方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用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分析印象派风格作品

用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分析印象派风格作品

用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分析印象派风格作品印象主义批评,从广义上讲,在西方也有久远的历史,但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批评类型,则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英国批评家威廉·赫兹里特(1778一1830)在谈到自己的批评时说道:“我说的是我所想的:我想的是我所感受到的。

我不由自主地从事物中得出某些印象;我有充分的勇气照实说出(不无轻率之处)。

”“赫兹里特的前导”查尔斯·兰姆(1775一1834)的批评也常常“是完全脱离文本说话的印象主义批评”。

美国学者韦勒克指出,他们“两人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了当时看似新颖的三种批评方法:唤起作品印象、运用比喻手法、论及作者身世”,这些方法奠定了赫兹里特和兰姆在英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在18世纪英国批评界尚无近似于他们两人的批评实践的先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30年,印象批评兴盛于欧美诸国,并形成了一整套印象主义的批评理论。

印象主义以法国的法朗士为代表。

印象主义其实是唯美主义的余波。

唯美主义强调艺术的独立,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否认艺术摹仿人生,而主张人生摹仿艺术,这些观念与后来印象主义所提出的一些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警惕“印象批评”对研究的消解

警惕“印象批评”对研究的消解

警惕“印象批评”对研究的消解龙扬志(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大家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我们还是要进入到文学研究场域的专业预设里面,不能为使它成为一般读物而去写作。

我们对曾念长的著作有很多肯定,但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警惕的。

为什么呢?我们要警惕“印象批评”对研究的消解。

一个真正想要在文学研究或者文学批评领域建构自己话语权的人,这是需要去注意的。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有才情的,而且我也支持这种研究方式,只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有一些批判性,要建立起自身的问题意识。

如果仅仅跟在一种现象后面进行分析,这种研究的意义要打一些折扣。

用心融合社会学和美学分析唐诗人(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三年前,我还在福州,那时候念长兄已经在写他的博士论文。

因为家在福州,他经常回到福州写作,所以找资料这些也需要在福州的高校图书馆找,正好我还在学校读硕士,可以帮上。

我现在还记得,他去师大图书馆复印各种20世纪90年代文学杂志时的认真劲。

书虽然针对1998年,可他找的资料其实完全不止于这一年,前后十年的资料他都用心复印了。

这点我们在书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只就1998年这一年的文坛事件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以这一年作为契机,作为出发点,然后纵向地展开历史和思想各种层面的探讨。

可以说,这一方面是在解释1998年发生的事件,另一方面也是在用1998年的事件来延伸论证出此后的文坛性质转变和文学特征变化。

我想,这也是念长兄这项研究的一种目的,这方面他是完成得很好的。

另外,我特别想强调念长兄著作的可读性问题。

前面老师们也都讲到这点。

可读性与著作有多少学术价值,我相信它们并不必然造成冲突。

念长的著作,可读性都很强。

我至今还清晰记得大概四年前读他的《中国文学场》时的感受,语言干净利索,还充满语词使用或叙事结构上的风趣化、故事化特征,这些跟我当时一心研读的西方当代哲学著作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所以印象深刻。

我本人的文章,因为过于理论化,往往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也给其他读者造成很多麻烦,导致没几个人可以真正理解它们,为此我对自己的文章是始终不满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代表人物:尼采、叔本华 直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柏格森
尼采
柏格森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萌芽:
兰姆与赫兹利特的批评
印象批评的宣言:
法朗士与勒美特尔
法朗士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印象批评的发展:
瓦尔特· 佩特、王尔德和爱伦· 坡
爱伦· 坡
王尔德
二、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王国维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相同点:都注重批评主体的审美感 受和主观领悟,都善于把这种感受 和印象艺术地传达出来。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 西方印象批评的异同
不同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 多从直观感受入手,随兴所至,有 感而发,但与西方印象批评相比, 它们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理 论。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获取印象 整合感受 抒情描述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林徽音的 《九十九度中》 李健吾对骞先艾 《城下集》的评论
林徽音
蹇先艾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与西方印象批评 的异同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特点
意会体悟和以形象说诗 批评话语所具有的浓郁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主体的特点:
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运用印象式 批评手法的重要文本
钟嵘:《诗品》 皎然:《诗式》 司空图:《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对审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
学批评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为
文学批评写作提供了一条新径,并为读者带
来美的享受。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印象批评过分强调印象,夸大批评的主观
性方面,因而产生了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 的倾向,这势必将批评引向失却批评对象 从而也失却批评自身的危险境地。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甚至认 为“印象就是真理”,理性的参与将损 害印象的可靠性。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 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印象批评在感受对象的审美特性时,特别 注重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印象批评更关注的是批评本身的审美。
第三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第二节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
批评家自我作为批评的标准
推崇主体自由的同时对标举“客观”的批
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
第四章
印象批评
本章导航
第一节
第二节
印象批评概述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第四节
印象批评之应用
印象批评评述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印象批评概述
西方印象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一、西方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渊源: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 直觉理论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
求:感情与才思的结合、崇高的情怀、
更高尚的思想、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 人的宗旨相结合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审美直觉: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 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 接把握的艺术思维能力。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莫奈:《日出· 印象》
莫奈
《日出· 印象》
印象派作品
后期印象派:塞尚 音乐:德彪西的交响曲《大海》
塞尚作品
印象派作品
雕塑: 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通过 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性科学的 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才能认识人和 世界的本质。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代印象批评(20世纪20、30年代)
李健吾:《咀华集》
除李健吾外,朱光潜、沈从文、梁宗岱、
李广田等人的批评主张和实践也都体现了
印象批评的某些基本特征。
三、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当代印象批评(20世纪80年代)
吴亮:《文学的选择》与贺兴安的《评论:
独立的艺术世界》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由于印象批评排斥理性因素,在情感的扩
张中缺乏理性因素的渗透,因此,它往往 停留在艺术的表面,未能深入系统地研究 作品以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特别是很难 对内容复杂的大部头作品作全面分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印象批评的存在强调批评者的主体意识,鼓 励批评家的个性和风格的发展,由此可以作
为对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方法的参照与补充,
从而使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更加和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印象批评在将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本章小结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 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